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攀枝花>攀枝花(连载十五)

攀枝花(连载十五)

作品名称:攀枝花      作者:啊睿      发布时间:2017-06-16 19:15:52      字数:7466

  第六章
  4
  转眼到了1965年6月,办公室里,晓薇紧张忙碌着,靠墙的几个文件柜里,已经放满了各种图纸和资料。杨科长过来问道:“晓薇,渡口的203图纸,明天能送走吗?”
  “就差晒图了,明天没问题。”
  “那好,我去安排明天送图的事。”
  周书记拿着信进来,见晓薇伏在图纸上专注地工作,他等了会,发现晓薇压根就没注意到有人进来,只好招呼道:“林同志。”
  晓薇抬头,见是周书记站在桌前,急忙站起来:“您好,周书记。”
  周书记凑到桌前,仔细看了她放的图纸:“辛苦了,听说为了这些图纸,你已经加了几天班了。公司有你这样既有知识、懂业务,又能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工作开展起来顺畅多了。”
  “年轻人多干点,应该的。”
  周书记赞许地点点头,将手中的信递给晓薇:“林同志,我是受人之托,来给你送信的。”
  晓薇接过信,信封上写着:请转交林晓薇同志收。见信封上那熟悉的字体,便知是向德写的,她激动地问道:“周书记,您什么时候去的承德?”
  “上星期,要是知道你男朋友在那,就告诉你一声。”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上上星期还看见您,今天就从那边回来了。”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向德他们的实验成功了。”
  “真的,那太好了!”听到实验成功的消息,晓薇非常激动,这对她来说真是天大的好消息,要不是周书记在这,她一定会兴奋地跳起来。
  门外的王凯喊道:“周书记,等您开会了。”
  晓薇忙说道:“谢谢您,周书记。”
  周书记笑道:“好啦,我的任务完成了。”
  送走周书记,晓薇按耐不住激动与思念的心情,小心拆开信封。
  
  晓薇:
  我亲爱的,ILOVEYOUR!这是我们分别时间最长的一次。每当夜深人静、明月高挂的时候,思念之情便愈加浓烈,真希望每时每刻都有你陪伴在我身旁。
  现在,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要告诉你,我们终于突破了钒钛磁铁矿冶炼的技术关。也就是说,我们找到了解决“高钛渣变绸”这一世界性冶炼难题的有效途径!试验中,副总理李富春亲临试验现场视察,大家深受鼓舞。试验成功后,冶金部、国务院、党中央以及贺龙元帅都来向大家表示祝贺!我想起周书记的话,压在攀枝花建设者身上的第一座大山终于推翻了。
  在承钢的这段日子里,我们与来自全国各研究院、钢铁公司以及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工作。那种氛围与环境,让我们参与试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深切感受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为了祖国的安危,面对可能的战争,我们已没有退路。参与试验的所有人员都是全身心投入,百分之二百地努力,大家分批蹲点在炉前,精心操作,仔细观察、取样、化验。为论证下一步的冶炼方案,每天晚上,宿舍里的灯都亮到深夜。参与试验的,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操作员,大家一起抬烧结矿,一起扒炉渣,就连春节,都是在试验现场渡过的。试验中,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大泄”、炉口被堆积物堵死等险情,都被我们一一化解。记得有次高炉变料后,渣和铁放不出来,高炉几乎被凝死,大家硬是冒着烟熏火烤,用钢钎抠,用氧气烧,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才化险为夷。
  参与这次试验的,不仅有给我们上课的邓工,还有大名鼎鼎的冶金专家王之玺、李德芳,以及鞍钢的周传典厂长等,和这么多的冶金老专家、老前辈在一起,虽然试验很辛苦,但对我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接下来,我们还将对试验结果做进一步优化,回到你身边的日子就到要了。
  今天上午见到你们公司的周书记,听说他下午要赶回西昌,安排部署在西昌的试验。我就利用中午吃饭时间给你写了这封信,让周书记带给你。见到这封信,就如同见到我思念你的心。
  向德
  
