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寸草心>第五章 山雨欲来

第五章 山雨欲来

作品名称:寸草心      作者:闻鸣轩主      发布时间:2014-12-08 16:51:42      字数:5936


  (本故事纯属虚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自和王者一别,于子三不断浮现出闻一多、李公朴,以及巴金作品中的杜大心的形象,他们的演讲时刻萦绕在脑海中。
  当于子三赶到会场的时候,沈涧秋等人正在着急地等待着他。
  “学长,这里上千名学生正等你,那人没有为难你吧?”沈涧秋一见到气喘吁吁在冬天里跑得满头大汗的于子三,从裤袋里掏出一块手帕递给了他。
  “子三来啦!同学们静一静!”
  于子三接过沈涧秋递上的手帕擦了把汗,喝了几口水,走到主席台,开始主持起全校学生大会,“请问吃过早饭来这里参加会议的同学有吗?请举手!”
  台下一片寂静,同学们不知道于子三问这话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有没有?”在于子三的再三追问下,只有寥寥无几的同学举了手。“反正我是没有吃过早饭。是我们不愿意吃吗?”于子三扫视了一下会场,见大多数人在摇头,“当然不是!而是我们没有钱用来吃饭,更不用说是交学费了。”
  “对!对!对!”于子三的一片开场白,一下子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
  “那我们的诉求是什么呢?”
  沈涧秋带头喊了起来“支持南京中央大学提出的‘反饥饿、反内战、大学实行公费’的主张。”上千人在操场上汇成了一个声音,气势如虹。
  “南京的同学已经行动起来了,我们浙江大学的学生自然也不能落后。”于子三提高了嗓门,“可刚才我在来的路上碰到训导处的某些人却让我们停止一切活动,你们说我们能答应吗?”
  “不能!”操场的上空回荡着年轻的声音,几只小鸟被惊得四处逃窜。
  “我们该怎么办?”
  “去南京请愿!”
  “好!请各个系选出你们的代表,组成请愿团,我们明天出发。”
  第二天一早,于子三带领一千多名学生去车站欢送赴南京请愿的学生代表。
  当他们来到火车站时,刚好碰上一列火车进站。一队军警荷枪实弹一字排开,站立齐整,还有些胸佩青天白日徽章的便衣穿插在人群中。学生们在于子三的指挥下,在站台上纷纷展开旗帜,上书“反饥饿、反内战、大学实行公费”的字样,乘坐火车的旅客被学生的行动吸引了过去,几家报社的记者“卡嚓、卡嚓”拍个不停。
  这时,从软卧车厢里走下一位气宇轩昂的军人,肩佩四星上将军衔。
  于子三见状,起了个头,同学们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接着唱了起来:
  “你,你,你,你这个坏东西!
  市面上日常用品不够用,
  你一大批,一大批囤积在家里,
  只管你发财肥自己,
  国家和民族你是不要的,
  你这个坏东西,你这个坏东西!
  你,你,你,你这个坏东西!
  柴米油盐布匹天天贵,
  这都是你,都是你一手造成的,
  只管你发财肥自己,
  别人的痛苦你是不管的,
  你这个坏东西,你这个坏东西!
  坏东西,坏东西,
  囤积居奇,抬高物价,
  扰乱金融,破坏抗战,都是你。
  你的罪名和汉奸一样的。
  别人在抗战里,出钱又出力。
  只有你,整天地在钱上打主意。
  想一想你自己,死要钱做什么,
  到头来,你一个钱也带不进棺材里。
  你这个坏东西!真是该枪毙!……”
  四星上将听到此,气得脸色铁青,他身边一个上校副官模样的人颐指气使地对站在站台边几个身穿中山装,胸佩“青天白日”章的人努了努嘴,这伙人马上转身冲向学生人群,“不许唱!”
  于子三却领着学生唱出了最后一句:“你这个坏东西,喀!真是该枪毙!”
