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湿地听蛙声>第九章 回家

第九章 回家

作品名称:湿地听蛙声      作者:孙彩文      发布时间:2018-04-22 23:02:18      字数:5804

  回首过去,教学三十余年,无数前行,无数困惑。
  原来读庄子的《养生主》,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一句不以为然,以为在书海荡舟,有涯才会因无涯而获得意义。
  后来,因与TATEAL相遇,才发现书中的知其实浅薄如纸,真正的知是来自己生命深处的体悟。立足生命,让无涯为有涯服务,生命才能获得不断的滋养。
  总觉得,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扎根课堂才可能有与学生共同地心灵成长。从此,相信课堂存在无限的可能性,直面课堂涌现的问题,探讨内心的困惑,在实践中拓展和践履心灵刹那间爆发的灵感。
  01
  赶海
  那天,即将退休的我得闲在家,面临两个任务:一是五年任期考核填表;二是TATEAL的叙事研究。打开表格,查看要求,照章填入:论文两篇,课题一个,获奖没有。服务、学科、专业、平台,没有。我有什么?上课——西方思想史、西方哲学与美学思潮、教育哲学、当代外国教育思想、越洋课程、西方文明史、英语思维,以及这几门课程的自编教材。哦,还有教育类的海外学术会议,大会论文、特邀发言,以及教育部网络课程、网络课堂、混合学习……但这些与外语不相干,表格中没有位置,鸡蛋下在鸭窝,不算。
  生命的涨落真的是很奇妙:当年有幸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大学,为了学好外语在路灯下苦读,后来在大学任教数十年,曾经也孜孜以求地申报课题,也为文章发表在《中国翻译》、《外国文学评论》、《外国语》等刊物上窃喜。如今成了英语专业的教授,却渐渐觉得那条路上反倒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心中有许多未知的诉求,却没有释放心灵能量的通道,只好置职称等级工资待遇于不顾,投身于那些与考核不相干的跨专业学术探讨。
  上月慧来杭相聚,大家决定要重新开始TATEAL的叙事写作,我自告奋勇挑起执行编辑的任务。那天聚会回来,留下这样一段文字:
  2014年4月15日,坐在电脑前,将TATEAL的故事一一调出,细细阅读。十年的岁月,久远的情怀,难忘的画面,伴着反思十年的写作冲动在脑海里一幅幅展开。人生的体验,成长的奥秘,在无限的温暖和启迪中,在TATEAL这个似有似无的平台上,绽放出多姿多彩的绚丽,让我如醉如痴。
  TATEAL究竟给予我什么?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突破体制桎梏,无拘无束地研究、工作与生活?
  忆起2001年的奇妙初遇,像山里的孩子第一次赶海。那年,慧从香港来杭州探亲,机缘巧合,演变成在杭师大外国语学院的教师研修活动。当时的我,还是封闭在知识自我积累的观念里,对慧的来访完全没有关注。那天,我去找人,误入了一个异样的课堂:讲台上虚位无人,讲台下十来个教师团团而坐,现场洋溢着自由言说的氛围。慧一身淡色的休闲装,身材清瘦而不失硬朗,流畅的英语语流中不时夹杂着生疏的汉语。她与教师们坐在一起,手里拿着记录本,一边倾听教师们的讲述,一边在记录本上疾书,还不时地对教师们进行回应。平等的对话,个体经验的分享和由此激发的思想碰撞,一下子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打消了找人的念头,拉了一张椅子在旁边坐下来。
  第一次听到教育领域里“empowerment”(赋权)理论,也第一次体验到把赋权理论演变成实践程序的力量。在慧的研讨中,赋权不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个参与者自由言说的权利。每个发言者都在调动自己的生命体验,谈自己对赋权的理解,谈自己在言说中所感受到的内心深处迸发的潜能。以前不懂何为“道不远人”,而此时此刻,概念与当下生活融为一体的力量深深地感染了我。
  那时自己刚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但基本理念还是知识的传授,改来改去总是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于赋权的讨论,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知识至上的观念让我忽视了学生调动个体经验重构知识的权利,一言堂的教学使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既丧失思考能力又泯灭了自我意识。也许,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内心的震撼和启迪会对我的人生道路产生何种影响,但是从那一刻起,慧认真倾听并努力用粤语发音的普通话与教师们交流的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开始关注TATEAL的活动信息,期待每年一次的相聚。
