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思想的碎片——我的陪读生活>33-36章

33-36章

作品名称:思想的碎片——我的陪读生活      作者:黑大汉      发布时间:2015-03-30 20:34:52      字数:5698

  【三十三】失望之旅
  
  什么是失望?如果你游览过白洋淀,那么,你就一定知道什么是失望。
  知道白洋淀,始于阅读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小说中的白洋淀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这也是我忽然想到应该到白洋淀去一趟的重要原因。当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一层原因,这就是白洋淀距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只有一个多钟头的路程。既然千里迢迢来到了这里,去实地验证一下小说里与现实中白洋淀的异同,也就成为了非常自然的选择。
  我先是从白洋淀所在地安新县城的北门下的淀。这是一个新近建起来的专供旅游之用的码头。为什么从前的那个码头弃之不用了?起初我并不知情。北门码头上泊着三十多条机动游船以及差不多同样数量的舢板。那些舢板的主人,五六十个北方汉子闲聚在码头上嚷嚷着什么,也有慵懒地坐在岸边长椅上晒太阳的。
  我凑到一张长椅上坐下,向身边的一位看上去70开外的老者打听这码头上为什么只见船夫不见游客。老人告诉我,原因有两个:一是今天是星期一,是“小日”(什么是“大日”?双休日,或者国庆节。当然,整个7、8月份荷花盛开的季节,全是“大日”);二是眼下已经入秋,天气渐冷,白洋淀上的荷花早已凋败。见老者一头白发,口中牙齿所剩无几,我随口问老人,“高寿几何?”不料,老人说他今天刚刚60。因此,本来我想向他打听雁翎队历史的话头也只能就此打住。幸运的是,坐在他身旁的另一位老人说他当年跟父母躲过日本鬼子,知道一些情况。据他介绍,在共产党没来这里之前,也没出现雁翎队的时候,老百姓对日本人怕得不得了,一听说鬼子来了,便全都藏到淀子里去了。自打共产党来了,雁翎队出现之后,形势一下变了,小日本再也不敢轻易踏上这里的土地了。
  这位老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其实,最坏的是中国人。为什么?日本人人生地不熟,全靠汉奸指路。这些人因为跟人日本人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也就认贼作父了。雁翎队因此也就把铲除汉奸放在工作的首位。对付这些卖国贼,他们采取的是相当极端的做法。即把那些罪大恶极的汉奸半夜捉来,捆上手脚,装进麻袋,扔进淀子活活淹死。
  仅仅是听“故事”,总还是觉得不够味,后来,我在他们的领导,舢板队队长的一再怂恿之下,花了20块钱,请两位大爷将我摇到淀子里转悠了一个多钟头。淀子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而我记得,在孙犁的《荷花淀》的开头就有对这里芦苇面积之大、出产的芦苇质量之好的生动介绍。下过淀子不仅让人感叹,事实确是如此。老人介绍说,今天好的芦苇都是用来编席出口日本的——日本还真是我们的冤家;差一些的则送天津的纸厂造纸。让我稍稍感到遗憾的是,偌大的淀子这么长的时间,我居然没有看到一只水鸟从天上飞过。
  回到码头上,本想直接回去,可想想安新县城的东面那个老码头还没去过,很有些不放心,生怕遗漏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临时改变了主意又去了东码头。
  东码头比北码头更冷落。只要你向水面看一眼,那么,你立刻就会明白为什么会冷落以及如今遭弃用:那水,污浊不堪,呈暗黑色,空气中时不时袭来阵阵恶臭,水面上漂浮着不少死鱼。我有心了解一下这黑水也是臭水到底有多大的面积,又花了10块钱,请一位船夫划着我到淀子里去了一趟。结果,船划出去足有5、6里地,那水一个模样:又黑又臭。再往前是什么样子?船夫说:一个样。我问他:这水为什么会这样?船夫说:都是因为保定市排放的生活与生产污水造成的。为此,保定市每年要给安新县几十万块钱。——对船夫说的几十万,我觉得可能不尽正确。但我同时以为,即便是给几百万、几千万,那大面积的水体污染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就是保定市一分钱不给,恐怕安新县政府也没办法。为什么?因为安新是保定市下属的地区,两者乃是老子与儿子的关系。因此,作为老子的保定市放个屁,做儿子的安新县大概也不敢吱声。那位船夫感叹得对我说:如今还有几人知道,20来年前,白洋淀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呢?
  然而,如果我们就此把板子全都打到保定市的身上也不公道。为什么?一路上我惊讶地看到,那些住在淀子里的百姓几乎所有人家都在无情地向淀子里倾倒生活与建筑垃圾,以至有的地段的河道已经变得十分狭窄。故此,在白洋淀的水体污染更加严重的同时,也让我们对若干年后,白洋淀的水道是否还能保持通畅深表忧虑。
  我是江苏人。江苏,尤其是江南在过去2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最大的教训就是忽视了环境保护,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异常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这一问题至今依然困扰着当地的政府与百姓。比如说,由于太湖水体的严重污染,周遍地区老百姓的健康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而要治理太湖污染,让它恢复到20年前的模样,不仅需要几百个亿的投资,而且需要数十年的漫长时间。难道说,今天的白洋淀又要重蹈昔日太湖的覆辙?
  所以,怀着一腔美好而去,带着满腹疑虑回来,能叫我不失望吗?
  附今日出版的《燕赵都市报》上一篇题目为《我省积极“治疗”水污染》文章的节选部分,以资参考:
  “据2005年1—8月旬报水质情况统计,11个监测城市的河库断面水质中,24个达到目标要求,而有21个未达标。从近几年的总体水画家质量分析来看,超过半数以上的河流断面水质达不到河流水体使用功能要求。全省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重度污染。近年来,全省城市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2004年全省废水排放量达20.6亿吨,比2003年增加了3.8%。
  面对如此迅猛的污水排放量,我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明显滞后,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的只有33座,设计日处理规模为229.49万吨立方米,但实际处理量仅为166.49万立方米。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承德、张家口还没有建成午睡处理厂,22个扩权县(市)中,仅有5个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按照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规划要求,计划建设85个污水处理厂,只完成了11个,全省尚有40个污水处理项目没有动工。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23%。”
  
