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顺势阳光>顺势阳光第十四章

顺势阳光第十四章

作品名称:顺势阳光      作者:王凤文      发布时间:2017-05-08 13:32:50      字数:6992

  给老师们办夜校,传授文化知识,汪奉闻把老师们的这个要求跟阚连东林光荣做了汇报。两位主要连领导坚决支持。夜校,顾名思义,在夜间学习上课。最基本的条件,得有灯光照明啊。连里没有电灯。家家户户点的都是煤油灯。连队的大食堂里有两盏汽灯。“这样吧!”阚连东说,“你们一共七位老师,你是老师的老师,你得给老师们讲课。黑板两边一边挂一盏马灯,黑板照明就解决了。剩下六位老师在下面听课做笔记,两个人一张课桌,每张课桌上放上一盏玻璃罩子灯。我派人到团部给你们买回来。”林光荣说:“汪校长,肯定的,你们又走在了全团的前面。我有一个要求,等你给老师们补习高中课程时,嗨!哪里话?小学课程初中课程也不能不听啊!我和指导员也去听课。行吗?”汪奉闻很激动:“太行了!欢迎啊!”阚连东说:“到时候,没准去听课的就不光我们两位了。好学上进的不会少了的,渴求文化知识的人,在咱们连还是相当多的。”当晚汪奉闻跟连长指导员在连部里交流了一些情况后,就回宿舍了。
  一九六八年六月十日星期一。晚上,夜校正式开学了。无论做什么事,汪奉闻做的都那么认真。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好。这大概也是一种追求吧。六点半,夜校开学典礼在小学校六年级教室里正式举行。他还给夜校聘来了一位名义校长,连队的指导员阚连东同志。连队各排都派来了代表,参加夜校的开学典礼。要说办夜校,可不新鲜。可在这样的特殊年代,这样的特殊形势下,实际上仍旧在造反大革命时期里,开办夜校,而且是补习初高中文化课本知识的夜校,这可就新鲜了。不但新鲜,而且还要冒着特大特大的政治风险啊。
  汪奉闻和小学校的老师们,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一个目的,增进自己的文化知识,迎接团部对老师们的业务文化考试。包括别的连队的现有的小学老师,还没有谁愿意因文化业务不合格被淘汰出教师队伍的。所以啊,别的连队或许夜校还没办,可学习课本文化知识已经成了必须的作为。RR连能开办夜校,当然和连队的指导员连长的鼎力支持是绝对分不开的!六年级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六个美术大字:夜校开学典礼。这是汪奉闻写的。粉笔美术字写的相当带劲漂亮。黑板上方两边各挂着一盏马灯,灯光照着六个字,“夜校开学典礼”显得那么辉煌灿烂。
  开学典礼开始了,汪奉闻请阚连东讲话。阚指导员按照汪奉闻给他拟定的讲话提纲,主要把开办老师夜校的意义讲讲明白;把学习文化知识的长远重大意义讲讲清楚。阚指导员讲完了,林连长接着讲话,先是再度强调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而后表扬了小学校所有教师渴求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态度。鼓励大家:“要坚持不懈,不能一曝十寒!”各排代表都作了发言。一个个热情洋溢。之后,是自由发言,老师们一个个走到讲桌前,情绪激昂,表着决心。姜春梅是第一个冲倒讲桌前的:“连首长们,同志们,老师们,我今天太激动了!嗯,真是太激动了!我做梦都没想到,我的文化水平还能得到提高。我原以为,我就这样的永远教一年级小学生,哄着他们,一直到我老了就得了。为啥啊?因为想求进步也没有机会啊。也不敢啊。十七年的教学体制都给否定了,制度也都给砸烂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光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在座的,谁也都不会知道该怎么办吧?怎么当老师?老师还怎么当?怎么教学?学生到底该学什么啊……谁知道啊?谁也不知道。我们迷茫我们徘徊。这下好了,团党委的领导们挺身而出,突出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在团里整顿教育,整顿教师退伍,还给学生们正常上课的井然秩序。我们的党委真是太英明了。再说我们的小学校,汪奉闻积极响应配合团党委,在咱们连队率先恢复了考试制度。领着老师们学习文化知识,钻研教学业务。把辍学的孩子们全部一个不落的召回到了学校。了不起!很了不起。我们心里都知道,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业。汪奉闻校长敢抓敢管,身先士卒,给我们带了个好头。开办夜校,给我们传授文化知识,提高我们的教学本领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我保证,在夜校里学习,早来晚走,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听老师的话。老师让我怎么学我就怎么学……”
