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思想的碎片——我的陪读生活>17-20章

17-20章

作品名称:思想的碎片——我的陪读生活      作者:黑大汉      发布时间:2015-03-27 12:14:37      字数:4029

 
 【十七】驴肉火烧
  
  什么是驴肉火烧?也就是一种从中间剖开夹进驴肉的饼子。这种饼子,假如没有驴肉夹进,我相信你决不会愿意尝第二次,因为它缺少油水板结乏味。奇怪的是,一旦它夹上驴肉,滋味就大大改变了,香酥可口生动异常。所以,我暂住的这城市“驴肉火烧”遍地都是。
  然而,也仅仅是品尝过一次,我就再也不愿“驴肉火烧”了。为什么?因为我那次品尝它的当儿,从我的面前恰恰走过了一辆驴车。
  这里的驴车用途很多,有拉泔水的,有拉建筑材料的,还有拉蔬菜的等等。都已经进入交通现代化的时代,摩托、汽车、火车满地跑,可这里的人们在使用驴车真的有些让人难以思议。不过,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或许又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驴车与各类机动车相比,无疑成本更低也更环保。驴以食草料为主,而在这里的农村,玉米杆那可满地都是,因此,其饲养成本近乎于零。而各类燃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几乎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当然,驴还有它自身的许多优点,比如说勤恳老实等等。可非常遗憾的是,对于它的这些优点,很多人视而不见;恰恰相反,还对它存有某些不可原谅的偏见。
  人们对驴有哪些偏见?比如说,因为它的勤恳老实而骂它“蠢”——“蠢驴”,一如我们今天将某些厚道之人斥之为“榆木脑袋”、“傻蛋”一样。又比如说,因为它偶尔发一回脾气,不听主人的使唤而骂它“犟驴”等等。其实,人们对驴的这种态度是极不公道的。因为正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样,你在它前面吊上一棵萝卜或者是一把青草,作为老实的驴,哪里知道这是人玩弄它的把戏?总想吃到前面的萝卜或青草,不是驴的本能吗?即便退一万步说,被一时的利益遮住了视线,犯了一回糊涂,难道就真的不可原谅?而当你拿黑布蒙上它的双眼的时候,它哪里能够想到在它前面是永远走不完的磨道?人发脾气,可以被视为有个性,为什么作为驴就被认为“倔”与“犟”?
  可惜呀,驴是哑巴,人类对它的不公平待遇它是有口难言——它的表兄弟马,总是与“马到成功”、“一日千里”等吉祥字眼相联系;它的姐妹牛,享有“老黄牛”一类的美誉;惟独它,受尽人们的奚落与嘲讽,呵斥与责骂。然而我们不该忘记,难言,决不等于它一定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就像我们许多老实厚道之人在吃了哑巴亏之后,心里其实啥都明白,明镜似的。
  
  
  【十八】我被遗忘了
  
  第二餐厅在学校的最北边,因为它的一侧设有售报亭,而我经常要去那里购买新近出版的报刊,所以,我和儿子也时常到那里就餐。
  昨天是中国足球队与德国足球队进行对抗赛的日子,比赛的结果如何让我难以释怀。为此,中午我与儿子再次选择了这里就餐。我打饭,让儿子去取筷子。可当他回来之时,我忽然发现,他又忘了给我带筷子了,只是取了他自己的一双。这让我非常不快,因为这意味着儿子心里只有他自己而没有别人。而为这事,我已经不知提醒或者说教育过他多少次了:只有你心中也装着别人,那么,别人心里也才能装着你;一心只想到自己,只有自己,那么,到头来你也必然会被别人遗忘。
  我说了,他也听了,可就是无动于衷!为什么?恐怕与多年来我们对他总是讲奉献而不求回报有关。长此以往,令他形成了做父母的就该为我做这干那的思维定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今天的不幸乃是咎由自取。
  毫无疑问,我儿子这一代人非常特殊,特殊在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同时,作为他们的父母的我们这一代人,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所以,大多数人不愿看到他们再受苦。并且,今天的物质条件乃是今非昔比,有这可能让他们享受生活。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想法与做法,可以理解却不值得肯定。因为至少从结果来看,它让我们的孩子在其生存能力上出现了重大的问题,也令他们因此变得自私自利,以为这世界本来就该以他们为中心。
  回到我儿子的身上。为了他,如今我做出了不小的牺牲——牺牲或者至少说部分牺牲了本来属于我的生活与事业。而他对这一切似乎并不在意。尽管说,现在他尚不具备回报我的客观条件,可作为一个有感情懂感恩的人,是不是该以一切可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谢意呢?比如说,用餐时,给我捎一双筷子?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然而现在的事实恰恰相反!更为可悲的是,我以及他的母亲还又必须为此承担相当的责任。
  