  5
  特殊的时期,特殊的背景,此时的渡口,两条标志性标语随处可见:“和帝修反抢时间争速度!”“建好攀枝花,让毛主席放心!”
  时任冶金部副部长、三线建设领导小组副主任、冶金部西南工作组成员,具体负责攀枝花钢铁基地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的徐驰同志,被任命为渡口特区党委书记兼总指挥。
  被委以重任的徐驰和以他为首的渡口特区党委,始终牢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渡口的建设,面对的是战争的威胁和备战的需要,因而,建设渡口,不允许像常规工业基地建设那样从容不迫、按部就班,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快抓快上。他们心里一直紧绷一根弦:必须抢在战争爆发之前建成攀枝花。他们喊出的口号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面对急需解决建设队伍进得来、站得住、展得开的问题,特区党委果断做出决定:集中特区人力、物力,全力以赴,打一场以通路、通水、通电和住房为主要内容的“三通一住”攻坚战,为陆续进入渡口的10万建设大军,准备好必需的施工条件和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中央也调集规划、设计、冶金、施工等各路精兵强将,集中大批物力、财力,以确保渡口建设的加快启动。而作为具体组织实施的渡口特区党委,却十分珍惜国家投入的物力和财力,他们知道,国家刚刚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走出来,百废待兴,因此,他们将国家的每一份物质、每一分钱,都尽可能多地用在确保渡口钢铁厂的建设上,而配套在生活方面的开支,则少之再少,简单再简单。他们喝的水,从金沙江抽上来就直接饮用,住的是蓆棚,吃的菜,是耐存储的土豆、洋葱、海带、粉条以及咸干菜。
  在特区党委强有力的组织下,渡口建设顺利推进。据《攀枝花1965年大事记》记载:5月1日,劳动节这一天,总指挥徐驰在金沙江轮船上召集李非平、安以文、胡山、林维等,研究加快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会议确定了“三个一”方案,即投资给一家掌握(施工单位),甲方(建设单位)、乙方(施工单位)、丙方(设计单位)统一由一家(冶金建设公司)负责,建设工期一气呵成。这个决策是攀枝花所独创,一直对攀钢一期工程的建设起着主导作用。
  5月,冶金部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即简称“一冶”的机动公司、特种公司先遣队进入渡口,负责弄弄坪、矿山片区的“三通一住”任务。
  6月,冶金部、一机部在北京香山召开设备订货会议,将攀枝花基地主要冶金设备落实到有关制造厂。
  7月,交通部从北京、辽宁、河南、山东、安徽五省市抽调精兵强将4650人,各类卡车1550多辆,组成五大车队,担负着从成都、昆明运输生产、生活物资到渡口的任务。自此,上千名驾驶员,1550多辆汽车,日夜兼程,南来北往,奔驰在1300公里的川滇公路上。
  7月,国家建委城市规划局、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市建设指挥部共同编制完成《攀枝花工业区总体规划》。
  此时,四0公司所属各部,除四一0厂、公司后勤、学校、医院外,整体前移至渡口。道泽也接到通知,近期将与赵志鹏、大罗等调往渡口工作。
  
  6
  道泽下班回到家,见存放在屋外的蜂窝煤不多了,他将手里一叠资料放在桌上,对正在做饭的希垚说道:“希垚,我去买两挑蜂窝煤回来。”
  “这个点,煤店早关门了。”
  道泽看看表:“哦,那我明天抽时间去买。”
  饭做好了,希垚将饭菜端上桌:“道泽,叫子君洗手吃饭了。”
  道泽端起碗,夸张地闻着碗里的饭菜:“你手艺大有进步啊,这菜真香!”
  希垚忙问:“哪道菜?”
  道泽指着炒土豆片,希垚瞄他一眼:“假,这菜是从食堂打的。”
  道泽又指着凉拌茄子对女儿说:“妈妈做的这道菜也好吃,是吧?”
  女儿摇头:“没有婆婆做得好吃。”
  道泽自嘲道:“想拍拍马屁,都不给面子。”
  希垚将菜夹到女儿和道泽碗里:“谁让你没拍在点上呢。”
  道泽端着碗,心里却在想,如何把到渡口的消息告诉希垚,几次话到嘴边,都咽了下去,他实在是不忍开口。原本让希垚调过来,是觉得一家人能在一起,自己也能为家里多分担一些,没想到,希垚调过来才3个多月,自己却又要离开。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让希垚留在成都,最起码,自己不在家时,双方的父母多多少少还能帮忙照顾希垚和女儿。想到把希垚和女儿丢在西昌,道泽感到十分亏欠,可自己又身不由已,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这两天,尽量多分担点家务,多陪陪她们。他想到了邛海,这个星期天,带希垚和女儿好好出去玩玩。想到这,他说道:“希垚,你和女儿来西昌有段时间了,我们还没有机会出去玩玩,这个星期天,我们到邛海去看看,听说那里风景很美,再约上培鑫、赵科长他们两家。”
  “好啊,我也听说邛海很美,我们学校有些关于西昌风土人情的资料介绍,很有意思,就是没机会去。再叫上晓薇,她一个人,跟我们也热闹些。”
  “遵命,夫人。”
  吃完晚饭,道泽帮着希垚收拾,收拾完,见时间还早,便对希垚说:“希垚,我们去约约他们?”
  “你带子君去吧,我留在家里,抓紧把你和子君换下来的衣服洗了,学生交的作业,我也要赶时间批改出来,明天上课要用。”
  “那好,只有辛苦你了。”道泽领女儿出去了。
  希垚拿出木盆和搓衣板,用脸盆接了一盆水倒进木盆,将衣服放进去,突然,感到胃里一阵难受,她坐在小凳上,用手捂着胃,过了一会,感觉好些了,这才动手洗衣服,洗了一会,若有所思的她,起身拿起放在桌上的日历,这才发现,这个月早就该来的例假,已经过了十多天还没来,这段时间太忙,把这事忽略了,她心里多少有点明白。
  
