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史记是拿来评说的>第六章第九节 千古一帝谁铸就,昭王曾是前路人

第六章第九节 千古一帝谁铸就,昭王曾是前路人

作品名称:史记是拿来评说的      作者:穿越中的书生      发布时间:2015-08-12 10:21:51      字数:4290

  千古一帝秦始皇,因为有专门的《始皇本纪》一章,可以慢慢地说,所以,这里就不费笔墨,大谈而特谈了。不过,幸福不会从天降,不世之功等不来,始皇能成统一六国的大业,是不能避开一个人的。这个人,正好就是秦昭襄王。这个秦昭王,真的生猛,是他,造就了秦国的绝对强势;也是他,造就了六国的绝对弱势,所以,真有必要说说此人的发家史,也许,可以更好地把握千古一帝的来龙去脉,对于历史走向,也能说出一个之乎者也呢,我想。
  
  秦武王举重死后,没儿子,王位空缺,一场在秦国内部争王位的流血动乱,开始了。一派,以秦惠文王皇后为主,秦武王的大奶武后、公子壮为辅,组成一个非常强大的主流联盟;另一派呢,以惠文王的妃子芈八子为主,加上芈八子的同母异父的兄弟魏冉,这一股力量,更为强大,他们的目的,就一个,变天。两派一交手,很不幸,主流联盟竟然敌不过变天力量,很快就崩盘了。原因呢,说起来真的很简单,这些王后也好,公子也罢,手上,一兵一卒都没有,拿什么跟人血拚?名头大,在战国这个乱世,根本不起作用,手上有家伙,那才是硬道理。当时,魏冉魏大爷是军中的一哥,他一呼之,长枪短箭一起向前,王后、公子,都是父母所生,一枪一箭,一样的都是血窟窿。很快,惠文王皇后势力,惨遭“洗白”,这就是著名的“季后之乱”。血拚的结果,不外乎两个结果:胜者高升,败者成仁,或者直接打回原形,成王败寇,这才是历史主流。芈八子高升了,升级为历史上著名的宣太后。秦惠文王的正牌老婆呢?太史公说得很客气,“惠文后皆不得良死”。说穿了,太史公是看不惯小三做大,老大出局这样的悲剧,哈哈,故用了一个“良”字,真他姐姐用得妙,骂人都不带一个脏字,高,实在是高。至于秦武王的妻子武后,可能是国际关系的原因,原物送回,打包退给魏国,当自已的小寡妇去吧。政变啊,多少人欢,多少人泪,多少人的血,才写成了史书中一字一语啊。每每读及此,我的脑海中,总能浮现这样一个印象:一个年轻的女子,坐在宫车上,缓缓地走出城门。脸上,泪流满面,而背后,残阳如血。这就是历史的伤感处吧,我那么自作多情地想。
  
  我的轻叹,力量很小,穿不透历史的层云,还是别矫情了,回到主题吧。一朝天子一朝臣,宣太后的儿子,也就是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兄弟,当时还在燕国当人质的公子稷,被立马迎接回国,当上了秦国的第一把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昭王。昭王继位后,史记上说“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可能有点不对。昭王继位,已十六七岁了,说年少也少,也不小也不小,已接近成年了。我喜打肚皮官司,觉得里面还真有故事:一,昭王新立,虽有皇家血统,但终是一个不被人看好的人质,忽然一下被抬到如此高的地位,能适应吗?二,这个昭王,其实是坏了规矩自立的。既非嫡出,也非长子,名不正言不顺,能高调亮相吗?三,昭王有自已的政治背景与势力吗?新立时,根本没有,只一政治木偶耳。内有宣太后统领,外有强势的舅舅把持,想“我歌我自狂”,敢吗?说得不多心,尔一歌之,刀就来了,小命,马上就玩完。
  
