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孤岛遗恨(五)
作品名称:红颜恨 作者:竹林子 发布时间:2015-03-27 13:58:37 字数:3939
五
且说黄仁霖马不停蹄地跑进“联勤”司令部,鉴于他的上边还有一个总司令黄镇球压着,对于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敢擅权做主,就先找黄镇球通通气,想让上司直接表态负责。黄镇球闻听此事,心里就觉着黄仁霖在耍滑头,假如自己不答应这件事,肯定要得罪宋美龄,日后也没有什么好处。如果表态答应借款,一旦出现问题,作为决策者的主官,就要吃不了兜着走去当替罪羊。黄镇球沉吟片刻,慑于宋美龄的权势,还是满口应承下来。不过,他却小声对黄仁霖交待说:“话为空,笔为中。”坚持着非让石静宜亲笔写一张借据才能付给现款。
蒙在鼓里的石静宜发财心切,自恃有婆母娘宋美龄撑腰,胆子更大,根本不考虑后果,就如约前往“联勤”总司令部,当着黄镇球和黄仁霖的面,写下一张借条,轻而易举就将300万元军费给支走了。
老奸巨猾的黄镇球原是张发奎麾下的将领,在大陆曾经追随过张发奎公开反蒋,被蒋介石视为异己分子。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黄镇球看到蒋介石借整肃军队之机一个个排除异己,甚至连何应钦这样的大人物也不肯放过,他心里直发怵,生怕有朝一日会拿他开刀。处在颤颤惊惊的政治夹缝中,黄镇球意欲寻找一个新靠山。凭他在官场上混迹几十年的老经验,看准这个新靠山就是初露头角的“大太子”蒋经国。前几年,黄镇球压根瞧不起书生气十足的蒋经国,觉得这位扶不起的“阿斗”难成大气候。可自从蒋经国在上海发动那场闻名全国的“打老虎”运动之后,黄镇球才真正看透了这个白面书生外柔内刚绵里藏针的秉性。无毒不丈夫,蒋经国关键时刻手腕不软,连姨娘老舅都敢碰,这种人能成大事。何况逃台之后,蒋经国在中统和军统之间培植了一帮亲信党羽,意欲将两家老班底都给兼并了,政治上的锋芒如日中天。
善于打政治小算盘的黄镇球权衡利弊,在“二太子妃”石静宜与“大太子”蒋经国之间权势的天平上,他将政治的筹码押在了“大太子”蒋经国一边。于是,他悄悄地跑到蒋经国的办公室,将“二太子妃”石静宜挪用军费的事情向新主子如实打了小报告。
这些年来,无情的政治斗争和军事上的大溃败,把蒋经国那颗原本善良诚实的心性挤压得扭曲畸形了,他已不再是过去那个憨态可掬为小弟弟提亲的“大阿哥”了。因陷进权力争斗的漩涡不能自拔,他早就想借机会要挫一挫来自外姓家族硬挤进蒋氏宗祠的冒牌小弟弟蒋纬国的锐气了。
在苟延残喘的蒋家王朝中,蒋纬国这株嫩苗如雨后春笋,挺拔直上,才30岁就在军界当上了中将总司令,怎不让从政的“大太子”蒋经国心生妒意。自古一国不容二主,孤岛台湾虽算不上一个岛国,可由蒋介石主政的那根权力的接力棒,迟早是要传给下一代的。在两个儿子之间,究竟传位于谁,一时间还难以预料。蒋经国最担心的是这根象征权力的接力棒会在动荡中交接,也就是人们私下里议论颇多的“武交”。胞弟蒋纬国手中掌握着岛上的特种兵指挥权,会不会借机演出一场“逼宫”戏对老头子发难?这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一直闹得心怀叵测的蒋经国寝食难安。
生活阴差阳错地把蒋纬国安排进了蒋家门里,使蒋家老祖宗原本遗下的一脉传宗接代香火变成了两股。而历史又一次阴差阳错地把蒋纬国置身于尴尬处境中,让他在风雨飘摇中当了一个弹丸小岛的“装甲兵司令”。由外姓根系入继蒋家的一脉香火一时间旺盛得压了正茬,也难怪蒋氏嫡亲出于封建卫道士的敏感心存芥蒂了。