  第二天,道泽提前下了班,买回来足够家里用半年的蜂窝煤。
  明天就是星期天,晚上9点多,希垚批改完作业,兴致勃勃地准备着明天郊游要用的提包、报纸、塑料布和水壶,她白天还特意去商店买了二斤杂糖。一旁的道泽,则忙着把家里里里外外的窗子、照明线路、电灯、开关等仔细检查了一遍,见窗户的玻璃有点摇晃,他找来钉子,将玻璃固定好。
  见时间不早了,希垚招呼女儿:“子君,赶快洗漱,早点睡了。”
  子君想着明天要出去游玩,兴奋得不想睡,希垚拿着杯子和牙刷,走到子君面前:“子君,明天我们到邛海玩,要早起,你现在还不睡,明天起不来,我们可不管你啊。”
  “我知道,静静姐、欣欣姐还说要划船呢。”洗漱完毕,子君嘴上说不想睡,希垚把她抱上床,不一会儿便睡着了。
  希垚收拾完,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一件事:“道泽,东西我都准备好了,你明天早上多买几个馒头,当中午的干粮。”
  “知道了,老婆。”
  道泽洗漱完,看着熟睡中的女儿,万般父爱涌上心头,他俯身注视着睡梦中可爱的女儿。一旁的希垚小声说道:“还没看够?”
  “我现在都还记得女儿刚生下来时的模样,年底就满四岁,已然是个小姑娘了。可仔细想来,又觉得遗憾,在女儿三年多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亲,能够回忆的,却少之又少。”
  希垚明白丈夫的感受,终于还是在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忍不住说道:“道泽,你可能又要当爸爸了。”
  道泽一屁股坐上床,盯着希垚,高兴地问道:“多久了?”
  “我感觉有了,但还要到医院检查后,才能确定。”
  道泽激动地将妻子搂在怀里,希垚依偎着丈夫。想着道泽刚才说的话,希垚安慰道:“错过了子君四年的成长期,你就多弥补在这个孩子身上吧。”
  此时的道泽,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杂瓶,惊喜、不舍、愧欠、担心、纠结,尤其是现在,希垚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可自己大后天就要离开,经过一番考虑,道泽觉得,现在应该告诉希垚了,最起码还有一天多时间,能够好好陪陪希垚,打定主意,道泽看着希垚,小心说道:“希垚,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见道泽神情严肃,希垚疑惑地打量着他。
  “这次公司安排进渡人员名单有我。”
  “要调你进去?”
  “嗯。”
  这个消息对希垚来说的确有点意外,自己到西昌不久,道泽又要离开,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这是组织决定,她不舍地问丈夫:“什么时候走?”
  “下周二。”
  希垚轻轻叹了口气:“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调过来。你的工作我肯定支持,但家里没有男人,你不知道有多难,尤其在这里,家里有事,连个帮手都没有。退一步说,我们苦点没什么,可太苦孩子了,我们上班,孩子没人管,也没幼儿园上,就像流浪儿一样。”说到女儿,希垚流泪了。
  见希垚流泪,道泽心里也是一阵酸楚。他了解希垚,这个时候说什么大道理,讲什么安慰话,都是多余,他知道希垚理解他,支持他,可眼前的希垚,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工作,还要独自面对家庭生活的诸多困难,他无法用语言安慰,现在能做的,就是紧紧搂住希垚,给她一个温暖有力的臂膀。
  
