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借道汉堡>第十七章 赫尔辛基揽胜

第十七章 赫尔辛基揽胜

作品名称:借道汉堡      作者:孟梦      发布时间:2015-12-24 00:44:59      字数:5937

  第十七章赫尔辛基揽胜  
  一赫尔辛基的早晨  
  七月三日。
  早餐六点就开始了。
  今天活动安排的很紧,上午三个景点一处购物,下午乘轮渡去芬兰堡,晚上就要坐船离开芬兰了。
  吃过早餐,离在旅馆大厅集合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于是,我们从大厅后大门出去。后面是个山坡,山坡上绿树掩映着的是一幢幢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别墅。一条慢坡小马路直直的通到坡上。
  我们沿着小马路往前走。行人很少,时而也会碰到个早起跑步的,遛狗的,他们会微笑着冲我们点点头,我们也点点头一笑而过。
  没走多远,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路口看去,前面有三条小路。小路弯弯,哪条也看不见尽头;小路幽幽,哪条都美丽撩人。为了回来时不迷路,我们还是沿一直往前的路继续走。
  路两边都是别墅,一家和一家不一样的别墅。早晨的阳光从高大的树叶缝隙里洒下来,斑斑驳驳地在各不相同的院子里晃动,好像谁洒下了满地碎花儿似的。
  严格说,这里每家别墅都没有院子。门前的院子还不如说是空场更准确。空场上或是绿茵茵的草坪,或是铺了一层红色沙子的土地;周围或是栽了一遭矮树做墙,或是种一簇簇花丛隔起。不管是谁,随便从哪个方向一迈步就能进去。
  没有见到谁家有车库,各家的豪车都随便地停在别墅门前。几乎每家都有白色的餐桌、白色的餐椅搁在草坪上,不少家的餐桌旁边还摆着全套烧烤的家什。
  我们还看到几乎家家草坪上都搭了秋千,木头的、竹子的、铁质的,各有千秋。有一家的秋千是个竹子的吊篮,就挨着路边的花丛,我们由不得也坐上去悠哉了一会儿。
  我不由想起了国内土豪、官僚们的豪宅。那些深宅大院里森严壁垒,几丈高的墙上架着铁丝网电网;深院里养着藏獒狼狗牧羊犬;窗户上有明着暗着的高级护栏。更有那些有什么资格的门前还……套用一句时髦话—你懂的!两者相比,如果说这里是花园般的天堂,那里该是天堂般的牢狱吧?
  看看快到集合时间,我们抓紧回来。旅馆大厅里已经有团友拉着拉杆箱等车了。待我们从楼上拿下行李,把房卡交到前台,大巴已经来了。
  这是赫尔辛基的大巴,土豪金色,车号923。
  
  二西贝柳斯公园
  
  上车后,我们先去了西贝柳斯公园。
  这个公园是为了纪念芬兰的大音乐家西贝柳斯建的,离我们住处不是很远,很快就到了。当然,赫尔辛基整座城市也不大。
  公园内鲜花怒放,碧草如茵。我们刚下车,一群鸽子就围了上来,咕咕叫着飞上飞下,似乎热烈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公园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两座极具浪漫色彩又洋溢着浓郁现代气息的雕像。一座是由六百根钢管组成的类似管风琴的抽象塑像,一座是西贝柳斯大师的头像雕塑。它们都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的作品。
  西贝柳斯是芬兰最伟大的音乐家,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作品,最著名的是交响诗《芬兰颂》,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它用芬兰民歌忧伤的曲调组成,以一种不谐和的和声号召反抗,是民族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成为号召芬兰人民反抗沙皇俄国统治的号角。俄国政府一直不允许在芬兰演奏《芬兰颂》。芬兰独立后,政府立即颁给西贝柳斯终身年金,鼓励他继续为芬兰民族写作乐曲,他被称为“芬兰民族之魂”。
  西贝柳斯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政府公开征集纪念碑方案,希尔图宁的方案入选。但是,这座有六百根钢管做成的雕像,对于当时的芬兰来说实在太超前了,所以要求作者再完成一座作曲家的头像,这使雕塑家很不高兴。她认为钢管雕像足以反映西贝柳斯的贡献,但是最终她还是同意再制作一座人像。头像于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所以,公园内有两座纪念作曲家的雕像。西贝柳斯雕像表情奇特,让知道这座雕像产生历史的人产生很多联想,它的小型复制品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
  看了雕像再往前走,就是波罗的海了。早晨的海边人不多,深蓝色的海水静悄悄的。岸边船桅林立,停满了私家游艇。海鸥一点儿都不怕人,就落在我们脚边的礁石上,扭着小脑袋看我们拍照。
  