  四星上将狼狈不堪,匆忙钻进包厢。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一个便衣见学生们摇头,得意洋洋地说:“他可是现任南京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白将军,人家可是抗战英雄,你们看错了对象。”
  “白崇禧?”学生们愣了一下,于子三接话道:“我们并不是针对白将军的,正好请将军将我们的诉求带给南京政府。”
  “白部长哪会有时间来关心你们这等的小事?去……去……去!不要捣乱!”便衣驱赶着学生。
  包厢内的白崇禧这一天适逢同车赴沪,没想到在杭州遭遇到了学生的请愿。他注视着车窗外的学生,问道:“他们唱的是什么?”
  副官抢着回答:“这是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插曲《你这个坏东西》。”
  “那个领头的人是谁?”
  “叫……叫……听中统的人说叫……叫于子三。”
  “于……子……三”白崇禧皱起了眉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年轻人不知好歹,太冲动,迟早要付出代价的。”
  “他这样指桑骂槐,要不要把他抓起来?”
  “由他去吧!”白崇禧挥了挥手,“我又不是汉奸,何必对号入座呢?让司机开车吧。”说罢,再一次瞧了瞧于子三,然后将车窗的窗帘拉上,坐进沙发里闭目养神。
  火车载着白崇禧一行和赴南京请愿的学生向北驶去。
  站台上于子三带着学生目送着请愿学生的离去,他们的嘴里还在哼着那首《你这个坏东西》的曲子。
  5月20日,南京发生震惊全国的“五.二○”惨案,于子三又立即带领在杭的大、中学生3000余人举行游行示威,并一直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同时发表了《为南京“五.二○”血案敬告社会人士书》。于子三的名字,早已名声在外,当然也悄悄进入了特务们的视野。
  1947年春,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军统、中统等,加快了在浙大发展特务分子的步伐。中统成立了“浙大学运小组”,分工由农学院的李碧波负责监视于子三。
  这一年的10月20日,李碧波从邮件中发现一封从上海寄给于子三的信。他偷偷拆开了这封信,原来是浙大毕业校友陈建新、黄世民将于25日下午乘特快自沪来杭,要于子三到车站来接。他们来杭的目的,一是祝贺新潮社一位社友汪敬羞新婚,二是商量新潮社办农场的事。
  李碧波见状,立马把信呈送给中统浙江调查室主任俞嘉庸,俞如获至宝,认为这是“共党骨干分子”在杭州聚会,是“破获杭州共党组织”的大好机会。
  在他们的密谋下,一个陷阱设计停当了。
  由于是老同学见面,于子三这回并没有让沈涧秋等新生前往。
  “学长,为什么不让我和你一起去呢?”沈涧秋不明就里地问。
  “你还小,还嫩了点。”于子三将那天用过的手帕洗净还给了沈涧秋,见他不服气,似乎想跟自己比高低的模样,只好安慰道:“那地方比较复杂,不适合你去。”
  杭州火车站。从上海来的浙大校友陈建新、黄世民步出车站,于子三和周尚汾迎了上去,四个人紧紧地握手。正要搭车,两辆三轮车不待招呼就主动过来,把四人招上了车。车夫问清了客人的去处,就飞奔新婚夫妇下榻的湖滨清泰旅馆。车夫似乎很慷慨,也没数清客人付了多少车资,扭头就跑。
  见天色尚早,旅馆内人员嘈杂,于子三提出去西湖边的宝石山,那地方谈事情相对方便,也不容易惹人注目。其他人一致同意了于子三的意见。
  宝石山位于杭州西湖之北,是北山有名的风景区。山高78米,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含氧化铁,呈赭红色,在日光映照下,如流霞缤纷,熠熠闪光,似翡翠玛瑙一般,因此取名宝石山。宝石山,原称巨石山,山多奇峰怪石。来凤亭前有一卵形巨石,搁置山巅,就落星石,又称寿星石。山顶北临空挺立一巨石,称看松台,上刻“屯霞”二字。西行为川正洞,为巨岩倾叠而成,石几榻,可供休憩。洞后有羊肠小道,壁间有巨足印,谓钱射潮发威之“蹬开岭”,从此而上,可攀登狮子峰。白堤玉带,明镜一片,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于子三等人边嬉笑边比赛谁最快到达山顶,一声令下,众人争先恐后,三步并作两步,那百拾个台级被年轻人一一踩在脚下,率先来到山顶的,在原地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嘲笑着几个后来者。完了,大家一起站立在保俶塔旁向南面对西湖驻足眺望。
  秀丽挺拔的保俶塔高耸在宝石山东巅,它是西湖风景线上一个突出亮丽的标志。保俶塔,又名应天塔、宝石塔、宝所塔,五代吴越国宰相吴延爽为佑国王钱弘俶召去京(开封)平安归来而建,初建九级,名应天塔,又称保俶塔。后坍,僧永保又募集,改七级,因保有戒行,人呼师叔,遂称宝俶塔。后元明清三代六修,现存八面七级砖塔为1933年修复,高四十多米,实心不能攀,此塔显玲珑多姿,体态窈窕,在西湖风景中素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女”之说。
  “子三,你在思考什么?”汪敬羞见于子三朝山下看看,又向西南方向望望,料想对方正在酝酿吟诗。
  “怎么啦?新郎官。”于子三沉吟了一会才回过神来,“登临此地,使我想起了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东楼》?都说了些什么?”大伙一起围了上来,欲听于子三的下文。而于子文则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起来: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是说时局的变化?”
