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挣扎——我的回忆录>第十一章 (1)

第十一章 (1)

作品名称:挣扎——我的回忆录      作者:三宽居士      发布时间:2016-08-21 13:20:23      字数:16622

  洛阳纪行
  (1)、南行序曲
  在下年届花甲,再没有公门公差的机会,更没有公款考察调研的身份地位,又不愿意自己狠抠羞涩的腰包当“驴友”,所以1991年后,一直没有机缘出远门。岁交己丑年,花甲换运程,忽然天降机缘去洛阳观光,就像鳏夫巧遇了美眉,兴奋得呼噜不打梦乡不入——横直睡不着觉,老开床头台灯看手表的指针,怀疑电池不足转速迟缓了。老妻嗔曰:疯了!
  2008年4月27日清晨5点就起床,匆匆洗刷完毕,就出了在十堰住家的巷子口,在朝阳路太平洋保险公司门前搭上“的士”,去北京路口宏正大酒店与同行者汇合。几分钟就到,麻利递给“的士少妇”10元钱,她却只找我两个一元面值钢蹦。我问,怎不是起步价呀?少妇曰:是。夜晚12点以后到早6点以前的起步价是8元。
  算来,我已经乔迁十堰快5年了,却还不知道有这个讲究。复看表,6点过了3分钟。我打趣说,现在的时间,应该按照正常起步价格的。少妇曰,师傅你上车时间是6点以前啊。我无话可说了,与少妇拜拜!进店上楼,去吃真正的“早”餐去。
  早餐很丰富也很快吃完。大伙怕旅途饿了肚皮,似乎是要把一天的饭食都填充起来,真个亏了肚皮的能容。七点准时出发,25座旅行车从北京路飙上高速路后,有人想补充瞌睡。导游张小姐开始发挥特殊职能,用质量不高音色不纯正的麦克和她天然如该麦克一样的音色自报家门:“各位朋友,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小张,也可以叫我张小姐,今天,我很荣幸做你们的‘全陪’——是全程陪同的意思,不是……”(有意打诨搭荤却隐去了可不是三陪的解释)现在我给大家唱首歌——“各个(哥哥)你来砍(看)我,不要从街上来,街上的人很惰(多),会把闲话说;各个(哥哥)你来砍(看)我,不要从小路来,小路上的长虫多,怕要(咬)你的(快念)“吉饿”(脚)……
  武大郎一般身材的张导游,我们没有叫她小张、张小姐,却一律呼为“张导”。大伙礼貌地回报了她稀稀拉拉的掌声。
  于是,张导兴致大增,亲自点我这个块头很出眼的老人,与她合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段的曲牌在黄梅戏里面叫做“满工对唱”),同伴们都是青壮男女,哗啦啦鼓起掌来,鼓励我这个老家伙出丑作秀。为了大家快乐,我也不扭捏作态,待张导“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落了不是黄梅戏的黄音,我立即接腔“夫妻‘栓栓’(双双)把家还。”车厢里呼啦就又鼓掌热烈一片,呼之曰:陈老师唱得很正宗很专业也!
  说实在话,我没有学习过什么专业,但只要我在做的事情,都很执着很敬业。我的老南瓜嗓门很像黄梅戏生(声)腔,也确实接触了些黄梅戏知识,例如把“双双”有意唱成“栓栓”,就是地道的黄梅县人尤其是黄梅戏唱腔的地方戏特色发音。张导不知道。所以当黄则不黄,整个“黄腔”,就什么剧种都不是了。
  张导见我的黄梅戏比她的准黄一些,就更换门道,说:“我给你们来点带荤的脑筋急转弯。”我来了兴致,说:“你张导能上荤的,我能给你上满汉全席的大荤!”于是,张导就来了段大家早已熟知的小白兔要回家的段子。我也上了一道住房小、家人老少同住一室,忽然一日久别丈夫归来,要与妻子亲热。三岁孩童见爸爸归来也兴奋横直不让关灯,丈夫性急,说与妻子“玩狮子”给孩子看的荤故事。乐得大伙前仰后合。然后,大伙各出心裁,荤素都上,到底轻松打发了从十堰到洛阳整整七个小时的卧车不动弹的劳顿。
  (2)何为洛阳
  旅途的歌唱、荤故事的讲述、以及各种手势游戏都做了,毕竟时间也长路也长,更好的打发方式人人都会的(包括伟人和小人高官与平民)是打瞌睡。在同伴们各自在梦境中的面部表情和睡姿百态归还了本我真我不再做清醒时候的人生刻意或者是不经意的表演忽悠他人的时候,我在回想我是什么时候知道洛阳这个地名和洛阳这个都城的。
  那还是早在上个世纪的1964年,我小学毕业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家乡小镇书记政审不允许我上中学以后,为消融我不能够上学的辛酸眼泪,我在邻居家找到了一本古典小说打发辍学的无奈。小说名字叫做《镜花缘》,或许小说作者同千万中国男人一样,看不惯武则天这个女人当了皇帝,小说的故事缘起与情节的铺排展开就是由洛阳发端的。该小说开篇讲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兴致所致,顿生观花雅念,在三九严冬传旨要去御花园观赏百花盛开的景象!男宫娥们回复:冬日无花可赏;武则天就责问洛阳土地为何不给她开花观赏?土地爷爷实话实说,冬天不是开花的季节,因为百花仙子都回到天上休闲去了。武则天不容,非要看花不可。否则对当方土地严惩不贷!
