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古籍
作品名称:寻宝记 作者:卧龙饮水 发布时间:2018-09-18 17:20:34 字数:4430
王书记明显喝了酒,走进门来就一脸讪笑的样子,把刘阿姨等人吓了一跳。她记忆里丈夫虽然谈不上滴酒不沾,但自控能力特别强,偶尔酒宴应酬都是浅尝辄止,怎么今天看上去有点喝醉呢?刘阿姨急忙迎上来,拉着老伴回了自己的卧室,王凌丹不放心,也跟了过去。
过了一会儿,王凌丹走出门来找蜂蜜给父亲泡醒酒茶,她的脚步并不匆忙,脸上却是洋溢着笑意,王凌雪也已经从自己房间出来,嘴里啃着一个库尔勒香梨,看姐姐很高兴的样子就忍不住问道:“姐,你怎么了?”
“没事没事,你快收拾一下桌子,一会儿咱们下饺子。连如江呢?”
“他和我姐夫在喝酒,这俩酒鬼。”王凌雪指着餐厅怒道,“你也不管管你老公,看他把我们家那位都带成什么样子了。”
王凌丹则是笑着说:“喝吧喝吧,难得这么高兴,一会儿咱爸爸还要再喝点呢。”
“再喝?咱爸爸刚才喝酒了?老王同志今天很反常呀。”王凌雪刚才在卧室没看见父亲进门时的情景。
“家有喜事。”王凌丹附到妹妹耳朵上低语几句。娇娇在旁边看着很不愉快的哼了一声。
“真的?”王凌雪抱住姐姐,忽然又怕王凌丹微胖的小腹碰到自己的孩子,又往外推推姐姐,但脸上的兴奋之色大盛。
“嗯。”王凌丹点点头,“龚书记、熊市长这种身份的人怎么会随便开玩笑呢。尤其熊市长见尘埃落定,马上向咱爸爸示好,刚才就是一起去吃了顿便饭,在酒席上说,希望将来常委会上咱爸爸多支持他的工作呢。”
“太好了。”王凌雪端着姐姐泡好的蜂蜜水兴冲冲地往爸爸的卧室跑去。
连如江是周日早晨回到的南京,本来妻子还想让他晚走一天,但这期间连如江接到了楚谷的电话,她下周就要离开南京再次出国了,虽然她并没有说什么,但语气中那份无奈让连如江觉得最好是出国之前单独见她一面,这段时间忙忙碌碌,他几乎都忘记了要给楚谷化解厄难的想法,他很抱歉地给妻子解释说不能请假时间太长,王凌雪自然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他俩约好过几天王凌雪去南京看他,就依依惜别了。
这一周不在南京,似乎变化极大,走时含苞待放的小花骨朵都崭露了笑颜,金陵城的绿色衣裳都已经焕然一新,漫山遍野都是花呀草的,火车沿途看到油菜花都已经盛开,城市里的沟沟坎坎上也偶尔看到一棵棵,一层层的油菜花。绿的、黄的、粉的,白的交织着整个季节。
连如江进宿舍时发现门是反锁的,开始并没多想,于是敲门喊道:“王阳,我回来了。”过了半分钟左右的时间,才听见里边窸窸窣窣的响起动静,接着是门口露出一条小缝,现出王阳那瘦小枯干的脸庞,他似笑非笑地说道:“如江,你怎么一大早就回来了?”
“哎呀伙计,都快九点了。”连如江看看表,今天周日不上课,大家都习惯多睡一会儿,但王阳这种诚惶诚恐的样子让他看上去很可笑。王阳拉开门,悄声说道:“我房间有个老乡临时凑活住一晚上,她还没醒。如江你小声一点呀。”
连如江看他脸色上是桃花朵朵开,分明是有个女人昨晚在房间留宿,但也不好意思说破,只得说一声:“王阳,我把带来的东西放下就走,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了。”王阳听出他言外之意,不禁脸红了。
日光正暖,开始连如江不知道去哪儿好,他漫无目的地走到公交车旁,看着站牌上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突然一个很熟悉的名字跳入眼帘:南京市图书馆。他忽然想起弭风池说过他除了周二休息,平常都在图书馆,于是掏出手机翻到班长的电话打了过去。
弭风池见是连如江的电话,笑呵呵的接了:“如江,最近忙什么呢?那天一别之后也不给我联系呢,是不是今天想过来找找资料呀。”
“班长料事如神。”连如江嘻嘻笑道,“我前几天去了北京一趟,刚回来,今天想去南图查查资料,不知道你方不方便?”