  “是,也不全是。好了,我还在思索给你们这对新婚燕尔的佳人送什么好呢?”于子三转换了话题,冲着汪敬羞说。
  陈建新、黄世民也马上附和,“是啊!我们送什么好呢?”
  “不用!不用!不用!”汪敬羞一连三个“不用”制止道:“都是老同学啦,你们的心意我和内子心领了。咱们同学一场,这年月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有此在西湖一聚,我心足矣!当然,若能得到子三的诗句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嘿!生活再艰辛,这礼还是要到的。”汪敬羞果然没有猜错,于子三还真诗意大发,
  “许仙素贞重逢日,断桥犹在塔已逝。
  青天日落赤天立,男耕女织分田地。”
  “啥意思?又是许仙,又是素贞的,还有青、赤,田地的?”陈建新不明就里,直愣愣地说。
  “先不说这个,光说不练假把式,还是来点实在的。”于子三从挎包里掏出了一条“都锦生”的丝绸被面,“敬羞,这是我送你们小两口的。”
  “就是!”陈建新和黄世民也各自拿出了一把天竺筷和一套“王星记”的扇子,他俩不约而同地说:“都是杭州的特产,你们生活中需要。”
  “各位兄弟的盛情,我也就不推辞了。”汪敬羞收下了这些礼物,见于子三还在时不时地往下朝远观望,他过去拉了于子三的胳膊一把,“子三还在想什么?”
  “敬羞,这下面的那座桥叫什么?”
  “断桥。”汪敬羞不知于子三这一问意味着什么,“怎么啦?”
  “对!这可是白素贞和许仙相会的地方,我衷心祝愿你俩的爱情也能千古流芳。”
  “这……”汪敬羞还没有反应过来,黄世民接上了话茬,“子三刚才的诗,意思就是祝你们一生幸福!”
  “这……这《白蛇传》总归是个悲剧吧?”汪敬羞还有点不知所措。
  “不错!《白蛇传》是个悲剧,但你们瞧断桥仍在,雷峰塔早已倒塌了。”于子三双眼放出渴望的光芒,“鲁迅先生二十多年前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就说过‘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其他人一时间还没有回过神来。
  “以白娘娘为代表的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值得我们仿效,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憧憬终究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子三言之有理!”汪敬羞恍然大悟,“你啊!不愧为我们浙大的学生会主席,这张嘴没有人说得过你,不当演说家可惜啦。”
  “其实眼下的局势也跟白娘娘当时的处境一样。”于子三顺势开导大伙道。
  “怎么讲?”众人皆注视着于子三,因为大家对他的分析颇为折服。
  “山雨欲来。形势是严峻的,前途是光明的!”于子三目光炯炯地回应着大家。
  “这是你诗歌前部分的意思吧?后面是什么呢?与许浑的诗有联系?”汪敬羞对于子三赠诗的后半部分还不甚明了,因为只有明白了才方便记忆。
  “听说过解放区吗?”
  “一知半解。”几位同学离校后,为了生计而奔波,时势了解得确实不多。
  “我的家乡在山东,那里可是解决区。”于子三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当地打土豪、分田地的情形,“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耕者有其田,锄者有其地,人人都有话语权……”
  陈建新、黄世民听了伸长了脖子,“莫不是人间的桃花源?”
