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大汉博望侯张骞>第二章 遇卜式 收义子 游学离京 (4)

第二章 遇卜式 收义子 游学离京 (4)

作品名称:大汉博望侯张骞      作者:飞红霞      发布时间:2012-02-19 19:59:28      字数:5952

堂邑昌拿着弓箭来到院中,看了看树上的几只鸟儿,并不急于射,而是把小手指弯曲后放入口中,只听见一声悦耳响亮的呼哨,大槐树上的几只雀鸟被惊吓,迅速从大树中腾起,向西边飞去。
西边有一片丛林,远远望去绿意很浓,那是申氏富户的一片庄园,庄园内放养着十数匹良马。堂邑昌不敢怠慢,盘步搭箭,双眼紧盯飞起的鸟雀身影,箭支“嗖”地一声出手,直奔西天边而去,只听得堂邑昌说了一声:“射中了!”随后便把弓向墙边一靠,撒腿跑出门去。众人等了一会儿,他跑了回来,手里拿着一只被箭射得已经没了头的小雀。张骞自鸟雀从树上飞起,他便只看到一片鸟影消失在西天边上,堂邑昌的箭支射出后,他也只是看到了箭的影子一晃。堂邑昌把射中的鸟雀捡了回来,拎在手里,显然这鸟是他射到的。张骞在心里不禁暗暗称奇叫好,见到过射雕射鹰,这雕和鹰都是大鸟,飞行的速度要慢些,且飞行路线有弧度,易射,而这样小的鸟雀,不仅身体小,而且飞行速度快,路线也不规则,常人的肉眼很难跟踪,看来这孩子不仅箭法快而准,且目视精准,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堂邑昌手拿小雀,听大家称赞却很不好意思,他对张骞道:“侯爷,鸟儿太小了,箭支不知去向何处了。”张骞哈哈大笑道:“孩子,老夫今天算是开眼界了,你的本领是你父亲所不及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侯爷过奖了,这孩子只会些射射鸟雀的本事,哪能比他的父亲征战疆场见多识广!”陶氏在一旁说。
张骞道:“这孩子是没有机会呀,如果有机会肯定会比他父亲强的!”
兰氏在一边看张骞如此欣赏堂邑昌,也高兴到了心眼里,突然她就有了一个想法,兰氏是直爽之人,她走到张骞身旁,附耳轻声地对张骞说道:“侯爷,我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你看——”她在张骞耳边低语几句,张骞一听,顿时眼睛一亮说:“好!好!不知老姐姐是否愿意。”兰氏见张骞高兴,又走到陶氏身边说:“姐姐,我和子文(张骞字子文)很喜欢昌儿,你看能不能也让我们和您一起照顾孩子?”陶氏不解其意说道:“孩子大了,还未婚配却整天想着像他爹那样,去建功立业,真是儿大不由娘啊,让他自己去闯荡闯荡也何尝不是好事!”
张骞和兰氏相对含笑不语,这时精明的管家张成上前插话道:“陶老夫人,我们家侯爷和夫人是想把您的孩子收为义子,您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呀?”
“啊!当然愿意,当然愿意呀!”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陶氏惊喜地说道:“昌儿,还不快给侯——不!你干——你爹爹大人跪下相认!”陶氏显然是高兴过度,言语吞吐折转很快。
堂邑昌自小就听母亲说起父亲不堪忍受堂邑氏富豪的欺凌,才跟随张骞出使西域之事,谁知一去便是十三年。回来后父亲被皇上封为奉使君,还是经常惦念张骞,对自己讲说张骞如何坚贞不渝、如何的忠勇可敬、如何同甘共苦等等诸事。这些话都深深刻入了脑海之中,他对张骞在心目中早已充满了崇敬。昨日刚刚封侯的张骞,今日便来到家中探望自己和母亲,这是对贫贱的不离不弃,再逐利逐势的世俗靡风下,更显可贵。况且张骞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温和亲切的话语让堂邑昌觉着于自己的生父无二。此情此景,听着母亲欢喜而又渴求的话语,他再也忍不住了,情不自禁地来到张骞面前,双膝跪地,口中道:“义父大人在上,受孩儿叩拜,一拜爹爹万寿无疆,二拜爹爹长命百岁,三拜爹爹寿比南山。”堂邑昌边说边磕头。大家一听都笑了起来,张骞也高兴地道:“这不都一个样吗?好了昌儿,快起来吧!”堂邑昌跪在地上不起,继续说:“爹爹,还有不一样的呢!”说着又边叩头边又说了起来:“爹爹在上,再受孩儿三叩拜,一拜爹爹再立奇功,二拜爹爹再封高官,三拜爹爹永远富贵!”看着堂邑昌憨态可掬的认真劲,众人又都哈哈大笑。张骞说道:“孩子起身吧!”堂邑昌道:“爹爹还有呢!”张骞说道:“还有的就不再说了,你父堂邑父是匈奴人,随祖上入汉后做了堂邑氏的家奴才有此姓,堂邑的姓氏也不是你们的本姓,今日我收你为义子,也就赐姓于你吧。以后你就改姓我的姓氏,叫张昌吧!”
