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作品名称:生活烟熏眼 作者:零冷 发布时间:2017-01-09 23:05:18 字数:4047
跌跌撞撞的到张村之后,张曳马上奔向哥哥家,一栋涂抹着白石灰的瓦房。砖头是从自家田里提炼出来易碎的大泥巴砖,幸好有外面白石灰作依靠。不然在长期的风吹日晒,又不肯去修补瓦缝的话,随时都可能崩塌成废墟。
哥哥在下堂的木椅子上抽着烟,看到张曳满身满脸是血迹和黄泥巴,以为他杀人了。大吓一跳。
张曳欲哭无泪。哽咽着把实情全部道出来。在厨房喂着两个儿子的肚大罗天的嫂子和张母也闻声赶出来。
先是被狠狠的揍一顿,什么你这个王八羔子,什么绝种,什么不要脸的死混混······连着口水喷向站在大门口泣不成声的张曳。
“你先去房间换衣服,等一下你载我去霍家镇。快点呀,等一下如果人家有什么闪失,你就死定的了。我妈怎么生了你这样不争气的王八羔子?你还真以为够宝贝的了?”话没完,张帝却被母亲呵斥,“什么王八羔子,有你这样当哥的吗?不尊重老小,什么粗话,什么脏话一大堆的。你还是人吗?你弟他想要这样的吗?有事,出事要保持冷静。现在出了这样的事,骂什么都没有用。把问题解决了,什么都好办······”张曳趁机逃跑,去了房间换衣服去了。不管哥哥与母亲在吵什么。他现在最要紧的事儿就是换衣服赶去医院。
“好了,好了。还不是你宠成这样的。妈,你就评评理,我在他这个岁数,我是什么样的。我都是一个快要成为别人家的爹妈的人了。怎么他就还是个小孩呢?这话说得,他(张曳)就是皇帝似的。我听不得。一万块,一万块还只是我今年的收入呢?然后呢?然后营养品呢,不要钱了吗?人家全家就只靠他一个人维持生活的。现在搞成这样,我们不是要服侍他们家吗?我可没那么大的能耐,如果你有,你去帮他吧。我帮不了。从八岁开始,如今十年过去了。还不是我养着他?他算老几······”张帝作为一家之主,他不得不权衡多方面的考虑。所以他说得自然有理。人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总是难以自控,想不出说什么,却在无意识中什么话都说了。这是不由自主,也是人最低级的表现,不能三思而行。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我的孩子都被你们吓哭了。呃呃呃······你们要吵,到竹厂里去吵,里面人多,更热闹。呃呃呃······”张曳的嫂子张谷丽哇哇大哭起来。张家陷入一片混乱中。
被大儿子气得脸色苍白的张母坐在一张竹椅上,一声不吭。
张帝从烟盒里抽出最后一支烟,狠狠的用拳头把盒子拧在手里变成一个碎片,一种恨不得把它弄得粉身碎骨。在袅袅炊烟中,与之交织的还有两个儿子的哭声和张谷丽的呃呃呃的哭声······
经过三个月的修复,张冯三的左脚没有完全废掉,只是走路的时候,看得出来是瘸的。这算是命大了。张冯三自嘲道。三个月来一直由张母负责在医院照看张冯三,张帝兄弟俩偶尔有空也会出去看看。料理是厚重的结实,人需要一种耐心去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咸。
