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高山岁月>第十四章:西行的路上(2)

第十四章:西行的路上(2)

作品名称:高山岁月      作者:王双贵      发布时间:2018-10-15 14:34:45      字数:4967

  时间在焦急中,一天天的过去了。真是日月如梭。转眼到了阳历一九六一年三月,再过几天就到惊蜇了。惊蜇过后,春雷滚滚,大地复苏,万物就开始萌动。正是刘孝文开始新疆之行的时候了。到了阴历正月十五这天,高落山村的社员,家家户户照例都在过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虽然那时候,家家户户社员都过着“够不够三百六”每天一斤口粮的生活。但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平平安安吃顿团圆饭,也觉得幸福快乐。然而,刘孝文家的这天,一家人却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坐在屋里沉言寡语,长吁短叹。因为刘孝文地腰痛病完全好了,正准备过了正月十五就动身去新疆了……他过够了“够不够三百六”,当时规定农村社员每人每天一斤口粮的生活。所以,一家人谁也没有心思过元宵节。尤其最近几天,刘孝文在外面听说,现在县里发出通告,各处的车站和港口,对外出乘车、坐船的人,都要检查单位出具的证明手续。没有单位证明手续的人,车站和港口是不卖给车票和船票的。这件事情把刘孝文一时的给难住了。他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到那里弄证明手续呢?那证明手续上盖着的大红印章,更是一件难办的事情。再说,到了车站和港口,没有证明手续,一但被检查人员检查出来,捉住了送回高落山村来,那可就麻烦了。大队和乡里不但要开他的批判大会,如果把他送到乡里的公安派出所,恐怕他非要坐禁闭或者判刑蹲牢房不可。他左思右想,心中忐忑不安。焦虑中,他去翻找过去的书籍。把自备的文具箱里的东西,全都倒了出来,寻找线索……忽然,他找到一本在南天门林场教学时的备课记录。备课记录的封面上,盖着“东宁县南天门林场”的大圆印章。他的眼睛突然一亮,急忙翻着备课记录寻找起来。果然,在备课记录的里面,夹着几张闲置的“东宁县南天门林场公用函”的空白信笺。他忽然兴奋起来,略—思忖,计上心来想道:
  有了大红字印章着的‘东宁县南天门林场’的公函笺,再盖个大圆印章,不就成了一张合法的证明手续了吗?唉,没有大圆印章,自己刻一个!这时候,刘孝文什么也顾不得想。他叫他二弟到邻居家要了一截梨树木头,拿回来削制成两块大圆印章的料子。他把两块料子,又磨又蹭,依照备课录封面上那个“东宁县南天门林场”的大圆印章的规格,用铅笔在上面写下“东宁县南天门林场”八个宋体字。然后自制了小刀,一点一点地刻,一点一点地抠。因为这是非常机密的事情。他躲在隔间里刻的时候,又担惊又受怕。惟恐被外人知道坏了大事……但是,当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大圆章刻出来,抹了印泥盖在纸上一看,有好几个字迹既不工整,又很粗糙,一看就能认出是假的。他一气之下,又拿过另一块备用的料子,又谨慎又小心地刻了起来,他刻呀,抠呀,用那工夫简直比上山刨二亩地还累。但是,这一次成功了。他把刻成的大圆印章,涂了印泥盖在纸上,“呵”!“东宁县南天门林场”八个大红印字,工整清晰,俨然某个机关的正式公章。他兴奋之下,把从备课录本子里找出那三张空白公用笺,都用红印泥盖上了“东宁县南天门林场”的大红印章。工夫不负有心人。证明手续有了,只剩路费的问题。关于路费的钱,父亲刘增奎没说二话。马上找出六十元交给刘孝文,并嘱咐他说道:
  “穷家富路。出门在外,要吃要用,不能太困难着,一定要保重身体。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只等过了正月十五,他就要上路了。但是,尽管如此,一家人的心情总是抑抑郁郁,没有一点欢愉。人们常说,一家人好多不好少,多一个欢天喜地,少一个冷冷清清。这就是正月十五这天,刘孝文一家人心情不好的原因。
  正月十五的这天晚上,天空一片晴朗。月亮格外的明,也格外的圆。刘孝文的母亲,为了给刘孝文送行,特地包了白面饺子。她把饺子煮好了以后,叫孩子们把小饭桌,小板凳,搬到院子里,然后把煮好的饺子,一碗一碗端到小饭桌上。今天晚上要在院子里吃饭,是刘增奎决定的。为了给儿子刘孝文讨个吉利,他要全家人在院子里,当着月亮,当着天地,吃一顿阖家饭。一来表示对天地神灵的尊敬,二来求得天地神灵保佑儿子刘孝文一路顺利,平安到达目的地。饺子在饭桌上摆好了,刘增奎叫孩子们坐在饭桌后面。他双膝跪在蒲团上面,两只手端起一碗饺子,举过头顶,朝着天空,朝着月亮,低低地祈祷说道:
  “老天在上,月神在上。我刘增奎敬奉天地神灵,普救人间众生,保佑我的儿子刘孝文,这次去新疆,一路顺利,身体安康……”
  这时,刘孝文也领着弟弟妹妹,全跪到地上,一齐低声说道:
  “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这天夜里,刘增奎一家人都没有心思睡觉,围坐在刘增奎的炕上,就像是一群鸡仔围着老母鸡一样,一直坚持等到了下半夜的四更时分,刘孝文就背起干粮包,轻手轻脚地离开家门,一路朝南,向着岛城的方向走去……
  这次的离家出走,仍然和上次刘孝文离家出走时的一样,他的父亲、母亲在黑夜里,站在自己家的大门口,悄悄地给他送行,默默地淌着眼泪,低声嘱咐说道:
  “文儿,到了那里以后,要早些来信,早些来信……”
  拂晓,刘孝文已经步行了五十华里,赶到岛城。岛城对刘孝文来说,并不陌生。他曾在这里读过三年初中,对岛城的情况,他了如指掌。岛城,不但是全国北方最大的鱼港之一,还是通往青岛和大连的重要客运港口。他走进港口客运站,宽敞的候船室里,已经有人起早来等着买船票。他不慌不忙,安然的坐在买船票的人流中间,等着购买船票。若摸过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售票口的小窗打开了。一个女售票员,从小窗口向外面喊道:
  “去青岛的旅客,请排好队,把证明手续拿出来,开始买票……”
  刘孝文一边和前头船票的人排着队,一边心中评评地跳着,暗暗留心着售票员怎样检查每个买船票人的手续。他看见前面几个买船票的人,都很顺利的买到船票,评评发跳的心就慢慢沉静下来。临到他买票了,他把钱和证明手续一起交了上去。果然,不一会儿,女售票员就把船票和证明手续及找回的零钱,一起从小窗口里面送了出来,随着喊道:“下一个……”
  刘孝文赶快把买到的船票和证明手续及零钱收起来,退到后面,找个地方坐下。心里松出一口气,暗暗地想到:
  “唉,这一关总算是过去了!”
  太阳出来了。刘孝文坐在候船室的长条椅子上面,正在吃干粮,忽然听见港口外面传来一阵响彻长空的汽笛声。接着有一个男服务员,在候船室的大门外面喊道:
  “去青岛的客船靠码头了,请候船的旅客马上开始上船……”
  大约有三十多名旅客,一齐跟着那个男服务员,向码头上跑去。码头上,早有客船上的服务员在那里等着。他们指挥着三十几名旅客登上客船以后,不一会儿功夫,客船就朝着青岛的方向,拨锚启航了。
  刘孝文为了省钱,买的是五等船舱的票。五等船舱里没有床铺,也没有座位。只是在一个昏暗的一个大厅里,地上铺着东一片西一片,几乎被人踩烂了的苇席。刘孝文找了一片苇席角,坐了上去,又拿出干粮继续吃。因为从咋天晚上一直到现在,他就没有吃饱。今天早晨又没有吃早饭,他的肚子里确实感到太饿了。
  五等船舱的大厅里,旅客不多,但嘈杂声不止。卫生情况就更差了。有几个带小孩的妇女,大概是晕船,昏昏沉沉的躺在苇席上,一声声的恶心呕吐,吓得小孩嚎啕大哭。有些老年人,随地把痰吐在苇席上,没人理会,也没人管。刘孝文看在眼里,再也吃不下干粮了,他跑到船仓上面的甲板上站着,虽然春风撩峭,冷人面颊。但空气倒是新鲜,比在五等舱里好多了。他站在轮船的甲板上面,依着栏杆,望着蔚蓝波浪起伏的大海,很有些心旷神怡地感觉。但是,他兴奋不起来。因为他心里有着很沉重忧郁地压抑。他虽然人在船上,而心总是提在半空中。下了船还要去买火车票,谁知道买火车票能不能顺利……他这样想着,不知道在船夹板上站了有多长时间,竟然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但他仍然不想回到五等船舱里面去。他到食堂里要了些水喝过之后,就又回到轮船的夹板上面,找了个背风的地方坐下来,又开始吃起从家里带来的干粮。
  这天晚上,客船到达了青岛码头。刘孝文随着乘客走下客船,没在候船室里停留。就向人们打听着,乘公共汽车去到了青岛火车站。
  青岛火车站,是胶济铁路的始发站。站里候车的旅客很多。刘孝文顾不得乘船颠簸地困乏,悄悄在靠近售票口的地方,找个座位坐下。一来先稳稳神,二来想观察一下,在这里买火车票检查证明手续的情况……候车大厅里,共有三个售票口。刘孝文仔细观看,只见第一个售票窗口,是售往北京、沈阳到哈尔滨方向的火车票。第二个售票窗口,是售往徐州至南京、上海等方向的火车票。唯有第三个售票窗口,是售往西安、兰州到新疆哈密的火车票。整个候车大厅里彻夜的电灯通明,买火车票的人络绎不绝。刘孝文观察到,只有买去往南京、上海一线的火车票,检查的不算太不严。而去往哈尔滨和兰州、哈密一线的旅客,查问得十分严格。有好些旅客因为没有证明手续或是证明手续不合格,被拒绝买票。看到这种情景,刘孝文心中暗暗侷促起来。他悄悄把拿在手里的那张去新疆探望母亲的证明手续,重新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破绽。便把钱和证明手续夹在一起,压住心中的侷促,大大方方地向第三个售票口递进去。只见有一个男工作人员,从售票口向外看了看刘孝文,问道:
  “去哪里?”