  吓得土地老儿去天上百花园向花王俯伏哭诉情由。花王动了恻隐之心,暗中做主,令百花仙子去洛阳破例为人间君王开放一个时辰(2小时)。于是,百花就违反季节开放起来。让武则天好好高兴啊。但是反季节开花毕竟违反了天条,百花仙子遭到了天庭的惩罚,被贬出洛阳,幻化成一百个才女投胎人间凡妇的肚子。小说的主人公唐傲、林之洋俩郎舅从洛阳出发去寻找百花才女……..让我首次知道了洛阳这个地名。及至长大成人,才真正全面了解了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中国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位居我国八大古都之首,也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
  洛阳是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下二十多岁开始学习文艺创作,对洛阳的人文历史早就仰慕;特别是1994年以后开始研究八卦,对河图洛书的发祥地更是心驰神往。花甲之年,夙愿遂,其乐也融融。巴不得七个小时的路程七分钟就到。
  3、叩拜白园
  4月27日下午,我们瞻仰了西山龙门石窟,我发出了石窟实酷——一个“酷”字现代时尚用法的感叹!本来还想看看东山石窟的,奈何周导极力诉说看了西山石窟东山石窟就没有多大看头了——那是小巫见大巫。不过,她还是很愿意带我们到东山去,说我们都是玩笔杆子的人,有必要去看看“白园”。
  说来惹人见笑,我也是号称爱文学也是一辈子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竟然不知道白园是什么所在?!一是因为龙门白园没有龙门石窟的名气大,二是足以证明我的孤陋寡闻了。殊不知,白园就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关注民生的诗人白居易先贤的长眠之所。当我问及周导白园是何所在,周导左边嘴角有一点拉斜着笑笑——这是一种有点带鄙夷的微笑——潜台词是还什么玩笔杆子的人还什么爱文学干文学艺术的人啊?用咱河南话使用频率很高的俩字:不中!
  呵呵,我是不知则不为罪啊,但是,我无知确实很不对。是真正的很汗颜的屁颠屁颠地跟随着周导过白园。听周导气喘吁吁、顿句顿字地慢慢登山、慢慢给我们介绍白园——白园,坐落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的龙门东山,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河由南向北穿山而过,一桥飞架东西;宛若一道彩虹。白园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依山而建,峰翠水碧,秀丽古雅。
  从龙门桥过伊河,左侧即是白园的大门。进门直行,但见路转峰回,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幽雅至极。漫步石级而上,山腰有亭,名曰“听伊”,此亭系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对弈、饮酒、品茗、论诗之处。
  由听伊亭而上,在危岩翠柏中有一古朴典雅之阁庐,题额“乐天堂”,堂内有汉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鸠杖,栩栩如生,有飘然欲仙之态。出乐天堂朝右步石级而上,即琵琶峰顶。在翠柏丛中,有砖砌矮墙围成圆形的墓丘,即白居易长眠之地。圆形土墓堆的很大,有两间房屋之阔。据周导说,土墓这么大,这么高,是因为中国民间有年年清明时节给亲人和所尊敬的逝者坟茔添土的习俗所致。墓顶土堆,酷似穹庐,芳草萋萋,小花束束。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块,其中1块上刻“唐少傅白公墓”六个大字。登高望墓,形似琵琶,白墓所在之丘为“琴箱”,其东南是长长的松柏修竹掩映芳草铺地的墓道,四周圈围齐整的冬青,翠绿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见,此即为琵琶的“曲颈”。诗人精通韵律,又作有千古传颂的《琵琶行》,此山形势赋意精当、此墓葬此龙门之地,必有堪舆高人踏勘点化——自然是白老先生长眠的最佳之处了。由墓道向左、下至峰腰平缓处,即是古雅的九曲回廊,廊壁尽嵌现代诗人墨客吟咏的诗作以及白居易《琵琶行》全文石刻。在墓右侧,有巨石卧碑。刻有《醉吟先生传》,碑重24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书。静立山石之上,给人以深思明世之感。
  站在乐天堂前,可深切回味诗人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的内涵,诗廊立石38块是中外名家书写,行、草、篆、隶齐全,既可以欣赏白居易的名作,也可以领略书法艺术之美。日本书法廊是为中日书法交流而建,多为当代日本书法名家之作。
  ——日本当代的白氏在墓碑上对中国人之一他们的老祖宗白居易极尽赞美之能事;但我不知道他们在侵华战争中,日本的白氏刽子手是否让白氏华人赦免于他们的屠刀?!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伟大的诗人在这里留下了有形无魂的墓碑,给世人口碑上留下更多的则是那些抨击朝政、针砭时弊、关注民生的诗句和荡漾人寰的不朽的诗魂——诸如《琵琶行》、《暮投石壕村》、《卖炭翁》、《上阳白发人》、《长恨歌》……慢慢步出白园,细细思摸,这不是白白的逛了一次一般的公园,确切的说是叩拜了白老先生的陵园。我忽然有个奇怪的问题汗颜出来,近代史上居然没有一位诗人有白老先生逝世后这种待遇的?!
