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故事家族>卷二 第一章

卷二 第一章

作品名称:故事家族      作者:尔玛天空      发布时间:2018-01-30 15:20:59      字数:3086

  姓氏
  
  父亲还没出生,就在姓氏上犯了难。
  爷爷有两个继子女,女儿勤秀,儿子勤仁,是崇富的骨血,理所当然该姓梁。大女儿梁勤秀读完高小,有文化,俊俏高挑,活泼聪明,远近闻名,媒婆心里装着长长的名单,说干了唾沫,磨破了嘴皮,也没打动勤秀。家里九口人,只有祖爷爷和爷爷两个男劳力,其余不是老就是小,祖爷爷上了岁数,腿脚又不好。为了家,勤秀过了十八还没出嫁。最后实在留不得了,选定张家场一个当兵的嫁了,后来随军去了西藏。全沟人佩服羡慕,都说勤秀是古代的小姐转世,戏剧里的小姐眼睛都有毒,那么多人不选,偏偏挑得准,嫁一个就随了军,脱了农皮吃了国家粮,以后生儿育女,子子孙孙都是城里人,比在这山沟沟里强了何止千万倍。老大梁勤仁,五0年十月,不到十七岁,响应国家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入伍,开赴朝鲜前线,杀敌立功,政府专门送来“异域立功”的匾额,端端正正地挂在大门上。五三年转业,分配到城里,当了干部。也就在城里安家生子,离开了石家沟。
  父亲是爷爷的第一个亲生子。39年将要出生时,按照爷爷的想法,这是自己的第一个子女,无论如何也要姓傅,才不至于断了香火,对得起傅家的列祖列宗。爷爷把这个想法说出来,祖爷爷第一个就反对。
  “你这个想法原本没啥。只是石家沟的人都姓梁,还没外姓人,你都姓梁,娃娃姓傅,说不过去嘛。”
  “哦,是啊!”爷爷愣了一阵,想想也是,应了声。可心底却转不过味,拜了干爹,就把自己的祖先拜没了。
  “再说,姓梁,娃娃以后就是梁家人,受照看。对娃娃好!”祖爷爷看爷爷心不在焉,又说:“只要是梁氏子孙,祖祖辈辈,祠堂和清明会都是要管的,吃不了亏!”
  “嗯!”爷爷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也再无他说。只是心里总觉得不对劲,做啥事都不着力,闷闷地不舒服。
  “管他姓梁姓傅,反正都是你的血脉。莫操心,以后再说嘛。”李氏看丈夫的样子,只能睡在夜里,躺在床上才劝慰几句。爷爷搂搂媳妇,心里很感激,嘴里却说:“女人家懂个啥,这不只是姓啥的问题。”
  生下来,是儿子,传了宗,接了代,延续了烟火,爷爷很高兴,就把姓氏的问题放下了。父亲也就姓了梁,取名勤义。可是到42年勤智叔出生,同样的心思总是不断的冒上来,煎熬着爷爷。尽管这种心思十分强烈,但爷爷知道祖爷爷是对的,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性起,破坏了家庭和气,毁了孩子的未来。况且,自己决定不了,说了也白说,也就再没提过,任凭祖爷爷按照梁家的辈分,给儿子取了名。
  两个傅家的儿子,就这样姓了梁。爷爷老了,便常常感叹说:"你们本姓傅,怪我自己害得后代把根脉也忘了,祖宗是谁也搞不清,乱了章法。罪人啊罪人!"
  