陶氏满心欢喜,忙对自己的儿子道:“昌儿,还不感谢侯爷赐姓!”堂邑昌又磕头道:“谢爹爹赐姓于我,张昌的名字太好听了,以后我就叫张昌啦!”张骞道:“今日你我父子相认,我当送你礼物才是,只是来时匆忙,没有及时带上,你说吧,喜欢什么,我送你就是!”
“那爹爹就送我一把宝剑,我也要为国效命,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那我就把我的青龙宝剑先送于你吧!昌儿,只凭武功和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识有智,才能功勋卓著。三日后,五经博士董仲舒将在京师讲学五日,他可是当今最有影响的智慧大师,到时我带你一起去听经学义。”
“多谢爹爹的栽培,孩儿将苦心潜学以不辜负您的厚望!”
“好了,你起来吧!”
“谢爹爹!”张昌恭恭敬敬站起,来到母亲陶氏面前,在一旁的陶氏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母子二人喜极相拥。
时侯不早了,兰氏对陶氏道:“姐姐,如今我们都成一家人了,您就和昌儿一起搬到我们那里住吧。”陶氏边擦拭泪水,边说道:“您和侯爷对我们恩重如山,就让昌儿随你们去吧,我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真的不愿再拖累您和侯爷!”“姐姐还是如此见外,一家人又在说两家话哩!”兰氏执意想让陶氏搬到府上。张昌也跪地请求道:“娘,你不走,我也不走,丢下娘一个人我也放心不下!”
听了这话,陶氏看着张昌,严肃地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当年你父亲随侯爷出使西域之时,你才三四岁,他为了让我们母子不再终身为奴,毅然撇下我们前去建功业,难道他就忍心舍得下我们吗?舍弃是暂时的,是为了更好的将来,你只有跟随你的义父才能志存高远,怎能因母子情深而废弃志向?难道你还不如你的父亲吗?”陶氏见张昌还想争辩,接着道:“如果今日你不随你的义父前去,你父的在天之灵也会为你感到痛心的……”说话间,陶氏真的动了怒,脸色越来越难堪。
“娘,请您不要再说了,儿听娘的话就是啦!娘让孩儿怎样,孩儿就怎样!”张昌泣不成声,他是个孝子,从未惹过母亲生气,今日看母亲动怒,知道母亲是真心为自己好,要自己跟随义父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哭涰着跪在娘的面前说道:“孩儿一定不忘母亲教诲,一定会好好地跟随义父,像爹爹那样为国建功,母亲就请放宽心吧!”陶氏的怒气顿时冰消水解。
管家张成和车夫在外面早已备好了车马,张昌依依不舍地和陶氏道别。陶氏知自己的孩子跟了张骞,将来便可随侯爷张骞飞黄腾达,高兴还来不及,根本没有丝毫母子分别之苦,她将众人送到门口,嘱咐儿子一定要听义父的话。
一行人正要离开,忽然间有一个管家打扮的人,带着几个家丁气势凶凶地找上门来。张昌一看,来的人正是申家大总管,还以为是来吩咐明天的活计,忙上前道:“申大总管,我要追随我的义父去了,以后你们那里的活我就不再干了,请你把这几日的工钱算给我母亲吧!”
“堂邑昌,你是不是刚才射了一只箭?”申管家看到侯爷穿带的张骞和轺车,气势凶凶的劲头立刻减了七分,语气缓和地说。
“正是!”
“可是这只?”说着申管家从身后随从手里拿过了一只利箭,递到张昌面前。张昌看了一眼便道:“这正是我射的,谢谢你能送还与我!”张昌对申管家施了一礼。申管家点点头,恶声恶气道:
“那你可知道,你的箭射死了我们申家的一匹宝马?这可是我家老爷刚从西域商人那里买回来的纯种胡马,价值黄金千两呢!你就是卖身我们申家为奴也还不起这个钱,现在我是奉我家老爷之命前来拿你见官的。这辈子你就等着做我们申家的奴隶吧!”
