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牵挂
作品名称:关爱 作者:秋海 发布时间:2018-07-10 08:05:16 字数:4791
关爱人生是每个人的本能,而关爱青少年更是每个做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既然给孩子一个小生命,就得义不容辞去关心照顾孩子。当今社会,由于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用文化交流工具多样化,引诱力较强的网络世界。孩子一旦触摸网络游戏,发现孩子有问题,不能全怪孩子上网造成的。其实不然,网络游戏不是一种流毒,靠近就传染成瘪成病。如果有这样的认为,就是父母的意识有问题。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如果操作不当,有可能剑反予伤,如果合理操作使用,它会带你走向高端之路,还会引你攀上科学高峰。
在我们祖国中部平原的农村,就有这样几位孩子的成长经历,引起当地广大群众的热烈轰动……
吴开新四岁半时母亲骑着自行车,去娘家途中突发心脏病,送进医院经医生抢救无效,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当时吴开新的丧母之情家人没有隐瞒,吴开新模模糊糊知道一些悲惨的情况,而他只是个不懂事的玩童,即使深感丧母之痛,也不像成年人那么激情释然。
吴开新爸爸吴忠经不起突然丧妻的精神打击,夫妻俩天天同甘共苦,朝夕相处的热呼小家庭。有吴开新的调和,小日子过得甜似蜜。由于失去妻子,吴忠的精神似掉进万丈深渊,整天埋在痛苦不堪的阴影里,丧妻之痛难以自拔。无精打采的吴忠告诉妈妈:“妈——请您把开新照顾好,我到外边散散心,看看大城市的繁华,那怕天天看看人,也许会淡化开新他妈缠绕我脑子里的身影。”
吴忠母亲愉快接受儿子的请求,诚恳地说:“忠儿,你放心地走吧!”
吴开新与爷爷、奶奶三人相依为命。老两口近六十岁了,还要种责任田,还要抚养四岁的孙子开新。吴开新刚开始跟着爷爷奶奶到田间地头玩耍,爷爷、奶奶两人管理田地,时间已久就不行了,往日泡在父母的爱中,吃、喝、拉、睡,母亲的照顾周到细致,母爱像露珠滋润了开心幼小的心灵,开心在母爱的江河里幸福成长。而奶奶本来年龄大精力不足,又加上种田一天的劳累,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开新的生活照顾显然欠缺,开新就开始闹着找妈妈。
一天中午,开新睡午觉,睡醒就喊:“妈妈——妈妈——”
开新奶奶听见孙子喊妈妈,奶奶赶快把灶火上的锅端下,慌忙往堂屋跑。看见孙子撕心裂肺的喊妈妈,她心里像刀绞一般,心疼自己的孙子命太苦,老天爷怎么把这块大石头砸到吴家呢?
“乖乖,你妈去你姥姥家了,等几天你妈妈就回来,听话——来让奶奶抱着,去找你爷爷,你爷爷去给你买好吃的了……”
开新嚎啕大哭:“我不吃好的,我非找妈妈。”
开新奶奶含泪劝慰:“孙子听奶奶话,明天我带你去找你妈妈好不好?”
“奶奶,明天也找不到我妈。”
“谁说找不到你妈妈?”奶奶故意装作开新不知道。
“我爸爸说,我妈妈永远也找不到了,妈妈死了。”
开新奶奶瞅着开新不吭声,心想:你这个吴忠,孩子这么小,对孩子说这话干啥。
奶奶看开新哭闹减缓:“开新,奶奶把饭做熟啦,咱去吃饭!”
开新在奶奶的床上滚来爬去问奶奶:“奶奶,你做的什么饭?”
奶奶说:“面条。”
“不吃。”开新撒娇的腔调说。
“你不吃面条你吃什么饭?告诉奶奶。”开新奶奶为了避免开新再哭闹哄不住,奶奶就随着开新的意。
“我吃零食。”开新向奶奶直截了当要求。
“吃零食,走——奶奶带你去小卖部买。”
正当奶奶给他拿鞋的时刻,开新“扑通”自己从床上跳下,一把从奶奶手里夺过自己的一双鞋,迅速套在脚上,拉着奶奶说:“走,去小卖部买。”
在农村有句俗言叫隔代亲,当有了孙子和孙女儿,牢记着疼孙子儿,攒金子儿这句相传的话。当孙子要求条件时,爷爷奶奶,必然尽力而为的去做。开新连蹦带跳牵扯奶奶的手,朝村里小卖部奔跑。到了村中间的小卖部旁边,开新站着不走了,小卖部的奶奶说:“开新,吃什么啊?”