“随时随地。”弭班长笑着回应,“要不要我叫几个同学,中午再聚聚?”
“不用不用。”连如江急忙回绝班长的好意,“我要查找的资料挺繁杂,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今天就到班长麾下,做一天的好学生吧。”
“好。”弭风池做事干净利落,“你现在过来吧,我等你。”
连如江一直很欣赏弭风池的这个特点,做事干脆利落,他见连如江手里拎着一包东西,就半开玩笑说:“如江,上次你给我的阿胶不错,还有吗?我给你嫂子她妈送过去,她妈前段时间动了一个手术,吃过好多补品,但这种阿胶效果最好,说这种阿胶虽然包装一般,但是真材实料,有钱在南京也买不到,想让我再弄点呢。”
连如江刚才在门口超市买了点桂花鸭带给班长,现在听他说阿胶,马上应允:“我宿舍里还有五六盒。过几天我给你都送过来吧。”弭风池毫不客气:“好,谢谢你。如江,不过我要按价付款。”
连如江很了解班长的性格,就点点头没有推辞,说道:“好吧。”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门口挂着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的牌子,但是门前冷落,相对于不远处的浏览大厅络绎不绝的人流,这儿几乎看不到人,弭风池引领连如江到了一间办公室换了一身工装,全棉的大褂子。连如江照照旁边的镜子,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像是古代的走方大夫,就笑嘻嘻地对弭风池说道:“班长,给我照张相片吧,我觉得自己蛮好看呢。”弭风池忍不住笑了,他用连如江的手机给他拍了一张,然后拍拍连如江的肩膀,说道:“我就不陪你进去了,你忙吧。中午你出来吃饭就行。”
南京图书馆所藏上百万册古代文献,就是在近百年风雨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其中古籍图书馆藏书十之八九得之于私家藏书楼,以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武昌范氏木犀香馆、桃源宋氏之藏书最为著名。在它的前身中央图书馆时期,曾两次大规模地收进历代文献。第一次是抗日战争初期,江、浙、皖、沪的藏书世家,为了生计所迫,同时怕被人劫掠,因此大批善本图书逐浙流入上海书肆中。当时在郑振铎等爱国人士呼吁下,重庆教育部同意从中英庚子赔款会拨交中央图书馆的建筑费中提取部分,收购上海书肆文献;第二次是在抗战胜利后,接收陈群泽存书库的藏书。1948年冬,中央图书馆挑选馆藏珍善本书籍13万余册,分三批运往台湾,其中包括原泽存书库的全部善本文献。新中国建立后,南京图书馆的古代文献通过各种途径,又增入了很多。如1952年起陆续接收原苏南文管会调拨的线装书就达数十万册。而得之于藏书家的图书也有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朱希祖遗书与顾氏过云楼藏书。
连如江看着自己披挂整齐的蓝色大褂,就想发笑。古籍馆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就像夜半时分的湖面,除了一轮印在湖心的月影和偶尔风吹湖面若有若无的水声,几乎什么也听不见,连如江从一个挺着腰板,挺胸抬头的大丈夫变成了一个蹑手蹑脚,仿佛做错了事的小不点,连呼吸仿佛都慢了下来。因为图书馆太安静了,让人都不忍心打破它的宁静,即使一根针落到地上,也会感到仿佛得罪了这里的宁静。空气里都是书香,充满着诗意,涌动着灵性,弥漫着芳香,是一个流淌着旋律,演绎着精彩的地方。这里面非常得干净整洁,优雅舒适,每一块地板都被擦得亮铛铛的,每一个书架都是油涔涔的红木做的,每一排书都像卫兵列队一样整齐,书架是按照年代分布的,最前面几排唐宋卷里都是空空的,倒是民国卷里汗牛塞栋般布置的密密麻麻,清朝卷里也有许多空洞,不知道是因为书被借走了,还是本来就缺少一部分。