在台北市的孤岛上,蒋纬国统帅的“装甲兵司令部”与孙立人的“陆军总司令部”和黄镇球的“联勤”总司令部毗邻。国民党溃败孤岛之际,或许蒋介石惧怕军心不稳引起骚乱,出于“护驾”之目的,亦或是故伎重演要将党政军首脑集于一处,便于相互牵制指挥,他居然把上介寿路的“总统府”、“行政院”、“国防部”,还有陈诚的“相府”,都置于装甲兵战车的严密监控之下。当时的装甲兵总兵力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了防卫孤岛的海军,甚至连日后海军陆战队中新装备的两栖登陆LVT部队,也统归蒋纬国指挥。出于疏散和防务上的考虑,蒋纬国除了在台北市分设总部和下属各总队机关外,另在城市周围驻防装甲战车部队,这样做的意图是防卫“皇宫大内”安全,殊不知这种军事布局却犯了“官家大忌”,让别有用心的人揣摩为“二太子典御林军”。这且不说,关键是蒋纬国升任“装甲兵司令”以后,决心革除步兵搭乘战车的“步坦协同”旧作战模式,强化单一的机械化特种兵训练,想以此提高自己部队的战斗力。他这种想法早在大陆的国共“徐蚌会战”和“上海保卫战”的惨痛教训中就形成了。目睹战场上自己的装甲战车轰隆隆前进,后边那些贪生怕死的步兵却不协同动作,操枪缩脖子躲躲闪闪,让他的战车孤军深入于近距离中难以发挥有效的威力,同时又缺乏必要的自卫能力而被对手瞅准弱点各个击破。那时候蒋纬国破口大骂步兵无能不配合,却有苦难言,因其上边还有层层的指挥官在瞎指挥,有谁去听一个嘴上无毛的后生之谈呢!他在台湾接替徐庭瑶之后,才觉得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在他的指挥下,台北近郊终日里战车隆隆征尘四起,目睹这种无坚不摧的场面,上层人士中不免有人赞叹有人皱眉头,对“二太子”的举动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蒋纬国的最大优点是生性豪爽为人坦率,平常不拘小节。具有这样一种优良的天性,倘若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或者江湖侠士,也就无所谓检点个人行为了,一辈子广交朋友,侠骨柔肠,落一个仗义的君子名声。而蒋纬国的身份是“二太子”,在宦海浮沉中,这一最大的优点与传统的稳健练达和世故圆滑格格不入,恰恰又变成了特定环境中的致命弱点。他的影子投射在另类们的心灵曲面镜中,往往会被人为地压扁或者拉长而失去了原型。不管世人如何评价和议论,蒋纬国却听之任之我行我素,这种与生俱来的的特性,注定了他不会也不可能在虚伪的人际关系中尾蛇周旋,他依然像歌德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基于蒋纬国豪爽的个性,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寻常与一帮子下属打得火热,下属中难免有那不检点之人,混迹于街头巷尾的公共场所,借醉酒之机声高言低乱嚷嚷,把蒋纬国尊崇为首领,并于无稽的闲聊中吹捧“蒋司令官”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具有大福大贵之相,无论是人才或者帅才,都比那个憨头憨脑的“大太子”蒋经国更有“帝王之姿”。
说者本无心,听者却有意。这些只图一时痛快阿谀奉承的闲言碎语,很快就传进了蒋经国亲信党羽的耳朵里,他们自诩为“大太子”的智囊,终日里像鸦雀一般围着蒋经国鸣噪,并且引经据典,说什么小秦王李世民当年就是因为典禁军,才在瓦岗寨众弟兄的怂恿和胁迫下,调兵遣将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刺杀了长兄又诛杀了胞弟,将本该属于大太子李建成的江山争夺到手当上了大唐太宗皇帝。在众亲信党羽们的挑拨离间下,蒋经国的耳朵逐渐发热变软,开始疑心和嫉妒胞弟蒋纬国拥兵自重,其“禁军”装甲兵驻扎在“皇宫”之侧,的确是一个李世民式的危险人物。他虽然不相信胞弟会举兵夺权,但对装甲兵内部那些性高气傲的军官们却放心不下,当年如果不是秦琼和程咬金等部将唆使,李世民焉能够狠心与同胞骨肉相残?
