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抗日村长
作品名称:情漫山河 作者:雪后彩虹 发布时间:2015-03-27 15:37:46 字数:7797
一
1939年10月初,榆社县委在全县实行了“减租减息,五二加薪”的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在土地政策方面作了让步,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即实行“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借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借以照顾地主的利益,团结对敌。并且实行“五二加薪”政策,就是让地主给长工们加工钱,让长工们也有活路。
王栓成积极响应,给他家的长工都涨了工钱,而且对村民们说:“俺家的地虽也不多,但是你们谁家要是想种,就拿去种了吧。四秃子给俺一亩一石租,俺一石也不挣你们的,你们把租子直接缴给他就行了。”
就这样,王栓成把自家的土地也献了出来。县里也请王栓成去吃饭,并且隔三差五地接上他去县城做宣传。
二
1940年10月初,榆社县革命政府实行了“三三制夺政权”,即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桃阳村也进行“三三制夺政权”,在桃阳村选举大编村的村长。
当时为了抗战的需要,革命政府把以桃阳为中心的周围24个自然村合起来编了一个大村,就叫大编村。
当时,王谦是榆社县委书记,并任总司令。他来到目瞪对部队说:“让我们县的王巧兰同志回去吧,她有非常大的群众基础,回来就可以选上村长,别的人就怕选不上,怕被不良分子夺取政权。”部队就答应了王书记的请求,同意先把王巧兰借调回榆社县。于是巧兰就跟随王书记回到了榆社。
那一天,国民党三个代表、共产党三个代表、群众也有三个代表,都来竞选大编村的村长。其中共产党代表中就有王巧兰,从外面回来的做手镯和戒指的鹿福志和鹿金保俩人是群众代表。
大会一投票选举,王巧兰就被选为村长了,那两个人的名字,村民们提都没提。当时王巧兰只有十六岁。
大编村是个抗日模范村,任务就是一切支前,交粮送粮,做衣服、军鞋。王巧兰动员村民捐粮,给部队送粮;动员妇女群众为八路军做军鞋、军衣,而且还要组织妇女到前线抬伤兵,救治伤兵。
王巧兰经常给大编村的妇女们开会,动员她们看护伤病员和给八路军做军鞋,支援前线打胜仗。广大妇女们通过宣传教育,思想解放了,认识提高了,深深地认识到,八路军为百姓打敌人,穿上草鞋在山坡打仗很不适应,要做好军鞋送前方,支援亲人打胜仗。
为了让妇女们把鞋做好,巧兰对妇女们做鞋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精选原料裱骨。就是每个妇女要主动挑选出黑鞋面布、白鞋底布和平时攒下的好碎布。把选好的碎布细心地贴补,缝合在一块,均匀地浆裱在一块木板上,浆裱到三四层样子的时候,放在阳光下晒干,这就是“圪背子”,也叫“鞋骨子”。这是做鞋底、鞋帮的专用料;接着,要纳千层底。做千层底时,妇女们把从巧兰这里领来的鞋底样铺在圪背子上面,按鞋底样的尺寸大小和宽窄,照葫芦画瓢,剪下5至7张,中间再贴上三四层碎布,用白布条沿在鞋底边上,再用白布把鞋底全蒙上一层。鞋底做好后,妇女们就在右手的中指上戴上顶针,用针锥引路,一针一针密密麻麻纳成纹路,纳成又平又结实的“千层”。纳“千层”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妇女因纳底扎破了手流出血来,自己用嘴吸了再纳;然后,做好鞋帮。就是用圪背子按照帮样剪下两层,中间再贴上两层碎布,用黑鞋面布蒙满鞋帮;最后,绱鞋,这是做鞋的最后一道重要关。就是把做好的鞋帮固定在“千层”鞋底上,不错位、不走形,这就需要一定技巧才能完成。巧兰为了保证鞋的质量,在妇女中推广了巧工帮拙工的变工绱鞋,把好绱鞋关,这样绱出来的鞋,既美观,更结实,穿上又平又壮,很舒服。