张冯三八十五岁的老母。患有青光眼,有一只眼早早就看不到了。手脚微微颤颤,行动十分不便,平日的家务都是儿子包办的。现在儿子不在家了,她只能自个弄。偶尔三岁的小孙女也会帮帮忙。偶尔张曳会做好饭菜,给她们老小吃。他们也会客气的把张曳拿来的东西吃完。张曳觉得很愧疚,尤其看到这一家的生活境况,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灶头上只一个木勺子,一个木锅盖,一个大锅,一个铁桶小炉。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在灶头的侧边是一个陶瓷装水的缸和一个装脏水的木桶。白天的日光会随陶瓷明瓦射映在锅灶上,一缕缕伴着灰尘的金光。土泥砖的墙壁,一幅极其绚丽静物画。年代感具强。不失其美感。生活沉淀的硕果。生活之美,不分贫富贵贱。是自然的杰作。张曳有时候在大锅里帮他们洗碗刷锅的时候,会为之倾倒。呆呆望着,像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里。
三个月足足花了张帝三万块的费用。
为人老实憨厚的张冯三,却没有因此而责怪张曳,也没有故意索取他们家的钱。而是说了很多感谢他们家的话,“将心比心,其实这应该说是我的命。只是我好彩,遇到你们了。我张冯三会感激不尽。以后等我发了。一定会报答。”这话据说后来也把张帝感动了。也不再抱怨弟弟惹的祸。
只是张曳从此变得更加沉默不语。虽然哥哥原谅了他的无知和年少的猖狂。但心里到底觉得这是对哥哥的不公,一种愧疚和亏欠之心,在十八岁的未成即成的世界里,从此铸成。
弟弟对哥哥忠实不已,哥哥在弟弟面前呼风唤雨。张曳从不敢推脱,血的教训,开始也这样意气风发的少年步入另一种生活的囚禁里。每天对着竹厂里二十来台的机器转。这样的日子是苦闷的。但自摩托车事件之后,张曳再也没有想过这日子何时是尽头的妄想,他已经死了这条心了。现在他心里的唯一的念头,就是此生可能要为这个哥哥付出无数。一种深深的内疚藏在心里,挥之不去。
后来竹厂的次品很多,原是那些老工人老是偷懒,不认真做事。不是火候不够,或是烧得太焦。
张曳得知以后,每天第一个到竹厂,研究如何把损失降到最小。
后来他发现,烧竹子的时候,火候需要不断的调整,要时时刻刻的看守着,像炒菜那样,控制好火候和力度才不至于过生或过熟。
总结了这方法之后,张曳开始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操作起来。那时候张曳也不过刚刚成年。村里的老工人,都是他叫大伯,阿叔,叔公之类的长辈们,不好惹。说他们不得,不然他们就罢工不干。那时候竹厂正蒸蒸日上。需要众志成城,方可完成任务。张曳常常要加班到晚上凌晨才回来洗澡睡觉。他却不再喊苦喊累了,竹林的世界是寂静的,也是孤独的。心会由此而踏实。
竹厂渐渐进入正轨,张曳渐渐长大。
伊笋回到父母的身边之后,身高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倒是肌肤在长期与父母和姐姐干农活的暴晒中,越发的黝黑,时常被周围的人嘲笑是非洲难民。伊笋不以为然。像在舅妈家那样,那些流言蜚语她可以在乎,也可以把它们慢慢的变成生活的动力。在乎太多,像大人们那样愁眉苦脸。何苦呢?不如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过自己向往的生活。
每天看到那张黝黑的涂着灰漆的油腻腻的木桌摆放着咸鱼,鸡蛋清汤加青菜,偶尔一盘撩起裤脚也捞不到几块的猪肉的大餐。伊笋由此知道父亲家很穷,不像舅妈家和外公家那样,吃的,喝的,应有尽有。但纵使这样,她却从来不会抱怨没菜吃,什么不好吃。从不挑食,反而每餐吃两碗大米饭,这么能吃。这是张曳夫妇意想不到的事儿。因为连那个大她三岁的姐姐,一餐也不过一碗米饭而已。能吃才更强壮。每每听到父母或他人这样评价的时候,伊笋总会很调皮的往这个人的手臂捶两拳,证明她就是大力士。肚子都填不饱的人不是不会去想吃什么山珍海味,而是想了也白想。所以有得吃就吃,纠结什么。纠结的瞬间可能连澄清只有咸味的汤水也没有了。在穷人家里,适者生存,亦适用。
有姐姐和弟弟的陪伴和与同伴们竹海里肆无忌惮的呼天唤地的自我娱乐,伊笋并不感到家里的生活是多悲凉凄惨。而是心灵在得到大自然的净化之后,表现出童孩的无邪纯真。