  三修建在岩石里的教堂
  
  离开西贝柳斯公园,转过几条小街,大巴把我们送到岩石教堂。
  岩石教堂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大石头里的教堂,又叫坦佩利奥基奥教堂。它坐落在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坦佩利岩石广场。整个广场被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盖,岩石比旁边的街道高出八到十三米,广场顺其自然地保留下来。它充分利用了住宅街的岩石高地,设计极为新颖巧妙。为了不损及自然景观,将岩石部分往下挖掘,教堂就建造在天然岩石中。教堂墙上处处有岩石开凿后的凹凸痕迹,不知情的人从旁边走过,还真猜不出这是一个教堂。
  我们来时,教堂还没有开门,可是门口已经聚满了从世界各地来的游客。约等了半个小时,教堂门开了,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持票进去。
  教堂入口的走廊像一条长长的隧道,入口处涂着混凝土。教堂的屋顶采用圆顶设计,有一百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同时镶上透明玻璃,其余的壁面仍保有原始的岩石风味,整座教堂如同着陆的飞碟一般,趣味独具。芬兰人崇尚自然古朴的审美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堂内的中心区域有一个圣坛,与玻璃屋顶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辉映,尽显圣坛的神圣。岩石教堂可同时容纳九百四十人,在周日早上定时举行礼拜,在岩壁的回音作用下,教堂音效奇佳,因此,岩石教堂又有很多音乐会在这里举行。听说,教堂里的管风琴还是北欧最大的一架呢。
  教堂里不知怎么来了很多黑人,他们身上喷着浓浓的香水。教堂本是个封闭严密的空间,进来的人又多,摩肩擦踵间,那股味道儿实在让我们这些中国土老帽们窒息。急急忙忙去教堂二楼转了一圈,我们就急急忙忙逃了出来!
  
  四赫尔辛基议会广场
  
  简单游览了岩石教堂后,我们来到赫尔辛基议会广场。
  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大巴在广场边上停下,我们眼前矗立着一座乳白色的大教堂。教堂顶端淡绿色圆拱型钟楼,在湛蓝的天空下分外醒目。那希腊神殿式的白色廊柱和醒目的青铜圆顶,让大教堂倍添威严。导游告诉我们,这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建于一八五二年。其结构之精美,堪称芬兰建筑艺术的精华。导游说,大教堂是赫尔辛基的象征,也是赫尔辛基的重要地标。无论你站在市区的哪个角落,一眼就能看到它。
  广场中央,竖立着建于一八九四年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铜像,这是因为他给了芬兰广泛的自治,芬兰人为了纪念他而建起的。游人围在铜像周围拍照。一个看起来七十多岁,头戴白色礼帽,上着白衬衣,佩花领带,下穿蓝色牛仔裤,满脸长着络腮胡子的男人拿着麦克风唱歌。他身旁的音响极为别致典雅,好似一辆古色古香的小车。他旁若无人地昂首唱着我们听不懂的歌。但他那帕瓦罗蒂般高亢浑厚的男高音,却让我们赞叹不已!
  从广场到教堂有一百级台阶,正是这一百级台阶,才显出了教堂和世俗的不同。据说,每当教堂钟声响起,整个广场都一片肃静,众多游人一同静静感受着这种唯有宗教才能带来的让心灵宁静的珍贵一刻。我们决定上去看看,近距离接触一下这个不同。
  天气很热,我们快要爬上教堂前高高的赭色台阶时,已经气喘吁吁,体恤也被汗水打湿了。我站直身子,抬头看见台阶上一对芬兰母女依偎着坐在一起,正笑嘻嘻地看着我们。她们相拥着沐浴在阳光里,身后是大教堂雪白的外墙。金色发辫挨着花白的头发,女儿稚嫩的臂膀搂着母亲,她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那么幸福,那么纯洁,那么宁静…我情不自禁地把她们收入了我的手机相册里。
  教堂所在的高地比广场高出八十米,站在台阶上望去,广场上显得空荡荡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雕像,和停在广场边上的大巴也显得小了很多,三五成群的游人好像儿童玩偶。远处的政府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等等淡黄色的建筑,构成了著名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群。广场东南角那座石楼房,是芬兰最古老的西德霍姆宫。
  有人告诉我们,这座大教堂是一座路德派建筑,宏伟的建筑内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可是,我们围着教堂整整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进去的门。我们只能怀着无比的遗憾怅然离去。
  因为有购物安排,我们全团拍了张全家福就离开了广场。导游说带我们去港口码头,那里有个国际品牌的鞋店。
  
