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飘零(一)
作品名称:叶飘零 作者:跳舞的胡杨 发布时间:2009-03-19 15:02:56 字数:4235
(一)
当柿子树上的柿子变的通红透亮的时候,北方便实实在在地进入深秋季节。这时候,杨槐树轻轻地飘洒着满树的“金币”,向它挚爱的大地慷慨解囊,仿佛要表达自己的万分诚挚之情;白杨树鹅掌般橙黄的叶片,也开始跳着优美的舞姿,和蓝蓝的天比试着对秋高气爽的重新解读;麦田里已经绿油油的一大片;山坡上还可见到勤劳的农夫,弯着腰,睁大眼,轻轻地舞动着镢头,正细心地梳理着田间地头被遗忘的大地母亲的肌肤。他们宁可自己吃多大的亏,也不肯放过土地的每一块角落,他们总要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一切能够生长绿色生命的地方,尽力不漏掉对来年希望播种的每一次机会。
这是北方农民一年里最细心最耐心最热心最用心的时刻,他们懂得,“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季”的硬道理。
乡间的小道两旁,笔直地站立着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那是北方特别的白杨树,静静地站着,默默地等着,像真诚的卫士,坚定地守护着它脚下的土地,不允许任何外来之人侵犯一样,它的坚定与执着,写在萧萧的秋风里,写在冬日里鹅毛般雪片的舞姿中,从来没有丝毫的懈怠和倦意。
在这应该美好的季节里,欢欢走在回家的路上,脚步不像从前那样坚定有力,也不像从前那样欢快明朗。本来很短的一段路,他今天用了很长的时间,还没有走完,乡间小道旁的棵棵白杨,仿佛整齐站立的待阅的士兵,齐刷刷地一动不动。而欢欢好像一位心事重重的检阅者,对“士兵”的庄严与威武不动任何感情。
人们常说,深秋季节,气爽天高,正是人舒活筋骨的大好时节。不错,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那是农夫最开心的时候。收获了一年的果实,播种了未来的希望,只等着来年风调雨顺时,在金色的麦浪里尽情挥洒。可这让人足以开心高兴的北方特别的风景,却不能引起欢欢的注意。
回到家,径直地走进自己的房间。
妈妈从地里刚回来,就忙着给欢欢收拾吃的。等到饭做熟了,却不见欢欢的人影。四下里找寻,才知道欢欢去了隔壁苗苗的家。
“这孩子,是不是又去问作业了?”欢欢妈妈自言自语。走进苗苗家破烂的大门,她和苗苗躺在床上不能动的爸爸打了招呼,又和苗苗体弱多病的妈妈说了句话,然后叫欢欢快回家吃饭。
“知道了,你先回,我马上就好。”欢欢说道。
苗苗嘴巴甜甜地喊着欢欢的妈妈,并站起来让座。
看到两个孩子的认真劲,欢欢的妈妈不想再打扰,就独自回家去。
刚进家门,欢欢的爸爸也从医院下班回到家。
“欢欢呢?”
“到隔壁苗苗家正写作业呢。”
“这孩子,怎么老往人家屋里跑。”
欢欢爸爸一边吃饭,一边说着。
“少说两句,别让孩子听见。”
“听见怎样!这样操心还不是为了他。”
两人正说着,从自家院子里飘进一句话——
“妈,我回来了。”欢欢一边说着,一边走进家门。在自己屋里放好作业,来到厨房吃饭。他见父亲也回来,没有说话,只左手端了碗,右手拿了筷子,来到自己房间。
父亲见欢欢没有问自己,想发火。却被欢欢妈妈拦住了。于是,就把满心的不快全洒在欢欢的妈妈身上——说今晚的饭不好吃,屋子没有收拾好,地里的活做的也不及时,把孩子在家惯成了啥样,一点礼貌都没有……
欢欢妈妈知道欢欢爸爸的心思,装作没听见,只吃着饭。
父亲在厨房里的牢骚,欢欢在自己屋里听得一清二楚,却一句话也没说——他更多的是不想和父亲有较多的争执,他自己以为如果真的吵起来,父亲又要动之以情,施以传统的家庭教育的模式,在他成长的十二三年里,可是没少见过的。为了不和他们发生正面的冲突,他也只装着没听见,默不作声地味同嚼蜡般地静静地着饭。饭在没有任何家的氛围里被欢欢没有任何味觉地咽下。
欢欢送碗筷到厨房,爸爸早回房间,妈妈一人又在厨房忙起来。见儿子进来,妈妈迎上去:
“欢欢,吃饱了没有?”