  昭王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当时秦国内外,清一色,全是宣太后一派的人,战国四将最著名的白起,也是魏冉手下的一员。其它如司马错、任鄙等,虽是前朝旧将,最后也纷纷投入魏冉的怀抱。无它,权势之下,气节或者骨气,真的是很苍白。甚至于一介武夫任鄙,还做到了地方大员,堂堂的汉中守呢,粗人,眼睛可不粗。宣太后掌大秦实权后,她只有一招:大打亲情牌。封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封一子王子悝为高陵君,后又封于邓;封另一子公子芾,为泾阳君,后又封于宛。再加上魏冉,当时号称秦国“四贵”,权倾朝野,富可敌国。宣太后这样的布局,昭王想一展拳脚,自已当秦国的第一老大,有机会吗?当然有,只是时间等得有点久而已。
  直到昭王三十六年,范睢从魏国(又是魏国,前有商鞍,后有这厮,魏国真出人才)来到秦国,昭王才觉得找到了理想的帮手,对宣太后一党的清理,才敢启动。我们看史记上的范睢列传,这个范说客给昭王上的什么计呢?不错,就是攻心计。说什么“秦国人只知有太后、穰侯,不知有秦王”,潜伏了三十六年心病,一朝被这个说客说破,能不引为死党吗?好了,范说客得到重用,升为客卿,范睢和昭王的联盟店,可以开张了。机会说来就来,这个范说客,命里果有大富贵。就在昭王36年,范说客来秦不久,史记上说“三十六年,客卿灶攻齐,取刚、寿,予穰侯。”,这个叫灶的客卿,太会拍马屁了,攻下了刚地、寿地,还没交给昭王过一下目呢,就直接进贡给秦相国魏冉了。辣块妈妈的,也太不把咱昭王放在眼里了嘛,咱好歹也是秦国的一哥。这个魏冉,不知是太过于托大,还是本来就想造反,居然,一点也不推辞,直接笑纳了。
  帝党与后党的全面冲突,已到了一触及发的地步。昭王37年,后党一派,再次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阏与之战。秦军中更胡阳,攻击阏与,赵国名将赵奢,率军长途奔袭,出奇致胜,在阏与大败秦军主力。秦军大败后,清算失败的原因是必须的,很好,范说客施施然出场了。说什么军事战略方针是错的,即使攻下来,又不能长期占有,白白消耗军力而已。要采取“远交近攻”,呵呵,政客们就有这种本事,死的可以说成是活的,当然,活的,也可以用刀子杀成死的,要的,就是这种翻云雨的手段呢。范说客很高明,只说方针错了。方针错了,战略的制定者魏冉,是不是很二百五呢?既然是二百五,那么,哪有能力当一国之相呢?昭王41年,昭王再度出手,罢了魏冉,任命范说客为新一代的秦相国;同时,又驱逐其他“三贵”到封地,安置宣太后于深宫,政事,你老人家就歇着吧。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昭王时代,在历经40年后,终于到来了。
  昭王42年,宣太后死于深宫,其死因,多半是人在其位时,风光无限,一旦无权,就失落得要死,活该。宣太后这女子,历史上很艳情,有点像始皇时代的赵姬,有时侯,我都分不清,这到底是宣太后的事,还是赵姬的事?不过,这宣太后还有点政治才情,而赵姬呢,却只有风情,从这一点看,二人又不可同日而语。说宣太后与魏冉有一腿,并且还和义渠王也有偷情关系,这,可能是后人的风言风语,不足信,一笑了之吧。再说,战国时期,根本没有男女大防这个观念,男女私情,是可以略为不计的。甚至还有人说,宣太后大打艳女牌,弄得义渠王脱阳,无力治国,因此,义渠一国,轻松地被秦军灭了,真他姐姐的更是扯淡了。一国之亡,一个艳女就能灭之,要秦国铁军有何用?历史,总喜欢把功过归之于一个女人身上,虽然很经济,但,未必是事实的真相。
  如何评价宣太后时代呢?总的说来,宣太后是有政治手腕的。秦国的国力,没有下降,反而继续上升,这是其正面。至于其负面,那是私秘问题,对大局影响不大,一如后世的武则天,整体趋势运行良好,就没必要骂娘了吧。
  