  “去新疆的哈密。”刘孝文从容的回答。
  “去新疆的哈密干什么?”
  “去看望我母亲。”
  “你母亲在哪儿?”
  “我母亲住在新疆我姐姐家。”
  “你从哪里来?”
  “从黑龙江东宁县来。”
  “怎么来青岛上火车?”
  “我从大连坐船来到青岛。”
  不一会儿,一张从青岛直达哈密的火车票,连同证明手续和找回的零钱,就从售票的窗口送了出来。刘孝文双手接住,拿着回到座位上,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心里暗暗说道:
  “谢天谢地!这一关又过了……”
  买到了直达新疆哈密的火车票,等于一路之上再没有什么关卡阻挡了。刘孝文这一回真地高兴起来。他打听到这趟火车还得两个小时以后,才能检票上车。便挎起干粮包,到附近一家晚上开业的饭馆里,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钝,泡着干粮饱饱的吃了一顿。
  这天夜里十一点钟,这趟西行的火车,一声长鸣,从青岛火车站启动了。刘孝文坐在火车上,双手抱着干粮包,听着火车在寂静的夜里,发出:“格格登、格格登”有节奏的响声,这时候才感到有些困乏起来。但是,他不敢入睡。因为他陌生一个人,怕睡着了挎包被别人偷去。在他的身旁,坐着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老人的穿着很朴素,但看上去很斯文,不像一个乡下人。老人看见刘孝文有些局促,便搭讪着说道:
  “年轻人,困了就睡一会儿吧。有事我给你看着点……”
  刘孝文看了老人一眼,强打着精神笑笑说道:
  “谢谢,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
  谁知,老人听了刘孝文的这句回话,忽然来了兴趣,瞪起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说道:
  “年轻人,上过大学吧!你在哪里工作?”
  “我……”老人一下子把刘孝文问住了。他瞧着老人聪慧的神情,赶忙促急回敬说的:
  “老先生,实在不敢当,我只读过高中……”
  “我就知道,你是一个有文化的年轻人……”老人乐了。好象遇见多年的知己似的,自报家门地打趣着说道:“我是个乡村的小学教师,初级师范文化。这样,我还得称你为小先生呢!”
  刘孝文的心里猛然一跳。想起自己是中级师范学校的学生,竟然还无职无业,被迫背井离乡,一阵阵羞愧和歉仄之感,浮上了心头。但是,萍水相逢,又怎么能跟老人家说清楚呢?他心中冤屈,脸上却不敢暴露出来,只得回敬老人说道:
  “还是你老先生有作为呀!克己尽职,为国家培养一代一代的有用人才。”
  “唉呀,小兄弟,实在是不敢接受你的恭崇!”老人说到这里,抬头望着刘孝文,忽然有些自怨自哀地说道:
  “现在的小学教师,没人敬重呀。前几年,把一批一批的小学教师,打成右派。有的开除公职,回乡劳动改造;有的降级使用,除了谨小慎微地教书,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几年,农村又连年受灾荒,小学教师也和农民一样,吃草根,咽野菜。学生辍学,教师患病,还谈什么克己尽职哟……”
  刘孝文没想到,这位小学教师对当前的时势,与自己竟有同样的感慨,真是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他向老人问道:
  “老先生,您这是到哪里去?”
  老人沉叹一声,说道:我是青岛的市郊人,去年秋天患了胃溃疡病,总是治不好。学校给我假期休养,我这是到兰州去看看儿子。”
  你儿子在兰州工作?”刘孝文又问。
  “我儿子在兰州一个化工厂里工作。”老人诚实的说道:“去年春天,我们家乡缺粮食,人人吃不饱。我儿子就跑到兰州他舅舅那里,找到了这份工作。真是,时势啥时能变好呀……”
  刘孝文看见老人说到最后,两只眼睛湿润起来。不难看出,老人也舍不得儿子抛家在外。他想向老人安慰几句,但想到自己正是如此,心中不免一阵惆怅和忧虑,就只好默不作声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