  第六章
  7
  早上7点半,道泽夫妇带着子君来到小庙车站,赵志鹏一家已经到了,道泽见赵志鹏手里拿着猎枪,好奇地问道:“赵科长,你还有这装备?”
  “部队下来,没有枪,手痒,就想办法弄了这个,过过瘾。”
  晓薇到了,赵志鹏问晓薇:“向德要回来了吧?”
  “嗯,快了。”
  郭培鑫夫妇带着她们女儿也到了。
  这一行,大大小小十一人,挤上了公共汽车。道泽让子君站在靠近车窗的位置,坐位上的一位阿姨,友善的将子君抱在她身上。道泽轻声问身旁的希垚:“没问题吧?”
  一旁的李医生见状:“怎么,生病了?”
  希垚忙说:“没有,没有。”
  
  来到邛海,果然名不虚传:夏日里的邛海,湖水盈盈,水波不惊,山寺渔村,生辉相映。
  看到湖上的小船,子君兴奋地喊道:“妈妈,妈妈,我们划船吧。”
  雨琪女儿也嚷着划船,可赵卫却坚持要上泸山打猎,想到时间充裕,经过商量,他们分成两拨,女士一拨划船,男士一拨上山。道泽对希垚小声说道:“你在岸边看她们就行,我带子君上山。”
  道泽对跑到河边的女儿喊道:“子君,跟爸爸爬山。”
  “不,我要划船。”
  “爬完山,再回来划船一样的。”
  “我不想爬山。”
  希垚见状:“你自己上山,我带子君。”
  临走,道泽对一旁的李医生说:“李医生,帮我照顾下希垚和子君。”
  李医生笑道:“放心吧,真酸。”
  站在湖边,眼前的邛海,湖水盈盈,彩霞耀眼,一片浩翰波光闪耀在苍山碧野之中,远处,渔家小船,在湖面上慢慢悠悠飘荡着,若隐若现的山峰,倒映在水中,好似仙境。一艘鱼家小船划过来,船家问她们买不买鱼和煮菱角。看到划过来的小船,子君和渝欣兴奋地手舞足蹈,嚷着要坐船。见孩子们如此兴奋,雨琪和船家商量,说是可以买些鱼和煮菱角,但希望坐他的船到湖中心溜一圈。船家是位憨厚朴实的大爷,满口答应下来。船家大爷跳下船,双手拽住绳子,子君她们登上船,依次坐在船的两侧。船慢慢离开岸边,向湖中心划去,子君和渝欣高兴的不停用手拍打着湖水,还是赵静胆子大,她学着船家的样子,先是帮着划船,一会儿,干脆脱掉鞋子,坐在船头,将双脚伸到水里,希垚见状,大声招呼,让她小心一点,一旁的李医生笑道:“不用担心,她会游泳。”
  孩子们玩得尽兴,大人们也乐在其中。
  看到邛海的美景,晓薇赞叹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想不到西昌还有这么美的地方。”
  雨琪对晓薇说道:“相对于北方景色,南方景色的特点在于灵秀与柔美。我在大学时,曾听西昌的同学介绍说,邛海以恬静著称。恬美的邛海景色与夜晚皎洁的明月,是西昌著名的景色,可谓‘月出邛池多诗意情怀’,应该名不虚传,只可惜,我们今天看不到邛海夜晚那皎洁的月光了。”
  希垚也饶有兴致补充道:“其实,先辈们早就用‘松风水月’来描绘西昌独特的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
  听着阿姨信手拈来的诗句,以及随口而出的感悟,赵静钦佩道:“各位阿姨,你们说的好有诗意!”
  雨琪得意地笑道:“张老师学的是中文,我学历史,你晓薇阿姨学的是建筑设计,当然要比你们强点啰。不过,你们都还小,等你们长大了,你们当中,说不定会冒出个大文学家、史学家或大设计师呢。”
  赵静点头道:“我的理想,是以后能到首都北京去上大学。”
  渝欣说:“妈妈让我考复旦。”
  李医生问子君:“你想上哪个大学呢?”
  “和静静姐、渝欣姐一样,上首都大学和复旦。”子君出人意料而又认真的回答,让大家笑出了眼泪。
  如此碧绿俊秀的湖光山色,只可惜向德不在,晓薇建议道:“等向德回来,我们约个时间再来玩。”
  雨琪朝她开玩笑:“你们俩多浪漫,我们来干什么,给你们当电灯泡啊?”
  赵静说道:“我要来。”
  渝欣生怕少了她,大声喊道:“我也要来。”
  子君这回算是答到了点上:“我也要来。”
  船上笑声一片。
  
