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一位中学生的日记(一〇五)(连载)
作品名称:一位中学生的日记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4-06-14 05:51:53 字数:3450
元月二十三日,晚自习课上,我正在读书,突然听到外面有同学叫我。那位同学说,寝室里着火了,着火的地方就是我和另一位同学的床铺。我惊慌地跑到寝室,看到几位同学正把我和另一位同学的被子、褥子等向室外扔。被子和褥子都冒着烟,被单已烧了几个大洞,席子都烧了一半。还有同学提着水,向被子和褥子上浇水灭火……看到此景,我又惊又怕,气得脸色发白,一句话也说不出了。听一位同学说,他看见几位初二的学生在我们的床铺上吸烟,这就是引起火灾的直接原因。初二的学生经常偷偷跑到我们寝室,不是乱翻东西,就是打闹、吸烟。我们由于学习紧张,顾不了寝室的安全,寝室里常常丢东西。这些初二的学生来到我们寝室,没有人的时候,洗脸盆、好衣服等随手就拿走了。我们向学校领导反映了几次,领导也不管不问,现在终于出事了……我和一位同学把被烧的被褥抱到教导处,气愤地往主任和校长前面一扔,随便他们去处理吧,反正我们也不要这些破烂东西了。主任和校长看到我们的举动,一时呆住了,竟然不知所措。
晚上,很冷,我向同学借了一件大衣,与另一位同学合铺睡了一夜。
文学家的笔应该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人们虚伪的面孔,剔除社会肌体内的毒瘤,斩断那些破坏人们幸福生活的手。文学家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用锐利的目光透视生活和人生。无情地抨击那些阻碍人类前行的一切,赞扬美好的东西,不向任何势力低头。
有的同学说我消极,其实我是最积极的,只不过是重点不同而已。我积极地为理想而奋斗,努力阅读世界名著,这有错吗?我不为名,不为利,不愿意随波逐流,这有错吗?我知道自己学习功课不积极,复习考试不积极,讨老师喜欢不积极……这到底是对是错呢?我不知道,也许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不合时宜的路,但我相信是一条有价值、值得追求的路。
元月二十四日,晴。我的精力整天游离于功课和课外阅读之间,总想两者兼顾,结果两样都学不好。我也想丢弃一样,努力钻研其一,但我总是没有决心毅然决然地去做,这种状况让我感到十分苦恼。我曾经看过一幅漫画,画中有一个人,他想挖一口井。他挖了几米后,见不到水马上换个地方再挖,又看不到水,马上又换个地方……结果挖的井不少,费的力气不小,终于没有达到目的。我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
元月二十五日,不知什么原因,朱兵的情绪又消沉了起来。尽管我们俩是知心的同学,有时我仍是不能理解他。今天,他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谁有时间去想别的事?什么理想,抱负,都是扯淡!人生一世,不过是吃喝玩乐,过得舒服就行了。”“乱世出英雄,现在的社会是一潭死水,没有人搅得动,我们是生不逢时……”这些话从一位曾经高谈阔论、目空一切的同学口中说出,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仔细想来也不能怪他,一位胸怀大志的青年,在如此的社会下,又能怎样呢。学校里没有好书可读,没有人谈理想和未来,大家只是为了迎考而埋头于题海中。有远大志向的同学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压抑、嘲弄、打击,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没有精神的食粮,没有良师益友,逐渐也孤陋寡闻起来……这一切是多么容易让人坠入世俗的泥潭。世上不知有多少曾经胸怀壮志的青年,因为没有起码的成长空间,没有机会发挥其才,没有伯乐,终于慢慢泯灭心中的烈焰,沦为平庸之辈。
对中学生来说,功课的学习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理念,服务全人类的理想更重要。
金钱、权势、低级的欲望……这一切像引诱人们坠落的魔鬼,把青春的心灵一个个地俘虏。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甚至在快乐的享受中消磨了进取的锐气,等到他们老之将至,他们也许能从混沌中惊醒,但为时已晚,后悔无用了。教育应该是对抗这个魔鬼最有力的工具,可惜现在的教育从根本上失去了这一功能。胸怀壮志者,一定不能向世俗妥协,否则,你的前程就完了。如果放弃理想和追求,你只能成为一位平庸者,甚至平庸者都不如。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本来没有什么利害冲突,但他们之间却矛盾重重,好像不共戴天。为什么呢,原因大概是他们的胸量太狭窄,目光太短浅,自私自利的思想太严重。
文学家应该独具慧眼,发现生活的真谛,人生的真谛,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去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勇敢前行。抨击社会上的丑陋与不合理的地方,赞美崇高伟大。他们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描写生活,但作品又不能是生活的翻版。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要让人们看了后有一种新的感觉。不要平庸,要惊世骇俗,不要琐细,要波澜壮阔,让人们在阅读中醒悟,奋进。摆脱世俗的条条框框,怎样能让人们生活得幸福就怎样做,怎样能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就怎样做,决不能去投少数人的喜好。一件艺术品,应该像一首交响曲,充满激情。那华丽的篇章,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那炽热的思想,就是将成燎原之势的星火。如同水向低处流一样,艺术点燃的激情,会极迅速地涌进读者的心田,并引起强烈的共鸣。