蒋经国愈思愈想就愈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不愿像历史上的李建成那样坐以待毙,更不希望胞弟蒋纬国做李世民第二,他要想方设法削弱胞弟在军中的权力和地位,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机会终于来了,自动投到蒋经国门下的“联勤”总司令黄镇球,向新主子密报了“二太子妃”石静宜挪用军费的事情。最初听到这一消息,蒋经国既惊且喜,惊的是这起挪用军费事件幕后操纵者竟是后娘宋美龄。这些年来,蒋经国心目中唯有那个吃斋念佛的娘亲毛福梅。碍于父亲的颜面,对宋美龄这个后娘敬而远之,母子关系相处得十分尴尬。对这样一桩敏感的挪用军费走私案,稍有不慎就会激化矛盾,到时候不仅自个收不了场,恐怕连父亲也难以割舍夫妻情分。蒋经国转念一想,让他窃喜的是,后娘宋美龄幕后操纵不露蛛丝马迹,天真幼稚的弟媳石静宜却上了老谋深算的黄镇球的当,将一纸签字的借条留在了“联勤”总司令部。证据确凿,仅凭这一纸借据,他就可以在父亲面前告“御状”了,列举胞弟蒋纬国“权倾朝野”,治家无方,纵容妻子挪用军费参与走私活动,严重败坏党风军纪等罪名。哼!到那个时候,恐怕胞弟浑身是嘴也难以自圆其说,唯有双手垂立听凭父亲盛怒之下的发落了。
居心叵测的蒋经国为了避免事态扩大,他暗中嘱咐黄镇球严密封锁消息,设法稳住副司令黄仁霖,然后才急匆匆来到上介寿路“总统府”办公室,向父亲蒋介石告“御状”。
“父亲,‘联勤’那边有人闹事了,指责我们假公济私,揩他们的油。”蒋经国吞吞吐吐对父亲先提个引子。
“嗯,有这种事吗?”蒋介石并未在意,连头也不抬。
“父亲,您仔细看看吧,这是人家掌握的证据。”蒋经国幸灾乐祸,将弟媳石静宜挪用300万元军费的借条摊在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却有意隐瞒了后娘宋美龄当面向黄仁霖借款的细节。
蒋介石坐在办公桌前正埋头圈阅公文,脸颊比以前更加削瘦,明显地衰老了。拥有几百万军队的统帅却敌不过原本弱小的共产党,最终如丧家犬一般被赶出大陆逃亡在这座四面环水的孤岛上,蒋介石正面临着内外交困和通货膨胀的危机。为了稳定局势,他在台湾发行新币的总额仅限于两亿元,而石静宜却斗胆在他的防卫部队中一次就轻易支走军费300万元,这个数目已远远超过了台湾“爱国奖券”第一特等奖奖金的金额。蒋介石从桌子上拿起那张借条,青筋突暴的手直发抖,禁不住破口大骂:
“娘希匹,这还了得!一个女人就如此胆大妄为,非惩治不可!”虚弱的蒋介石一屁股跌进沙发椅内,一时间气喘如牛。
“父亲,这都是我们家教不严,才出现了这种事情。”蒋经国在一旁推波助澜。
“这件事纬国也难辞其咎!”情绪冲动的蒋介石骂完儿媳骂儿子,唯独没有想到夫人宋美龄就是这桩交易的幕后主使。
蒋经国眼见自己煽风点燃的这把火已经将父亲暴躁的脾气烧起来,便怀着得意的心情借故溜走了。
可怜石静宜被蒙在鼓里,仍然为走私货物如马前卒一般替婆婆宋美龄奔波,杀身之祸已悄悄临头竟毫无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