  五波罗的海的女儿
  
  趁团友挑选鞋子的时候,我们到马路对面的渔人码头游览。因为总统府就在附近,码头又是芬兰人出入波罗的海的门户。所以,这里也是赫尔辛基的一大景观。
  码头上桅杆林立,停满了巨轮、游轮、渔船、渡轮、舢板等等各种船只。我们路过一条招徕游客的精致的小小游艇时,船上一个晒得黝黑的中年汉子,看我们在拍照,连连朝我们挥手做出拍照的姿势,我急忙抓拍了一张。
  码头旁边有个用遮阳棚搭起来经营小商品和小吃的地方市场。里面乱乱糟糟,熙熙攘攘,人声嘈杂。卖水果的、卖小饰品的、卖冰棒冰激凌的、卖三文鱼的、卖帽子皮货的……我对这里的文化没有了解,也没有兴趣去了解,所以对小商品只是看看而已。这里的小吃和芬兰人吃饭一样,非常简单。无非是烤洋芋、烤火腿肠、烤鱼,还有米饭和碗豆拌起来的主食。因为芬兰和其它北欧国家一样,也是个高收入、高消费、高税收的国家。所以东西都很贵,一小盒食物都要十几欧元。为了吸引游客购物,北欧推出了购物退税政策。一次性购买四十欧元以上的商品,可以在出境前凭护照复印件和购物发票退税。退税率一般在百分之十到十八之间。但是,饮食和食品之类是不予退税的。忽然,我们在人群中看到西安机场那个和我们聊天的北京小伙子。在异国他乡,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见面了。他说这地方小偷多,让我们注意安全。
  分开后,我们去找“波罗的海的女儿”雕像。
  这座青铜喷泉雕像虽然很有名,却并不多么高大,只有两米左右。雕像最先是一九零六年在法国巴黎塑造完成的,过了两年才被运抵赫尔辛基,就安放在码头市场对面,距离总统府不远的这个街心花园里。
  最初,设计师只是叫她小美人鱼。芬兰人看见她有两条腿,觉得她名不副实,不是美人鱼,便又给她起了个亲切的昵称,叫她阿曼达。
  阿曼达全裸着站在喷水池中心的最顶端,高高地昂着头,显得妩媚动人。她象征着芬兰的新生。果然,在雕塑落成后的第九年,芬兰获得了独立。从此,这个雕塑成了这座美丽城市的象征,赫尔辛基也从此被称作波罗的海的女儿。
  每年五月一日是这里的戴帽节。这一天,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们会来到阿曼达身边,从上到下把她清洗一新。然后,在她面前戴上象征着成人的白色礼帽。听说,整个活动十分热闹隆重,是芬兰当地不可错过的传统节日。
  我们来到阿曼达身边的时候,喷水池基座上的四只海狮正向着池中心喷水。一群鸽子围着她扑愣愣地飞翔,时而有只鸽子会落在她头顶啄弄自己的翅膀。时而,也有几个调皮的家伙喜欢恶作剧,时不时地在她头顶排泄一番。她头上、脸颊、眼睛上那灰白色的斑斑点点就是它们的杰作。喷水池里,很多孩子围着她的底座嬉闹,小伙伴们尖叫着击水泼洒。慕名而来的游客,拿着手机、相机不停地拍照。
  我们拍了几张照片,便急忙去大巴处集合。
  午饭后,去芬兰堡。
  有说法道,到了赫尔辛基不去芬兰堡那就没到过赫尔辛基。就是这么有名望的地方,却是自费。这次旅行结束时大家总结说,所有好看的地方都是自费,幸亏我们都参加了,不然这次旅行岂不是白白辛苦一趟?旅行社可谓用心良苦啊!
  