  
  【三十四】水利与水害
  
  对于水体质量日益恶化的白洋淀,我还有话要说。
  白洋淀本来是河北省境内9条河流的汇聚之地。由于这些河流源源不断的补给,所以,白洋淀也才能成其“大”。但是现在,据说这9条河流都建起了水闸,平时是不轻易让水流向白洋淀的。没有了这些河流的补给,自然白洋淀的水域只能是不断缩小、再缩小,同时,“活”的水也逐渐变成了“死”的水。
  那9条河流最终都流向了白洋淀,本来这是大自然长期选择“自然选择”的结果,可当我们人为地割断了它们与白洋淀的天然联系,何异于将母子生生隔离开来?因此,两败俱伤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为什么要在些河流上修建闸门?理由是堂皇的,那就是不让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浪费,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将可能的“水害”变成“水利”。而这似乎也是今天的我们在大江大河之上频繁地修建拦河大坝与水库,建设发电站的重要理由。
  这样的理由错了吗?当然没有。谁都知道,我们国家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多分之一。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充分地节约和利用每一滴水,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然而我们想过没有,当我们的眼睛仅仅乎盯着这9条河流里的水,而把与它们有着母子关系一样亲密的白洋淀抛在脑后的时候,我们是有可能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的!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白洋淀属于湿地,而湿地在泻洪,调节水量,改善气候,为某些动物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居功至伟已经为人们所广泛认识。
  也不仅是白洋淀,也不仅是河北省。事实上,今天我们对水资源的某些掠夺性的利用往往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比如说,前不久有报道称,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上的某一段,正在准备拦河筑坝,兴建水电站;而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地,已经在许多江河上筑起了水坝,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水电站。这些水坝与水电站的建成,固然给某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甚至也确实在一段时间内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可假如我们从更长远的利益看,或许是得不偿失、弊大于利。
  说到水坝、水电站,支持者往往会举出诸如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或者埃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拥有多少条水坝、多少座水电站为例,试图证明我们的水坝、水电站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个事实,即这些设施大多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认识仍处于相当模糊的阶段,对其可能造成的生态灾难远未有今天这样敏感的时代。随着人们对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事实上,像美国、德国、巴西等国家与政府,不仅对新建拦河大坝、水力发电站持更加谨慎的态度,而且已经在有计划地拆除一些对当地生态环境明显存在负面影响的大坝。
  为什么我们未必不知道这里的问题,却同时要走人家的老路?个中原因值得深味。某些利益集团如从事水电经营的企业,眼睛只落在利润上,而无暇或者说无视可能带来的环境灾难是一个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GDP,一些所谓专家与学者丧失了作为科学家应有的良心与道德,大概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吧?由于后者与权势人物的结缘,使得他们的观点与立场总是更容易得到传播,从而很容易让普通民众产生这就是科学家们的普遍观点与立场的错误印象,对舆论造成误导。
  “水利”是人们所期盼的,但善良的人们可曾知道,有些人为了在青史上留下“造福人民”的美名,有的人为了得到高居于庙堂之上的人物的赏识,是有可能以其为幌子,来谋得个人的某些“不当得利”,给人们、以及子孙后代留下严重的后患的。当“水利”变成“水害”之时,我们即便想纠正,恐怕也将如今天的太湖、白洋淀的治理一样,必须付出数倍、数十倍的代价。如此这般,不亦悲乎?
  