“虾——条——”开新站在原地,双脚不停地踢地,巡视了小卖部门前坐着几位手扶拐杖的白胡子老头。还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开新有点胆怯,开新一只手拽着奶奶的衣襟,慢步走进小卖部。开新拿到虾条不等奶奶撒腿就跑,小卖部门外站着一位与老人闲聊的年轻男人说:“来——开新——让叔叔跟你分享虾条。”
奶奶跟在开新其后笑着回答年轻男人:“我孙子是个小财迷。”
开新家这个村儿,地处平原沙区,全村共有三十户人家,贫穷落后,交通不便,仅靠种地只够温饱,开新家的邻居李旗家也不富裕,李旗有两个男孩,根据自己的经济来源状况,两个男孩渐渐长大,压力越来越大。因为父辈都没给他留下一砖一瓦,自己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李旗经常犯愁,这两个儿子将来找媳妇,盖新房需要一大笔钱,而且自己的周围邻居,都是比着盖楼,一家的楼房比一家的楼房高,谁在外打工时间长,谁家的楼房盖得漂亮。全村人互相攀比,引起了打工潮,打工热,只要是年轻少壮的男女,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人,不是年余花甲的老人,就是儿童。
在朱仙镇北15华里处有个小村庄,这个村庄叫大槐村,因沙区土薄,大自然的存在无法改变。村民们年年依靠责任田的农产品收入仅够温饱,年轻男女只好到外地淘金。
李刚强和李超强与吴开新是挨墙邻居,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也可以说是同命相怜的好朋友。李刚强和李超强虽然有妈妈,妈妈因长年在外打工,身不由已,被一位男人花言巧语忽悠了,妈妈不辞而别甩下一双儿子。不知内情的弟兄俩经常到村头等他妈妈,盼他妈妈的归来;而他的爸爸李旗,打工一年回来一次,尽管奶奶对他弟兄俩照顾得周到,但孩子还是想得到父母的爱。
老大李刚强九岁,上小学二年级。因跟着奶奶,只要吃饱饭就行,文化课奶奶一窍不通,无法辅导,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书包脏得外面经常又黑又亮,书包的拉链坏了也不修。无论是上学或是放学,背着书包向前迈步时,背上似趴着一头大狮子,那狮子嘴一张一合的,如果翻出刚强的书包,里面没有一支能用的铅笔、课本和作业本,掏出书包就是雪片飘撒满地,这样的孩子要想实现成才的目标,实在太遥远了。
老二李超强,浑身经常脏兮兮的,春夏秋冬从没洗过澡和脸,班里的小朋友给李超强起个外号叫“臭臭”。他身上经常有一股难闻的味儿,干净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李超强同位,尽管老师在课堂讲,不要排斥和歧视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因少年儿童思想幼稚与单纯,儿童相聚一起时,无论课间活动或课堂上,都来自于起哄,小孩们都是群胆在作怪。不过,排斥和歧视对李超强来说,早已经习惯。因为天长日久面对同学们的歧视,李超强早已麻木,还有一个原因,李超强已经七岁,仍在学前班里混。根据李超强奶奶的要求,让李超强多在学前班里几年,打牢基础再上小学一年级。李刚强上小学啥也学不会,每年级都要上两年,在班里成了赫赫有名的小学的“老战友”。所以,李刚强奶奶为了避免李超强走哥哥李刚强的“老战友”之路,向老师要求让李超强晚点进入小学一年级。老师也尊重了李超强奶奶的要求,但是,李超强在学前班里当起了“老大”。
农村有句俗语叫:一辈儿不管两辈儿人,奶奶只能娇不能敲。如果把抚养孩子的义务全交给祖辈,孩子成才的几率极低。即使有的祖辈是成功人士,教育孙子也是在孩子父母的辅助中教育成才。父母如果有心给孩子一个生命,就得用心去修剪孩子,培养孩子,不说当科学家,教育家……起码将来走上社会不是废物。如果单为自己的贪图享受,荣华富贵的花天酒地,把孩子撇下不管不问。不光是受到良心的谴责,还要受到弃儿舍女的惩罚。
吴忠出去打工近两年了,从没给家里打过电话,他独自的出行,让在家的老母亲经常担忧儿子的安危。在村里,吴忠的母亲只要看到谁从外地扛着行李回来,她总去打探一番,问问是否见到过她的儿子吴忠。儿子的外出,让母亲牵挂不止,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儿子杳无音信。儿子的无影无踪,成老母亲的一块心病,她时不时在孙子面前要叨念两句吴忠:“开新,你想爸爸不想?”奶奶的问话好像对开新很陌生,坐在地上照样挖土扒坑玩泥,丝毫反应没有。
