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读懂天地的人>16 文化大革命初潮

16 文化大革命初潮

作品名称:读懂天地的人      作者:心有二用      发布时间:2015-02-09 14:48:15      字数:3784

  天刚刚睁开睡眼,就见人世间古家瓦屋袅袅一股炊烟,那是母亲唐氏香给学娃子煮早早饭。清贫的岁月哪还能讲究炒个菜?唐氏只在饭里放上盐和漆油,漆油是漆树籽榨成,满山的漆树那是高山的象征,漆油炒出的菜稍冷就满口粘,猪油、菜油只有过节或有客母亲才拿出来。
  小古华肚子忽然疼了起来,不想吃饭。母亲说:“菊香,吃了饭你自已去学堂!”古菊只好独自一人下山。
  小古华爬在厢房门口时,呻吟声还稀疏,当他回到堂屋大门坎上爬着时,呻唤声一声连一声大叫起来。古家大小都已上坡,放牛的放牛羊,只有母亲唐氏一人在家煮饭。唐氏从火笼屋出来,抱起小古华坐在大门坎上大骂起来:“日妈是哪个鬼把我富贵问到了哇,赶紧给我放好,不放好日妈用腊尿泼你!”
  兴许鬼怕腊尿,片刻,小古华的肚子就不疼了。却指着堂屋里神龛叫道:“妈,妈,你看咧,有个影子出来了,蛮高哎!”唐氏看不见,连连问:“在哪儿,在哪儿?”小古华说:“巴到墙走,到火笼屋门边不见了,不见了!”
  唐氏道:“哎呀,怕是财神把你问到了哇!”
  太阳又扫描到古家门前柏杉树尖,今日小古华未能下山上学,古家人吃过早饭,大都要上社里劳动,如今是新社会,土地公有,集体劳动,按劳分配。
  唐氏扛起锄头,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叮咛二女:“姬香,晌午煮包谷米稀饭,莫把米搭多了,要省到吃,煮好了先舀碗净米起来给富贵吃,再搭竹米。”众生育幼天性,生活的粗糙首先被成年过滤,流给童年的,是甘甜的汁液。
  姬香搭饭的竹米是竹子开花之果,竹子只要开花就成片地死去,竹米吃来闷人。但有什么办法呢?解放了,劳苦大众翻身作主人,虽然没有地主剥削农民了,按劳分配,但每年分的粮食越来越青黄不接。好在靠山吃山,大山储备有潜力、希望,还有都面,红籽等等山产,可用作生活的代食品。
  生活的清苦不以为怪,出嫁的闺女不许坐滑杆就感到新鲜了。这是封建旧风俗!清贫的生活空气中出现异动,体现在人们的嘴上、眼神里,有种神密感。
  山里起风云了!
  这是世上史无前例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风云,这风从山外刮来,搅动了大山古老的心绪,吹乱了小学生书页。
  小古华今天又未去上学并非逃学,他在家自制红樱枪,等待红小兵队伍上山来。
  来了!红小兵队伍挨家挨户搜查“四旧”。
  古玉春家的古书《玉匣记》被翻出来烧掉,土地庙被捣毁。
  小古华扛上红樱枪,跟着队伍走了。
  “富贵,你转来下。”父亲叫道。
  “啥事,爹?”
  “烧菩萨你莫动手,只看!”
  “哦,晓得了!”
  破除封建旧风俗,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世上没有鬼神,毛泽东是个无神论者。鲁迅踢鬼的故事印在了小学课本上,刻在了小古华心中,深信不疑。
  菩萨塑像,烧!
  土地庙,捣!
  地主,斗……
  老百姓眼睁睁看着,既新鲜又迷惘。动手的是小学生,指挥的是干部、老师。小学生队伍行进在山水间,由小古华起歌头:“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胸臆间荡漾着一种陌生的神圣感,还真有点小人书上八路军的味道。小古华唯一扫兴的是,他自制的红缨枪杆上斜缠着的红纸条老爱脱落。
  文化大革命序曲——第一波扫荡牛鬼蛇神过后,小古华因歌喉好,被挑中去县剧团学唱京剧样板戏,他回山上告诉家人,母亲令姐姐给他洗了套干净衣裳、烧了一包烧洋芋做干粮,小古华带上介绍信出发了。
  小古华孤身独行,时而问路。饿了,拿出烧洋芋剥皮而吃。翻越星子山,山野无人烟处,他有点儿心虚。一百二十多里,日偏西时进了城。这时的古华,好样的少年古华,还是个小学六年级娃娃,这样素质的少年未来命运不该太残酷吧?
  京剧样板戏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唱段。小古华知道《智取威虎山》是小说《林海雪原》中的故事,那是他从猎娃子那里借来看过的。猎娃子是唐宗茹的独生子,六年级与小古华同班。
  “这娃叫啥名字?”隆兴区文教专干旭喜冲下来,见个娃娃教公社干部唱样板戏,很好奇,旭喜冲从此就认识古华了。
  唐宗茹是古家后辈的亲舅,住在阴家沟小河边。他长一副马脸,偶尔笑一下也似马脸显示不出笑意。他是个“背老儿”,吃公粮,一副背架子,两个肩膀,百斤百里四块七角钱计价,常年翻越星子山,为麻柳滩合作商店背运货物,衣食有保障。猎娃子比古华大两岁,个子比古华高出一头,也比古华早熟、出色。他的长相不朝其父似其母,否则也是马脸一张了。两亲血老表自然亲热一些。下午,二人在一起闲耍,猎娃子老是想笑。
  “你笑啥,又没哪个逗你?”
