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卡德的村庄>第十三章 一个个将会变成回忆的日子(4)

第十三章 一个个将会变成回忆的日子(4)

作品名称:卡德的村庄      作者:大路白杨      发布时间:2016-06-16 19:52:15      字数:3187

  傍晚时分,我们结束了这一次的远行打猎。我们三个人最终的收获很不错,捕获了几只皮毛灰色的野兔子。事后我和卡德细细地想一想,其实这一次的巡山狩猎,就是完成一次对于故乡、对于美好大地的巡回旅游。
  没想到,冬天秋天即将过去的时刻,勘测水库地质资料的测量队走过以后,又一次轰轰烈烈的回来了。走的时候,他们除了留下一排装有笨重机器设备的平板房以外,把所有能带走的东西几乎一件不留地都拆散着带走了。他们轰隆走过之后,牧场重新恢复了曾经的平静。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前几天的是午时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又从崎岖的山路上,“突突突”地开来了几辆冒着黑烟、轮胎宽大的汽车,带着几车人员回到了确吉克牧场。
  车子停在测量队曾经住过的工地上,羊群拉屎一样,车子里立即卸下了一群戴着塑料安全帽子的工人,最后还下来了几位衣着严肃的干部。同时卸下的还有大堆的沙子、成袋的水泥、整齐的砖块和干结的钢筋预制板。当天中午,在一间新搭建起来的彩色钢板房前,一条红色的会标被拉了起来,几个领导模样的男人站成一排,面对着一群站在对面静静不响的工人,在主持人的安排下一个接一个地讲话。只见他们在托着举着的动作之间,在点燃的鞭炮声和烟雾里,在工人们稀稀拉拉的掌声中,几个人上前用力合举着,挂上了一块白底黑字的长条匾牌:“确吉克水库建设指挥部”。讲话、放炮和挂牌的时候,几个人的肩膀上各扛着大小不一的摄影机,从不同角度走来走去、站站蹲蹲,不停地扫射着这些表情喜庆、头发油亮和脸庞肥胖的领导们。
  波拉提和他二哥也坐我们的身旁,从头到尾看完了这个短促的过程。这大概就算是新建确吉克水库工程项目的开工仪式了。仪式刚一结束,搓着双手的领导和收拾着机子的摄影师们,就立即坐进他们来时坐过的大轮胎车子里。车门一关“突突突”地开走了。一群工人也在工头的指挥下,纷纷坐进大轮胎的货车里,车门一关“突突突”地开走了。当车子都“突突突”地开走以后,牧场的空地上,安静地留下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建筑材料。
  奶奶和村里的人们,也纷纷出门远远地站在各家的毡房前,把满是皱纹的老手,搭着满是皱纹的额头,带着狐疑不解看完了这场演戏一般热闹一时的开工活动。当奶奶解下头上那条长长的白色头巾,细心地梳理着自己的雪白色长发时,我们看到奶奶的头发几乎全部都变白了,这种白色更像是一片浅浅的、净洁柔软的白雪。当她重新辫上长发围好头巾,满意地盘坐在餐桌边时,仍然不住地摇着头、叹息着。巴莎看出她心中的难受,急忙跑过去贴身坐在她的腿边。我们也慢慢地围拢过来坐在她的身旁。奶奶变得缄默起来,什么话也不说了。巴莎告诉我们,奶奶累了。
  即将转场的前天中午,不知因为什么缘故,好久未来的县流动放映马队,突然之间来到了确吉克牧场。以前的放映员是老干部吾玛尔,他在阿尔泰山里走走回回,放了几十年的电影。这次来的放映员被换成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副村长热情地一问,才知道吾玛尔今年六十岁了,组织上安排他退休了。年轻的放映员是头一次上山来,大概他从未料到上山的道路如此难走。可是走了一半的路程了,回去是回不成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赶着马队向前行走。走了一天半和一夜的时间,才算走到了牧场。找到副村长时天色已过了中午。为了做好晚上的放映准备,他手忙脚乱地忙碌起来,先是从驮来的木头箱子里一件件地掏出放映的机器,接着又掏出铁皮箱里的拷贝胶片。然后,又在孩子们的关注和帮助下,用砍柴的斧头用力地挖出二个深坑,埋下二根木棍支起了放映的架子,终于挂上了雪白的幕布。这个鬼地方,明年就是打死他也再不来了。他的心里微微有了一丝歉意,在这种歉意里认真的准备着,可能,这是在山上牧场里放映的最后一场电影了。
  放电影,一直是牧场上最热闹的事情了,有些类似过节的感觉。