一些地主老婆不做军鞋或者在妇女中间进行捣鬼,巧兰就惩罚她们做十双军鞋或十身军衣。
东庄村的鹿牛兰跟着游一凡念大学时,在学校参加了国民党的“三清团”,毕业回村后,还是与游一凡沆瀣一气,处处与人民为敌。他的第一个老婆田改英是共产党,他知道后就离婚了。后来他又娶了桃阳村的郝润仙,是一个高校毕业生。
在王巧兰的宣传教育下,郝润仙每天给八路军做军鞋,鹿牛兰和他的母亲就不让她做,不仅把做好的军鞋给剪烂,还动手打了她,她就去告诉了王巧兰。
王巧兰非常生气,就罚鹿牛兰的母亲做一百身军衣,而且还给鹿牛兰和他的母亲戴上纸糊的高帽子,用绳子拴上手,在街上进行游行批斗。鹿牛兰母子这才老老实实,再也不敢管郝润仙做军鞋了。
王巧兰批斗完鹿家母子回到家,父亲就对她说:“你真不该批斗他们母子,你教育教育他们就行了,不该让他们丢人败兴。”
“不让他们丢丢人,他们还会与人民为敌的。”巧兰一边打水洗脸一边说道。
“以前他爹可帮过咱家不少事呢,再怎么说,兰牛也是你的干弟弟呀。”父亲说道。
“干革命,就得六亲不认,不管是谁,只要他破坏抗日革命,咱们就得惩罚教育他,否则他还会搞破坏!”巧兰坚定地说道。
“你呀你,什么时候都是你有理,俺今后不管你们的事了,可你一定要自己小心呀,坏人可多了。”王栓成无奈地说道。
巧兰动员许多妇女都参了军,上前线打仗,她的两个已结婚的姐姐也被她动员离婚后都上了前线。
巧兰的两个姐姐都嫁给了云簇村的地主,地主每天不是打就是骂,折磨得不成人。巧兰当村长后,就去俩姐姐家给姐姐们都离了婚,把姐姐的东西都用扁担给挑回到东庄,动员她俩都参了军,跟上部队走了。
急得王栓成对她说:“孩子,你看你小小年纪,做的啥事呢,不让别人骂你才怪了!”
巧兰说:“社会改革了,俺不怕他们骂!”
三
东庄村的村民,谁家要是没有粮食吃了,就来王巧兰家借粮。因为当时家家都缺粮食,碰到王栓成心情好时,他就会借给村民粮食;要是他不高兴,村民就只能空着手走了。这时,只要被巧兰回家碰上,她就悄悄地借给这一村民粮食,村民只借三斗,她就给背上一袋子。借出粮食后,才告他父亲说,她把粮食借出去了,只借出三斗,王栓成也就不说什么了,因为王栓成对巧兰千依百顺。巧兰的两个哥哥都已经牺牲了,媳妇也后嫁走了;两个姐姐都出嫁了,后来又让巧兰动员参军走了;巧兰在家里一直就是里里外外一把手。王家娶儿嫁女有红事情,巧兰给送帖子;王家有人去世了,有白事情,巧兰拿着孝棍挨家挨户磕头,磕完头,人们才会来她家给帮忙料理丧事,因为村里就她一家王姓。所以王栓成对巧兰千依百顺。
1940年11月,当时榆社县长是武光汤,王正大是县农委会主席,白有齐为副县长,白有之为交通员。县委为了动员群众参军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在西马乡的南白村召开了万人动员大会。王谦书记作了题为《全民总动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报告。
在万人动员会上,有一身材高大、长得英俊的男子来看报名参军情况,白有齐就动员他参军,他说:“你们给俺娶个媳妇,俺就参军。”
白有齐说:“没问题。你一去万人会上报名,我就给你找媳妇。”
武光汤、王谦、白有齐和王正大也全都给了答复,书记王谦还签字做了保证。
于是来人就去万人会上报了名,原来他是岚峪乡郭郊村的村民张孝武。
张孝武报名后,就说:“俺就要你们的那个小村长王巧兰同志。”
白有之就问:“你认识王巧兰同志?”
“嗯,俺是俺们村的儿童团团员,俺去桃阳村送信、送粮食时见过她。”张孝武说道。
王书记说:“行!巧兰同志今天也在这里呢,等晚上了我们就带你去找她。”
晚上,王书记、武县长等县领导相跟上领着张孝武就来到王巧兰的房间。
王书记对巧兰说:“巧兰,我们给你找下对象了。你是党员,就得听党给你的安排!”
王巧兰就看了看张孝武,说:“王书记,俺从来不认识他。但是,俺是一名党员,党让俺做甚俺就做甚。俺同意!”
