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风水宗师杨筠松>开头话

开头话

作品名称:风水宗师杨筠松      作者:小白菜      发布时间:2014-10-17 11:20:21      字数:6686

  云开山脉,一个美妙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它,从广东广西交界的西江南岸出发,一路向南,跨郁南,越罗定,过信宜,接梧州(苍梧)、岑溪、容县、北流、陆川,连广西玉林市东(南)部和廉江,200多公里连绵不绝,千峰叠歭,气势恢宏,万壑纵横,美丽多姿,向世人展示着一种独具魅力的神韵。
  在云开大山广袤大地的一个皱褶里,有一条深藏不露的小河叫西江河,它从金垌发源,三四十里到了镇隆,这条微不足道的小河两岸,出了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人物,其中,有提出“五三三”学制的林厉儒,有民国期间曾经主政广东省的林文亥,还有老百姓家喻户晓的风水名师“本地姜”,而且有一条巴掌大小的村子,在国民革命时期,一下子出了三个将军。下南洋到马来西亚去,开拓异邦事业的李孝适家族,更是引人注目,扬名海内外。
  地灵人杰,西江河畔,多少名人学士竟风流。
  而且这方水土,竟然出了个引人瞩目的,令万世景仰的人物,就是堪舆祖师杨筠松!
  什么是风水?从古至今,给风水下的定义不计其数,但历史上给风水最早下定义的为晋代的郭璞,在其名著《葬书》中有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据说郭璞的墓还在金山寺对面的长江中间的小岛,江水出没,古迹尤存。其实从较早之前的青乌子开始,风水便有了较清晰的历史,到了隋唐时期,名家辈出,如舒绰、僧一行、司马头陀、浮屠泓、丘延翰、字冀之、隋唐之后,有张宗为、目讲僧、周仲高、仲宁、杨宗敏、廖均卿、徐善继、李景溪等将风水之术发扬光大,名动天下,然而,在风水的殿堂里,杨筠松风水无疑是最受推崇的。他光辉灿烂的堪舆学说和踏遍万水千山开拓实践风水理论的精神,永远照耀着历史的天空。
  杨筠松感人之处,就是贫贱不改好学。
  据典籍说:杨筠松,名筠松,又名益,字叔茂。
  又有风水资料说:杨筠松父名灿都,字文光。母亲何氏。有兄弟三人:长曰筠翌、次曰筠宾、筠松排行第三。他出生窦州。出生时间为唐武宗辛酉年(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八月十六日。
  杨筠松小时家贫如洗,艰辛程度自然难备述,然而,杨筠松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十七岁登科甲,随之步人仕途。查遍唐代的进士名灵,这个年纪中进士的绝无仅有。到了僖宗朝(八七五至八八O年)任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掌管皇家风水典籍和有关风水等事务)。
  在任职期间(及其前后),杨筠松深入研读堪舆典籍,钻研风水,得其要领,为后来从事风水和成为名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杨筠松的过人之处,就是追求人生的核心价值。
  杨筠松生长在乱世。那时候,从“安史之乱”走过来的唐朝,再也经不起兵火再折腾,经不起刀光剑影。大唐帝国的太阳偏西了,大唐帝国的挽歌远远地响了起来,走在夕阳下的挽歌声中,情景是多么的悲凉。
  先说咸通十五年(公元八七三年),懿宗驾崩,僖宗即皇帝位。僖宗李俨眷恋声色,枢密田令孜在朝专权,弄得朝政腐败,江河日下。
  再说乾符元年(八七四),濮州(今山东邮城)王仙芝、冤句(今山东曹县)黄巢先後揭竿而起,义旗指处,所向披靡。广明元年(八八O)十二月巢军克潼关,继破京城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然而,长安失陷前夕,僖宗李俨在“百官皆莫知之”的情况下,携带三妃四王,仅有五百名神策军护驾,仓皇逃出长安,“奔驰不分昼夜”地秘密逃往西川。僖宗逃前,杨筠松被“断发入昆仑山步龙”。
  杨筠松目睹李唐王朝的腐败,自知没谁能挽危难于将倒之中,他对朝庭的复起深感失望,不再去追求高官厚禄,毅然脱离朝庭,弃官为民,身带禁中的《玉函秘术》从事地理,远离长安,云游四方,回归民间。
  在南行途中,他一度往返于处州。后至湖北偶遇鄂州刺史廖銮,互议境遇,言及风水,经其指引,遂於中和二年(882)辗转至江西。其时黄巢称帝,曾任唐王朝大夫的他改名救贫.至江西虔州隐迹于崆峒山。后来迫於生计离开崆峒,以自己熟练堪舆的特长,在虔州各地从事风水活动。
  公元八八四年,黄巢失败,僖宗复辟。然而,杨筠松没有返朝供职,他心怀天下,浪迹江湖,把只有皇室才可享有的风水之术带到民间去,造福天下。在路经兴国三僚时,见这里山水宜人,环境幽静,利於隐身匿迹,遂择三僚为一长期寓居之地,到雩都、赣州等地,也偶去闽粤,专事地理活动。
  杨筠松动人之处,就是顺天而行。