  猎娃子就是想引起古华发问,才好开口。“好安逸哟,”猎娃子说,“那天我进女生宿舍,只有周朝欣一个人在,就逗他说,你好像是我的婆娘哎!周朝欣色迷迷地说,是婆娘咋的?我说是婆娘就要搞那活路。说着我就把她按在床沿上,她也不发气,我就脱她裤子,我三下五除二,四去六进一,门外来人了,我慌忙搂起裤子跑出去,吓得我,本来一身软了,更软了。”
  静静地听,不知不觉,小古华裆下那玩意儿也硬了起来,过了许久,直到忘记才复原。
  猎娃子小学毕业不再上学。正月十五古春玉生日,少不了团转四邻乡人来祝寿,更少不了左梁弯沟的懒汉王春福来混顿好吃喝,远亲唐宗茹更是贵客。闲聊的时候,唐宗茹对古春玉说:“这个的时候,叫富贵回家务农,这个的时候,识几个字,哄不到就行了。”唐宗茹不识字,养成了一句习惯用语,每说一句话,总要加上“这个的时候”以为过渡连贯。舅舅出于什么心态抑或见识短浅?古春玉不置可否,小古华呢?鼻孔里哼了一声。不上学了?他压根儿没那种思想概念,猎娃子不读了你也想叫我不读了么?哼!
  王春福却没有福气,生性懒惰,年年春荒时节吃国家救济。这天晌午时分,屋里柴火已经烧光。“哪个上坡去砍捆柴嘛!“婆娘吵道,“煮饭就没柴了,一屋的懒鬼!“
  “我去!“王春福一反懒得动弹的习惯,拿起弯刀上梁去了。因为他心情兴奋,有个喜讯要通知古家。王春福走上山梁,对着古家吆喝起来:“今黑了麻柳滩来电影啰—!有毛主席啰—!
  王春福吆喝毕,转身钻进属于他家的自留山,砍柴去了,一面唱着世代流传于民间口头、上不了书的民歌。
  “我到山坡去割草哎,放羊的妹儿在屙尿,一把抱住妹儿哎,妹儿不犟也不闹……”
  傍晚,四山的年轻人拿上火把,细娃儿跟着叽叽喳喳,下山去看电,放电影的是个矮胖小伙子,名叫杨荣贵。
  电影里,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毛主席接见红卫兵!
  文化革命波澜壮阔,银幕内外一样。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像章漫天飞舞,英雄人物辈出,罗盛教、黄继光、董存瑞、王杰、欧阳海……学校边大路上,小学生设语录岗,凡过往农民必须学会或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方准通过。
  古玉春下山卖草鞋、通草等山产,恰遇小古华站岗。小古华见是父亲,不好意思考问,格格地笑了。古玉春知趣,拈着胡须笑眯眯背诵起来:“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古春玉在旧社会读过三年私塾,曾两次被拉兵两次当逃兵,还当的保安团班长,夜来常给儿女们讲他的故事,读书从未挨过先生的板子,可算命先生说他读书虽聪明,命上不带文章,一辈子挖泥拌土的命。
  下课了,小学生们拥在大路上,不知谁哼起了“红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接着一个、二个,全体附合,成了自发的大合唱。这年月,谁不会说段毛主席语录,谁不会唱段革命歌曲?倒也大大提高了几代人的知识素质。小学生们正唱得有劲,公社文书古世敏走来,拿出对小学生说服教育的笑容道:“同学们,这是反动歌曲,不能唱,我来教你们唱革命歌曲好不好!”说着主动打开了拍子:“老三篇,不但战士要学,干部也要学……”
  浪呀么浪打浪为什么是反动歌曲呢?小古华虽在附合,心里却在犯疑。事后他对班主任刘老师讲了。“放他的大字报!”刘老师说。张菊英走后,刘老师来了,都是从山外进口而来。小古华的疑惑得到证实,有了信心,一张疑问式大字报趁无人贴在公社大门边。然后几天,忐忑不安地注意着古世敏的反应。
  古世敏对小古华客气起来,碰见小古华时把他领到公社宿舍玩耍,如待成年人般倒一杯茶。古世敏并非不良之辈,大字报给了他冷静思考,他的举动等于承认自已幼稚。其实他这个公社干部惹不起小学生古华,因为小古华行为的那一头连着整个文化大革命的炸药包。
  这是个轰轰烈烈的时代,人心轰轰烈烈,兵不血刃,恨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大革命。这年月,人心单纯而激情。
  月光洒进初一教室,晚自习的学生忽听外面有人大喊:“上院子起火了,快去救火啊!”刹那间,英雄人物形象在小古华脑海升起,几个同学望了老师一眼,奔出教室奔向两里外的火场。加入扑火行列,端水、扑打,奋不顾身。大火扑灭了房子也焦了。
  返校的月夜路上,后面阴暗处传来张金旭校长的声音:“前面都是谁?都报上名来!”
  第二天,这伙救火的同学“火线入团”了。
  文化大革命在演变,当初带领小学生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公社书记自己也被打倒了。文斗、武斗,山河不时响起手榴弹、快枪声。
  不过这些,渐渐是大人们的亊了。
  古华继续走在了上学的路上。
  楮河水从过去流向现在,流向未来,途经如今古华所在的峡关中学。
  童年的时代见闻,那清贫的生活,那文化大革命运动、那人的单纯……怎么理解,那在干什么为了什么?童年的智力无能咀嚼,只能圄囵吞枣,只有成年后的反刍,方知其味。
  而猎娃子,当年得推荐上卫校毕业后,总是不能安身立医,每每站不住脚,看来是为人处事太不正常的性格所致。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