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竹山深河唐古今儿>第一章 (2)

第一章 (2)

作品名称:竹山深河唐古今儿      作者:三宽居士      发布时间:2016-09-20 08:57:58      字数:4950

  
  薛刚反唐传说在竹山深河传承之异彩
  随着竹山县潘口电站的建设,位于县东南方向的深河乡境内的沿河村院成为蓄水库区。由此,移民新居建设快速推进,使全乡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诚所谓旧貌换新颜,在乡镇建设上的品味有较大的提升。历史际遇使深河乡变得山更青,水更秀。乡党委、政府为进一步推动全乡经济建设,力图寻求一种理想的地方文化的支撑,于是就地取材,拿准了传承历史悠久、传承人数众多——在全乡境内或周边乡镇境内的“薛刚反唐传说”。在近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文化的新时期,乡党委、政府是出拳敲马锣——一下打在了点子上。
  此举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1年5月18日,十堰市政府在竹山隆重举行第三届女娲文化节之际,县文体局从事地方文化研究的同志与应邀前来的华师博士生导师、著名民间文化专家刘守华交谈本县民间有成系列的唐朝武周时期遗事传说故事,刘老一听,为之振奋,曰:“如系统搜集整理出来,将填补全国唐武周时期民间传说的空白!”
  现在可以说,深河乡党委、政府已经正式着手、正在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探讨薛刚反唐传说在深河传承的意义
  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于:民间传说代表着一种重要的地方性文化知识与民间记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意义重大。通过对竹山深河小地域民间这个系列传说遗存个案的研究,我们能够窥视出民间传说是如何深入民众的社会记忆当中、并在现代化进程中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地方民间文化异彩,也能窥视出地方文化知识、民间记忆等隐性(文化、学术、经济)资源所营造的地方文化和谐系统。
  再则,民间优秀地方文化所代表的一种地方性知识在文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一直是民间文化社会应用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提速,人们越来越发现,人与文化的关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地方文化投以热忱关注,并且触及民众对自身文化包括地域文化和所处文化氛围的审视。
  挖掘、探讨唐遗事之民间传说,现实意义在于一是能够拉动地方旅游文化经济,更重要的是在有效保护、延续这些传说的本身,尤其重要的是能让今人、后人骄傲、自豪于优秀的地方非物资文化遗产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唐历史与薛刚起事简介
  薛刚反唐的故事有很多古典版本、传统戏曲版本和现代传媒版本,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薛刚到底为什么要起事反唐,并非人人都清楚。要探讨薛刚反唐传说在竹山深河乡民间的广泛传,有必要简介一下“唐”历史: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由上述我们大略知道了唐历史,接下来的问题是薛刚为什么要起事反唐?这里选录了“百度”网友的一些回答:
  ■两辽王薛丁山之子薛刚酒醉打死奸臣张泰之子后逃出京城,张泰遂借此害死薛丁山一家。薛刚之兄嫂薛猛夫妇携子薛蛟来到京城请罪,奸臣欲将他们一并斩首。老臣徐策为保留忠良后代,毅然用己子换回薛蛟,并抚养成人。薛家次子薛刚幸免于难,逃往青龙山。十三年后,薛刚夫妇聚集重兵反唐,其时薛蛟长大成人,徐策向他讲明实情,命他投奔薛刚夫妇。薛蛟前往韩山搬兵,与薛刚会兵都城。在徐策的协助下,薛家将铲除张泰,整顿朝纲。