张骞一听,纯种的胡马,在西域人眼里绝对是个宝贝,就是皇上那里也不过弄到十几匹,这厮定是在仗势欺人,逼人为奴,今天多亏自己撞见,不然这母子二人可真的又要沦为奴隶!箭是自己让张昌射的,而且又收得他做了义子,自己能不管吗?于是他轻咳了一声。
这一声轻咳却让申管家心里一惊,他还不知道面前这个贵人是谁,但从他乘坐轺车便知此人官位不小,听说堂邑父曾跟随张骞出使西域,与张骞结下生死之交,难道这人是张骞?自己今天怎么这么倒霉?老爷早就看中了堂邑昌这个干活能手,想把他变为自己的家奴,一直没有机会,今天田园里有一匹马被冷箭射死,自己四处打听后得知是这堂邑昌所射,终于抓住了他把柄,老爷让我带人前来拿他见官,好判他终身为奴,为申家做工,可是不想……
这时张成看不上去了,过来指着申管家道:“你这厮,可知我家侯爷的名号,今天侯爷已将少爷堂邑昌收为义子,赐姓改名为张昌,在侯爷面前你还敢撒什么野!”这申管家一听果然是张骞,皇上刚刚封的博望侯,他赶忙带着家丁们一齐跪下磕头。
“小的狗眼不识泰山,不知是张侯爷大驾,小人该死,小人该万万死!”
张骞看了看这管家,申管家赶紧低下了狡獬的双目。张骞道:
“你家老爷有多少匹纯种的胡马?”
“我们老——我们没有——纯胡马,我们没有的,刚才小人心急说错了话,还望侯爷见谅!”
张骞厉声道:“你说有就有,你说没有就没有呀!你家老爷可知,当今皇上爱马,曾下旨在全国求纯种胡马之事,你家老爷竟敢在天子脚下私藏,犯下这欺君灭门的大罪,皇上知道了可是要查究的!”
“不,不,不!侯爷饶命!请侯爷开恩那!我家的一匹老马死了,是我看到了一只箭支落在庄园里,想出了馊主意来讹诈堂——啊不!是张少爷的!小的该死,这些都与我家老爷无关,都是我的错!”这申管家还挺护主子的。张骞听了道:“噢,是这样的,你不会又说了假话吧?”申管家接着道:“侯爷,我的话是真的,是小人有眼无珠来骗张少爷钱财的!”张骞并不理会申管家的话,接下来道:“许是我家昌儿箭法出奇,射死了你家的马儿,不然你也不会这样兴师动众的前来,张成,拿锭黄金给他吧!”
“小的不敢收!请侯爷收回!”
张成很不情愿地拿出黄金,张骞道:“拿着吧,回去也算给你家老爷有个交待。”
“狗奴才,够你们买几匹好马的,还不快点滚!”张成把黄金往申管家手里一塞,气愤地说。
“是,是!我们滚!”申管家招呼家丁爬起屁股跑了。
陶氏想:今天这事多亏有侯爷张骞在场,要不然恐怕我们母子就会再次沦为奴隶了。因此她更坚定了主张儿子跟随张骞的决心,上前谢了张骞后,拉着兰氏的手说道:“昌儿跟随侯爷和妹妹我一百个放心!”张昌也懂事地跪地道:“多谢爹爹相救!”张骞道:“谢什么!看以后谁人敢欺辱我家孩儿,儿啊,我们走吧!”
“是爹爹!”
张昌洒泪告别了母亲,和义父一起来到了张府。兰氏命人为张昌收拾了上等的房间住下,侯爷喜得义子,张府上下又是一番庆祝。
三日后,张骞带着张昌到京师国子学,听学五经博士董仲舒讲解五经四书精华。五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张骞决定尽早前去封地,于是便打理了一切走后的事务,十几日后,这些事情全都办妥了,只待起程之日。

三春之势,一日一新,春光韶华,万物争荣。几日前枝头还是幼芽新出,几日后便是春树葱绿,莺啼燕啭。长安城内一排排俨然的房舍,遮不住绿意片片,成群的鸟儿不时地从这片绿色中飞起,消失在另一片绿意里,行人也都脱去了厚厚的冬装,换上了单薄的袍服。这长安城已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商人富甲来往穿梭,比肩接踵的人流熙攘不绝,好一派繁华的景象。
长安城东门口缓缓驶出一队车马,每辆马车的周围都有护车的奴仆跟随,声势十分浩荡,走在队尾压队的是辆显眼的轺车。车队悄悄地驶出了城门口,这时后面突然追来两匹快马,马上一人高声喊着:“博望侯请留步,我家老爷前来相送!”听到喊声,张骞心想:前往封地的时间没有告诉任何人,怎么会有人前来相送。于是他让车夫停了车,自己下了轺车来看,老远就看见是司马炎带仆从而来,到了跟前,司马炎下马道:“子文今日不告而走,是怕唯兄相送有别离之苦吗?可是不告知我,亦会有牵挂之心呀!”
