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一位中学生的日记(一一一)(连载)
作品名称:一位中学生的日记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4-07-27 17:14:13 字数:3553
三月十八日,太阳有时透过烟似的薄云,露出笑脸,又立刻被乌云覆盖得无影无踪。天气特别冷,似乎要结冰了。头隐隐作疼,不舒服,好像要感冒。无边的忧郁堆积在心头,它们不会像天上的乌云随时被吹散的。
三月十九日,乌云全散了,一轮朝阳升起在蔚蓝而深远的天空中,阳光通过洁净清新的空间,洒满大地。柳枝上刚露出嫩绿的芽儿,那样的娇嫩,充满生机。昨天还是十分寒冷,我很为它们担心呢。今天看到这样明媚的春光,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谁能说柳芽儿没有感觉呢,不,它们比万物之灵的人更能感觉到春天就要来临了。大自然中的阴郁是短暂的,人生中的忧郁不也是如此吗?!前几天的苦闷,我相信在这艳阳的普照下,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得到一本《辽宁青年》(八六年第四期),在上面看到几段名言,很好,抄之如下: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冼星海
从现在开始到毕业,我要很好地学习数学和英语,不再想那些无用的东西了。晚上,与朱兵,张松在野外闲扯了两节课。从谈话中我感到,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很不坚定。朱已打算毕业后养蚯蚓,养猪,正式地生活。张认定自己是病态的心理而准备玩世不恭了,我对他们的处世观很是反感。由于话不投机,我只是闲扯了几句无聊的话,没有一点用处。
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偷偷地组成了一个“雪浪花”文学社。这本来是件好事,为什么要偷偷摸摸的?真是不明白。最让我心里不平的是,他们竟然没有邀请我参加,我可是全班都知道的文学爱好者。我郁闷了半天,才想到可能是我的学习成绩太差的缘故,他们羞于与我为伍。我突然心血来潮,也决定创立一个文学社。我与几位同学说起这件事后,他们都有胆怯的心理。我心里却如同打开闸门的洪水,奔涌起来。我要组成一个文学社,还要油印自己的刊物,刊名就叫《小草》,周刊,内容应该有:一、寄语,主要是抒情散文,鼓励同学们追求真理,追求知识,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想的毒害。二、诗歌,赞美生活中的一切,抒发美好的情感。三、散文诗,描绘人生和大自然的美好,人们心中的真、善、美。四、小小说,用最简洁的篇幅,最风趣的笔调,反映生活和社会。五、名人名语,介绍名人名著,从名著中找出作者灵魂深处的闪光点,六、杂谈,抨击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以及现在文坛上的庸俗作品。七、长篇连载,如我的《学生时代》,我要继续写下去,并让更多的人看到它。
如果有人帮助,有人参加更好,没有人帮助,我就自己办。学校给油印最好,不给油印就自己抄写,星期天回家自己先办第一期。
三月二十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神州大地的灾难历历在目。中国统治者的无能,外国列强的任意蹂躏……使中国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在此危难之时,出现了毛泽东等叱咤风云的人物,经过他们的浴血奋战,新中国诞生了。我心中产生了一个计划,那就是有机会,我要全面搜集历史资料,以毛泽东为主要人物,用艺术的笔法,反映出他们的奋斗历程。一定要避免吹捧,避免带上政治色彩,名字就叫《一代天骄》。
三月二十一日,对于自己内心的低俗冲动,压抑住它就是自己的胜利。对于社会上的陋习,摆脱它就是自己的胜利。对于人生中的真理,得到它就是自己的胜利。对于人生中的苦难,用思索来化解它就是自己的胜利。对于人生中的丑恶,战胜它就是自己的胜利。
三月二十二日,早上,姥姥来到了我们家,说她的娘家嫂子死了,家里一贫如洗。母亲就把我家上年存下的两百斤粮票全给了姥姥,以便帮助她家办丧事。虽说我家不富裕,帮助别人也无可非议,可惜的是,我们母子节省下的粮食,全耗费在铺张浪费的丧事上。我很不满,又无法干涉。
在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经济日报》上,看到了关于教育制度改革的讨论,抄录如下:
“我国陈旧的传统教育思想和僵硬的教学方法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革,即使国家增加很多经费,仍然培养不出大量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万里说。