王书记高兴地说:“那就好,等两年半抗战胜利了,回来我们给你们办婚事。”
后来,张孝武在一二九师386旅14团,驻扎在榆社桃阳,而王巧兰跟着部队一二九师385旅去了武乡襄垣,各自干各自的革命,也不懂得通信联系,只是张孝武隔一段时间捎来一个消息,后来就杳无音信了。
四
巧兰是桃阳大编村的村长,所以常驻桃阳村。
1941年(民国30年)初夏的一天下午,大编村所辖24个村子的村长都在桃阳村参加关于抢收小麦的会议,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这个时侯,村民们就怕下大雨,大雨一下,麦子就会倒地,麦子被雨水浸泡过后,就会发芽,一发芽,就不能吃了,一是不好吃,二是怕中毒。于是,会议开完后,大雨一停,他们就着急地回各村去安排抢收麦子了,因为都怕被鬼子抢去。
出桃阳,要过一条河,平时河水不大,踩上河里的搭石就过去了,那天由于下了大雨,河水上游高庄村和申村的雨水、河水,倾洪而下,河槽里的洪水非常深,而且滔滔的洪水还在不断地往下倾泻。村民们都说,等过上两个时辰,洪水就会退去,那时就可以安全地过河了。可是所有参会的人员,都不赞同等,都要赶紧回去布置抢收麦子的任务,他们说:“麦子已经都熟了,今天就是下刀子,咱们也得回去,回去赶紧组织群众抢收麦子,否则就被狗日的日本鬼子给抢去了。”
开会前,东庄村的村长就对很长时间没有回过家的巧兰说,她父亲想她了,想让她回家一趟。巧兰也想回去,主要是回去安排第二天抢收麦子的任务,而且还要监督整个大编村抢收麦子的情况。
过河时,有人提议道:“咱们手拉手过去吧,这样可以避免被洪水冲走的危险了。”
因为来开会的各个村的村长基本上都是男同志,为了不让群众说闲话,不影响以后工作的开展,巧兰就连忙说道:“俺不用拉,俺自己就能趟过去!”
于是,别人都手拉手一起过河,唯独巧兰独自一人跳到了河里趟着走。忽然,一个浪头打过来,身单力薄的巧兰就被洪水冲走了。巧兰在洪水里使劲地挣扎,被洪水漂了二里多,就漂到了壁图画村,河边正好有一棵大树在下大雨时被狂风刮倒,横跨在河面上。巧兰趁机赶紧抱住了横着的树干,然后沿着树干,艰难地从河中移到了河岸边,爬到了河岸上。这时,她的衣服都已经被洪水冲刷成布条条了,就像村民们打扫院子时用的大扫帚一样,一条一条的。
回到岸上,巧兰疲惫不堪,浑身无力,可是她心里还担心着组织群众抢收麦子的事情,于是硬是挣扎着身子,三步一摔地回到了东庄村。第二天小便时,尿的还是黄水,直到七八天后,尿水才正常了。
五
不论在榆社县的任何地方,王巧兰只要见到鬼子,或是见鬼子进村了,就绝不放过。她也不暴露自己,远远看到鬼子,她就爬到树上,等鬼子快走近时,可以打了,她一枪就可以打死一个鬼子。
由于她每天坚持用豆子练习打灯,终于可以用一颗豆子打灭灯。当时,父亲怕巧兰跟上宣传队参军走了,巧兰就对父亲说:“爹,你给俺买上一支手枪,俺保证不参军。”王栓成为了拴住女儿,就托人给她买回一支镢把式的手枪。巧兰高兴地每天随身携带着这支枪,一有时间就练习打枪。因为当时日本鬼子还没有达到榆社,巧兰跟上宣传队走的时候,也是日本鬼子来到榆社用飞机轰炸榆社县城的时间,因此她可以随时练习打枪,所以练成了神枪手,用枪打鬼子,说打头不会打到身子,百发百准。后来她随部队作战,打死一个鬼子,获得一支精致的小手枪。1950年她转业到地方时,国家不让个人拿枪,她就把两支枪都上交了国家。
打死一个鬼子,其余的鬼子就惊慌失色地寻找打枪的人,可巧兰隐蔽得非常好,他们到处找都找不到。打完一枪,巧兰又秘密地从树上爬到房顶,对准鬼子又一枪,又一个鬼子就倒下了。鬼子气得“八格,八格”地乱叫,可就是不知道子弹是从哪里射出的,更不知道是谁打的枪。
鬼子经常受到这样的袭击,于是就在三分区悬赏,说谁要是告诉皇军是谁经常这样的干活的话,大大有赏。
1942年(民国31年),日军在榆社县吴家庄、南马会、韩村、杜余沟各修筑了一座炮台,驻扎日伪军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妄图摧毁我党我军首脑机关和我军军工设施。