整个古籍馆里只在门口有三个管理员模样的人,也都在低头看书,其他地方就渺无一人了,连如江先走到民国卷旁,看每个书架上都有个简单目录,南京图书馆是保存民国文献资料最为完整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因为其前身是国民党的中央图书馆和江苏省国学图书馆。解放后,这两个馆的藏书除少部分运往台湾外,大部分保留了下来,连如江没走几步,就看到了记载西安事变的报纸,上边写的是在一九三六年,张学良杨虎城策划西安兵变,拘禁了蒋介石,消息传出后,国民政府乱成一团。在别人的推荐下,宋美龄找到了命理大师韦千里,要测算一下蒋介石是否有生命危险。韦千里起卦推算,认为蒋介石不会有生命危险,于是宋美龄决定亲赴西安,去救蒋。西安事变之后,韦千里名声大噪。
前几年连如江就看过许多关于命相的书,知道在民国年间,中国上海有三大命理高人,一个是大家熟知的徐乐吾,一个是袁树珊,再一个就是韦千里。三位大师在命理学的地位是人所共知的,至于他们的成就就各有高下,徐乐吾评注了《滴天髓》、《子平真诠》。袁树珊不仅仅是精通命理,还因为家传之故,是一名医,著有很多医学书籍,在命理上有《命理探源》等著作。二十四岁的韦千里,则著有代表作《千里命稿》一书而闻名,韦千里大师还同时精通大六壬。这张报纸上有一篇韦千里的专访,连如江细细读一遍,里边有句话格外让人幡然醒悟:凡事没有绝对,八字只是命格,后期发展会有变化,求福得福。本文的作者让韦先生自测一下命数,韦先生说:“当死于乙酉大运,流年乙卯(1975年)64岁。”
连如江看这张报纸发现其日期是一九三七年一月九日,那个时候韦先生就测出了自己的寿元,但他却知道后来韦大师乙卯年64岁并没有生命之危,并且又活了十三年,在1988年77岁病逝于香港,作为一代命师,估计会实行一些改运手段吧。想到此处,连如江更加肯定一定有办法可以变换命格,看这片专访上的韦先生精神矍铄,手里有一本《穷通宝鉴》,不由心下一动,开始往书架深处走去。
明朝卷里的古籍只摆了十几本书,他随手翻翻,都是些二十四史、子经之类,比较完整的就是一本《隐秀轩集》,和他想找的内容没有丝毫关系,他晃晃头,只得重新回到清朝卷里,很让他惊喜的是没看几本书,他竟然发现了一本清康熙年间的《三命通会》。这本书是他最初涉猎命相学的基础了,一直到现在他还是把这本书奉若神明,而且那本书有点武功秘籍的作用,看得多了,领悟也深,他觉得现在自己能够看透武毅和殷部长的面相也与自己日积月累的领悟有关。但当他取下这本书仔细翻阅的时候,却不免大失所望,这本书和自己所学的东西只是有点形似,里边内容却大相径庭,甚至印刷错误百出,可能数百年间由于江湖人士传抄错误的关系吧。他暗想:如果开始自己得到的是这样一本书,估计就像吃错药的病人一样吧。
清朝古籍里算命测八字的书还真不少,前几天他买的那本《渊海子平》居然也有,他翻了几下,上边记载倒是和他手里那本差别不大,但明显并没有他想寻找的内容,连如江倒也并不着急,他想原本也不会这么简单,甚至只能是尽人力听天命而已。找到后来他忽然心念一动,决定试一下自己的梅花易数,这种求物的卦象似乎可以给自己提个醒吧。想到此处他就往口袋掏去,一般他都随身携带几根火柴作为摆卦的用具,可惜手触及口袋的时候才想起今天自己在外边换了衣服,现在穿的是纯棉的图书馆工作服,不觉自嘲地笑了。
书架里边还乱七八糟的摆着许多古书,但明显不如外边整洁有序,他觉得奇怪。一般说起来在这种古籍部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要知道每本古书都有一些历史价值,他探头往前看看,厚重的书架上写着太平天国卷几个字。说心里话,连如江对于那些所谓的农民起义军,对经常宣传的“伟大的反封建农民起义领袖”都是嗤之以鼻的态度,尤其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江苏浙江一带被破坏得非常厉害,在这场大悲剧中,究竟有多少人丧生至今仍是个谜。他对于这种以满足自己私利为目的的农民起义十分看不上。里边一些图书估计也就是太平天国时期印制,并未被清政府焚毁的一些印刷品吧。
想到这里,他决定去找找看,能否找到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