“在陈旧的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大家争着进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考不上大学的,继续埋头读书,准备下届再考。情况和《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有点相仿。当时,这批‘皓首穷经’的秀才,中举中得晚的,大多不晓世务,成为社会的废品,难道到了二十世纪的下半叶,还要让青年走这条老路吗?”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杨纪珂这样说。可见,决策层并不是不了解现在教育制度的腐败,而是面对社会的习俗,面对由来已久的巨大惯性,他们一时也无法解决而已。
现在的教育制度,正在重蹈科举考试的覆辙。
晚自习课还没有结束,我们高三文科班的五、六位同学就溜进了寝室,百无聊赖地谈论着低级下流的话题:
“我说上十分钟,保证让你们都睡不着觉……”甲同学说,接着他谈的那些下流的话,真找不出语言来形容。
空虚的灵魂发出一阵放荡的狂笑,他们似乎找到了快乐,得到了满足。
乙继续说:“我最喜欢听新房,有一次……”接着他绘声绘色地把描述了一番,又引起一阵狂笑。
丙说:“我有一位刚结婚的好朋友,他曾对我说起他新婚第一夜的事,那才叫过瘾……”
唉,这些可怜的灵魂,受到十年的教育,兴趣只是停留在动物性的感官上。真不知是教育制度的悲哀,还是人性的悲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塑造出的就是这样的灵魂。腐朽的教育制度,他们根本不管学生们的心灵成长,道德建设。他们要的只是你的分数!分数!青春的心灵走向沉沦,他们根本不会管,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严格地说,现在的老师不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是追求自己名利、地位的可怜虫。一个个渴望承受知识雨露的青春心灵枯萎了,陷入空虚、迷惘的境地。在人生最美好的十几年里,他们得到的只是那几本书的知识,死板地学习,机械地重复,扼杀了他们活跃的思想。
救救青春的心灵吧,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啊。
买了本《中国青年》,现在只有这本杂志可读。一是价格增长不多,二是没有色情、武打、传奇、家庭琐事等庸俗不堪的文章。
三月二十三日,星期天。上午,在家里继续往田里运积肥。休息时,读《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有这样的一段考场上的描写:“……见那些童生,也有代笔的,也有传递的,大家丢纸团掠砖头,挤眉弄眼,无所不为……”看了我直想笑,这与我们考试时的情景太相似了。
现在,应该把全部精力集中于求知这一焦点上。其他的一切事,不应去过多地想,有些事根本不应去想。求知,用全部时间,去追求知识吧,其他方面,现在做个憨子也无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我以前总天真地认为少女都是纯洁可爱的,对她们总是以姐妹相待。虽不多说话,但也向她们传递一种友好的情感。但是她们那些纯洁的心,大多都被社会上的恶习污染了。她们不再认为我是对她们友好,而是以为我在“想好事”,于是她们也用不正常的态度对待我,甚至于玩弄我。我有时真是痛苦极了,我意识到,还是与她们保持着一条深深的鸿沟比较好。现在的社会,异性之间纯洁的友谊几乎是不存在的。我要打消这种妄想,从今以后,不再多看她们一眼。
晚上,读《ThechildhoodofDavidCopperfield》,我被它那优美、简练、明了的英文打动了。再加上那些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充满感情,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真感到趣味无穷。快乐之中,我又痛苦地想到英语课上,教学态度马虎而又傲慢的老师,故弄玄虚地讲着语法规则,把本来有意思的课文,分离得七零八落,这种学习方式根本没有乐趣。难怪我们学了七、八年的英语,连一句英语也不敢说。我们在这种折磨中呻吟,宝贵的时光也悄然流失了。
三月二十四日,今天真是充满了春意,万里无云,阳光明媚,微风习习,空气中渗透着春的温馨。下午第二节课后,我来到校园的西边,面对着广阔的操场坐了下来。操场上有很多读书的学生,也有锻炼的同学,他们有跑步的,掷标枪的,在为即将来临的春季运动会做准备。眼前真是一幅充满青春活力的图画。
我正沉醉于眼前的美景,她——我发誓不再多看一眼的女生,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她手里拿着书,在我的对面坐了下来,我心里激动了一下,把目光转向了操场。我暗暗地提醒自己,不要太自作多情了,要把心思集中在书上。可是,我努力克制着自己,思想还是不能集中在书上。
在《中国青年》上,看到一篇题为《我相信自己》的文章,文中表现了一位和我几乎同年同月出生的女待业青年——单小燕,在生活中顽强拼搏的事迹。她高中毕业后,不顾自己羸弱的身子,当临时工挣钱买书买杂志,发展自己。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她不怕别人的白眼,有着十足的自信,坚信自己早晚会在某一方面超过众人,做出成绩。结果,在八四年春秋时装设计大赛中,荣获男装设计第一名。为了买布料,制作,她不知流了多汗和泪,还偷偷地到医院卖了600CC的血。看到这个同龄人的奋斗经历,我,一个堂堂的男子汉,面对人生和社会,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