  看出来了,姜春梅那颗一直被压抑的心,一下子豁亮了!她何曾这么激动过啊?她讲了有一刻钟。好像还有很多话没能说出来。她高兴,她是真的铁了心的要学习文化知识了,要当个有知识的小学老师了——
  邢丽娟秦玉敏一块跑到了讲桌前。“我先讲吧——”“还是让我先说吧——”争了几句,还是秦玉敏让邢丽娟先讲了。环境、氛围、气势……都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这也许是造势——老师们的情绪个个激昂!邢丽娟讲着讲着竟然热泪流出了:“……我原来就没想到会有今天。我以为咱们的教育就算彻底完了呢。我看不到一丁点的出路了。说实在的,在学校里,就是一个混!混吃等死混天撩日得过且过!没个盼头,没条出路。这回好了。我们有盼头了,有方向了,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们不再瞎胡混了。我向汪校长表示,向连领导表示,向同志们表示,在夜校里学习,我要天天坚持,雷打不动,就是下大雨刮大风,下刀子,我也不耽误学习。我知道了,只有学习,才有出路……”秦玉敏着急了:“你可讲完了,可轮到我了——我说什么啊?我想说当老师的不能丧良心!家长把孩子交给咱们了,咱们在学校里糊弄孩子玩。咱们还算什么老师啊?可话又说回来了,咱们不可能不糊弄啊。怎么说啊?因为都得糊弄啊,咱也不敢不糊弄啊——”下面的人都大笑起来。秦玉敏自己也笑了,“汪校长没来之前,可以说可不光是咱们RR连小学在糊弄学生玩,可能是全国的小学校老师们都在糊弄学生呢。为啥啊?大气候呗!恐怕现在大气候还是大气候吧!可喜可贺的是咱们这儿,来了汪校长,得了,咱们这儿小气候变了,局部由阴转晴,不再刮风不再下雨,局部风平浪静了。我坚信,咱这局部小气候反过来,也会影响大气候的!说不定,咱们这儿一转晴,整个天空就都变蓝了——”
  同志们鼓起掌来,想不到这个秦玉敏还懂得点政治上的天气预报!还会打打哑谜!秦玉敏说:“请同志们看我的实际行动,说多了也白说。咱们到时候,看看谁考试时候的成绩高!那是真的——”大家热烈鼓掌。向春凤、沈三丰马胜利都上讲桌前,跟大家表了决心。阚连东林光荣汪奉闻都认同秦玉敏老师的气候论。是的,相对论吗,局部气候的影响力也很大的。RR连小学校已经是湛湛蓝天朗朗晴空,它的变化也影响了整个S团。好了。开学典礼进行完了。时间是七点半,规定是每晚上九点下课。这第一天第一次,还剩下一个半小时。“咱们上课!”汪奉闻给老师们上课了。阚指导员、林连长还有各排的代表都不走,都要听听汪奉闻讲课。好啊,那就听听吧。
  “今天我给老师们讲一篇古文,也就是文言文。这说起来啊,在古老的唐代,曾有一个时期,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吧,人们都不愿意拜老师学习,不愿意请教老师。这个风气当然很坏了。于是,有一位大学问家叫韩愈,他就写了一篇文章,用来唤起人们拜师学习的好风气,抨击不爱拜师学习的坏风气。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师说》。‘师说’,就是说说老师的事,说说学习拜老师的事儿。我先把这篇《师说》背诵给大家听听,我尽量放慢速度。背诵完了之后,我用咱们这会儿的话,就是平常咱们说的话,慢慢的给大家把《师说》内容讲述出来;然后我再在黑板上写一句讲一句。好了。我开始背诵。《师说》,作者,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同志们,我背诵完了——”大家热烈鼓掌……久久久久。
  大家用极为尊敬极为羡慕的眼光看着汪奉闻那自然得体的教态……掌声总算是停下来了。汪奉闻说:“同志们,我开始用咱们的话讲解内容了。这篇文章说的是: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作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作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大家又鼓起掌来!