“非也,使西域十几载,别离之苦吾尽尝之,前几日听董大师讲学,收获颇丰:天人合一,大道自然,得失尽天意,取舍存乎心。今别亦别乎,不别亦别乎,告知与不告知也无异,炎兄莫怪!”
“哪里,哪里,游学几日,子文学识大长,心境提高可不是一节半节呀,今日见你是为与你道别,又非为道别而来!”
“炎兄执掌天官,专行上天之事,天宫之上,众仙常以是皆不是,非又不非来醍醐智慧,今日之语又非又是,愚弟难解其意,愿炎兄醍醐灌顶矣!”
“子文又要说笑,今日此来是特意送弟而来,但也有其它事要办。”说着让随从从马背上取下一个袋囊,冲着站在一旁的张昌说道:“你这孩子,今日老夫追赶你们,也是为你而来,你在一边还观望什么,拿着吧!”张昌一听这话,脸顿时红了,急忙上前来施礼道:“伯父,孩儿无礼,还请伯父责教!刚才您与义父交谈甚兴,哪有孩儿插话之理,还请伯父见谅!”
“这孩子挺会说话的,拿着吧,这是你要的《孙子兵法》。”
张昌上前接过袋子,再次向司马炎施礼道谢。张骞不解,问道:“炎兄为何要送昌儿《孙子兵法》?”司马炎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当我全是为送你而来,昌儿不但有一身好的本领,还非常好学,在京师学堂听学讲义之时,他就向我讨借《孙子兵法》,当时我手头真的没有此书,错问几位好友都说没有,谁知东方朔竟藏有此书,于是我便借来抄录,昨天才刚刚抄完,今日一大早便让人送到府上,谁知你们人去府空。我被告知后,便骑马追来,还好在城门口追上了,要不然……”
“原来如此,为了我家昌儿,繁劳炎兄啦!”
“哪里话来,为年轻人做点事,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都是应该的。”司马炎又转话道:“子文今日离京,无人相送,也无道别之苦,足见贤弟之正直,与朝中趋势趋利之流不同!”张骞淡淡一笑道:“在京中为官也有时日,今去封地离京唯有炎兄前来,别无他人相送,让炎兄见笑了!”
“好个张子文,在朝中立身军功,从不结党营私,从不趋炎附势,忠勇正直,无人能比,孰知博望侯今日去封地?连我尚且不通知,你还会告知于谁呢?”
“炎兄,此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可有话语嘱咐于我?”
“此话差矣,子文为人忠厚守信,与人为善,论及品行我之不如,今为大汉立下奇功,封为侯爷,论其官位我差之又差,怎敢嘱吩于你!”
“炎兄年长于我,学富五车,阅历丰富,每每于兄言谈,皆受益有加……”见张骞又在自谦,司马炎打断话语道:“吾真有一事相嘱子文!”张骞忙道:“兄长请讲!”
“犬子司马迁,外出游学已有二三载,至今未归,子文若能碰得,请告知:家父思念,望早归!”
“令郎游学全国,我很钦佩,遗憾的是,自出使西域十二载,又从军三年,我很少与令郎谋面,但他的聪明好学,立志宏远,早已熟耳,此次又不畏艰险,游历全国,将来一定会成为旷世奇才,一代宗师!”
“子文夸奖了,你出使西域之时,他还年幼在夏阳老家,你自西域归来不久,他便离开长安,出武关取道南阳游历而去,但他也常听我谈到过你,对你十分敬仰,只要听说你在封地,也一定会去拜见的!”张骞道:“兄长之托我已常记在心,就此别过吧!”
“我来送弟,还是请弟先行吧!”
二人再次别过,张骞上了轺车,向司马炎挥了挥手,司马炎也翻身上马,看着张骞一行人驶出城门,他这才调转马头回府。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