  “总之,与目前的国统区恰好相反。”
  “子三,你是说我们眼下‘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诉求,就是要创建和平、民主的新社会。”
  “对!这也是重庆谈判的成果。”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于子三一行在汪敬羞的热情邀请下,一起前往知味观用餐。
  知味观,东临杭州繁华商业街——延龄路,西濒湖滨商贸特色街及风景秀丽的西子湖,是当时杭城档次最高,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最雄厚的餐饮名店。最初由孙翼斋先生于1913年创建。素有“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美誉。
  好友重逢,饭桌上话题自然没完没了,不知不觉已是深夜。至于究竟吃了些什么,倒是没有什么大的印象,唯独那道“叫花童鸡”令大家津津乐道。
  “叫花童鸡”传说是古时乞丐所创而得名。它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越鸡、绍酒、西湖荷叶,加上各种调味品烤制而成。先在鸡腹中填满佐料,然后用荷叶及箬壳包扎,再在外边裹上一层用绍兴酒脚、盐水调和的酒坛泥,放在文火中煨烧三四小时。到顾客食用时,整个泥团拿到餐桌上当着客人的面拆开。由于它是经密封烧烤的,保持了鸡的原汁原味,泥团中的名酒的香醇气味,经火烤后沁入鸡肉,一股清香在桌面上扑鼻而来,更增添了情趣。
  “来!同学们,我们祝敬羞夫妇早生贵子!”临了,于子三以茶代酒,提出了倡议。
  众人纷纷响应,汪敬羞夫妇频频回礼,“只是,战乱期间要添个孩子恐怕不容易养吧?”娇小的汪太太用手捂了捂肚子,轻声地说了一嘴。
  “噢!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一点没有逃过于子三的眼睛,在嘈杂的屋子里这一声轻轻的疑惑,应该将其疙瘩解开,“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的!我们今天的努力不正是为了他们吗?”
  “是啊!是啊!”汪敬羞明白了于子三的含意,重复着老同学的赠言,对妻子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于子三起身告辞,汪敬羞等人见天色已晚,再三要求于子三等人在旁边的旅馆住一宿再回学校。于子三的脑海里一闪而过了一个声音,那是前不久地下党发现有特务学生跟踪他,曾警告他不宜在校外夜宿。因为校园里学生多,加上竺可桢校长不允许军警干涉校内之事,相对安全。
  可是这天实在谈得太晚,时间上已不允许回校,再加上同学们的盛情难却。
  “这……”于子三暗自思忖了一下,“不会有那么凑巧吗?”他只好随陈建新、黄世民到延龄路大同旅馆52号房间住下,同住的还有浙大同学郦伯瑾。也就是这一念之差,将于子三陷入到万劫不复的险境。
  26日凌晨2时,杭州警察局会同中统特务,以查夜为名,把于、陈、黄、郦四个学生逮捕了。
  原来这四个心地纯朴的年轻人又哪里知道,就在他们下榻的52号房间隔壁的53号房间,已经住上了中统局特务。那两个车夫其实是特务的“眼线”。跟踪于子三的中统浙大学运小组的李碧波从“车夫”口里得知了于子三等人的住所,连夜向上级报告。经浙江省主席沈鸿烈批准,实施了闪电行动。
  早晨8时,新潮社员葛师竹、周尚汾如约来到大同旅馆,发现52号房间空无一人。查问茶房,茶房先是支支吾吾,后又说没有这些人。两人更是疑惑,匆匆下楼准备去问帐房。他们见楼下旅客牌子上分明写着陈建新等四人的名字。他们预感到出事了,正待查问,一个青年茶房走来,见四周无人,悄悄告诉他们:“你们赶紧去想办法吧!昨夜两点钟,四个学生已被抓走了。”
  葛、周二人一听,连忙赶回学校,向学生自治会和校方报告。下午5时,校长竺可桢得到确切的消息,于子三他们四人确实已被警察二分局抓走。
  于子三等人的命运又将会如何?竺可桢校长又会采取什么营救行动呢?
  
  (未完待续)
  (2014/12/07)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