  4、遂愿砚台
  2005年,我在县文化部门提前隐身,举家迁居到了十堰市城区。忽然发现,闲置下来的身后还有许多日子需要正经着实打发,老和老爷子老娘们搓起步价5元一炮的麻将,非正经消闲之举。于是,在早年工作就调到市区的老领导老文友郑先生的鼓励下——并且送给我毛笔、砚台、宣纸后,我在年近花甲之时才正式开始练习毛笔字。
  练习毛笔字,不仅可以继承毛笔书写传统,而且可以修炼书法艺术,有造化者还可成为书法名人甚至是名家。据说,毛笔书法是一门独特的静气功,可以修真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延年益寿——君不见书法名家大都是长寿者呢。有鉴于此,我是早练暮练,饭前饭后练,一有空闲就毛笔在握。老文友送给我的宣纸很快用完,选了几副还看得过眼的裱糊了——也不敢送人,自己挂在卧室里,自我欣赏——其实是总结观摩找差距。
  宣纸价钱很贵的,不参赛不送人,老用宣纸练字确实不划算,我想起了郑先生早年在县文化局办公室用随手可取的报纸练字,解决了纸张来源问题。亟待解决的是砚台问题,郑先生送我的是小学生用的普通石砚,一是砚台存墨不可以多,多了,写字时候毛笔蘸染就外溢,弄脏桌子弄脏纸;余下不用就起干壳,二次再用很碍事。
  2007年秋天,我在六堰河道岸畔用30元钱在文物小贩小摊上买了一方烧制得很精美的九龙泥砚,可是好看不好用,倒入墨汁,转身即干。儿媳妇想了个办法,说用水泡泡看怎样,不料烧制过的泥砚台也不经水泡,变成了一堆碎块!
  看来,买方好用的砚台势在必行。就到住家对面人民路一家文具店去看行情,呵呀,不仅有普通的好砚台,更有中国的多种名砚。无奈普通砚台相不中,端砚、歙砚倒也有,可是价钱上千元过万元的买它不起,只好作罢。但是买方价廉物美的砚台的念头始终没有打消。
  2009年的4月底,有缘得便与众多文友去古都洛阳一游,逛街时候一直在注意有砚台的店堂。遗憾的是诺大的洛阳城,所卖的却都是泥砚——并且价钱都超过我那方九龙砚十倍二十倍——虽然洛阳泥砚也还有点小名气,但有水泡即碎的前车之鉴,你就不要钱送我,我也不肯要的。就在又一次对买砚台作罢之际——马上就要离开洛阳了,忽然脑子里面一激灵,像有鬼使神差,很不甘心地从就午餐的“君临酒店”走出去,快步走向近处的一家日用百货、纪念品、真假小文物杂卖店,再看最后一眼有否理想的砚台。
  孰料在那些废铜铁瓷杂件堆里,我一眼就瞅准了一方如妇人用芭蕉扇大模样的灰尘噗噗的砚台斜插其间——是否是专门等候着我的发现?我径直入内,矮下身子,伸手一掂量,很沉,心说是方石砚;再用嘴巴吹吹灰尘,呵呵,正面的龙雕刻得很精美,背面的铭刻印章也很清晰;整个砚台的手感细嫩、滑腻、清凉、舒适,我直觉认为这就是一方我近年要求的一方好砚台——我喜形于色,询问肥婆店主要多少钱?肥婆曰:“我也不是买卖砚台的,就那一个扔在那里,你想要就给600元钱吧——”我也学着砍价,但不狠心,试探着说:“给你200元——咋样?”肥婆也不紧争讲,说:“扔那也扔那了,你想要,我吃个亏算了。”其实她心里笑着遇到了我这个憨包,把多年无人要的一块石头块相中了,还肯给她200元钱;但她不知道我心里却说她无文化无文墨是个憨包,这样好的砚台200元也就卖了。
  呵呵,价廉物美为的好砚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捧在手上,心里却在琢磨:这方砚台来自何处?来自哪位前代先贤,哪位文人学士的用品?是官运不济了,是财运不通了,是家道衰落了,让后人变卖了,让贼偷走了,一个本来要出好文章的砚台,要出好书法作品的砚台,或者批复官司诉讼政务民事的砚台,或者是市面商家记载财务流水账的,乡村地主收租子的砚台……竟被冷落、闲置在这里?呵呵,我愣怔了一会,好笑自己有太多的联想,忽然要提防肥婆店主反悔,连忙用纸壳子裹好砚台,用绳子结实捆扎了,提溜着匆匆上了客车。如获至宝,携带着砚台回十堰。
  回到家,心里认为嘴巴上也诉说去洛阳值得,买了价廉物美的砚台。可砚台到底美到什么程度,却不得知。于是就请市地方志一位书法行家鉴定,他一看一拿捏一抚摸,也觉得是方好砚台,但说不准是否是在中国名砚之列。于是,我就打开电脑百度搜索,输入“中国名砚”词条,鼠标点击,立即出现了十大名砚的鉴赏方法与标准。现择取在中国十大名砚中名列一、二的砚台鉴赏要言而录之:
  1、端砚——其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市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故而升到我国石砚之首。2.歙砚——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再录中国砚台的鉴别方法。看:看砚的质、工、品、铭、饰与新旧,是否经过修补。摸:拿到一方砚,可用手摸一摸。如果摸起来感觉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说明石质较好;如果摸上去有粗糙的感觉,说明其石质较差。敲:将砚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或用手指弹砚,闻其声。若为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体现出端石质的嫩与老。而歙石砚敲击则以清脆的“铛、铛”金属声为最好。如果声音为“噗、噗”,就说明该歙石多泥质,或石质有暗伤痕,为下品。掂:用手掂砚的分量。同样大小的石砚,一般来说砚石胶结紧,颗粒细;轻的说明胶结松。掂的方法尤其对歙砚比较适用。刻:一方砚的好与差,首先考虑的是石质的好坏。对于砚石熟悉的只要用力在砚石上轻轻地刻上几道,马上就会感觉出砚石的优与劣。