三姐弟每天像在监狱放出来似的,不到三分钟把青菜和咸鱼扫光。时常在添饭的时候,连清汤也不见了。这是常事。这三个小孩全然不管父母有没有得吃,只想着把自己的肚子填饱就行了。小孩子的童真无邪与烦恼重重的大人无关。农村里的小野人儿的注意力更多会想着:在去哪里玩,哪里有野果摘,哪里可以拾到更坚韧的柴草,哪个山沟里有茂盛的野草供牛群吃······
张家周边都是竹子,据说这里亦是竹子之乡。常年在竹海里生活的人们,喜欢用竹子来做一些生活用品。如竹椅子,竹篮,鸡栅栏,竹箩筐,簸箕,竹筛子·····聪明的人们把竹子应有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平日还把那些砍下来的竹叶和废弃的竹枝用来烧饭用。竹子对张村的人们来说就是宝贝,离开它们,生活大概要落后几百年。伊娟在竹厂的工作就是帮忙处理这些废物,把它们工工整整的捆绑好,排成一堆堆,然后时不时挑一担回家烧火用。这样就可以不用特地到大山去割柴草了,省事很多。一个月可得一千块的工资,虽苦,亦有所收获。那倒也是一件乐事。
在伊村的舅舅家,伊笋并没有看到过这样美好的风景。在被大舅妈送回父母身边的那天,伊笋可开心了,看到家的周边到处都绿意盎然,还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耍,多开心。大舅妈离开的时候,伊笋早就跟小伙伴到竹林捉竹笋虫去了。完全把这个曾经带她四年多的干妈妈给抛到脑后勺了。小孩子嘛,才不管你大人多动情。我管玩我的,你做你的,与我无关。说他们忘恩负义,其实是儿戏的纯真罢了。
张村的东北岸有一条延伸到东江的河道,叫秋江河。河岸两旁是常年不衰的葱葱茫茫的竹海。张家在这片竹海的中上游。附近有一条小溪流,清水透彻,水里偶尔会有鱼儿出没,大雨萦绕过的日后,这里像人间仙境,烟雾滚滚,像仙女下凡撒下的白丝带,把竹海环环相扣。伊笋爱这样的天气,更爱这个地方,溪流的沿边有几块巨石,其中有一块像青蛙的石子,夏天的午后伊笋会来这里小憩或是洗衣。冬天这里会结一层薄薄的冰,漂浮在冰块上的竹叶,像一条铺了金光闪闪的花裙子,伊笋可喜欢了。这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一种恩赐,伊笋尽情享受这样的美好时光。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需要这样美好的风景衬托,才更加的真实具体,又悠然。
伊笋自从开始她无忧的童年时光,终于从金钱堆里出来。一个小孩来说,无疑是一种纯净的洗礼。大自然才是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物质此刻于他们而言,是无关紧要的。他们需要的是快乐,没有烦恼的生活。没有行事责任之前,一切都可以那么自然而然的顺应自己想要的方向去。这是大人和小孩的区别。是成年与未成年的隔河。
没有烦恼缠腰的束缚,即是悠然自得的自在。
或因有这样淳朴的环境和干净的地方,使得伊笋一到张家就陶冶那片竹海和那条溪流里,这是大自然给人带来的天性,在没有被污染之前,也许是谁都可以保持一份真实的,真诚的心境,面对万物的时候,亦如水般静止。没有任何烦恼。
终究,世人总是要给自己寻找点茬儿,并为之费时费神又空虚的活着。尤其是在人渐渐长大的时候,某些东西也渐渐的把纯真的地方污染,烦恼接踵而至。极少人可以一生一世活得没心没肺,即使想,却也常常被现实拉着走,有些是自寻的,有些是来自环境的约束。诸如此类种种,都是人类存在以来繁衍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