  “同志们,刚才我讲的内容,都能听明白吧?”大家齐声回答:“明白!”在下面座位上听汪奉闻讲课的,有小学校六位老师,有连队主要领导阚连东、林光荣;有农工排代表辛明志,机务排代表唐胜天,家属排代表董淑英。董淑英站了起来:“小汪校长!俺都听的明明白白的了。你讲的可真好!俺明白了一个道理啊,干啥不会,就得求老师,谁会谁就是老师,那句老话说的,能者为师。俺听的对吧?小汪校长?”汪奉闻鼓掌。大家鼓掌。汪奉闻说:“您说的真好。谁明白谁就是老师!人吗,各有专长——”汪奉闻原本安排要一句一句的写在黑板上,一句一句的再讲讲明白:“同志们,这样吧,我还是在黑板上把《师说》原文写出来吧。因为大家没有课本,看不到原文。今天我往黑板上写原文,等明天再讲新课文或者数学新内容,咱们学校不是有油印机吗,我就用蜡板都刻出来,印出来,发给大家,不就方便了吗——”
  汪奉闻用工整的小楷字,很快的把《师说》原文默写在了黑板上……姜春梅、秦玉敏、向春凤、邢丽娟、沈三丰、马胜利认真的做着笔记;阚连东、林光荣本来不光是参加开学典礼的,他们也要跟汪奉闻学习,也带来了笔和本,他俩也极为认真的做着笔记。辛明志、唐胜天、董淑英没带笔和本。他们跟老师们借了笔和本,得,也工工整整的写起笔记来了……
  下课了。夜校放学了。阚连东林光荣都是初中毕业生,还算是很有文化的。走在回家的路上。阚连东跟林光荣说:“汪奉闻是个奇才,这文言文,让他讲的,就是小孩子也都能听明白。他脑子里存了多少学问啊?能背的东西太多了。我说啊,咱们连队可真太幸运了,能遇上汪奉闻这样的老师——”林光荣说:“在团部开会我去见了他妹妹汪奉玲。他妹妹说,汪奉闻能背《史记》,其他的文章什么的古代诗词歌赋什么的,到底背了多少,汪奉玲说她也不知道了。这个汪奉闻,真是不得了。我原来从不相信这世界上有过目不忘的人!咱们这个小汪校长,让我彻底的相信了。咱们是亲眼见了,你看那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文,他看上一遍,甭管多长,背下来了,保管一字不落一字不填。马胜利也是开玩笑,硬是让他把标点符号也背出来。汪奉闻才不含糊,标点符号问好逗号句号省略号一个不差,给背出来了——真神人啊!咱们好好跟他学吧——”阚连东说:“没错!这是机遇!还真不能错过。古人说与有才能的人失之交臂,那要后悔死的!老林,我有个题外话想跟你说说。”林光荣说:“说吧。什么题外话?”阚连东说:“嗨!无外乎七情六欲。人生一辈子那点事呗。”林光荣说:“行了!快说吧!”阚连东说:“光荣啊,你妹妹光薇,可有男朋友了吗?”林光荣说:“我妹妹眼光太高,S团的小伙子,就没她看得上的。一个护士,她太狂妄了!”阚连东笑道:“你看看,汪奉闻,你妹妹能相中吗?”林光荣说:“老阚啊老阚,真有你的!你的意思我全明白了。得了得了!打住打住!我先问你,你说实在的,像汪奉闻这样的年轻的城市知识青年,你说说,他会永远的在咱们RR连小学当一辈子校长吗?你回答!回答啊——”阚连东说:“不会的!不会的!这一点我看的清楚。可这和这没什么关系啊——”林光荣说:“得了吧!咱不说什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国家的局势,那是千变万化瞬息千里的。我敢保证,像汪奉闻这样的奇才,绝对不会在咱们这里干上一辈子的。人家一定会离开咱们这里的!人家自己恐怕心里也有数,人家怎么会找上一个咱们这里的土生土长的女人在这里成家结婚啊?你趁早收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吧!”阚连东说:“这婚姻之事,它总要讲究个‘缘’字。老林啊,咱们试试,跟汪校长提提,试试,有缘,成就你妹妹的好事,皆大欢喜;不成,拉倒呗!问问而已嘛!能怎么样啊?更何况汪奉闻那个同志百姓的很!人一点架子都没有,比草民还草民,人随和的很!年龄也相当,问问总可以的。行就行!不行拉倒呗!你妹妹能少了一根汗毛了啊?!”
