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成长中的爱>幼年

幼年

作品名称:成长中的爱      作者:幸福一生情真      发布时间:2016-10-22 19:00:20      字数:4466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真爱珍存》
  
  1、成长于此
  
  1990年9月17日,我出生于晋南中条山腹地的一个普通矿工家庭,父亲是矿区运输队的司机,母亲在财务科担任出纳员。
  我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是在建矿之初,怀着建设祖国的梦想,不远万里从各自的家乡来到这片人烟稀少的土地上,从事矿产资源的开采工作,他们自信、勇敢;不怕苦、不怕累;执着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的父母和我。
  我出生和成长的矿区名称是篦子沟矿区,矿区方圆百里,是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来这里居住和生活的人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矿工及其家属,在共同的生活之中逐渐形成了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社会风气。
  值得一提的是,爷爷奶奶是北方人,生长于黄土高原地区,姥姥姥爷则是南方人,成长于赣南地区,我国南北方生活习惯差异是很大的,父母亲的结合也就有了很多的不适应,比如:父亲喜欢醋的味道,而母亲则不喜欢,因而我家炒菜时就有了争吵、辩论的声音;母亲从小吃盐比较淡,父母回姥姥姥爷家吃饭时,父亲总是在餐桌上摆个盐罐子;母亲惯于经常洗澡,而父亲则一个月洗一、二次澡。
  我的出生给这个平凡的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快乐,然而,就在我1岁那年被医生确诊为小儿脑瘫,并且预言我活不到十岁时,在这个普通的家庭中,却上映了一幕幕爱的感人篇章。
  
  2、托儿所
  
  篦子沟托儿所坐落在居民区附近半山腰上,据说是最早的四合院改造而成,教学楼是一栋二层小楼,楼前是一大片空地,围绕空地的有一所小小的房屋,那时是用做了厨房;还有一座滑梯和摇摇车。
  四岁时,父母把我送至此处,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来到此处做的第一件就是哭,当时的情形我已经忘却,据妈妈说托儿所的阿姨把我领进教室后,我的哭声就止住了,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托儿所的阿姨对我很照顾,自然那时候小,不懂事,也有不听话的时候,中午午休,孩子们都呼呼睡去,我不知道哪里来的精神,就是不愿意闭上眼睛,和其他几个不睡午觉的孩子一起捣乱,影响其他的小朋友休息。阿姨最有办法,不知道从哪里变出来的吃的,喂我们不喜欢午睡的孩子,一个人一口,记得最深的是凉皮,夏天,滑滑凉凉得非常爽口,小朋友们在爱的包围中,欢乐的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中午。
  夏天,午后,小朋友们睡午觉醒来,阿姨会给每一个孩子发根冰棍,冰棍有很多种口味,我最喜欢的是草莓味,如火的颜色,含在嘴里,清凉解渴,更有草莓的清香在唇齿之间游离,可惜只能吃一根,吃完跟阿姨要,阿姨不会再给的。
  吃完冰棍,小朋友们围坐在空地中央的绿草坪,在阿姨的带领下做游戏,记忆中最常玩的是丢手绢,一位拿着手绢的小朋友围绕着大家身后边跑遍唱,忽然小心地把手绢放到另一位小朋友的身后,然后快跑,当那个小朋友反应过来后,便转过身后拾起手绢,把手绢拿在手中,快速站起来,跑着追赶把手绢丢到他身后的那个孩子,直到追到为止,而后被追到的孩子会在拿着手绢的孩子的位置上坐下,由拿着手绢的孩子继续围绕着打井身后边跑边唱。我非常喜欢丢手绢这首儿歌,现在还未忘记,歌词是:“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跑,快跑,抓住他。快跑,快跑,抓住他!”歌词欢快灵动,在一群小孩子的口中演唱出来,更是别具特色。
  等到大家玩厌了,唱累了,托儿所的阿姨就会让小朋友们都上摇摇车上坐定,阿姨则在外侧用力一摇,摇摇车就前后摆动了起来,大家坐在车上,感受着夏日里飘过的清风,惬意地自由畅想未来。
  托儿所的滑梯,很高,危险系数大,母亲和阿姨不允许我上去玩,然而淘气地我非要玩不可,在磨得父母没有耐心的时候,母亲便小心翼翼的扶着我,把我一步一台阶的搀扶到滑梯的最高端,然后快速走到滑梯的出口处,冲着站在上面的我喊道:来,下来吧。我便勇敢地向下滑去,母亲在我滑到地面后,微微的笑了。
  我六岁之前,穿衣服、裤子,都需要母亲代劳,甚至于在家里吃饭都要人喂着才能够吃饱。托儿所里阿姨不可能喂我吃饭,这就需要我自力更生了,也就是在那一年,午饭是在托儿所里面吃,我不好好吃午饭,迅速瘦了下来,才发现我是多么依恋母亲啊。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早早的来到托儿所,小朋友们都没有来,只有一位阿姨在电子琴旁边的椅子上坐着,我慢慢地走到阿姨身旁,怯生生地问阿姨:“阿姨,你能不能让我妈妈也来这里当阿姨啊?”
  