  ■薛刚是《薛刚反唐》一书里的主角,其历史上的原形名叫薛嵩,薛仁贵之孙。为人豪迈,以臂力骑射闻名。后投安禄山叛军,累战有功,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后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贡献。
  ■武则天是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残酷清洗反对她的元老功勋旧臣和李唐宗室,任用酷吏、鼓励告密,摧残人性,前后被灭族破家的人成千上万。另一方面提拔人才来填补空白,巩固自己的统治。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是一代帝王呢?武则天有治国才能,但是确实也是一代暴君。没有必要因为她是第一个女皇帝而刻意拔高她,她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所做的不过是出于个人的膨胀欲望。被她灭族破家的有不少是治世之能臣。她虽然发掘了人才,但是也因为政见不合罢黜、杀死了很多人才,且大量任用酒囊饭袋的娘家武氏家族和男宠,让他们把持大权,占据高位,一些任人唯亲的措施造成了军事上的惨败,死伤大量士兵。而其高压统治也为后世的封建帝王树立了典型。国人的人文人本思想就是被这些自私的统治者一点点扼杀的。
  著名小说《薛刚反唐》的薛刚,原型即薛嵩。
  ■薛丁山之子薛刚,为丁山仇家转世。某年中秋夜晚,帝都大放花灯,薛刚饮酒狂欢,大闹京师,唐高宗愤怒,欲捉拿薛刚,薛刚力大,万分挣扎,正好七皇子出巡,受到薛刚惊扰,跌倒摔死。皇帝见皇子被害,以为薛造反,惊吓过度而死。
  ■武则天下令除灭薛刚一家。薛刚逃脱,母亲樊梨花也被梨山老母所救。薛刚悲愤万分。不久武则天篡位,改国号大周。薛刚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起兵,扶持唐中宗复辟,挽救了唐朝。中宗封薛刚为郡王,薛家世族,老少均有封赏。
  我们似可再看看相关古典小说中的说法:
  ■薛丁山夫妇歼灭杨藩后,杨冤魂不息,发下毒誓,要尽灭薛门。唐初,高宗李治即位,后武则天把持朝政,欲利用太庙祭祖暗害皇帝,不料太庙倒塌,阴谋败露。樊梨花洞悉天机,知其子薛刚乃杨托世附体,以报前世之仇,大骇之余,欲为子除魔,但却为杨附体的薛刚所杀。而薛刚因误杀武后私生子而只身逃亡,引致薛家被满门抄斩,尽应天机。
  ■武则天再借花灯会谋朝篡位,自立为帝。薛刚及后得到对他钟情之永泰郡主及徐茂公之助,驱去心魔,並拥立太子李显,又与郡主及徐茂公之孙徐贤到处寻找名將之后人,共兴勤王之师。最后往新唐国借兵,报仇复国,但功成后却因功高震主,不为李显所容,终为新主毒杀。
  从以上诸多网友的发言和古典小说里的评介,薛刚反唐的故事的任务和主要脉络是历史的艺术写照,并非是史实,充其量只能算作上野史。既然不是史实,我们就没有必要与真实的历史去对照划等号。我们也只能就传说而讲传说。
  为什么传说薛刚起事发端竹山深河
  薛刚正月十五上元夜大闹花灯,踢死太子吓死老王,犯下满门抄斩之祸,在徐茂公等老将通风庇护下得以幸免灭顶之灾逃出长安城。薛刚逃出京城长安以后,究竟向何方继续逃窜?又是在哪里栖身保命继而举兵伐唐?
  在古典的和现代版本的汗牛充栋的关于唐文学、文艺作品中,归纳、集中起来指明的薛刚逃亡落草处有四个地名:青龙山、黑虎山、卧龙山、卧虎山。
  但让人困惑的是这四个地方究竟属于何省、何州、何府、何县?均系语焉不详。
  在下通过多年的资料搜集尤其是2012年初春不惜年逾花甲亲往深河乡民间采风,走访与薛刚反唐相关传说遗址实地踏勘、考察,按照民间传说的说道,经过梳理,似可臆想为:薛刚大闹花灯逃出京城长安以后,是向陕南挺近,经汉中、石泉、安康,跨越牛蹄岭,过平利,进入当年竹山县西南部现竹溪县境内,进而来到竹山县东南部深山的深河乡!其理由是:
  1、遭受皇家灭门之灾后独自求生的需要。由薛刚(虚构人物,民间当作真实人物)醉酒引发的灭门之灾,没有皇家律条可以参照赦免;由于踢死、吓死的不是等闲人员,而是当朝皇上的老爹和儿子,所以开国元老、文武重臣没有人敢于大胆出面铤而走险为之说情。薛刚由开国、卫国将门之后,顷刻变成法网的漏网之鱼,远离城市人口密集地,逃命深山是必然选择。