  六芬兰堡
  
  下午,大巴把我们送到港口码头,我们要在这里乘渡船去芬兰堡。
  码头上人头攒动,挤满了去芬兰堡的人。渡船入口用一根绳子拦起来,渡船来了先下后上。有人去堡上还开着汽车,车也要上船摆渡。游人虽多却秩序井然。检票处自动验票,虽然也有两个工作人员,也只是解解拦人的绳子而已,没有人拥挤,没有人乱窜,更没有人逃票。十五分钟一班船,每船可以载三百人,大家排着队一个跟着一个登船。快上满时,只要工作人员挥挥手,没上船的都会戛然止步。
  没几分钟,我们坐的船就开了。海风很大,海鸥忽闪着翅膀围着船舷飞舞,尖叫声伴着风声此起彼伏。我旁边,两个金发长裙的姑娘倚着船舷栏杆拍照,海风把她们的头发吹的直立起来,好像两个海妖似的,惹得大家狂欢般大笑。
  很快,船靠上芬兰堡的码头,大家依然井井有条地下岸。为了节省时间,导游指着游览指示牌给大家交待游览路线,让大家跟着他走。在古堡城门,在古堡墙边,在古堡炮台,在教堂军营……每到一处,他都给大家介绍讲解几句,让大家对芬兰堡有个大概印象。
  芬兰堡建在赫尔辛基外海的大黑岛、小黑岛和狼岛上,是现在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海防要塞,扼制着从芬兰湾进入赫尔辛基的海上要道。二百五十多年前,由瑞典设计师兼炮兵军官奥科斯丁设计建造。以前叫瑞典堡,直到一九一八年芬兰独立后才改为芬兰堡。现在堡里还有保护很好的教堂、军营、城门、炮台等名胜古迹,有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海上军事遗迹。一九九一年,芬兰城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受到了保护。
  在芬兰堡的帝皇门上,我们看到镌刻着奥古斯丁的一句格言:“后人们,凭你自己的实力站在这里,不要依靠外国人的帮助。”
  如今,芬兰堡已不再弥漫战争的硝烟和血腥,而是人们喜爱和向往的旅游、疗养和居住的圣地。
  随着人流,导游带我们走上炮台的蜿蜒小路。这可能是岛上最高的地方,脚下是大海,身后是古堡,身旁一门门锈迹斑斑的大炮依然昂首屹立。抚摸炮身,看着指向大海的炮口,我仿佛看到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就在眼前。
  人们争先恐后爬到大炮上拍照,炮台底下荒坡上,几个裸着身子晒太阳的妇人冲我们连连招手。海上很多私家游艇游弋,堡上大教堂淡绿色的尖顶与白云蓝天相伴……
  那座乳白色的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一八五二年。结构精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艺术史上的精华。大教堂的顶端是带淡绿色圆拱的钟楼,高出海平面八十多米,因此成了赫尔辛基的地标性建筑,成了最受芬兰青年男女欢迎的结婚场所。
  走在芬兰堡,城墙边、绿树旁、岩石间、海滩上,不论是古炮台周围坎坷不平的荒草上,还是绿草如茵的树冠下,到处都能看到裸着、半裸着身体,或四肢平展,或背朝蓝天的男男女女。礁石上有人面向大海悠闲的读书,绿荫下有人盘腿草坪细细品茶……他们都尽情地享受着绿色和阳光!
  赫尔辛基三面环海,一面背山,港湾和岛屿星罗棋布。城市被森林包围,森林又被海拥抱。所以说,赫尔辛基是一个被水“涵养”着的城市,波罗的海的蔚蓝拱卫着她,星罗棋布的湖泊润泽着她。人们在蓝天般干净、大海般清澈的环境里舒适惬意地生活,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活的似水般自由自在!在芬兰堡,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一点。有人感慨说,人家是生活,我们是活着!同样都是活,活法不一样啊!
  时间飞快的过去,晚上还要从土尔库港口乘八点十五分的船去瑞典。时间紧迫,导游让在草坪上休息赏景的我们去码头集合。可是,没有一个人动弹。催了几遍,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直到登上返航的渡轮,我们还议论着:芬兰堡之行,值!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