  3、幼儿园
  
  篦子沟幼儿园建立在从工人村到矿里的山路中间,我家住在矿里,离幼儿园较远,靠着爷爷的摩托车才勉强能和伙伴们在一起。
  在我上幼儿园的暑假里,母亲和奶奶得到一次去江苏、杭州疗养的机会,遵从医生的建议,她们把我也带上了,据说那次旅行我大多数时间是由母亲抱着的,那时我已经很重了,可以想象母亲当时的辛苦。在杭州时,母亲给我购买了一条丝巾,我非常喜欢。
  在托儿所的孩子都有了思想,不再愿意时时刻刻都跟老师玩了,冬天里,不知道谁先披着丝巾在大雪里活蹦乱跳,很好玩的样子,小朋友们争相模仿,我也不甘示弱,把母亲从杭州带回来的丝巾拿到幼儿园,和小伙伴们玩起地很起劲儿。
  “小朋友们坐好了?”“老师我们坐好了”每当想到电子琴伴奏的这两句话,心儿就回到了阔别已经的幼年时期,那时候单纯快乐,无拘无束。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烁的星星蓝蓝的天。”这是在闫华老师音乐辅导班里学习到的歌曲,记忆最深。当听到闫华老师要在课下辅导孩子音乐时,我也报名了,辅导班要交纳学费,而当时父母亲带我去太原治病所欠的钱还未还请,家里经济困难,闫华老师略有耳闻,免除了我的一应费用。
  