  综上所述,我在洛阳得到的一方砚台,看:质优,雕刻全龙工艺精细,货虽旧,但无任何磨损与修补,制作人姓名印章铭刻清晰;摸:手感如抚摸小孩肌肤细嫩圆润,如玉女清凉宜人;敲:如敲罄之刚声;掂:体积不大,分量很沉;刻:我没有试验,我不忍心伤害它的。按照名砚标准来说,我现在猜想它应该在歙砚之列——如是,我这一生唯此捡了这个便宜。得到好砚台的愿望已遂,今后在一有生之年当锲而不舍练习毛笔字。
  5、流连牡丹园
  到了洛阳,不看牡丹,那就是虚了此行。所以,2009年4月28日绝早,我们就去国家、甚至是世界级的牡丹园观赏牡丹。见天光很早,周导把我们领到了一家洛阳土特产品(主要是干果类食品)门店,极力劝说我们带些枣仁、枣饼、枣蒲之类的东西回家给老婆给小孩做接物——那些东东价钱很昂贵,仨饼俩枣一袋就是好几十块钱,因此大家都不购买,嘴巴上都说急着去看牡丹。周导见无人购买特色产品,脸上有些晴天转多云,我估计,那个店是她的友情点,带游客来买了东西,店家对她是有回报的。
  没用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白马寺对面的牡丹园——这里的门楣上还悬挂着“中国洛阳第四届牡丹节胜利闭幕”的横幅。虽然我们错过了公历四月中旬看牡丹的最佳时机,但一钻进牡丹园,虽然见那牡丹很多已经不鲜艳、不茂盛、不水灵、不是朝气蓬勃了,却还是各凭兴趣寻找赤白青橙黄蓝紫各自喜欢的色彩——品味、欣赏、观察、拍照,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三三两两,自由荡漾。最贴切的词语就是“流连忘返”。
  洛阳位于黄河中下游、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东端。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牡丹栽培。早在隋代的皇家园林——西苑中就开始大量种植牡丹。洛阳牡丹以品种繁多,花色奇丽而名扬天下。故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名句流传于世。宋代诗人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一文中写道:“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此句即道出了洛阳的“地脉”使牡丹得天独厚。
  我对洛阳之地名和盛产牡丹之事,早在1964年小学毕业时候就从小说《镜花缘》中得知。书的开篇是作者摄取民间关于牡丹的有趣传说。说是在隆冬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武则天饮酒吟诗,乘着酒兴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当方土地神见人间君王下诏,连忙上天庭求告已经休闲的百花仙子,天条之外开恩,一夜之间,百花齐放。惟有牡丹严守时序而抗旨,冬天不是开花的时候——就是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却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谁知道牡丹枝干虽被烧焦,到第二年春,反而开得更茂盛。更鲜艳。诚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透过传说从历史的本来面目看,是该小说的作者把屁股坐到封建世大夫一个太师椅上了,是把屁股坐到大男人主义的板凳上了,他们认为该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居然做了皇帝,真是不可思议。确切地说是很不服气。所以就对武则天极尽贬低污蔑之能事。关于牡丹的这个传说,就是贬低污蔑武则天的产物。然而这样一来,人们对牡丹更有偏爱,赞之为“劲骨刚身“焦骨牡丹”。欧阳修曾把中国各地的牡丹加以对比,得出了牡丹“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的结论。自此,“洛阳牡丹甲天下”之便流传于世。
  洛阳牡丹的蓬勃发展,兴旺,则在当今。洛阳国色牡丹园自1984年开始收集、引进全国各地的牡丹新品种,培植野生牡丹,育全国各地的牡丹品种450多个,并选育出牡丹新品种70余个。现在的丹园,清流碧波、珍品荟萃。每逢花会,花香醉人。
  流连牡丹园,方知牡丹事。没有到这里来就不知道牡丹文化也是中国古老文化一个组成部分。牡丹充当了中国文化的使者。中国牡丹早在公元8世纪就传入日本。18世纪英国人从海引去30多个品种。以后,法国传教士还把野生在我国云南的黄牡丹、紫牡丹先后引往法国。到了1936年,英国又引去了我国西藏野生的大花黄牡丹。美国也于19世纪从我国甘肃南部卓尼得到了紫斑牡丹。英、法、美和日本利用中国原产的这些野生种与栽培种进行种间反复杂交,先后培育出了各自国家的牡丹品种系列。现今美国已有400多种,法国与日本也皆在200种以上。这些品种或杂交系列,考其根源,均来自中国。有人说,“在近代月季花的生命中,流着中国月季的一半血液”、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牡丹的机体中,全部流淌着中国牡丹的血液。
  当然,中国历代诗人、画家、艺术家都钟情于牡丹,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书画广为流传。以牡丹命名商品、商标以及各种生活用具上的牡丹装饰图案更是不胜枚举。历来吟牡丹、画牡丹、唱牡丹的作品最多。在杨茂兰主编的《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首》中,唐五代就有125首,宋代167首,金元27首,明代37首,清代67首,共计419首,作者共203人。其内容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牡丹对当时社会引起的风情和爱好。