  赵志鹏一行穿过百余米的湖岸沙地和公路,来到泸山山门下。从山门处上山,是一条宽畅的山路,他们沿着这条山路往上爬,半个小时后,便进入绿荫覆盖、凉气透人的密林中,密林里不时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山上古树参天,松树尤其茂盛,清新的空气,让登山者不由自主想停下来深呼吸。赵志鹏手拿猎枪,一路小跑,赵卫则拿着弹躬,兴奋地紧随其后。道泽和培鑫没有目的,一路紧跟着赵志鹏父子,不多时,培鑫感到浑身发热,额头上也渗出汗水,他招呼道泽:“我们俩坐会儿,一边休息,一边等他们父子寻找目标。”道泽停下脚步,和培鑫一起,坐在山路的石梯上,不多会,便觉得浑身透凉,神清气爽,困顿全无。听到前面响起枪声,道泽和培鑫站起来,跟了过去。
  赵卫小声道:“爸,看那!”随着赵卫手指的方向,左前方的松树上有只麻雀,赵志鹏娴熟地端起枪瞄准,只听枪声一响,赵卫兴奋地拍着手喊道:“打中了,打中了!”边喊边跑过去,捡起那支打中的麻雀。
  赵卫央求道:“爸,让我也试试。”
  赵志鹏不同意,可经不过儿子的死缠烂磨,还是把枪递给了儿子,他提醒道:“记住动作要领。”本想手把手指导他,可赵卫接过枪便跑开了,只见他站在树下,做出标准的瞄准动作,第一枪未打中,他又跑到另一棵树下,还果真打中了一只。
  赵志鹏命令道:“好啦,把枪给我。”
  赵卫不舍地把枪还给父亲,赵志鹏一枪一个,连续打下数只,道泽和培鑫负责捡麻雀,也感到很有乐趣。赵卫还真神勇,用弹弓也打下三只,培鑫对赵卫树起大拇指:“行啊,小神枪手!”
  听到夸奖,赵卫神气地将弹弓递给培鑫:“郭叔叔,你也试试。”培鑫一连打了五、六发,一只也没打中,道泽见培鑫没有战果,也想试试:“来,我试试!”
  道泽拿弹弓的样子,还像那么一回事,结果仍然是一只也没打中,他对赵卫树起大拇指:“还是你厉害!”
  二个小时很快就过去,赵志鹏他们拎着两串麻雀满载而归。
  
  这边,希垚她们上了岸,上岸后,大家便张罗着午饭的事。她们选在岸边的一棵大树下,铺上塑料布,将带来的食品、水等摆在上面。李医生拿出老赵带来的小刀,吩咐道:“希垚,你去附近的商店买些辣椒、盐等作料;晓薇,你负责找石头垒石灶;雨琪,我俩把那些鱼剖了。”
  按照分工,希垚到附近的小商店买来盐、花椒面和辣椒面,晓薇垒好了石灶,李医生和雨琪也将买来的大小不等的鱼,全部打理干净。赵静则带着渝欣和子君,一会儿,在湖边捉小鱼、小虾,一会儿,又在岸边捡各式各样的小石子,不亦乐乎。见赵卫他们满载战利品归来,三个孩子兴奋地迎上去。
  赵志鹏和道泽、培鑫一起,三下五除二,便把两串麻雀打理干净。赵志鹏打主力,在石灶里放进一些枯树支和报纸,点燃后,便将洗净的鱼和麻雀抹上盐、花椒和辣椒,放在柴火上烤。随着石灶上“噼里啪啦”的响声,一阵香味弥漫开来,孩子们已经咽着口水,迫不及待地围在石灶周围。
  烤好鱼和麻雀,赵志鹏又将带来的馒头放在柴上烤……
  终于开饭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烤鱼和烤麻雀,就着又脆又软的馒头,再拿起煮菱角,把外面的皮咬开,吃着里面又白又嫩的果肉,感觉就像神仙过的日子。
  孩子们快乐极了,嚷着爸爸妈妈下次再带他们出来玩。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