人生是充满痛苦的,但是坚强者会把痛苦当作磨炼意志的工具,软弱者则会在痛苦面前或悲观厌世,或玩世不恭,逃避现实。翻开历史可以看出,多少人在痛苦面前退缩了,屈服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些精神鸦片的产生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人们忍受不了苦难的折磨,就把自己鲜活的灵魂囚禁在虚构的世界里,尽可能地躲避忧愁。
在《读者文摘》中看到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和美国总统林肯的悲剧婚姻。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妻子本来是非常幸福美满的一对,但是托尔斯泰视金钱如粪土,看权贵如草芥,喜欢清静的生活。而他的妻子则恰恰相反,这无疑为他们幸福的生活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最后,托尔斯泰对他的妻子厌恶得不想再相见,在八十二岁高龄时,他再也忍受不了家庭的苦恼,终于离家出走。由于肺炎的发作,他在一个小车站上悄然去世。托尔斯泰临终的遗言是不要他妻子送葬,可见他们夫妻之间的裂痕有多么深。林肯的妻子呢,她性情粗暴,极力侮辱林肯外表的丑陋,这让林肯把夫妻生活看的比死还可怕。从这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女性可以成为你幸福的天堂,也可以成为你痛苦的地狱。人人都希望婚姻生活幸福,这就要求你寻找人生伴侣时,决不能以貌取人,以财取人。一见钟情往往后患无穷,要慎重,要互相了解,尽可能与志同道合、趣味相投者结为伴侣。当然做到这一步是很难的,因为少女们都有一种天生的本领,散发特有的魅力,掩盖自己的缺欠和真实的内心世界。人生的旅途是漫长又崎岖复杂的,在生活的急流冲击下,灵魂的真面目会暴露无遗。所以,寻找到可以在生活的波涛中能与自己同舟共济、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者,应该是婚姻幸福的关键。婚姻在人生中的地位,无异于第二次生命,你不能不认真对待,好好把握。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它,开发它,就可以战胜一切,征服一切。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力量无边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去思想,不去挖掘思想的力量,或依靠别人,或依靠体力。这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要好好利用思想的力量,不能让它睡大觉,也不能让它在平庸无意义的琐事中消耗。
一个人没有伟大理想的伴随,他的人生必然是空虚的,痛苦的。相反,如果你心中有了伟大理想,就不会为个人、为家庭而患得患失,而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脚踏实地地奋斗。人生的快乐,人生的价值,人生真正的幸福,都在于奉献中,那是什么享受也取代不了的。胸怀全人类,放眼全世界。
在中学阶段的最后半年里,我要把分分秒秒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做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学生。学校,是我为实现理想而拼搏的战场,而不是为了上大学死啃课本的地方。作为一位高中生,应该有宽阔的知识面,能畅谈古今,议论中外。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呢,用人生最美好的三年时光,死学那几门功课,一切为了考试。有幸考上了好大学,他们就会被捧上天,视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真正的求学之人,却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视为异类,不务正业。我和朱兵等同学把求知的范围扩大到课本之外,结果遭到老师和同学的种种非议。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只是抱着那几本功课学习太无味,太没有出息。知识是无边的,为什么要人为的划定界线呢,我要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我牢牢记住了这句名言。它让我在讥笑和挖苦中充满欣慰,它坚定了我前进的步伐。
牛顿,为了科学忘掉了自己,忘掉了一切,终身未婚;爱迪生,在结婚的那天早晨,为了实验忘记了新娘和客人;莫扎特,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沉浸在音乐的创作中,他在穿衣、刷牙、吃饭时,都在思考着音乐创作问题;托尔斯泰把自己关在森林里的一间小屋里,决不接待客人,全心埋头写作……我的脑海里闪现过他们时,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干一番事业,必须倾注全部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