炮楼里的日军经常威逼附近村庄的群众充当“苦力”,修筑工事、挖战壕、打扫炮楼的卫生。
南马会是桃阳大编村的一个管辖村。一天,驻扎在南马会炮楼里的日军要桃阳大编村出100名民工,去帮他们打扫炮楼和挖战壕。为了摸清炮楼里的情况,巧兰就带着游击队、村里的民兵和十几名妇女,乔装打扮来到了南马会炮楼。
“民工”们在炮楼附近“认真”地挖战壕,鬼子仗着自己有枪,一边监督他们干活,一边轮流在炮楼里吃喝。日军头子毛太君猖狂地独自一人在村边上到处转悠。王巧兰发现后,就和一群妇女悄悄地从工地上撤出来,把毛太君团团围住。巧兰喊了一声:“上!”妇女们就都一起扑到毛太君的身上,有的抱住他的腿,有的抱住他的胳膊,有的抱住他的腰,有的从后面抱住他的脖子……妇女们想把他摔倒了打死。可是他太有力了,只听到他“哼”地一声,就把她们都甩得老远,摔在了地上。
巧兰见毛太君只是耀武扬威地右手提着一把刺刀,连一支手枪都没有拿着,于是赶紧喊道:“大家快打她的手!”妇女们都爬起来跑过去抱住他的双臂,不断地打手、咬手,疼得鬼子“嗷嗷”直叫。巧兰趁机夺了他手中的刺刀,对准他的肚子,使劲连刺几下,就把鬼子给刺死了。
杀死鬼子后,妇女们都怕一会儿被炮楼里的日军发现,那么今天在工地上的100名人员的生命一个也保不住。巧兰斩钉截铁地说:“咱们把鬼子抬回去,埋了吧!”
鬼子死了,妇女们害怕,都不敢过来抬,于是只有巧兰和另外一妇女工作人员康志银两人合抬。她俩一直把鬼子的尸体抬回到东庄村后的马圈沟,把他埋在了那里。
后来,村民们知道这件事后,就说:“东庄村的闺女不爱财,打死鬼子抬回家!”直到现在,那个毛太君还埋在东庄村的马圈沟。
因为鬼子经常“扫荡”,人们不敢出来种地、收割,又因为天大旱,榆社人几乎就没有收下粮食。人们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再加上鬼子经常出来“扫荡”,把能吃的东西都抢走了,人们全是饥饿难忍。
桃阳村的党员刘成流和壁图画的党员田如清,都是武装干部,忍受不住饥饿,再加上鬼子的诱惑,最终当了可耻的叛徒,告诉鬼子经常打暗枪的是东庄村的共产党员王巧兰,说王巧兰总是爬到树上或墙上打暗枪,并且告诉鬼子,哪月哪天在哪里死的鬼子都是王巧兰打死的,于是鬼子对王巧兰恨之入骨,又悬赏要捉拿王巧兰。
王巧兰一点都不害怕,但是后来她就转变了战略,不上树或爬屋了,而是转到地下,钻到地沟沟、地洼洼里。鬼子还在路上走着,突然就不知从哪里冒出手榴弹,把他们送回“老家”了。
一天王巧兰办完事刚回到家,鬼子就在叛徒的带路下,把东庄村给包围了。
鬼子进村后把村子掀了个天翻地覆,搞得鸡犬不宁,但是也没有找到王巧兰的影子。
鬼子恼羞成怒,于是丧心病狂,对东庄村进行了七天七夜的烧杀抢掠。
王巧兰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跑到了村民鹿磨孩老汉的窑洞里。
鹿磨孩老汉和王栓成原来都是义和拳的成员,他见巧兰慌张地跑过来,就低声喊道:“巧兰,快进来!”巧兰进了窑洞后,鹿磨孩立马伸手从锅底上摸了些黑,给巧兰抹到了脸上,赶紧让她上了炕,鹿磨孩的老婆赶紧给她身上穿了一件破棉袄,头上盖了块红布,怀里给塞了一个婴儿,扮成了坐月子的媳妇,这样才躲过敌人的收捕。
六
国民党不久以后就由原来的积极抗日逐步转变为积极反共,他们寻找一切借口,要联日灭共。由于王巧兰积极抗日,配合八路军打击了国民党好几次,国民党就想拔掉王巧兰这根眼中刺,于是就给村民宣传说,王巧兰当村长不合格,她的这个村长是用100石粮食换来的;而且告共产党的状,说是共产党在搞阴谋,怎能把一个孩娃娃选上当了村长……
不久,中央就派下专人来调查王巧兰。调查了没几天就说,巧兰15岁入了党,16岁就当上了村长,一个孩娃娃当村长,按政策是不行的。
由于环境恶劣,组织上为了保护王巧兰,就调她到三区的来家垴纺织厂任厂长。这一纺织厂是当时部队的一个秘密纺织基地,专门给部队织布,地点在高庄村和申村之间沟里的来家垴。