  其实,当时的研讨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一年一次的相聚是后来各方努力的结果。而且TATEAL这个TeachersandTeacherEducatorsinActionLearning的首字母缩写所表达的理念,我们对它的初次了解,来自2004年慧带来的讲座“教师教育者的行动研究与团队合作”。习惯了从书本学习对书本知识进行建构的我,初次接触到行动研究这个主题,突然发现学问也可以用来重新建构自己的经验、行动和生活,顿时觉得内心的能量有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那时慧的行动研究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杭师大、浙师大等大学外语学院的一件盛事。研讨的地点不再是6号楼的教室,而是转移到行政楼的西大会议室。后来学校搬迁到下沙,我们每年的会议依然在文一路的西大会议室举行。忘不了西大会议室的那张巨大的圆头会议桌,周围一圈有二三十个座位,再加上后排几个半圈,一次能容纳七八十人。这样的陈设没有高低之分,没有主席和次席之别,让我们的分享、研讨和重构能够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展开。每一个参与者,可以随意找一个位子坐下来,平等地对视,平等地对话。
  记得每次研讨,与会者都带来自己行动研究的体悟。走在探索的路上,大家有太多相似的困惑和纠结,面对着骨感的现实如何活用书本理论,在无路的地方走出一条实现丰满理想的道路,更多的是要靠自己无怨无悔的承担。
  2005年的叙事工作坊,我们在行政楼的西大会议室里与北师大的吴国珍博士相遇。2002-2005年间,她阅读并翻译了慧推荐的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2005年10月该书中文版问世,同年12月,她专程到杭州观摩TATEAL的叙事工作坊。当时,我坐在大圆桌的斜对角,因视力不好,远望,未看清她的容貌。后来听慧说,吴国珍博士参加杭州叙事工作坊后,回到北京就由译者变为行者,开始在中小学教师中倡导教育叙事,让教师在叙事中唤醒内心的生命力量。
  2013年夏,我与吴国珍教授在上海浦东再次相遇的时候,她的教育叙事活动冠名以“勇气更新”,影响已经波及全国。2014年“勇气更新”教育叙事活动在北京八十中举行,全国自费参与的中小学教师有三百多人。4月的北京,桃红李白,八十中的校园里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无论是主题报告还是小组研讨,每个会场都洋溢着圆桌会议的精神,台上台下到处是真诚的分享、交流、互动,会前会后总有目不暇接的拥抱和拍照。
  北京会议的那几个夜晚,不少初次谋面的中小学教师挤在我的房间交谈到深夜,那种开放、投入和热烈,一如我们与慧的初次相遇。我坐在床沿,倾听着每一个教师发自生命深层的倾诉和提问,心中不时地浮现出慧在圆桌会议上的身影。心灵与心灵在行动研究中相遇,就像山里孩子去赶海。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大海的壮美,从此便有了永远不会平息的波澜。
  02
  拾贝
  回忆着TATEAL行动研究给我带来的赶海的体验,填表的我心中渐渐平息下来。“鸡蛋下在鸭窝里”是我的自由,我喜欢面对着课堂中真实的问题享受生命激发带给我的快乐。在行动研究的赶海中,有太多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每一次课堂都是一次圆桌会议,每一次圆桌会议的对话都是生命的潮落潮涨。
  渐渐地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喜欢不断地开设哲学、教育类的新课,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不断地走在行动研究的路上,在新的地平线与新的生命相遇,用自己的真诚和开放,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走在TATEAL行动研究的海滩上,不经意间便会拾到闪烁着生命光芒的贝壳。
  常常听到自己周围的人在抱怨填表,不仅仅有那些被考核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们,而且还有那些因为这样的考核而为众人仰慕的翘楚。曾经问过几个名气如雷贯耳的学界领袖,他们的学问如何影响了自己对世界对生活的领悟?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有些尴尬。因为对于他们,学术与生命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
  从前读宋明理学,关于“孔颜之乐”的问题与探讨总是觉得有点云里雾里,为学与安身立命这两者似乎很难在生命直觉的层面融为一体。十分感谢与TATEAL的相遇,行动研究让我体验到学术与生命融为一体的快乐。记得2010年12月,TATEAL几个成员带着各自行动研究的成果前往香港参加第二届东亚教师教育会议,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介绍TATEAL的行动研究。我与颖上午参加不同小组的论文宣读,黄老师和蕊则在下午有一个小组专场。那天上午会议茶歇,黄老师与慧,颖和我在会场外的走廊里相遇。她显得有点紧张,把她们小组专场的地点和时间告诉了我们,希望我们一起去给她助威。
  那天下午,我和我的研究生一行四人,在香港教育学院迷宫式的教学楼里来来回回地寻找黄老师的会场。会场是个会议厅,比文一路的西大会议室敞亮了许多,前面是讲台,下面是听众席。讲台上,黄老师已经开始了许久,投影仪的灯光打在荧幕上,幻灯片上显示的是一畦豆苗,嫩绿的叶、粉白的花,煞是可爱。台下,颖与四五个国际学者已经坐在会场。看见我们一行四人从侧门进来,颖向我们微笑,示意我们坐在她的身边。讲台上的黄老师看见我们一行人坐定,士气顿时高涨了许多。幻灯片上的那一畦豆苗,或开花,或结实,各自有自己的生命节奏。
  黄老师在叙说自己与豆苗相遇的故事。