  以牡丹为题材的画家,远在南北朝时代(550-577)就有杨子华画牡丹的记载,到了唐代,画牡丹的画家就多了。据董首《广川画跋》记载:唐代画家“边鸾所画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润泽。”五代南唐时(923-936年)徐熙画的《牡丹图》用笔清秀,意趣生动,堪称一绝。到了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泼辣豪放,是一创举。清代恽寿平画牡丹,润秀清雅,自成一体。到了近代,著名画家王雪涛曾画了大量的牡丹画,幅幅神态各异,生机勃勃。绘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牡丹画,用笔简练,常常寥寥几笔就画出了牡丹的生机盎然。
  由此,我联想到了祖籍竹山、从竹山文化局副局长岗位上调到十堰市民政局工作、提前退休的郑大华先生,他不热衷仕途,却热衷于画牡丹,对牡丹画作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凌晨4点以后才上床休息,他的时间几乎整个就是在牡丹的色彩点染中度过的。他的牡丹画,十堰人相求者很多很多,郑先生恐怕忘记了人,忘记了情,专门用个本子记载要他的牡丹画的人。也曾在北京一个很大的书画市场露了一手牡丹画,眼馋得那些书画商都要高薪挽留他驻地作画高价出售。郑先生却坚决拒绝不干。他说,那样他就成了画匠,而不是自己宽松自如的画家。
  中国人爱牡丹画牡丹,更歌唱牡丹。在我国众多的古老民歌和现代歌曲中,以牡丹为素材的不乏其作。这些牡丹歌曲(民歌)委婉、清新、优美,听其歌,能焕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得到美的精神享受。最古老的《诗经》中就有以牡丹、芍药为爱情信物的歌词:“赠之于芍药。”这芍药不单指芍药,亦指牡丹。因为牡丹初无名,最初统称“芍药”。唐代歌唱牡丹的诗词很多,其中以李白为杨贵妃填写的新词《清平调》三首为最佳。其词唱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种将音乐与诗结合而成为歌唱的形式,已达到了较为完美的地步。在中外文化史上享有盛名的宋词,是在晚唐、五代曲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文人、官僚无不以填唱词曲为风雅、高尚之举,而以牡丹题材填词在社会上更是风靡一时,被人广为流传。在近代和现代的许多民歌中,以青海、甘肃一带的“花儿”和河南民歌《编花蓝》最为流行。河南民歌《编花蓝》通过优美的曲调将一群上山采牡丹姑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其歌,似到了风光迷人的田园山乡。歌中唱道:“编、编、编花蓝,编个花蓝上南山,南山开遍了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甘肃省临夏一带的传统民歌“花儿”是一种流传民间的口头演唱形式,它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揉和在一起,表现人们对故乡的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有首歌道:“四月里,四月八,牡丹开者刺底下,想要不摘爱惜她,想要折去刺儿扎。我早起害怕霜杀下,我晚上害怕羊糟蹋,买个蒲篮扣一下,看她开花不开花”现代歌曲赞美牡丹的也不少,其中流传最广的当推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歌曲赞颂了牡丹的品格,叙述了牡丹的经历,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
  流连洛阳牡丹园,让我有太多的联想,联想一多,文章则长,不如就此打住。
  6、白马寺前的觉悟
  临要返回十堰的当日上午,我们留恋不舍的步出牡丹园时,导游留给我们观光白马寺的时间只有午饭前的一个小时了。好在白马寺就在牡丹园的对面,横穿过宽阔的马路就是。匆匆几步也就到了。
  一进入寺的大门,洛阳导游周小姐给我们讲了来这里观光的禁忌,比如专门给我们几个老烟民慎重地说,不可以在寺里吸烟——那是与佛争香火。天啊!一个凡夫俗子敢于佛争香火吗?我等只好把烟瘾控制在肚里。周小姐也给我们讲了一些寺庙里的小知识,比如,别的寺院里的天王手中的金刚杵不落地,隐喻着该寺只可以为游方僧人提供一餐免费斋饭,吃了你就走人。而白马寺的天王手握的金刚杵是一头落地的——暗示该寺允许游方僧人“挂单”——可以免费提供三日以上的食宿……周小姐导引着我们,边走边给我们絮叨着。她的嗓子已然艰难干涩,麦克盒子拍打着牛仔裤箍出的屁股的浑圆,送出的扩音有失圆润。
  我在故乡竹山订阅过三年的《佛教文化》杂志,对佛教并不算陌生。不过,听她再一讲解,有的意念就更清晰一些。
  中国原本并没有佛教,东汉时期才与佛教结缘。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10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人,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汉明帝醒来,对所做的梦非常高兴。一早上朝,首先就把自己的梦境告诉群臣,并询问所梦是何方神圣?