  林光荣的小妹林光薇,在团部医院当护士,十八岁了。林光薇,S团数一数二的美女子。心不高气不傲!在医院里,勤勤恳恳的为患者服务。要说,这都是阚连东瞎操心。林光薇从未考虑什么未来的人生大事呢。林光薇在团部中学初中毕业后,到了团部医院当了护士。虽说是走了点关系,进了点人情,可终归还是因为自己的素质好,才分配到医院当护士的啊!林光薇才不想那么多呢。只是一心一意的努力为患者服务。听阚连东这么说,林光荣便答应了。“那好吧!我也真喜欢汪奉闻啊!能成了,那简直是——”阚连东笑道:“我是没妹妹了,我要是有个妹妹,我是想尽办法,让妹妹嫁给汪奉闻的!嗨!没这个福分没这个缘分啊——”林光荣明白了阚连东的心思:“行了行了!我回头问问再说吧!问问行了吧?”
  林光荣把阚指导员的话还真放在了心上。一九六八年六月十一日,也就是星期二。早晨,他一到连部,就打电话给团部医院。他妹妹林光薇刚好夜班下班还没回家。接了林光荣的电话:“哥哥,什么事啊?这么早就急急渴渴的打电话给我啊?”林光荣说:“光薇啊,你今天不是夜班吗?你能赶紧来我们连队吗?”林光薇说:“哥哥啊!什么事啊?非得让我去您那儿啊?”林光荣说:“光薇啊,我跟你说过的那个人,就是我们连小学校长汪奉闻,津河市知识青年,你还记得吗?”林光薇说:“哥哥啊,您今天怎么了?那个人,我能不记得吗?汪奉闻,RR连小学校校长,记忆力超长,过目不忘。为人耿直善良,工作认真勇于担责任……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林光荣说:“妹妹啊光薇啊!你傻啊?!你把S团所有的小伙子都筛选遍了。哥问你,你觉得我们连的汪奉闻校长,你看怎么样啊?”林光薇的心猛烈地跳动着:“哥哥啊,咱们是土老帽,您怎么连根儿都忘了?即便是妹妹看上了,可人家能看上咱们吗?哥哥啊!你傻吧!我跟你说,我虽然不懂的什么婚姻嫁娶的大事儿,可我从不少古书里看到,门当户对,是男女青年谈婚论嫁的最根基的条件。哥哥啊,咱和人家差的不是大字和太字的形象,相差的那可远不止一点啊!我虽然没亲眼见,可我听人家说了,团里都传遍了。团政委汪焘的侄子,那是个记忆力非凡过目不忘的天才!人家是津河市最最闻名的红色资本家汪廷玉的孙子。汪廷玉,哥您也知道啊,那是全中国都闻名的红色资本家啊。咱们跟人家扯啥啊?哥哥,消停点吧!他在RR连教他的学,我在医院里当我的护士。互不相知,你可不要自讨没趣了!我——根本配不上人家——”林光薇把电话挂了……
  林光荣心想,还是妹妹说的对。阚连东啊,尽瞎操心。妹妹的眼光虽然高的很,可总算是自知之明啊!好!林光荣从此不再提这事儿。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