  山里的电影院,就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场。幕布在大风里摇摆,声响被风吹过又弹回来,效果好坏可想而知了。这也是最没有办法,只能不讲究、凑合着办掉的事情了。宽大的白色银幕耷拉着,弯曲地挂在两根才搭起的松木中间。用绳子系着的两根棍子上,分别悬挂着一副摔得有些破烂的黑色音箱。放映机安装好了以后,在“白房子”背后的角落里,随即响起了一阵轻便发电机轻盈的引擎声。这种特别熟悉的马达声音,一下子就让坐在放映机旁边的副村长,突然间涌现出少年时代才有的复杂感情。“哒哒哒”的发动机响声轻柔、匀称而且缓慢,不紧不急的节奏,让他联想起了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许多故事,一部野外放映电影的历史,就是一首年轻时代曾经唱过、喊过彷徨过的田园牧歌。
  牧场里和附近的人们,包括兵团牧业连队的牧工们,闻讯后几乎都赶来了。牧场上的人们搬着家里的长条凳子,抱着铁皮折椅,还有的人家干脆扛着木板床铺都来了。不过,大多数看电影的男人,总是散落地坐在屏幕前几排干燥的树干上。电影开始放映了,内容和情节都很简单,电影讲的是一名陕西省护林员的故事,这位护林员从部队退伍后,为了保护村里的林木不被坎伐而坚持原则、历尽艰难和责难的生活过程。
  到了放映的时候凑近地一看,我认识这位给我们放电影的放映员。他是市电影队里的一位年轻的复员军人,不过,他可能根本就不认识我这个半大的孩子。他出生和成长在江南水乡,中学毕业后参军来到了偏远的新疆,几天几夜后,被火车和汽车拉到阿尔泰山区的边境线上,在荒凉无人的寂寞里当了几年的边防武警。最后,他娶了一位能唱、能跳,也能喝酒搞热闹的当地妻子,复员以后便留在了阿尔泰的山下,从此变成一名新时代的新疆人。坐在我身旁的巴莎凑过她的小嘴巴,小声地告诉我,她也认识放映员。那时,放映员还在乡里的边防派出所工作,天天都要骑着马到边境线上的牧业点去调查情况、解决问题。当时,年轻的放映员穿着一身神采奕奕的警服,天天出现在巴莎这些女孩子们的面前,显得特别的帅气和阳光。
  你不会也爱上他了吧?我故意地反问道。
  你胡说什么?他是解放军叔叔呀!巴莎显得很不高兴,厉声地回敬了我一句。
  解放军叔叔最可爱了,长大了我也参军去。我便从心里低声地发着感叹。眼瞅着正在一心一意看电影的巴莎不再理睬我,我便收起浮动的思绪,进入电影情节认真地看了起来。
  电影放映时,男人们或是披着竖起领子的羊皮大衣,或是紧紧裹着宽大的罩衣,边看着电影边大口地吸着烟,自觉地和自己的家人紧紧地挤在一团。女人、老人和孩子们深知牧场晚上的寒冷,早早带足了装备、准备充分,浑身上下都是厚厚的棉衣、棉裤和棉鞋。我看到,有的牧民家,一家人合盖着一条厚厚的棉被子,腿脚相抵凑成一堆,侧身倚坐在木板床铺上,一眼不眨地看着摇摆不定起伏变形的电影幕布。牧人们都晓得在偏远的牧场草原上,能看上一场电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大事情。所以,都愿意把它视为非常珍贵的精神享受。聚精会神的人们,在飘飞着轻轻露水、开始冰冷的空气里瞪大眼睛,紧紧跟着电影人物的情节变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地紧跟剧情发展。安静的夜空中,放映机发出沙沙沙有规律的声音,同时,也时时听得到夜鸟安歇时发出的嘀咕声,河水擦着岸畔激起水花的激荡声。
  电影放到半夜时分,平坦的牧场上冷了,轻轻地刮起了来自山那边西伯利亚的寒风。寒风带着几缕鹅毛雪花,穿过漆黑的夜晚,跑在电影的光线里旋转着、呼啸着、穿梭着。接着,又会带着孩子才有的调皮劲,嬉戏地扑入人群堆里,搅乱了先前的平静。悬挂在树干上的银幕和银幕上的人物,如同卷曲的波浪,时而被冷风刮得上下起落,时而人物被风吹得变形夸张起来。虽然坐在人群里,相互拥挤着取暖,可是我的脸上和露出的皮肤上,还是泛起了一层深秋的凉意。这些寒风一路走来,掠过了远处山林的树梢,惊醒了峡谷山岭的每个角落。风带着自己的声音,从整座长满森林的山坡上吹过,捎来了一阵紧似一阵低沉、持续、起伏和轰鸣的松涛声。一轮露出清瘦模样的月亮,也被寒风吹拂着变得焦躁不安起来,不时地捂着一张急欲躲藏的面孔,深深地隐匿在浅黑烟灰色的厚厚云层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