  当朝太史傅毅老先生博学多才,他告诉刘庄说:“听说西方天竺国(印度)有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梦见的金色神人完全可能就是佛吧。”刘庄琢磨,普通人谁能见到佛呢?我是真命天子才与佛有缘,所以佛才托梦与我。于是,刘庄就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组成了一个考察团,去西域访求佛道。
  因是公款专题考察,那13人考察团在西域天竺观光了个遍。好在他们三年后还知道回国,还没有因为玩过瘾了忘记了祖国和所担负的使命,同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并开始翻译部分佛经。相传著名的《四十二章经》就是其中之一。刘庄为了敬佛,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该寺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为铭记白马驮载经书、佛像的功劳,而把寺院的名称定为白马寺。白马寺也因而也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
  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10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皇家官办寺院。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
  新中国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槃门。部分门洞背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常开,赤脚趺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弥勒佛像(之后是韦驮天将,佛教的护法神,昂然伫立,显示着佛法的威严)。
  白马寺原来的建筑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千百年来已几度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园内古树成荫,四时落英缤纷,增添了佛国净土的清净气氛。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山门左右两侧各立一匹青石圆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走进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内的。碑文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过东西对称的两碑,便是白马寺的第一殿——天王殿。
  天王殿系元代建筑,明清两代均重修,为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基高0.9米,长20.5米,宽14.5米,是明朝由原山门殿改建而成的。整个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绕以回廊。屋顶正脊有“风调雨顺”、后脊有“国泰民安”几个大字。殿内两侧泥塑四大天王像。中央佛龛内是明代塑造的弥勒笑像。在佛教传说中,弥勒菩萨将继承释迦牟尼佛位,成为未来佛。
  可是白马寺天王殿内这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却以另一个民间传说为蓝本:相传五代时,浙江一带有位名叫契此的和尚,他经常用一根锡杖肩背一个布袋来往于热闹的街市,人们叫他布袋和尚。这位和尚逢人乞讨,随地睡觉,形似疯癫。他在临死时,说了这样一个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人们就把他当做弥勒的化身,并根据他的形象塑造了一尊佛像,供在寺内的天王殿里。这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一个缩影。
  天王殿后是一座大佛殿,长22.6米,宽16.3米,殿脊前部有“佛光普照”、后部有“法轮常转”各四个字。殿的中央供奉着三尊塑像: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摩诃迦叶,右为阿难。这三尊像构成了“释迦灵山会说法像”。这取材于一个佛教禅宗典故。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面对众弟子,闭口不说一字,只是手拈鲜花,面带微笑。众人十分惘然,只有摩诃迦叶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释迦牟尼见此,就说:“我有正眼法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样,摩诃迦叶就成了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传人,中国佛教禅宗也奉摩诃迦叶为西土第一祖师。白马寺大佛殿的“释迦灵山会说法像”就是根据此传说塑造而成的。三尊旁边,还有手拿经卷的文殊和手持如意的普贤两位菩萨。释迦牟尼佛像背后是观音菩萨像。
