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一位中学生的日记(一三二)(连载)
作品名称:一位中学生的日记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4-12-05 10:07:13 字数:3356
八月一日,阴,上午,我闷闷地在家里读书,可是,我却怎么也不能集中精力。李老师的话,在我心里激起了波澜。我不想再步入学校,但是,难道就这样走进社会,我又能干什么呢。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收音机里播放着军队的歌曲,军人的故事,我脑海里突然闪现一个念头,去部队当兵!说实话,以前我极少有这个想法,从没有想过到了部队会是什么样子。记得刚升入高一时,班里有一位同学当兵了,换了军装后,他还有意来到班里炫耀一番。当时有的同学羡慕,有的同学冷笑,我就属于后者。他同我一样是城镇户口,当上兵就等于有了工作,当兵就是曲线就业。是复习一年再参加高考,还是当兵去?我无法确定。但是,我的家人,我的老师和同学,都劝我好好复习一年。
我正胡思乱想,闫良同学突然来了。他手里拿着我那一套四本装订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我非常高兴。闫良也是我最好的同学之一,今年他的高考分数不算高,但也够上大专了。听说他不想再复习了,决定去报名。
“这部小说你读完了?”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看分数的那天,我曾问过他有没有读完,其实就是想要回。今天他专程给我送来书,我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读完了,不过没有认真地读,有些章节我跳过没有看。”憨厚的闫良同学笑笑说。“外国小说与中国小说写法就是不一样,有的章节写的很好,很精彩,有的章节却很啰嗦,我实在看不下去。”闫良看到我的书桌上都是课外书,不理解地说:“你每天都看这些书?难怪你没有考好。开学准备去哪儿复习?”
“我不想再回我们学校复习了,我想换个环境,去赵集中学复习。”我说。赵集是一所普通高中,升学率更低。
“什么?人家都往高处走,你却向低处走。别人复习总是想尽办法进重点中学,无论花多少钱都不在乎,你却好,甘心去普通中学。”闫良不解地说。
“我认为复习不像学习新课,对老师和学校的依赖不大,主要是靠自己。”我讲了自己的看法。
“普通中学的学习氛围,学生和老师的整体水平能与重点中学相比吗?”闫良摇摇头,“你的语文成绩那么好,只要把数学和英语成绩搞上去,考上学没有问题。你如果想复习,最好把这些课外书都收起来,好好看看功课。你要什么复习资料,我家里有,可以借给你。我还有事,有时间咱们再聊吧。”闫良说完,起身要走,我把他送到大门口,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潮起伏。如果我能考上学,母亲会多么高兴啊,母亲虽然没有过份地责备我,但我知道母亲非常失望,也很为我的前程担忧。
八月二日,考上学的同学忙着走亲访友,准备行装去高一级的学校深造。而没有考上的同学好像更忙,他们忙着找关系进入更好的学校复习,忙着准备复习资料……而我,仍是处于迷惘之中,是复习还是不复习,我犹豫不定。在苦恼和寂寞中,我无心复习功课,只好读小说。
在暑假里,我看了两部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蒙梭罗夫人》,还有一部青年人很爱看,我却不以为然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我对武侠小说一直有偏见,认为那些小说内容脱离实际,肤浅,没有思想,可是,我读了《神雕侠侣》这部武侠小说后,我的态度改变了。它写的太美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环境描写美不胜收。故事情节更是一环紧扣一环,让读者欲罢不能。武侠小说的历史也很悠久,也有其存在的空间,只是不能庸俗化。
八月十日,整天在家里读书,很闷。我多么渴望走进社会,但面对茫茫人生,我又不知向何处去,我的人生目标虽然确定了,但是,依靠什么来生存,却是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我非常羡慕那些考上学的同学,哪怕考上的是中专。他们毕竟有了生活的方向,按家里的人来说,有了饭碗,什么都不用愁了。
天气晴朗,没有什么事,我决定去找朱兵,谈谈满腹的心事。我独自向朱兵的村子走去,他正在村头读书,看到我非常高兴,匆忙把书放下,笑着说:“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
“闲着无聊,找你玩呢。”我苦笑着说。
“唉,上学时整天想着放假,因为放假就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了。现在放假了,让你整天读书,你又感到厌烦了,人啊,真是奇怪的动物。”朱兵把手中的诗集翻了几下,丢在一边。
