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沈小菊>沈小菊(一)

沈小菊(一)

作品名称:沈小菊      作者:王玉兰      发布时间:2016-09-08 16:33:22      字数:3052

  沈小菊(一)
  沈小菊出生的那一年,她不姓沈。她姓胡。
  
  故事从那一场大饥荒开始。
  六一年的春天,大沪庄的人们挖遍了地里所有能吃的草根,也难以填饱饥饿的肚子,地里的麦子才筷子高,离抽穗结籽,新麦上场还有三个多月,这三个多月的春荒是难熬的,有点本事能寻一口饭的,都三三两两逃荒去了。张巧儿想起家里的情况,愁得直转悠。父亲死得早,妈妈把巧儿兄妹俩拉扯大,四十几岁的人,看上去像五六十岁,为了还上哥哥娶亲落下的债,巧儿一晃二十三了,相帮着家,也顾不上自己找个婆家。再遇上这种荒年成,活命还活不过来呢,哪有心思谈婚论嫁。巧儿娘岁数不算大,但一身的毛病,哥哥嫂嫂老实人,只会土里刨食,一家人出去也寻不到个饭食。巧儿正琢磨着,看见隔壁的桃姑锁了门,夹着个包袱,像是出远门的样子。
  桃姑是大沪庄的老姑娘,六十几岁了,一辈子没有出嫁,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来到大沪庄的,她在大沪庄没有亲人,甚至大沪庄的人都不知道她姓什么,老的小的都喊她桃姑,她有一手做裁缝的好手艺,在大沪庄给人做衣服,自己养活自己,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现在大沪庄小一辈的,都喊她“桃姑奶奶”。这一场饥荒持续两年了,人人都为肚子愁,没有人再顾得上做衣服,桃姑奶奶的生意没有了,她不能坐在家里等死撒,好在有个手艺,荒年成饿不煞手艺人,门一锁,包袱一夹,新衣也做,老衣也做,也不争较工钱,混个饱还是能的。她出去一趟个半把月,回家看看,歇几天又出去,一个人独来独往惯了。
  巧儿一把拉住桃姑奶奶:“桃姑奶奶,你带我出去吧,我也会做针线,早晚还能伺候你,我和你打个伙儿,也省得你一个人在外面,巧儿不放心呢!”
  “巧儿,你的嘴巧啊!这好话哄得桃姑奶奶开心呢。想跟我出去啊?你妈妈肯吗?”
  “哪会不肯呀!我离了家,也好省下一口吃的,桃姑奶奶,你能带我出去,就是救了我们一家了。”
  巧儿抢过桃姑奶奶的包袱,回家告诉了妈妈。桃姑奶奶也跟来了,和巧儿娘说好了,只能保证巧儿不挨饿,工钱是没有的。
  巧儿娘抹着眼泪,千恩万谢,收拾了巧儿的几件换洗衣服,打个小包袱,递给女儿。巧儿接过来,跟着桃姑出了门,走了好远也不敢回头,她怕妈妈看见她脸颊上滚滚的泪水……
  
  
  出了大沪庄,巧儿擦干了眼泪,问桃姑:“我们进城去吗?”
  桃姑说:“进城去等着饿死呀?城里的马路上又不长吃的。人多地少的地方不能去,要选人少地多的地方,才容易挣一口吃食。”
  巧儿不再问,背着两个包袱,跟在桃姑身后,一路向东向北,向北向东,奔东台、盐城方向去了。一路做做行行,渐渐地到了地广人稀的沿海地区,有时候走半天才有两三户人家,难得有个村落,地里到处是庄稼。小麦种得少,大麦,元麦多,这些巧儿都认得,还有一些不认得的,桃姑说是玉米和荞麦。
  她们做到哪家就在哪家吃饭。渐渐地,从饭食中看得出来,这里的人生活好了一些,不再是菜多粮少的稀饭。胡萝卜,玉米饼顿顿吃都有,偶尔还有一碗白面擀的面条。
  十来天一过,巧儿的脸上已经看不出菜色,一天天红润起来。二十三岁的大姑娘,正是好年华。巧儿在大沪庄的姑娘当中,是人尖子。身材苗条,瓜子脸,猫狸眼,两根乌溜溜的辫子挂在胸前,遇人不笑不说话,一笑两个酒窝。只是命运不济,投胎在穷人家,又遇上荒年成,把一朵鲜花熬得干枯了。几天饱饭一吃,这朵花又鲜活起来。
  一日,两人来到东台大丰搭界的大海镇小灶大队,一个姓陈的人家,请她们做衣服。
  这个陈老爷子原来是方圆几十里之内数一数二的大地主。娶了一房太太,几年没有动静,就从崇明岛抱了一个小子回来压子,取名陈金宝。
  这孩子是崇明岛一胡姓人家的三儿子,父母出海打鱼,遇到风浪,船翻了,人没了。大儿子十岁,二儿子八岁,老三才六岁,还有一个妹妹四岁。兄妹四个被不同地方的人家抱养了。
  陈老爷抱回了陈金宝,就找先生替他开蒙,一方面自己广散家财,求神拜佛,终于生了一子一女。在新四军北上抗日的时候,几乎是散尽家财,支持抗战,到解放初期,为了供金宝去盐城读书,把家里的地卖得只剩下够糊口的,解放后划成分,连个富农都没有够得上。但家里比一般的贫下中农厚实。五九年国家招飞行员,陈金宝一关一关地过去了,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空军战士。
  陈老爷子带着一子一女在家务农,想到大儿子金宝,今年已经二十四,当兵三年了,马上要回家探亲,寻思着要替他找个媳妇成家。
  早上出门,就碰到以前在这里给人做衣服的裁缝桃姑,带着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又来小灶找活计做,想起家里还有几匹布,就请桃姑去家里给老婆孩子做几件衣裳。
  