“饱了。”
“那……就放案板上。”
欢欢放下碗筷,就匆匆来到自己房间。
可是,躺在床上的欢欢怎么也睡不着,他顺手拿出从同桌杨扬那里借来的普希金的诗集读来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他竟睡着了,屋里的灯还亮着。妈妈喊起来,欢欢被吵醒后,才发现自己早已经睡着了,台灯还亮着。
这已经是五年以前的事情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欢欢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和家人交流,甚至和他的同学也不大交往。这些让整天围着他转的妈妈着急了。妈妈曾经想主动的和自己的长大的儿子说说话,每次欢欢都会以作业多而拒绝。
“是不是孩子真的大了,有了自己的心事。”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欢欢妈妈总会这样想。而在欢欢的爸爸看来,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孩子不愁吃不愁穿,每天除了学习,没有一点家务活打扰,应该幸福的很。
在欢欢爸爸妈妈的心目中,自家的孩子永远都是聪明可爱没有缺点的。他们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寄予在孩子身上的希望比任何东西都要大。虽说父母在学习上并没有帮助欢欢多少,可他们的心里下的决心和所要付出的,要远远超过他们周围所有父母能够给孩子的。
也许,正是欢欢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突然有一天,欢欢竟然有意识地开始不理父母。他的这一举动,首先敏锐地感受到的,是欢欢的妈妈;其次,欢欢的爸爸也有些觉察。当欢欢妈妈把自己的感觉告诉欢欢的爸爸时,欢欢爸爸竟有些发怒:
“他反了?”
“你不觉得孩子开始不愿意和我们说话吗?”
“不说话,那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有想法应该告诉父母才对。”
“告诉你了还叫他自己的想法吗!”
“也是。”
“不过,你平时在家可要细心点。”
一向粗心的欢欢爸爸,今天竟也说出如此关心孩子的话,让欢欢妈妈有些吃惊。
“关心什么?”
“比如说,关心孩子的饮食、穿衣、身体什么的。”
“那你干什么?”
“我吗,搞好‘外交’关系,多挣钱,做好建设家庭工作。”
“孩子的成长过程,你要付出一位做父亲的应有的责任才对。不能什么事都让我一个女人家承担。况且,男孩子大了,有些事情我没有能力和他交流。”
“那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是男子汉的风格呀!”
“怎么,你还要动手打?”
“你说呢?”
“那不行,孩子大了,就应该以心换心。”
“我的心换不回他的心该怎么办?”