  2、降低遭官府缉拿归案的危险系数。竹山县东南部深河乡,地处秦岭、大巴山腹地,与房县接壤,山高林密,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信息闭塞,自古是皇家犯官、犯人的流放地域。山高皇帝远,可以自由自在生存。尤其是绝对没有任何熟人与之相遇,不怕遇人识别容貌报官府捉拿,大大降低缉拿归案、身家不保的危险系数。
  3、较为理想的隐身地域吸引。薛刚属朝廷功臣之后,不可能没有读到过或听说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灾祸之中向往世外桃源的欲望愈发强烈,万念俱灰,用武之地无日可待,能就此前往理想所在隐居,安度劫后余生未尚不可。
  4、投靠父辈部属意念的驱使。鉴于薛刚、纪鸾英起事的地点诸多文学作品多指青龙山,且无具体省、州、府、县属详指,笔者不辞年逾花甲,在乡政府相关干部的陪同下,徒步深入深河乡青龙村,拄棍登上青龙山,爬上青龙寨,叹息青龙观的损毁,踏勘早已颓废的寨垣遗址。在诸多相关作品对薛刚夫妇起事地点无详指的情况下,我们为登上真正的青龙山而感到高兴与自豪。
  既然大量相关文学、戏剧作品都把薛刚夫妇起事地点定位青龙山,那么,薛刚奔投青龙山势在必然。因为纪鸾英的父亲纪天成原是薛刚父亲、两辽王薛丁山元帅手下的一员大将,后因不满朝廷重用奸佞,便辞官不干,退归乡里,自立旗号,早早做了青龙山寨主,并一直在培训女儿纪鸾英习练武功;当年当时,正在协助女儿招兵买马、操练军队。
  ——薛刚前往投靠,既是可安身立命的权宜之计,抑或内心深处作了伺机复仇,东山再起的打算和预备。
  5、有意选择与庐陵王流放地靠近的地带。庐陵王的流放地房陵(今房县)接壤房县西南部深山竹山县的深河。薛刚前往深河存身,兴许就有坐观庐陵王动向的初衷。庐陵王如果不被启用或者自我消沉下去,双方相安;庐陵王如果被重新启用,或者自己图谋东山再起,薛刚可以就近与之融洽关系,借人之力以雪灭门之恨。后来的“事实”证明果然是庐陵王借薛刚之力重新登上政治舞台。
  6、相关传说和遗址遗迹尚存的佐证。在民间文化领域,世人有把名人、名士、名事千方百计“挂靠”在自己生活的区域、甚至是自己生活的村落的良好风气。应该说深河乡的唐传说,也是此动机使然。
  ⑴、首先是薛刚、纪鸾英、薛蛟、薛葵、纪天成、乌奇、马赞等人物形象鲜活在深河群众口碑之上。
  ⑵、薛刚纪家坡招亲,乌齐、马赞上当,薛葵兄弟得到兵器等趣闻、逸事,深河妇孺老幼耳熟能详。
  ⑶、自古以来相关薛刚反唐遗事的青龙山、纪家坡、纪家寨、葵花寨、葵花井、法宝山、薛家梁子、上当河、九焰山(现名九道梁)等地名的存在,除九焰山个例外,其余均延续称呼未变。
  ⑷、相关薛刚反唐遗事的演兵场、跑马道、饮马池、黑龙池、法宝洞、青龙寨、葵花井等遗址、遗迹尚存。
  ——由此可见,说薛刚夫妇起事发端深河也是由传说得到印证。传说就是传说,不要靠上正史说其牵强附会。
  深河薛刚反唐遗事民间传说的特征
  不同地域、不同地方的民间传说有相通的表象,例如,同一位神仙因在不同地域被传说,他的生活起居风习竟然也和当地人相同。历久不衰的应该是各自地域传说中不同的特征。
  1、口耳传承的广泛性。只要有人走进深河乡境内,无论在街镇、村院、田边地头、山坡、原野,都会听到妇孺老幼传说薛刚与纪鸾英的故事,都会诉说相关遗事和遗迹,世代口耳相传了千百年。
  2、传说与传承的集中性。薛刚反唐传说和遗址遗迹或几处相隔咫尺,或相距百里以内,都集中反映在深河乡境内。并表现出相当大的密集度。
  3、由中心向外的辐射性。从传承地域上说,相关传说、遗迹不仅在深河全乡,而且关联周边乡镇,诸如县南部深山官渡镇属九华山下的葵花井,县城东郊的文峰乡属的薛家梁子,以及东邻房县的接壤乡镇所属的九道梁、上当河等。
  4、传说与遗址遗迹的相互印证性。流传在深河乡境内的相关传说,一是每一个传说既独立成篇,更广泛关联另一个传说。例如,法宝山关联法宝洞,法宝洞内兴风作浪妖怪关联葵花寨上的黑龙池;二是一处遗址遗迹关联另一个或好几个遗址遗迹。例如,跑马道关联饮马池,饮马池关联黑龙池,黑龙池关联演兵场等等。三是遗址遗迹与主要传说人物的关联。可以说没一处遗迹不与薛刚、纪鸾英夫妇相关联。
  由此,传说中的人物、遗址、遗迹和传说之间得到了有机地相互印证。深河人世世代代对此津津乐道,似乎薛刚就是他们的薛刚,薛刚的妻子纪鸾英就是他们深河乡的姑娘,你要说薛刚反唐草练兵马不是在竹山深河,他们不跟你争吵得脸红脖子粗才怪!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