  慧完成了另一场小组会议的主持,抱着会议散发的论文活页和记录从侧门悄悄进来。渐渐地,会场上的人多起来。蕊讲完她的故事时,会场里已经有二十几位听众。随后的研讨,一如TATEAL的圆桌会议,在场的国际学者对TATEAL的行动研究和等待豆苗开花的哲思一一发问,黄老师、蕊、慧、颖和我与大家交流行动研究中的体悟。记得交流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位澳大利亚的学者站起来激动地说,她很高兴参加了TATEAL这个专场,因为在分享与交流中她体验到学术与生命融为一体的快乐。
  那天晚宴上,慧、颖和我,坐在一起回顾白天的情景,觉得行动研究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学术取向,而且也改变了我们的生命状态,让我们更多地关注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和拓展,并由此重构了我们的自我以及我们与世界的联系。在大家举杯畅饮的间歇,我们三个在激情策划TEAEAL2011年十周年庆典,萌发愿景:通过叙事研究将TATEAL的旅程整理为故事,将我们在行动研究的海滨拾到的彩贝奉献给还没有体验到学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同道,与更多的教师分享心灵碰撞给我们带来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
  在这个各种表格充斥我们工作方方面面的时代里,如果没有行动研究中心灵与心灵相拥,我们怎能抗拒平庸对我们心灵的侵蚀和损耗?与TATEAL相遇同行的日子,我渐渐体验到回归初心的快乐。《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以前读到此句,往往取《说文》释义,以为“诚”即“信也”。有了TATEAL行动研究的体验,才深刻体悟到,这个“诚”其实首先是自己对待自己的态度,即《中庸》所说的“诚者自成”。回归初心,让我放下外在的种种诱惑与束缚,走出心灵倦怠困境,在每一次与世界与他者的相遇中重新认识自己,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
  望着人生中最后一次的考核表,不禁在想,这些由线条组成的格子,多么像一个个虚位以待的牢笼。曾经深陷其中的我,如今已经获得解脱,可以自由自在地做我心所想,这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乐事。
  我深深地感到,对于心灵成长,TATEAL这样的生命共同体是何等重要!
  03
  回家
  TATEAL十年的行动研究,让我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如赶海的渔姑,在心中积攒了珠贝无数。如何回到自己的内心,把这些生命中体验到的精彩,通过叙事研究传达给正在心灵成长之路上探索的广大教师,是TATEAL十周年庆典上我们给自己提出的新的任务。
  慧心里一直放不下我们当年的写作愿景,每一次来内地,都专程到杭州与我们聚会,探讨如何推进我们的叙事研究。上个月,陈珺给我来过电话,说慧已经到了杭州,希望14日午后3点与我在黄龙洞约会。陈珺曾经是我的学生,攻读硕士期间参加了TATEAL的活动。这次慧来杭,接站、约会地点和相聚晚宴,具体安排都是陈珺一手操持。从团队的边缘走向团队的中心,陈珺的这种自我承担,让我感到TATEAL的精神已经在年轻学子心里扎根。
  14日下午,我与慧、陈珺在黄龙洞相见。珺远远地迎过来,快人快语,一边走一边描述她这次的安排,清亮的声音透出自信和成熟。沿着林荫道走了几十米,看见慧坐在路边的一个长凳上,一只手拿着手机与人通话,另一只手挥舞着向我们打招呼。她一身淡色夹克,一如当年的清瘦矍铄。走到跟前,大家寒暄几句,陈珺建议到咖啡厅就坐。慧一听,连忙摆手:“今日风清云淡,户外草长溪流,为何要坐在四壁环绕的室内,徒增几分郁闷?”
  与慧相处,总是这样,洗净浮华,回归素朴,少了尘世的喧哗浮躁,多了体悟自然本性的宁静。也许正是这一份质朴,让TATEAL能够在功利主义的喧嚣中沉静下来,有了面对自己本心的十年探索。那天,在分别数年后,慧、陈珺还有我,聚集在黄龙洞草坪旁的一张长椅上,放下体制的重负,在仲春的和风与暖日中自由地分享着,探讨着……
  暮色降临,我们一行三人,已经满怀讨论后的体悟和憧憬,走在通往玉泉饭店的路上,去迎接在杭的TATEAL其他成员。
  来到玉泉饭店二楼包厢,几位TATEAL老友在夜色中匆匆赶到。大家一一见过,握手、寒暄、坐定,没完没了的话,围着各自的教育体悟自然展开。慧一如既往,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不时做些回应。
  窗外,夜色朦胧,华灯闪烁,屋内,谈兴聚浓。
  十年的故事,潮涨潮落,潮落潮涨,大家的记忆与回应渐渐凝合,而十年的承担、行动和叙事的意义,在言说中渐渐展开、明晰……
  回家一路,激情难耐。在TATEAL这个共同体里,心灵的相遇是美好的,其间的开放、分享、感动和成长让人难以忘怀。TATEAL叙事,聚聚散散,形散心不散。每一个成员,心中对TATEAL始终怀着一种依恋,觉得她是自己的精神家园。虽然平时大家散布在全国各地,但是叙事的呼唤,让每个人有了回家的冲动。中国式的回家,中国式的故事,在重逢和回忆中重构我们的精神家园。我和大家一样。渴望将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回望梳理自己成长的体悟,向在当下教育困境中挣扎的广大教师,传递一种在学习共同体中自我成长的勇气。
  TATEAL叙事研究,前后十三年。我知道,这回的著述将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也是一次成长的挑战。我自问,在叙事研究中,我应该如何回归内心,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重新审视自己、开放自己?如何重构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