开新奶奶有时还让老伴儿去邻村打听儿子的消息。“忠他爸,忠儿外出快两上啦,也没个信儿,你抽空到东槐村问问。有人知道忠儿的消息没有?唉——忠这儿子啊,他非让我愁死不可。”老母亲那盼子回归之心,是多么的急切。
吴忠父亲悲观失望:“唉——你就会瞎指挥,忠儿这孩子又不是三生两岁,他好歹分不清?我到东槐村问谁?忠儿要是有个具体的地址,我去问问,去问也是大海里捞针……”老伴儿不但不劝导安慰吴忠母亲,还用无情语言砸老伴儿:“老伴儿,你成天想些没用的事儿,愁死你活该。”
吴忠父亲是个倔强的老汉,在大槐村是出了名的“老倔头”。他只要认准自己的理儿,硬着头,用三头老牛也拉不回,他可能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怕老婆他不认,妻管严他不懂,只会我行我素,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别说坐火车,连汽车都没坐过。一生的两点一线是他的老熟路,从家里到地里,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封闭的农村生活,定形在吴忠父亲的脑子里。向来说话一斧砍木桩,两斧楔地上,说话从不拐弯挪角,狭隘的眼界造就了他的孤僻性格。
吴忠母亲和吴忠父亲两人是皆发老夫妻,老婆处处让着老头儿,别看吴忠父亲说话倔。但他心肠好,在家像个老黄牛,默默无闻的实干,再苦再累没有表露过,他不认为人的思想灵活多变,也会改变生活,死认着一根筋,他不理解死搬硬套会影响家庭的经济收入。现在农村采纳科学种田,如果还认老一套种庄稼自然会受损,产量减收,这是必然的。所以,吴忠父亲就是爱上个别劲儿,不爱与别人沟通交流,他家贫穷也和老汉的倔强有关。
开新在院子里快活玩耍,奶奶坐在小厨房门前择菜,爷爷蹲在离开新不远一棵大榆树下东瞅瞅,西望望。后背倚着大榆树的下身,后背痒的时候就晃动上身在榆树上蹭几下解解痒。开新正玩得专心,“嗡”落在开新面前一只全身青色的大螳螂。开新停下手中的玩土,仔细观察螳螂,那三角头上长着一双透明的眼睛,螳螂来回侧头看周围的响动,它张开双翅露出线一样的小腰。开新想去抓它,可是,它活动着前面的镰刀腿,铡刀不停地交替错磨,开新有点胆怯,开新急忙喊:“爷爷——你看我面前飞来一只什么虫?”
“让你奶奶看。”开新爷爷蹲在大榆树下不动,给开新一句冷话。
“奶奶一一快来、快来!”
开新奶奶听孙子叫得声音紧急,她扔下手里正在择的菜,跑到孙子身边:“孙子,什么事?”
开新用一根小指头指着眼前的螳螂:“奶奶,你看这是个什么虫?”
开新奶奶惊奇地:“孙子,你不用害怕,是个螳螂,也叫老砍刀,你千万别动它,它急了会砍人。”
开新听奶奶说是老砍刀,有点儿害怕,立刻站起身子跟着奶奶去小厨房门口。
过去名人的名言总结的有道理,懒惰是愚蠢的温床,人懒了,就自然而然蠢笨。勤能生巧,勤快了,会精巧的经打细算,如果干一天歇两天,想富裕是痴心妄想。百言不如一干,做人不能贪懒,懒惰是无能的根源,想发财怕出力,那就是纸上谈兵。像吴忠父亲这样的人,一辈子撑不死饿不着,别想大福大贵,因为他一是太固执,二是他嘴懒手也懒。吴忠家连个围墙也没有,只有三间小瓦房,孤独地卧在宅院的一头,屋子的左边陪着不足二十平方大一间小山头留门红瓦屋。院子里有零乱的杨树枝,这儿放一堆,那儿放几根,还是吴忠母亲从地里捡来的,准备全家冬天烤火取暖用的。
开新蹲着,一只胳膊搭在奶奶的一条腿上低头看筐里的菜叶。
“开新——”一位中年男子带着一位三十出头的女人。
开新扭头看看喊他的人,开新不动声色,又低下了头。
吴忠母亲推晃着开新的身子说:“孙子,你爸、你爸,快起来、快起来!”
吴忠母亲看见儿子身后跟着一位女人,心里十分明智。自开新妈妈去世,吴忠的精神状态十分低落,外出两年,带回家一个女人,心中暗自决断是未来的儿媳妇。
“儿子——不认识爸爸啦?”吴忠弯下腰用手抚摸着开新的头。
开新却直瞪瞪的看着吴忠,偷斜着眼看看那个女人,仍然不吭声。
“忠儿,你出来的时间太长了,开新把你忘了,你在家住一段时间就好啦。”母亲的话开导了吴忠。“让开新有个适应过程,你不要太急。”
“好、好,我不急,不急。”吴忠放下身上背的行李,转身跟母亲介绍随行来的女人,“妈,她叫关林英,四川人。”
关林英初到平原,异地方言她完全听不懂,吴忠母亲向她说什么,她都要看看吴忠,让吴忠给她翻译后才明白吴忠妈说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