“不管怎样,你不能再出手了。”
在欢欢成长的记忆长河里,总会听得到父母亲如此的谈话。父母亲就是这样热心地讨论着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问题,探讨中,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溜走。
欢欢家门前的那颗白杨树,是欢欢刚出世时,爸爸妈妈亲手栽下的。他们心里的想法,是要白杨树和自己的孩子比赛成长,茁壮成长,顺利成长,快乐成长,幸福成长,健康成长。
那个时候,欢欢着实让一家人欢欢乐乐地一路走过。欢欢成长的道路上,洒下无数童年美好的花瓣。生命的奇妙,让欢欢的父母在自己孩子的成长的历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尤其是妈妈,总有一种十足的幸福感。欢欢给自己和家里其他的人带来无穷的快乐,那怕有时会有些烦恼,她也不厌其烦地接受。这种对待孩子的态度,恰好是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最有特色的一种方式。在自己的眼里,自家的孩子比谁家的孩子都心疼。孩子做错了事,会说那是孩子的个性;孩子撒了谎,会说那是孩子的可爱;孩子打坏了东西,会说那是孩子的勇敢。
终于欢欢开始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他有了烦心的事,总会一人静静地找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坐上好半天思考。
思考的奇妙,在欢欢的身上开始日益浓烈。欢欢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变得思考起来。由于思考,他想到自己的家,家里的父母,隔壁家的苗苗,和苗苗一起走过的童年的快乐,以及现在最为“艰辛”的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苗苗如今的现状,甚至还想到和苗苗一起过“家家”的可笑,顶撞父母的无知和勇敢,和同学疯狂地做游戏,给小学的班主任及其他老师搞恶作剧的幼稚和胆大……
如今的欢欢,已是高三一班的一位小男生。
说他“小”,是因为他和其他同龄人相比,身材矮小,而且瘦;性格内向,而且怪。班主任调换座位,第一排,永远都是他的。这也不能怪别人,谁让他“小”呢?
他永远都是沉默寡言的,永远都是行动迟缓的。这些,让他的同桌——做班长的杨扬——终于受不了啦。
欢欢的已经没有青春活力的各种表现,杨扬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杨扬心想,恐怕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无法改变欢欢的少年老成的“早熟早衰”的性格。既然让泰山过来而泰山无动于衷的话,还是自己过去的好。于是,杨扬就只好向班主任王老师说明了情况,强烈要求调换同桌。
杨扬的这种做法,让王老师很为难。王老师考虑:一方面,他是班长,就应该关心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在给全班同学带好头的同时,要有帮扶精神和宽广博大的无私胸怀,凡事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如果给他调换了座位,势必引起其他的不满,班级极有可能出现混乱,要求调换座位的就不只他一人了。为了班级的管理,也为了不伤欢欢的自尊心,班主任王老师最终没有答应杨扬的请求。
一天,课间十分钟时,杨扬去办公室找王老师。
“王老师,上次给您说的调换同桌的事情,您看……”
“杨扬,老师考虑了一下,你还是不要调换的好。”
“为什么?”杨扬甚至未加思索就随口而出。
“你看,咱班的欢欢同学本身就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他正需要你这样的热心人帮助。如果这个时候你离开他,欢欢的自尊心肯定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他可能会因此更加的悲伤,到那时,后果不堪设想。就连你都不愿意和他为同桌,那样,咱班还会有谁愿意与他为同桌而帮助他呢?再说,你是班长,有这个责任与义务。你做好了,可以给班上带个好头,作个榜样,这样一来,全班同学在你的带动下,一起关心帮助欢欢,你们大家一定会和睦共处,团结互助,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
杨扬沉默了。他本想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老师会爽快地答应的。可他没有想到,竟会有如此多的牵连。他的确考虑的是自己个人的事情。高三了,高三意味着什么,每一个经过高三洗礼的莘莘学子,都会有无限的感慨。但,听了王老师的一番话语,他又觉得很有道理。不错,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连我都放弃,势必会给欢欢造成更大的伤害,大家都不愿意帮助这个性格内向的人,我们这个班集体还算是一个文明的优秀的集体吗?当然,如果按王老师的说法,自己的心理上又要承受巨大的压力。那时,自己可能也会因为欢欢的某些情绪或做法受到些微的影响。眼看就要高考,高考,可没有人能够替换你的。
该怎么办?!
杨扬十分矛盾。
看到王老师信任的目光,杨扬还是决定暂时不要再提起甚至想起调换座位的事。就算是老师交给自己的又一次艰巨的任务吧!
这样想着,杨扬再也没说什么,快步走出了王老师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