  
  【十九】自行车
  
  在偌大的校园里,没有自行车实在是不方便。所以,到学校没几天,我就买了一辆自行车。此前,宿舍管理员曾经告诉我,通常说来,开学一周之后,来自不同地区的新老学生会举行同乡会相互认识一番。在同乡会上,大四即将毕业的老生常常会把自己的旧车送给大一的小老乡。另外,在校园里,自行车失窃的现象相同严重,新车最容易成为下手的对象。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开学伊始,是新生买车的高峰期,所以,自行车的价格也往往居高不下;而错过了这一段时间,其价格则会出现不小的回落。所以,她建议我假如想买车,最好耐心地等一等。可我那些天在医院、车站、学校之间不停地来回跑,没车极不方便,因此,最终还是到西大街买回了一辆宝岛牌的自行车。
  这辆车在我上一次回家——也就是开学一周回家之后也就给了我儿子。这次过来,儿子告诉我,他这辆车在我走后的这段时间里,两次惨遭不幸:一次是被人将车座拔走了,再一次是被人卸去了车铃。当然啦,仅仅是盗去了自行车的一部分还是比较仁慈的做法,而像我在上海某高校读书的侄女,一辆新车买了没几天就连尸首都不见了,那才叫真正的悲惨呢!
  与新车、好车的安全感极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整个校园里,锈迹斑斑被扔了好长时间没人过问的旧车极多,它们少说也占去了各个车棚三分之一以上的地盘。让人十分费解的是,这些明显被它们的主人抛弃了的各式自行车,为什么学校没有对它们采取适当的处置办法。比如说,将其相对集中在某一个地方,敬请其主人认领;假如超过了约定的时间却没有人认领,那么,则按照无主车予以彻底的处置。现在,就因为这些旧车占去了相当的地盘,以至自行车停放相当困难,有时甚至不得不占用车道。
  对校园里自行车失窃现象,我以为不足为怪,因为知识水平与道德水平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可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后勤部门的领导,看到自行车管理上如此混乱,为什么竟也无动于衷?他们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学校后勤管理的水平,是不是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
  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学校里负责修理自行车的师傅的工作态度十分认真,收费价格也相当合理。这是为什么?恐怕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某个工厂的下岗工人,他在这里的工作是临时性质。
  
  
  【二十】地道战遗址
  
  据说,全国抗日战争期间留下来的“地道战遗址”一共有两处。我这里说的是位于河北清苑县冉庄的“地道战遗址”。这里因为早年拍摄的故事片《地道战》闻名遐迩。
  冉庄的地道战遗址如今已经被当地政府开发成重要的旅游景点了。在这里,充斥着浓重的商业气息。比如说,贯穿该庄南北的那条大街的两侧便是店铺林立,有卖吃食的,有卖旅游纪念品的,还有出租电影道具的等等。在《地道战》中的老钟叔敲钟报警最后壮烈牺牲的地点——老槐树为中心的那一地区,商业最为繁荣。在这里,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各类出租的军服——有八路军的,有日本鬼子的,还有伪军汉奸的,并且生意非常兴隆。我就亲眼看到有游客穿上北方农民的短打扮,模仿电影中老钟叔敲钟报警的模样。当然,我也看到了有人身穿汉奸服饰,歪戴礼帽,挥舞着驳壳枪,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狰狞面孔来。在距老槐树不远的地方,还有当地的农民向游客出租马匹或者驴子的。
  大凡是电影上反映到的与日本鬼子进行“地道战”的地方,如磨盘、神庙、驴槽、水井等,我都转了转。这些“景点”给我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似乎太过平淡,远没有电影中那么好看。就还说村口悬着一口用来报警的大钟的老槐树吧,事实上并不高大,也就一人合抱多一点的直径吧,它的高度最多也超不过两层楼。更要命的是,它已经死了,感觉上就如同路边店铺里出卖的许多道具一样。
  我也曾下到地下,钻了一回地道。我钻的是有“冉庄第一洞”之称的该村党支书张森林家的那口地道。该洞的结构确实相当巧妙,进出口都非常隐蔽。只可惜如今用水泥将地道四壁全都抹起来了——大概是为了加固;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则是,令其失去了应有的真实感。而参观地面上的张森林纪念馆,我则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张森林家的宅院占地足有二、三亩地,院中的青砖小瓦之房不下七八间,可“前言”中却说他家是贫农!后来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位年届八旬的老人。当时,他正在打水浇灌自家的菜地。从老人口中我了解到,张森林家有数十亩地,他读过好几年的书,也教过书。从这些情况看来,至少可以讲,这样的“贫农”与我们印象中的“贫农”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些。
  假如张森林家不是贫农,而是中农、富农乃至地主,其实我以为这些丝毫也不会掩盖他的光辉。因为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当民族矛盾上高于阶级矛盾的时候,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做出自己的反应。而在抗日战争中,是不乏家财万贯的“地主老财”散尽家产招兵买马投身抗日战争的典型人物的。
  与这位冉庄八旬老人的一席谈的另一收获是他发出的一个感慨。即至少发生在冉庄的抗日故事,其主题差不多都是“中国人打中国人”——一度驻扎在冉庄后来撤至黑风口的鬼子据点,“鬼子”也就两人,其余的尽是伪军。多次来冉庄扫荡,每次鬼子也没几个,尽是“中国人”。依稀记得有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让人非常尴尬的问题:为什么抗日战争中,汉奸如此之多?这委实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值得一提的另一个问题是,冉庄虽然被开发成了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各地前来游览的客人很多,但普通百姓似乎从中受益并不多。一位年近九十的老奶奶,当年亲眼看到过日本人来冉庄扫荡。她对我说,他们家就在道边,如今房子全被旅游公司买去了。房子依然由他们家住,但不允许随便拆与修。眼下,上了年岁的她从旅游开发中得到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向经过她面前的游客讨要喝光了水的矿泉水瓶去卖废旧,一只瓶子人家给1毛钱。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