  
  【三十五】电影通知
  
  学校每周五、六两个晚上都会在教六楼放映电影,调节学生相对单一的学习生活。也因此,每到周四的下午,学校布告墙上便会出现“电影通知”。
  我对电影通知这样的提法大惑不解。我们姑且不说作为一种应用文体的“通知”的准确定义,只是谈谈一般人眼中的“通知”应该是什么。那么,“通知”应该是什么呢?感觉中应该是上级或管理部门为部署工作任务或者让下级明了某项事宜而发布的文告。当然,也不能排除没有明确的领属仅仅为有关人员发布的某种信息。前者如“请全体教职员工于某月某日某时在某某地点参加学期总结大会”,后者如“请有关同学及时到学校后勤处交纳住宿费”等等。有关电影乃至电视与文艺演出一类的活动,假如我们需要事先作必要的宣传的话,通常都是冠以“海报”或者“预告”一类的称呼的。
  与“电影通知”相应成趣的饿还有一则关于召开勤工俭学动员大会的通知。该通知中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在某某楼某某室召开参加勤工俭学全体同学的动援会”。什么是“动援会”?让人费解。似乎应该是“动员会”之误。然而,“动员”误为“动援”也实在是太离奇了些。
  此类“笔误”为何如此之多?唯一的解释是,这些天之娇子的语文水平实在是不怎么样。虽然他们接受过10多年的基础教育,又至少接受了一年以上的高等教育——因为学生会的干部多是大二以上的“学哥”,可从前的他们或许把太多的精力用到“应试”上面去了,整天琢磨的都是如何才能在考试中拿高分,而非切实提高实际应用水平,所以,对那些属于基础性的但同时却又是未必能够考到的东西不屑一顾。至于进入高校之后,他们则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专业课,以及关系到他们能不能顺利地拿到学位或者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外语等内容的学习上去了。
  所以,“电影通知”反映出的问题,并不仅仅限于“电影”。
  
  
  【三十六】洗手间
  
  “洗手间”的说法在中国的历史算不得悠久——假如把意义相同但显然更加雅致并不为普通民众所熟知的“盥洗间”的说法排除在外的话。之所以如此,或许与我们真正把“洗手间”洗手化——也就是增添了“如厕”以外的功能的时间非常有限有关。
  尽管我们很早就知道了“饭前便后要洗手”的科学道理,可说实在的,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养成了这样的卫生习惯的人并不是很多。为什么?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许是瓶颈。如果让时光倒流过去20年,那么,除去少数中心城市之外,我们要在多数城市非涉外场所如厕之后,想要洗个手,是非常奢侈的要求。因为设计者与建筑者根本就没有把“洗手”的功能列入考虑的范围。而现在,“洗手间”洗手化已经相当普及。
  今天出现的令人头疼的问题则是,不少洗手间冲便之水终年长流。
  我儿子就读的这所大学的洗手间情况就是如此。假如我们考虑到这所学校位于水资源相当匮乏的华北地区,假如考虑到该校所有的教学楼、宿舍的便池中冲便之水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从不间断,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此感到万分的痛心?看到墙上“请节约用水”的提示语,我们是不是觉得很有几分可笑?而如果能够考虑到这所学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力据说在国内仅仅位居清华、浙大之后,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为此感到十二万分的遗憾?——也许在一些中心城市的“洗手间”已经普遍采用的红外线感应式便池技术,与电气自动化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距离,让我们无法将自己的技术应用在实际生活,可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洗手间”进行必要的改造,是不是可以扎扎实实为国家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作出贡献?即便是单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虽然在近一两年内或许无法将这方面的投资迅速回收,可三年、五年,乃至更久远的未来,也一定如此吗?须知,大学可不同于某些城市的民工子弟学校,是不太可能在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的。
  在这所学校的“洗手间”,还隐藏着可能不少学校领导未必知道的问题。比如说,后勤管理上的严重缺位。举例说,我住的宿舍隔壁的洗手间,两个洗手池的下方与下水道相连接的落水管不知到哪儿去了,以至池子里的水哗啦啦流了一地。虽然说保洁员工作很努力,每天两次清扫之后地面上都干干净净,可就因为没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除去这两个时间,地面上更多的时间依然湿漉漉、脏兮兮。
  高校是知识、技术、资金、人才高度密集的地方。假如这里的洗手间的许多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管理难以到位的话,那么,我们还能指望其它地方吗?这样的状况的存在,是高校之耻,也是社会之辱。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