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挚爱亲情>第七章 乌兰察布尽朝晖(下)

第七章 乌兰察布尽朝晖(下)

作品名称:挚爱亲情      作者:太行飞剑      发布时间:2018-07-19 22:01:17      字数:3672

  六
  集宁南站,火车停靠在站台上,浓厚的气体排放起来,站台上看不清人。张柏林、顾晓玲和张志林一行三人下了火车。他们第一感受是天寒地冻的、天气真冷了。俗话说:“不到集宁,不知甚冷。”集宁冬天的冷是最有名的,甚至比这里的特产马铃薯更加有名。
  “爸爸,妈妈,二叔!”张如玉兄妹两个从进站口跑过来,赶紧给爸爸解释:“爸爸,现在车站要求严格,接送旅客都是走进站口,来晚了。走我们出站。”张柏林跟着儿子出站,心里却琢磨:“我老张什么时候走检票口啊,我是老铁路啦,车站就是我的家,从来不执行这个规矩。唉,老了,退休了,不是铁路人喽!”车站外面停车场很大,空荡荡的停车场上就有三辆车,都是他们家的。张如玉开一辆车,拉着母亲和部分行李;张如银开一辆车拉着父亲张柏林和二叔。另一辆车是刘家宝,他的车主要是拉着来接站的张如云和他们的亲戚。
  小小的车队开到了平地泉的方圆油罐厂,在工厂边上是生活区。生活区里有一幢三层小楼,张如银将爸爸妈妈和二叔安顿在二楼居住,一楼是工人们休息的地方。餐厅也在一楼。
  
  傍晚,张柏林和顾晓玲住在张如银准备的新房里,弟弟张志林就在隔壁的小卧室里,他们感觉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抽水马桶那么方便,热水器里随时有热水,可以洗澡、洗脸,席梦思床又软又舒服;更别说屋里还有暖气,整个屋子的温度在22度,温暖如春。他们感觉应该感谢一下刘家宝,于是拿出来三千元钱,包了一个红包,想送给刘家宝。后来感觉这样不好,又决定用这些钱给刘家宝买一套西服。
  “老妈,老爸,二叔,下楼来,吃饭了。”
  张如银喜气洋洋地推门进来,她穿了一件大红色羽绒服,进门来招呼爸爸妈妈下楼吃饭。
  张柏林和顾晓玲赶紧叫醒正在睡觉的张志林,说让他下楼吃饭。张志林醒了,却说:“哥哥嫂子,给我端上来,屋子里吃点算了,我不上酒席,害怕得慌,心里突突直跳。”于是,张如银也不勉强他,叫炊事员送了一份饺子和凉拌小菜给二叔吃。二叔也不客气,低着头只管吃起来。
  张柏林、顾晓玲和小女儿张如银走下楼来,来到餐厅吃饭。餐厅里也是很暖和的样子,炊事员们都穿着羊毛衫,外面是白大褂,炒菜的香味充满了餐厅。张如银说:“白天忙,这晚上才得空,给爸爸妈妈接风洗尘了。来我们大家喝一杯。”
  张柏林喝的是牛栏山二锅头,刘家宝喝了马奶酒,张如银则是张裕红酒。一家人快乐极了。这时候,大门外进来一个人,谁呢?张如玉他们一家人啊。
  炊事员又增加了碗筷,大家又满上酒杯:“喝,为爸爸妈妈的健康长寿,为刘家宝和张如银的事业成功、生意兴隆干杯!”
  正在这时候,张如银的电话响起来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喂,大哥吗?你在哪里?什么?已经到了,怎么事先不说一声啊,我们立即去接你。”张如银放下电话,一边穿衣服,一边说,“我大哥回来了,小刘,走,我们去接站。”
  “小刘不用去了,我去接站,车站我熟悉。”张如玉说着也站起来穿外衣。屋里暖和大家穿的少,出门才穿羽绒服、羊皮大衣等外衣。
  当他们接回大哥大嫂一家人的时候,天黑了,吃完饭了,各自回家睡觉了。哥哥嫂子在火车站吃了饭,回来洗澡睡觉就行了。他们住在客房里。
  第二天一早晨,张柏林,在书房里写名单
  1、 张如峰,欧阳荣华,张智;
  2、 张如玉,李腊梅,张慧;
  3、 张如云,邱老六,邱云宁
  4、 张如银,刘家宝,刘俊哲;
  5、 我们三个长辈,家里总计15人。
  “中午全家人聚餐,爸爸妈妈请客。”张柏林得意地说着,将名单挂在墙上。顾晓玲说:“快拿下来,不如我们去照相馆,照一张全家福。名单写在照片的后面。”
  上午他们在地税局的门口那家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照片上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唯独二叔的表情不和谐,他傻乎乎的,没有一点表情。
  