  桃姑带着巧儿,在陈家揽到一份大活儿,一匹藏青的府绸,给上中学的陈长龙做一套列宁装,给女儿长凤做条裤子,老婆子几年没有添衣裳了,反正布料够,也裁一条裤子吧,还有一匹粉底小碎花的洋布,给女儿做一件夏天穿的小褂子,(衬衫,苏北农村叫小褂子)这两匹布,还是家里光景好的时候在上海买的,现在布料都是凭票供应的,一家人一年的布票也买不到半匹。桃姑和陈老爷子谈好了工钱,每天管饭,结工后给二十斤玉米面。
  桃姑先把布根据衣服大小,剪成一块一块的。巧儿拿去河边过了水,再一块块晾起来。陈老爷子看着巧儿忙忙碌碌的,就和桃姑拉呱,知道巧儿还没有婆家,心里一高兴,就把心事说出来了,自己有个大儿子,在外面当兵,可能这几天就要回家探亲,年龄比巧儿大一岁,今年二十四了,你桃姑何不做个好事,两个孩子见面,如果有缘,请你做个媒人,我少不了你的谢礼。
  桃姑听了,心里想,不晓得你儿子什么样呢!巧儿花朵儿似的,我们大沪庄也是鱼米之乡,吃的大米白面,不是遇上荒年,我们怎么会下海讨生活,这些荒粮现在是能救命,但终究不如细粮好吃,巧儿在这里过不惯的。就敷衍他说,等你家公子回来再说唦!一边给几个人量了尺寸,记在心里。花洋布干得快,吃过中午饭估计就能裁剪了。
  
  中午吃的玉米粥荞面疙瘩,看上去金黄的粥里漾着几个黑色的荞面疙瘩,不怎么好看,但吃起来很香,长凤端给巧儿的大斗碗里,有五个疙瘩,巧儿一口气吃完了,帮着陈大娘收拾了桌子去洗碗,一切做得自然,就和在自己家里一样。陈家二老看了暗暗高兴,这丫头勤劳,不是个懒人。
  接下来的几天,桃姑裁剪,把大的连成片。巧儿飞针走线地缝着,一抬头,总看到陈家二老在看她,自己就红了脸,好几回针差点儿戳了手指,忙忙地屏气凝神,专心干活。人家主家看着呢,可能是怕自己做得不好吧?巧儿哪晓得陈家打的那个主意。
  长凤的小褂子最先完工,她晚上从地里收工回来,忙不迭地穿上,在家里每个人面前都转了好几圈,个个夸她好看。她高兴之余,脱下衣服,拉来巧儿,“巧儿,你穿上给我看看。”巧儿也是个爱美的姑娘,买不起新衣,心里哪有不向往的。见长凤喊她试穿,就站起来,由着她把花褂子给自己穿起来。
  大家一看,都笑着不说话,陈大娘忍不住了,“巧儿你穿上比长凤好看多了。”长凤就不依了,怪陈大娘偏心。桃姑笑哈哈的打岔:"还是长凤好看,巧儿哪穿得起这么好的衣裳。”
  “谁说穿不起,那匹花洋布还剩那么多呢,也给巧儿裁一件,就当我们给她的工钱,你看她针线做得多好,应该奖励。”陈老爹说。
  晚上长凤拖了巧儿去和她睡,兴奋地说个不停,大意是她当解放军的大哥明天就要回来了。巧儿吱吱唔唔答应着,很快就睡着了,梦见自己穿着花褂子,回到大沪庄,哥哥嫂嫂跪在门口哭,原来老娘饿死了……
  巧儿惊醒了,睁着眼再也睡不着,离家半个多月了,家里一粒粮食也没有,不知道哥嫂老娘怎么过的,自己还念着花褂子,明天跟陈大爷说,要奖励就给几斤玉米面吧……(待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