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一位中学生的日记>【海蓝】一位中学生的日记(一一四)(连载)

【海蓝】一位中学生的日记(一一四)(连载)

作品名称:一位中学生的日记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4-08-15 07:52:32      字数:3306

  
  四月四日,今年春天的脚步好像太慢了。本来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候,现在却还吹着西北风,穿着毛衣还是感觉到冷。上午,我刚进教室坐下,就看到那双眼睛充满柔情地望着我,我青春的心忍不住一阵激动。下午,那双眼睛没有进教室,她是不是有意作弄我?或者是我本来就是自作多情?但理智告诉我,不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和精力,我还有伟大的理想去做。再说,我有什么资本去谈情说爱?不能围着异性转,也不能被柔情弄得晕头转向。但我也不会伤害任何一个人,我要躲开,悄悄地躲开罢了。
  四月五日,我们班几位爱好文学写作的同学,办了一个油印小报《含羞草》。今天中午,在《含羞草》上,偶然看到了她写的作品《一月的思念》,写的真好。在文中,她深情地思念着养育自己的母亲,为了自己的成长,母亲付出的太多了。“要学会自己爱自己,路要靠自己闯。”母亲对她如此说。一个人就应该如此,特别是一个女性,只有做到自爱、自重、自尊、自强,才能使自己在处处存在着假、丑、恶的社会上不吃亏上当。
  从这篇短短的文章中,我看到了她深深隐藏着的思想的一角。我感到以前对她的猜测有出入,她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高傲。读了她写的文章,我很感动,忍不住提笔为她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很欣赏她的文章,并说自己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并且有一个似乎狂妄的计划,那就是创作一部反映我们中学生的作品。为了它的诞生,我几乎把功课也丢了。为了自己的理想成为现实,我会不顾一切。希望我们之间能建立真挚、纯洁的友情,因为在多难的人生中,多一个真诚的朋友,就会多一点拼搏的力量。
  信写好后,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把信放在炉火中烧了。交给她,也许会让她更加了解我的内心世界,但是也有危险的一面,这封信会不会加深她对我的特殊情感?那样,就会影响我和她的学习,将来也会加深她的痛苦。因为在理想和感情之间,我只能选择前者。我要为理想而拼搏,将来的生活之路必将是艰苦的,我不想连累她。我左思右想,感觉还是沉默下去好。沉默是金啊,其实这是多么无奈的选择。
  晚上回到家里,我感到极其困乏,小妹问我一道算术题,我没有解答出来,就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
  四月六日,星期天,吃过早饭,母亲让我去西南方向的刘庄舅老爷家,那里离我家有二十多里吧。我不知道路怎样走,路况又很特别差,不是田间的羊肠小道,就是沟沟渠渠。我问了几个人,才找到舅老爷家。一路上经过了不知多少村庄,虽然是春光明媚的四月天,但我并没有被春光吸引。我注意到的只是忙碌的人们,以及破旧的村庄。农民们在田野里辛勤的劳作,脸上是因生活的艰辛而产生的忧伤。他们的家院是破旧的,当然也有为儿子的婚事而集中毕生的血汗钱盖起的新瓦房。舅老爷终生独身,住在一间小屋里,真够清苦的。他看到我来,热情地接待了我。中午,我简单地吃了一顿饭,就踏上了归程。
  下午回到学校,很累,无心读书,就小睡了一觉。不想被几位同学吵醒了,他们在大谈下流话。我气愤地回到教室,忿忿地想:这些人将会重蹈那些农村人的覆辙,终生碌碌无为。现在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他们竟一点也不珍惜。
  四月七日,上午,在极无味的英语课上,我的思想又开了小差,跑到构思小说上了。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写的那篇小说每个章节的标题都很别扭,我要全删掉,别出心裁地用一句最简练而又发人深省的话来代替。下午放学后回家,姥姥随口说了两句话,表达了养育儿女的伤心:“孩子睡在被窝里,娘睡在草窝里。”,“儿走千里娘担忧,娘走千里儿不愁。”是啊,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作为儿女,是永远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世上更有一些不孝之子,更让天下的父母伤心了。
  晚上,读《儒林外史》第五十三章,再次体味到了赛马场的讽刺意味。再读《傅雷家书》,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慈父对爱子的谆谆教诲之情:“真正的艺术家,名副其实的艺术家,是在回想和想象中度过自己的思想生活的……”它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这种思想生活该是多么幸福,它又是那样永远长青,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魄力所在。
  四月八日,天刚朦胧亮时,姥姥就起来做好了饭,让我吃了早些回学校上课。