  宣太后一死,太后党立马瓦解,“四贵”被赶出朝局,再无翻身机会。硕果仅存的,只一个太后党的旧人白起,昭王没有秋后算账,动手除之。原因可能有二个,第一,杀一个名将,对于国家而言,是一个大损失,更何况,白起只是一介武夫,没什么政治野心;第二,当时秦正与韩、魏、赵三国决战,而秦军中的战神白起,如果无须被杀之,势必会动摇军心,引起哗变。特别是秦赵之间的强强对话,没有白起,战争的天平,是会局部发生变形的。著名的长平之战,秦用白起,赵用赵括,战事,一发动,就基本没悬念了。如果白起是大人的话,那赵括就真是小儿,大人打小儿,那不是小菜一碟吗?长平之战后,白起天下闻名,其结果,就是功高震主,昭王已然对其有怀疑,并动了杀心。否则,范说客的谗言,如何能成功?范睢的进言,不想白起成破赵的不世之功,尚情有可原。因为,白起一旦灭了赵国,他的相位,肯定不保。但,为什么昭王会许秦赵讲和呢?个人窃以为,还是疑人不用的念头,在隐隐作怪呢。要知道,白起一旦灭了赵国,那么,灭其它五国,就更不费吹灰之力了。一旦六国都被白起所灭,这不世之功,又如何奖赏呢?不是刚灭了一个东风不败(魏冉),而另一个任我行(白起)又起来了呢?昭王不疑,才怪呢。更何况,白起还是太后党的旧人,谁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会头大得要命。
  
  战机稍纵即逝,几个月后,昭王先派王陵,后派王齮继续攻击赵都。二王虽然也是战国名将,不过,较之白起这样的天才将领,不是一个档次。攻赵都不利,昭王无法,只好再次起用白起。白起很冲动,对于这一次昭王的亲切呼唤,居然称病,拒不领兵。冲动是魔鬼,白起的托大,直接给自已埋下了祸根,昭王杀心再起。要知道,白起这样的不世将领,如果昭王不能用之,又岂能让他活之?昭王懂这个道理!昭王50年10月,白起削为平民,下放到基层去“劳动改造”。同年12月,白起行至杜邮,范雎对昭王说:“白起左迁,怏怏不服,口有余言,恐为后患!”昭王明白,此时再不杀之,恐真成后患了。于是,急派使者追赶白起,赐予利剑一柄,令其自尽。一代将星,从此永远出局。
  昭王是一个懂得权衡,并且有城府的主。前四十年,基本活在宣太后的光环中,潜伏而低调。后十六后,按范说客的“远交进攻”的方针,对六国,特别是韩、魏、赵三国,进行了全面的进攻,胜多败少。如果不是昭王怀疑白起,而是果断信用,那么,昭王时代,统一六国,也许真可以提前到来呢。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肯定的说,秦国统一六国,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六国,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了。即使后来魏无忌能联合六国,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那不过是死前的回光返照,昙花一现罢了,大局,真无法构成影响了。
  昭王五十一年,将军摎攻破西周公国,西周公国亡。这一战,军事意义不大,但政治意义,却很深远,秦统一六国的雄心,于此战,昭然若揭。昭王56年,秦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代君主秦昭王,撒手西去。这个秦昭王太会活了,儿子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就洗白了。紧接着,孝文王儿子庄襄王在位也很短,三年后,又洗白。就在这三年中间,庄襄王还做了一件大事,灭了东周公国,周一代,彻底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主流舞台。看看,历史有时是不是也很有趣,就像催生婆一样,急急如令,就是为了让那个人出现吗?这个人会是谁呢?
  
  始皇的那些事,交给《始皇本纪》去说。总结一下秦昭王吧。秦昭王作为一个高龄君主,年轻时,懂潜伏,明低调。前四十年,不自乱秦国,这一点很重要,让秦国继续沿着上升通道前行;后十六年,大展拳脚,实施了著名的长平之战,为始皇统一六国,基本扫清了障碍。灭东西周二公国,又树立了绝对的政治威信。从这个角度而言,千古一帝不世的功业,有其大半,皆是昭王及昭王时期所打下来的,不是吗?
  
  所以,简单地说,千古一帝谁铸就,昭王曾是前路人!
  
  —《秦本纪》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