巧兰在纺织厂既当厂长又当技术员,管理着一台大织布机和二三百妇女。部队提供棉花,她们负责把棉花织成布匹,然后有专门联系的人再把布匹秘密转移出去,最后都送到前线打仗的部队。她在纺织厂管理得不赖,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也没有被鬼子发现这一秘密基地,给部队织了不少的布。
王巧兰在来家垴工作了一年多了,也没有顾上回过一次家。
1943年(民国32年)除夕,巧兰领着弟弟王木林(大爷家的二儿子,她来纺织厂时就领着他)在桃阳秘密办完事准备回纺织厂,在路过东庄村时就拐进村里,想看看父母。
当他们走到村大队时,发现大队的门大开着,于是就走了进去,只见几名村民兵正大汗淋淋地往布袋里装粮食。原来他们给部队送了一下午的粮食,于是巧兰就帮他们一起装粮食。在大队家里的地下,还坐着好几个武装干部,有云簇村的、有马兰村的、有赵庄村的……他们聚在东庄村,都是为了晚上要相跟上过敌人的封锁线。装完后,大家都觉得累得不行,说今天是除夕,鬼子不会出来“扫荡”,坐下来休息休息吧。
王巧兰也走累了,于是也靠着窗户下的墙坐了下来,没想到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王巧兰正睡得香,忽然觉得脖子上冰凉冰凉的,她把眼睛微微睁开一看,糟了,一鬼子站在她前面,手里的刺刀正架在她的脖子上。她马上向屋里扫了一眼,发现地下站着都是鬼子,所有的民兵都睡着了,也都被刺刀架了脖子。
巧兰发现看她的鬼子也一直站在那里不住地打瞌睡,还没有发现她已经醒了。于是她马上站起来推开窗户一下子就跳出去了。鬼子马上出来追。王巧兰翻院墙来到游凤翔的家门,他的妻子杨改弟忙为她打开院门,她闪身进去又越墙逃走。尾随而来的鬼子残忍地一刀刺穿杨改弟的肚子,继续对王巧兰紧追不舍,边追边喊:“捉活的!捉活的!……”
王巧兰跑到东庄村的后山山顶,走投无路,纵身跳下了三十丈高的深崖,当场昏死过去了。追来的鬼子对着崖下扫射了一阵,以为王巧兰已经死了,于是就走了。
当王巧兰从疼痛中醒来时,天已经大亮,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枪已被摔成了两截,而自己却浑身一丝不挂,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跑丢了,身上到处是凝固了的血迹。
她往起爬时,手和腿疼痛难忍,原来她的左手和双腿都已被射穿。她忍着巨大的痛楚往前爬时,遇到了村里的程木的,他把自己的一件衣服脱下来给她穿上,并把她背到自己的家里藏起来。
王巧兰昏睡了一天一夜后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当她醒来时,程木的告她,除了王木林,在村大队被鬼子捉住的那十二个送粮的民兵和武装干部都被鬼子在桃阳村活埋了。
原来,那晚除了王巧兰跳窗户逃跑掉外,其余的人都被鬼子抓住了,带到了桃阳村。第二天,鬼子在桃阳村威胁村民们挖了一个一人多深的大坑,把逮住的人都推到了坑里,严厉地问道:“王巧兰的哪里去了,不说的话,通通死啦死啦地!”
不管鬼子怎样威逼利诱,被抓的人,没有一人吭声,气急败坏的鬼子就丧尽天良,往坑里填土。
当土已经埋了他们半身深时,王木林发现马会的维持会长鹿富志在日军中,他马上就大声叫喊:“爹呀,爹呀……”
鹿富志听到喊声,一看是王巧兰的弟弟,马上对日军的翻译说:“这是俺的小的,你……”
翻译官不耐烦地说:“你的小的?你是马会的人,怎么小的在东庄村?”
鹿富志赶紧说:“俺老婆是东庄村的人,他是来他舅舅家玩耍的。”
于是,翻译官就对鬼子头耳语了几句话,就让鹿富志把王木林从坑里拉了出来,而其余的人都被活埋了。
不久,榆社的党报就刊登了鬼子活埋送粮的民兵和王巧兰跳崖壮烈牺牲的事件。
直到伤好能下地走路了,王巧兰才离开程木的家回到目瞪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