“说心里话,今年没有考上你后悔吗?”我说。
“后悔,非常后悔!”朱兵毫不隐瞒地说,“你难道不后悔?就凭我们中考时的成绩,只要三年高中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越轨,考上一般的大学没有问题。现在我们混得谁也看不起,真是自作自受!”我听了朱兵的话,也低下了头。朱兵从来就是这样,有什么话就直说。
“过几天,我决定去学校报名,参加复习班的学习。”朱兵说,“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今年我们一定要收收心,拼搏一年。”
“好吧。”我答应着。我虽然不想复习,但是现在初中毕业都得复习,何况是高中。第一年考不上再复习,谁也不会感到奇怪。我们在村边的大树下说了一会话,又一起去了镇上,本打算到学校看看,与同学玩玩。但到了地方又改变了主意。我们来到书店,我买了《中国当代抒情小诗五百首》、三本《读书》、一本《诗刊》、一本《译林》,就回家了。
八月十一日,晚上,看了电影《咱们的退伍兵》和《黑色诱惑》。第一部电影写的是一个退伍兵回到家乡,抛弃自己挣钱的机会,领导农民致富,炼造焦碳。由于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他以前的女朋友也与他分手了,她被父亲卖到城市,给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子作妻子。退伍兵事业成功后,又找了一个对象,是他在连队时排长的妹妹。第二部电影反映的是一位女歌唱家的哥哥因倒卖假港币被公安局追捕,一位港商知道后,接近了女歌唱家,欺骗她说可以搞到外出的护照,女歌唱家为了救哥哥,失身于港商。但港商不但没有救走她的哥哥,反而用汽车轧死了他,并抢走了大量货币。女歌唱家知道真相后,在同港商共饮时偷偷下了毒药,与港商同归于尽。不知为什么,看了这两部电影,我感到一丝苦味萦绕心头。
八月十二日,阴天。没有几本好书陪伴我,在家实在闷得慌。今天趁着为别人办事的机会,跑到了离家四十多公里的市区大书店。我在书海里挑了好半天,买了四本书:《普希金抒情诗选》、《神曲》、《哥德谈话录》、《马克思哲学美学思想研究》等,花了八块多元钱。回到家后母亲责备我浪费钱买了闲书,我尽管非常爱这些书,但听到母亲的责备心里仍是很难受。唉,说大道理母亲也不会理解,我只好说,我不要新衣服就是了,让我买点书吧,我想读书。
八月十三日,下了一天的雨,我读了一天的书。早上,读到了歌德对青年诗人的两点规劝,一、不要贪写大部头的著作,应多写应景即兴的诗。二、不要去虚构题材,最好用现成的,那怕是用过的题材。他说的两种倾向我都有,也都吃过这方面的亏。我写《学生时代》时,顾前顾不了后面,有点像流水账,像杂感、散文。力不从心啊,我的写作能力还是太低下。我写的诗也过于空洞,唱高调,不像诗,像分段的散文。我决心从今天起,结束《青春的脉搏》的写作,开始写历史传说中现成的题材的诗歌——《遥远的回音》。
八月十四日,几乎又是下了一天的雨,读书。《歌德谈话录》中说,学以致用要根据实际能用上的东西而学,反对学校把课程“无边无际地铺开”。人人都知道学以致用,人人读了这段话恐怕都认为有道理,但是,可悲的是一百多年过去了,社会仍在愚弄青年。不是吗?学校向学生灌输那么多知识,高中就有十几门课,但对将来有用的知识却极少。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老师也不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即使学生掌握了那么多功课,他们食而不化,很快忘记,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害而无益。然而,学生不学又不行,家庭社会强压着他们学,因为不学好功课,你就考不上学,找不到工作,人人看不起你,鄙视你。浪费那么多财力、人力去制造愚昧,真是太可悲了。人类啊,你有时聪明得让神仙也望尘莫及,有时又愚蠢得无可救药。
八月十六日,我常常买书母亲很反对,母亲生气地说:“你只买那些无用的书看,将来怎样生活啊。你看人家,十几块元钱买个裤子穿在身上多好看……人家出去干活,一个月都挣上千元,家里盖了瓦房,娶了媳妇。你倒好,整天就知道躲在屋里读那些无用的书……”听了母亲的指责,我又难过,又自责。我不能为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很内疚。母亲不会理解我,但是她也许是对的,我读这些书到底有用吗?
面对世俗的社会,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微弱啊!反抗社会吗?你只会更加倒霉。你会饥寒交迫,处处树敌,你会生活无着,像狗一样被人们嘲笑,侮辱……社会甚至会无情地把你置于死地,没有人帮助你,没有人会可怜你……随波逐流者悠哉游哉,衣食无忧,而追求真理者则往往在痛苦中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