  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一篇文摘《次品·废品·危险品》。文中说,学校里培养出的学生,如果智育不合格就是次品,体育不合格就是废品,德育不合格就是危险品了。如此说来,现在学校培养出的合格品真是太少了。
  在《安徽青年报》(八五年九月二十四日)看到了一篇题为《一个少女沉沦的前前后后》。文章痛心地叙述了一个十八岁的初中生,由一个“有过理想,有过抱负,有过对人生美好的追求,热爱生活”的学生,变成了一个被人糟蹋、被人敌视的社会浪儿。她是怎样走向沉沦的呢,社会上的恶势力,下流同学的影响,老师的不关心,错误的的批评、处分……这一切毁坏了一个青春的生命。我觉得她只不过是千千万万青年中的一个缩影。在腐朽的教育制度下,沉沦的少男少女又何止她一个?老师只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而教,他才不管你什么理想、抱负呢。现在的教育是世俗的,它只迎合社会上庸俗的品味。
  我们学校高三的学生有五百多人,学文科的只有九十多个,并且都是成绩不好的,在老师的眼里是“不成才的,自暴自弃的”。学校对文科班一点都不重视,九十多人安排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并且教室还不固定,两个月内换了四次教室。我们仿佛是“后娘养的”,没有人看好,没有人关心,学校只是让我们在迷惘中自生自灭罢了。
  世俗的人不可能了解社会的本质,也不允许他们了解,否定他们就会惶惶不可终日。文学家们则应该洞悉社会,不要因其丑陋不堪而逃避,要深入到肮脏的环境里去观察,去思考。世俗之人把世俗的观念奉为神明,视为不可逾越的鸿沟。你如果去挑战它,人们就会仇视你,打击你。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当然不可抹去,但对那些不良习惯,处处设防的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一定要从心灵深处清除。人类是发展的,一代胜过一代,后来者对前者的经验教训理应认真汲取。但对前者的陋习也应毫不顾惜地抛弃。
  《参考消息》(八五年十一月四日)有这样一篇文章《给学生以能力,教会学生自学——中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纽约《北美日报》十月十二日文章题:中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大陆工作重心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发展科技,不抓教育不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应列为教改的中心环节。近年各级学生普遍“高分低能”的现状,已引起许多教育家和教学人员的严重关注。究其原因,中小学追求升学率,为应付升学考试,在教学内容上搞考什么,读什么。地理学界人士曾慨叹:地理属理科,但高考理工科不考地理,高中理科班便不设地理课。高考文科要考地理,但文科大学里却没有地理系,这实在是个笑话。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实行“满堂灌”、“题海战术”,大学里也存在对学生“抱着走”的问题,甚至有蔓延到研究生教育的趋势。试想,莘莘学子,竟如待填之鸭,此情此景,焉能不令有识之士疾呼:“给学生以能力,教会学生自学!”
  看了这篇文章,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不科学的教育制度真的毁坏了几万万青年,也毁坏了社会的未来。为了得到高的分数,放弃了体育,德育的学习,甚至智育也谈不上。死记硬背地读书,谈何智?
  在《读者文摘》(八四年第三期)上,看到了一篇《教徒之病》,文中列举了教徒的各种精神病症。什么原因形成的?文中说:“科学家们为此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指出这是宗教内荒唐的理论长期麻醉和摧残教徒心理的结果。狂热的宗教信仰会在人的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产生兴奋性病理惰性灶,这种病灶如果位于直接感受外界或直接承受体内刺激的脑细胞上面,教徒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引起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导致语言和行为失常……‘鬼神附体’是患有精神病教徒的一种‘自我暗示’……”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想到星期天听到的一个让人伤心的故事:一位十五、六岁的女学生,竟然狂热地爱上了邪教。她放学回到家,经常把书包一丢,坐在屋中装神弄鬼起来。她一会哭一会笑,一会儿高谈阔论,胡言乱语,大人听了她讲的话都吓跑了。听说她本来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女学生,由于考试没有考好,老师在全体同学面前嘲笑了她一顿,她感到极端羞辱。她回到家后,又遭到家长的训斥。在极端痛苦之中,她找到了精神寄托:基督教堂。于是她每星期天必去教堂,很快就如痴如呆,迷上了基督教,那颗幼小的心灵完全被宗教麻醉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