  4、幼年
  
  幼年的记忆是模糊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多数的情节已经淡忘,只有照片和家里人的讲述还存在于脑海。现在记录于此,希望它能够随着我的记录而真真实实的留在心中,不会因为岁月的河流而冲淡了宝贵的爱。
  姥姥的胃一直不好,这与我有关系,小时候我不愿意吃饭,妈妈在家里存着饼干,饿了就给我几块,当食物,姥姥得知此事,知道这样下去肯定会有问题,于是把我抱到她家里,一口一口的喂着我、哄着我吃饭,当把我喂饱了,饭菜也冷了,姥姥只能凑活着吃冷饭,久而久之,犯了胃病。
  我二岁多,姥爷姥姥要带比我小一岁半的表妹,把我送到爷爷奶奶家,我不干,哭着闹着非要回姥爷姥姥家里,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大晚上,黑灯瞎火从矿里爷爷奶奶家抱着我,翻过一座山,把我送到工人村姥爷姥姥家里。
  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了游历中国的旅行,父母遵从医生的建议,把我带了文化古都西安,在西安我见到了大雁塔,也去了儿童游乐园,在这里拍下了记忆我幼年的珍贵的照片。太原是我所在地区的省会城市,父母借钱,带我去太原治病,经济的压力使原本想带我到各处游玩的父母感到了无可奈何,只能坐守儿童医院,把我交给医生针灸治疗。
  父亲是翻斗车司机,工作是把选矿后废弃的石头拉到指定地点(俗称毛石台),有一段时间我是跟着父亲一起上毛石台拉石头的,这地方有很多住家,都是矿上职工临时搭起的遮风挡雨的平房,父亲工作时,把我放在一位叔叔家里,让我跟他们家里的孩子玩。儿童总是能够玩得来的,我们在一起堆土堆,玩阿姨制作的布娃娃……
  爷爷奶奶是双职工,家里经济在矿上相对较好,他们有三个儿子,父亲是长子,我又是女孩子,所以在我未诊断出患有脑瘫疾病之前,我们家也颇过得去,时新的玩具、洋娃娃、各式小宝宝的衣服堆了一堆。
  我有一个布娃娃,买回来时,比我还高;还有很多识字用的卡片;四岁左右父母为我买了一台点读机,点读机上面有格式水果蔬菜,小手指轻点上面的按键,点读机就会准确报出所点击图片的名称;更大一点,我有了一个录音机,利用这个录音机我学习了乘法口诀、英文字母歌、唐诗三百首等知识。
  父母亲的学生时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新旧思想的教育观念还是冲突着的,这种思潮影响着对我们的教育,我的幼年国学教育几乎是零。《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些朗朗上口的传统国学经典之作和《司马光砸缸》、《程门映雪》、《草船借箭》等哲理故事没有在我幼年的记忆中出现过,而《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西方故事是母亲和老师经常讲起的。
  
  5、上学前的准备
  
  篦子沟学校离我所居住的矿区医院较远,建在工人村三面环山的地方,住在矿里的孩子上学是需要爬一座山,才能到达学校的,而这座山则是沟通矿里与工人村的“桥梁”。矿里历任领导都在想方设法方便职工出行,在这座山上修建了道路,我上学时共有三条道路,靠近矿里的是一条盘绕半山腰的阶梯式道路,犹如现在山区旅游胜地修建的一级一级台阶的石板路;大路是围绕此山修建的共大型机动车辆行驶的,虽然绕远,但也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在山路和大路之间也有一条路,是后来修建的,这条路也可以通往矿山公园。除了这三条主路,还有许多盘根错节的小路,都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了不绕远路而自行踩踏出来的。
  篦子沟学校全名篦子沟矿子弟学校,是为解决矿工子女上学问题而兴办的。学校设有小学和初中,据父母讲,以前还有高中。从学校校门口沿路往前走一千米左右,是这一带视野范围内唯一一所四层的楼房,它为解决教室住房问题而建的教师楼。学校到教师楼之间的一大片区域都是公家统一建立的平房,平房沿坡道成阶梯式分布,一排住有十来家,我的姥爷家不偏不倚正好在中间的位置,从入口往里走是第二家。
  我到了该入学的年龄,父母亲为我办理了就读手续,又怕我的速度慢会影响考试成绩进而影响到班级的总成绩,索性为我办理了旁听生的证明。
  学校没有食堂,我家离学校又远,吃饭自然成了问题,在父母为此发愁之际,姥爷姥姥主动提出中午让我在他们家里吃,姥爷姥姥是南方人,做的饭菜有家乡的味道,我自小也是在他们家里成长起来的,非常喜欢吃姥姥做的家常菜。
  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住宿又是一个问题,小表妹出生不久,姥爷姥姥要照顾她,而况我的自理能力那时还很差,穿衣服都需要在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完成,每天脱了的衣服都需要清洗,因为我会不由自主流出口水,弄得衣服前襟湿润一大片。父母亲经过商量,借钱买了一辆摩托车,由父亲早晨送我去学校,晚上接我回家,中午饭和晚上饭在姥爷姥姥家里吃。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