  婚姻
  
  父亲慢慢长大,人如其名,性子暴躁,义气很重。好在人还算聪明机灵,16岁初中毕业,回生产队当了计分员。可他一点也不安心,天天嚷嚷着要学大哥,一门心思想当兵。第一年才17岁,给队长请了假,天天围着招兵的干部,满嘴甜言蜜语,下贱兮兮的为别人跑腿帮忙。部队的首长很喜欢他,特别是看他不仅能写会算,还写得一手好字,根红苗正,有心招他入伍。可惜太年轻,瘦弱矮小,像个小娃娃,连身高都达不了标,便劝他回家多吃饭多煅炼,明年再来。第二年,在量身高时偷偷踮起了脚尖,刚刚过了关,称心如意入了伍。父亲幻想着当了兵,就会背着枪上前线,学大哥或姐夫一样,杀敌立功,从此跃出农门,成为公家人。
  事与愿违,火车呼啸着,在十二月的大地上没日没夜的飞奔,终于停在了大西北。车窗外寒风捲天搅地,到处白茫茫一片。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腿脚发麻,父亲在下火车的瞬间,一头栽了下去。大家七手八脚拉起来,灰头土脸,可怜的已被冻得全身僵硬,动不了手脚。一帮人抬着他,就像抬着一截冻硬的木头,忙忙地放在火堆边,终于将他烤软,活了过来。大西北戈壁滩的威力,让父亲记忆深刻。
  到了部队,由于是初中文化,算半个文化人,新兵训练结束,分去当了汽车兵。父亲异常高兴,开车不仅吃香,还很威风,整日里勤学苦练,把操作手册、维修手册,从头到尾背了个遍,无事就捣鼓车子,一有机会,就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驾车狂奔,梦想着美好未来。当兵满三年,第一次回家探亲,一家人都张罗着为他相亲,父亲心中一万个不满意。
  “老二啊,现在当兵吃香,好找对象。早点定一个,莫等到转业再考虑。转业了年龄大,家里负担重,不好找。石家沟离街远,条件孬……”当妈的有空就在耳朵边念叨。
  “如果我转业进了厂,当了工人,吃了国家粮。现在结婚,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单位,咋办?”父亲开始不作声,听得久了,反问奶奶。
  “有那种好事啊?睡着了都要笑醒哦!”奶奶不相信当兵就能吃了国家粮。
  “国家有规定,当兵八年可以安排工作。”父亲说:“大姐不是跟着姐夫随了军,成了公家人。国家对作了贡献的人,会照顾。”
  奶奶想想也真是,便有点犯嘀咕,可是真要当8年兵,心中便没底:“八年啊,你都老了,三十了,哪有三十岁才成家的哦?三十岁,娃娃都该读书上学,到处跑。你当得满8年呀,好多三年就转业了……”
  奶奶将这一切讲给爷爷听,爷爷一句话也没有。
  第一次探亲假还没耍完,父亲就走了。回到部队,发现好多战友都在谈论订亲结婚,整天说的就是未婚妻丈母娘。父亲心想,是不是自己错了,二十多岁,在农村早就谈婚论嫁,虽说当兵为国为家,可这婚还得接结,日子还得过。国家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也是男的20,女的18。看来爹娘的话是有道理的,如果真等到二十六七再找对象,在石家沟只能打光棍,心中便有些松动,给家里写信,也就慢慢同意了订婚。于是照了相,选几张中意的照片寄回家,任由爷爷奶奶去安排。
  第二年算好日子,在中秋节前回家探亲。由媒婆安排,早早的与相亲对象排好日程,约定时间,在张家场赵家店铺前相亲,双方都站得远远的,由媒婆提前给双方说明情况,彼此相互选择。父亲穿着军装,一表人才,姑娘们都喜欢。可一连赶了三场,父亲也没看见一个中意的,便没了心境,要打退堂鼓。
  媒婆便有些生气,笑着说奶奶:“老二这个人,眼界高哦!方圆几十里,谈婚论嫁的姑娘也不多……”
  奶奶陪着笑,回家做父亲的工作:“结婚选媳妇,不光选长相,要选会生的,会做活路的。女娃子娇娇弱弱,好看不中用……”
  父亲又上了两趟街,相了两次亲,看看一家人张罗这张罗那,自己也觉得累,便做了决定。最终选定的是桦子林外的刘家大闺女,远看眉清目秀,两条辨子乌黑油亮。便请刘家母女,媒婆和陪同来的两个姑娘下馆子,吃的是汤圆,取圆圆满满,顺畅和谐的意思。父亲拿出军人作风,三两下便把一碗汤圆吞下肚。拿眼瞥对象,正在斯斯文文咬汤圆,一对小白牙和脸上的小酒窝,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刘家姑娘上过两年小学,上进好学,初通文墨,要了部队的地址,居然给父亲写起信来,单这一点,就在战友面前高人一等。
  定婚两年。这一批兵就到了退伍换防的关头。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一个个退伍转业,父亲心里不是滋味,一心想坚持满八年,吃上国家粮。但又害怕自己最终也得退伍,回到农村去,失去了现役军人的优势,婚姻大事不好办,便忙慌慌请假回家去结婚。62年的国庆节请假回家,暗地里请八字先生合了八字,选定的大婚日子是九月初八。好在女方没提太多要求,顺利答应了婚期。一家人东拼西凑,忙天忙地,好歹办完了酒席。
  父亲结了婚,高高兴兴回部队。63年初得到通知:因为他是技术兵,有文化,技术好,部队留下来,不转业。父亲一直驻守在茫茫戈壁,直到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才明白自己为共和国做出了卓越贡献,觉得自己前途光明,回到石家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心中不禁得意起来,云淡风清,一切都很满意,想来想去,渐渐地觉得自己结婚太匆忙太草率,真的成了一头在城里,一头在农村。原来担心的半边户现象出在了自己身上,不过生米已煮成了熟饭,只得硬着头皮过下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