  佛殿之后,是一座悬山式建筑“大雄宝殿”。殿前有一月台,是寺院内最大的殿宇。殿内贴金雕花的大佛龛内塑的是三世佛:中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前,站着韦驮、韦力两位护法天将的塑像,执持法器。两侧排列十八尊神态各异、眉目俊朗的罗汉塑像。这十八罗汉都是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裱裹,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这种“脱胎漆”工艺叫夹苎干漆工艺,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乃寺中塑像之精品。背后殿壁上还排列整齐地刻镂着五千余尊微型佛像。
  大雄宝殿后有接引殿,为一般寺院所罕见。殿内供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立像,左边为持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右边握摩尼宝珠的是大势至菩萨,均为清代泥塑。
  毗卢阁是白马寺内最后一座佛殿,坐落于清凉台上,系一组庭院式建筑。清凉台原是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后为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之所。在寺中位置最高,为重檐歇山楼阁式建筑,初建于唐,元、明、清历代都曾重修。阁内正中有一座砖台座,设一木龛,龛内供奉一尊毗卢遮那佛像,左立文殊,右立普贤,这一佛两菩萨,在佛教中合称“华严三圣”。毗卢阁外两侧有两座配殿,即摄摩腾与竺法兰配殿,分置二高僧泥塑像,以示纪念。
  午时三刻,我们一行才朝寺院外走,我边走边收集了好几本不收费的佛教书籍,留待回家后仔细研读。在门前与“白马”合影后,我想佛教的宗旨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内容完全一致,是真正的异曲同工。佛教教导要善待生命善待芸芸众生一切行动都要向善;精神文明建设最终目的是和谐社会的构成。且说一段佛教小故事予以证明。
  说有一对好朋友旅行,走了一天路程,没有弄到水喝。正在嗓子干得冒烟之际,忽然发现了一间毛草庵前有一口清水塘。但是塘岸很高,没有办法弄到水喝。就去茅草庵询问老尼怎样能够喝到水?老尼微微一笑,拿出了两只木把很长很长的水瓢来,让两朋友自己在塘里舀水喝。可是,两朋友各自舀起水来,因为瓢把太长还是喝不到嘴。就又去请教老尼。老尼很严肃地说两朋友喝水的方法不对,让他们变换喝水的方法——首先不要想到自己喝水,应该先想到别人要喝水——那么你俩就都可以喝水了——事事都首先想到他人,何愁和谐社会不能实现——是佛的说教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统一啊。
  
  7、蜻蜓点水少林寺
  在下不惑之年时,还不知道中国有个少林寺。真是孤陋寡闻。直到看了《少林寺》的第一部电影,才大体知道了少林寺。心想,有机会了要一睹少林寺的风采。年届花甲之际,因为我被聘为《十堰商会》报纸责任编辑,终于有缘由市工商联组团来到了洛阳看牡丹——顺便去看看少林寺是情在理中的事情。但是,观光日程只剩余看完白马寺后吃午饭后要返回十堰前的两三个小时。因为要看少林寺的心情迫切,大家吃完午饭。一刻也没有歇息,冒着赤日炎炎和车厢内的酷热,从洛阳直奔去少林寺的路途。
  小中巴在烈焰闯荡的公路上疾驰。从洛阳出发两个小时就到了少林寺的地界。从车窗里面放眼一看,满目都是武术学校,真格式新楼如林皆武术学校也!我想,那么多的武术学校开办在一个地盘上,为争生源,各个武术学校要开动多少脑筋,耗费多少心血,与对手明争暗斗?!会引诱多少良家子弟从小不学文化,走向了武化?!不过,这不是我操心管用的事情,还是正经看少林寺吧——
  少林寺
  少林寺为北魏古刹,有1500多年历史。作为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发祥地,历代大规模的营造,留下了众多极具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名胜古迹。少林的殿堂、楼台、亭阁、古塔、雕塑、壁画、金石碑刻等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元),少林寺院即今少林地常住院,为住持如来及众执事僧主持佛事活动和起居的场所,为寺院中心院落,现通称少林寺。寺院坐落于篙山少室山阴的少溪河北岸,背依五乳峰,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寺院中轴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7座建筑,两侧还有众多配殿和亭台楼阁。少林寺规模宏大,殿宇堂皇,为文物古迹荟萃之地。山门是少林寺的大门,大门上悬有长1.93米,宽9米的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圣祖玄烨所书,匾正中上方有篆书“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章。
  不过,现在的旧山门外,又矗立起了一座新山门,又一代文化名人题写了新的楹联。自然比老山门时尚,可就是显得不自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在少林寺蜻蜓点水般过了一趟,还是把收入眼底的东西记录下来。
  天王殿
  天王殿原建筑于1928年,被倒戈将军石友三部烧毁,现为1982年重建。殿门外有雕塑的两大金刚。俗称‘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供奉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众生的善恶行为,寓意风调雨顺.寄托了寺院对社会众生的美好祈祷和祝愿。