  七
  一个月后,张柏林起床后,习惯性地去喊张志林起床。屋里没有人,只有一封信:“哥哥嫂嫂,你们不用找我,我回老家去了。这里的生活我过不惯。没有钱,不要紧,我乞讨一路,肯定到家。”
  顿时,张柏林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当天晚上,张柏林和顾晓玲就坐着南下的火车,回老家去了。他们要在二弟回家之前赶回去,等着沿街乞讨的二弟回家来……
  三个月之后,老家的大门被推开了,两个警察叔叔带着张志林走进了张家小南园的大门。张志林回来了。他们三个老人只好一起在老家过生活。
  平静的生活没有过得太久,一天中午,邻居来报信:“柏林大叔,你家二叔,在麦子堆里睡过去了!”
  “睡过去了?什么叫睡过去了?”张柏林疑惑地跟着来人,去打谷场的麦子堆里一看:张志林安详地躺在那里。摸一摸鼻子,“唉,老天爷啊,你怎么把他收回去啦?”
  一个右派、疯子的一生结束了。也许他预感到自己不行了,回家来,是为了死在故乡的土地上?
  “他爹,你别哭啦,咱们熬到头了,回乌兰察布找儿女去吧。咱们老了,那里有儿女,那里是我们的家。”顾晓玲说着,手里包着饺子。这个地方,给送葬帮忙的人应该吃饺子。
  “老婆子,趁着你我身体还能够动弹,咱们去上海旅游吧。看看那个向往已久的国际化大都市,这辈子就没有什么奢望了。”张柏林说着,去看看存款折的钱够不够。他心里琢磨着:他们能去上海旅游几天?旅游结束后,会不会在乌兰察布度过晚年?他们和儿女们生活在一起会不会更幸福?
  
  在旅游之前张柏林拿起笔墨纸砚,给大儿子写了一封信:“儿子如峰:你们好!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我已经病得写不了信了,半年前我感觉不好,一定是有了大病,但是没有去医院检查。我已经78岁了,古人云,人活七十古来稀,我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你们两个的身体都不好。一个心脏病,一个高血压。你从小跟着父亲吃了很多苦,那时候,家里生活困难,你是吃苦长大的。所以我想你一定能够坚强地对待身体的病痛。不能因为有病就不活动,不锻炼。俗话说“适者有寿,仁者无敌”;健身先健心,人的心境非常重要,把心放宽些,性格开朗些,把病痛忘掉,多想快乐的事。这样才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社会。才能宠辱不惊。我希望你们有一个好的心态,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和劳动。这样你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快乐。你们的身体也会慢慢好起来……
  
  后记
  儿子张如峰的日子摘要:
  读着父亲的这些话,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几次用手巾擦了眼泪,可是眼泪又一次一次地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心疼地想: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痛,而是我的身体,而我却没有很好地理解过父亲,更不用说关心和爱护过父亲。父亲早就有一个愿望,想看一看大海,而自己总是觉得机会有的是,等着以后再说吧,今年推明年,明年推后年,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延,一直到父亲去世也没有见过大海。父亲是带着这个遗憾走的呀!我后悔得心痛至极!
  一直以来,父亲就是全家人的靠山,我小的时候家里九口人的生活费用,都是父亲在铁路上当养路工挣来的。在铁路工人的所有工种里,最累的重体力劳动数养路工了。特别是父亲参加工作比较早,那时候咱们国家铁路建设还比较落后,没有机械化的铺路设备,靠的都是人拉肩扛。三伏天,父亲每天在烈日下进行8个小时的重体力劳动;晚上还要开荒种地,以解决家里的吃菜问题。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就是靠了父亲种下的土豆和萝卜,我们全家人在那个全国人都挨饿的年代,才能吃饱饭。寒冬腊月,大雪覆盖了铁路线路,父亲到外地除雪害,顶着零下40度的严寒,清除沿线的积雪,干完活回到宿舍连棉鞋都脱不下来了——和脚冻在一起了!父亲一辈子架桥铺路、辛苦劳作,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年年评为先进工作者。而我们有些子女还埋怨父亲没有权利和金钱,不能给我们安排一份好工作。每到这个时候,父亲从不为自己辩解,他总是默默地忍受我们的无端埋怨。他的品格就像大山一样厚重。我们在他面前肆意撒娇,肆意挥霍父亲对我们的爱,他从来不责备我们。一辈子里,父亲只穿铁路制服,他从来没有为自己做过一件新衣服。他真的像老黄牛一样,挤出的是奶,吃的是草。父亲挣的钱都用在了我们身上,我们七个子女没有一个辍学的,人人都读完了高中。考上大学的,父亲也提供了上大学的费用,没有考上大学的,只要没有结婚都由父亲供养。面对父亲的遗像,我们只有自责、后悔和伤心……
  父亲在信中接着说:“我走以后,你们要好好孝敬你们的母亲,你们的母亲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中,生育了你们兄弟姐妹七个,吃了很多苦,我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的责任,对她不够体贴和照顾,希望你们能替我照顾好你们的妈妈。她没有退休金,希望你们每一个子女都要给你们母亲生活费,最好是鉴定一个文字性的合同,确保你们母亲的生活费月月有着落。你是长子,要多给母亲一些关心和爱护……”
  看到这里,我痛哭失声了,我在心里对父亲说:“放心吧,爸爸,我会带头孝敬母亲的。”父亲在信中最后说,“我一生清贫,没有任何财产留给你们,我相信你们都是自力更生的好儿女。仅有的三万元存款和一处住房留给你们的母亲,希望你们不要去争抢那点房产,让你们的母亲过得平静些、舒坦些、稳定些……”
  我放下父亲的来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觉父亲的形象是那么高大,父亲的胸怀是那么宽广,父亲的爱是那么深厚。我好想报答父亲的爱,可以已经来不及了。父亲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
  啊,父亲的最后一封信,是父亲不尽的爱,好深沉的父亲之爱啊!让我怎么报答?
  ——已完本。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