  佛家和俗家都认为寺庙是净土,与人无争,与世无争,一般情况下不会招惹是非。可少林寺里面一直演绎着大是大非的争斗,尤其是发生多次血光之灾——我思索,少林寺的僧人们估计还是与人有争,与世有争——清净之地才变成了是非之地。
  天王,本来是天上的王,他的住所也应该在天上。天王殿建在人间,是凡间人王的精神寄托,有两重心理,你天王殿也是我人王的属地:二则是借此与人王套近乎,让人王心想事成。实际上,人王是斗不过天王的,你只能顺其和适应自然,可以改造自然——也是为了更好适应自然,谁也战胜不了自然。战胜自然是心理上的因素,谁说战胜了,那也是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比如1958年的引水上山的劳民伤财;比如1998年的汶川地震!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也是佛事活动的中心。殿内供有佛教横三世佛,中为婪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西为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东为东方的琉璃世界的药师佛。横三世佛的两侧是少林初祖达摩和紧那罗王塑像。大雄宝殿东西墙壁下还塑有佛教十八罗汉像和七二选经阁。
  法堂
  法堂又名“藏经阁”为高僧讲经说法处。藏经阁内藏有明大茂经、少林拳谱秘籍、清《少林寺志》等珍贵文物史料,现藏经阁东西两壁经柜藏有《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高丽大藏经》及佛教、少林武术方面的众多典籍。在藏经阁,特别为人注目的是内供的汉白玉大卧佛一尊,长7米。重16.5吨。
  方丈室
  方丈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在面阔五间,进深三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九月三十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东渡洛水至少林寺,曾以方丈室为行宫并宿于此,后来方丈室又被称为“龙庭".。
  立雪亭
  立雪亭在方丈室后,有明代所建纪念二祖慧可的立雪亭。殿内神案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匾额乃乾隆皇帝御题,匾额正中有乾隆御笔之宝的印鉴。
  
  千佛殿
  千佛殿又名“西方塑人”,因殿内有大型壁画五百罗汉而得名。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千佛殿内供毗卢佛,故又称毗卢阁。神案后面北壁及东、西两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壁画高7.5米,长42米,面积320平方米,构图严谨,形象生动,气势磅礴,世所罕见,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殿内地面上,尚有48个脚坑.相传为当年寺内武僧练武所踏?脚坑分布整齐,呈一条线状,这被认为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清代朝廷禁止民间习武,少林武僧只好选择最隐蔽空旷的千佛殿习武。观此脚坑、当我难想象少林功夫的厉害。千佛殿东侧有白衣殿,南北墙上均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二十米,很生动地表现了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情景。
  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佛教界有名望、有地位的和尚死后,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的多少,主要根据和尚们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的。少林寺塔林现有232座塔,占地面积l.4万多平方米。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建筑群。塔的层数不同,一般为一至七级,高度约在l5米以下,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有柱体、椎体;有直线形、抛物线形;有瓶体、.喇叭形。种类繁多,形态奇妍,这些塔是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作,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宝库。
  有同游的伙伴要在塔林留影拍照,我就拉过和我同坐一个办公室的万正龙部长说,别照。他问:“咋的?”我说,和那些死人留影有什么意思?不吉祥啊。其实,我是尊敬佛教的,也尊敬僧人的——是没有劣迹的僧人,是没有精神麻醉过别人,真正指点人生迷津的僧人。我曾经订阅了三年《佛教杂志》,因此对佛教还是有些了解。我认为佛教的理念和现代精神文明的理念的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要达到目的过程都很长。僧人念经念了几千年,还是有僧人不干正经事。精神文明推行了这么多年,腐败分子在台上高喊要清正廉洁,夜晚就裹挟国家资财乘飞机跑国外去了。人间极乐世界,很遥远。佛教极乐世界虽然是零距离,可那是“死亡”——不是真正的极乐。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