  杨筠松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他视富贵荣华为过眼烟云,无感恋栈,而心系山川风水,一旦投身其间,则如鱼得水,流连忘返。因此,终於弃官为民,远离京都,回到南方,他平素自奉甚俭,而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民间极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称之为(救贫先生),故其又名杨救贫。“救贫”二字名声大振,不胫而走,而他的本名在广大百姓中,反倒知之者不多了。
  在杨救贫居留江西赣南一带二十多年中,遍游赣南等地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踏勘并择定了难以数计的阴阳宅址。期间,曾为于邑药口坊芒筒坝建立管氏宗祠(继述堂)定位(即后来所称的板凳定向),该祠至今犹存的。长期以来享有盛名,名闻海内外。
  杨筠松所处的时代,唐帝国已经衰微,诸侯称霸。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是卢光稠,他早有独霸天下,面南称帝的野心,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走出了第一步,就是自立为王,号称卢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就是卢光稠强烈意识到:自家还欠成就帝业的皇家的风水。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卢光稠毕恭毕敬,请杨筠松为其卜天子地。杨筠松感到他的诚意,点出了天子地,并将其母改葬。在答谢杨筠松的宴席上,卢光稠问杨筠松还有天子地否?杨筠松答: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他不肯逆天而行,说出其它的天子地。
  卢光稠立刻打起了算盘,他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与他争夺天下,于是在酒里下毒。杨筠松察觉后,立刻带着徒弟回家,可惜船到雩都药口坝,便毒性发作,杨筠松问弟子曾文辿此处何地,曾文辿说是药口,杨筠松叹道:药到口死矣!仇不可不报也。临死之前告诉曾文辿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则世世代代为天子矣。曾文辿不解,询问其中的奥妙。杨筠松解释道,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凿井,在风水上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
  一段本可成就霸业的历史,终于以曲终人散的悲剧收场!
  杨筠松的高人之处,就是风水大成,开宗立派。
  当年,杨筠松在专事风水活动中,无论阳宅、阴宅的选址定向,都不完全拘於方位木身即有吉凶的一惯信条,而是采用目测、倒杖”等法,依砂水、龙脉之各异,因形选择,因地制宜。从而,使阳宅、阴宅的建造,多处山灵水秀之中。其法经逐渐演变、完善,终於成为比较合理、影响巨大的形法理论,世人称其为“形势派”或“峦体派”,通常称为“赣派”。
  唐末以後,“赣派”风水的形法理论长时间地影响著整个风水行业。风水术者“择其要旨,竞相效仿”。当时,除赣派外,较有影响的是闽派(福建派)。闽派在“效仿”中更为突出。据《古今图书集成》载:“闽土有求葬法於江西者,不遇其人,遂泛观诸群名迹,以罗经测之,各识其方以相参合。但未得要旨”。
  “赣派”以观察山(地)形状、龙脉走势择址定位。“闽派”则偏重方位,以罗盘为主要工具。由此可知,当时尚未形成派系的“闽派”风水学者,就是学习和参考“赣派”之法,稍加改进,尔後才成为另一派系的。
  元代以后,以王及(曾寓居赣州)为主的闽派风水得到进一步发展,遂成一体,正式称名为“理气派”。“理气派”继续学习和参合赣派之法,“赣派”风水学者亦逐渐使用上罗盘这一工具。从而,两派之间互补短长。由此而後,两派的差异便很难区别了。
  杨筠松在风水活动中,边实践、边总结,精心潜研。围绕“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的风水四要领,先后写出了不少风水著述,撰有《撼龙经》、《疑龙经》、《都天宝照经》、《青囊奥语》、《葬法倒杖十二法》、《天玉经》、《杨公金函经》、《金刚钻本形葬图抉》、《立锥赋》、《黑囊经》等,为堪舆所宗。其中《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疑龙经》上篇言于中寻枝,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葬法倒杖》是专门论述点穴,有倚、盖、撞、粘等各种说法。这些名作在长时间里被风水术者作为学习的经典、堪舆的依据。
  杨筠松通过著作风水书籍传播风水外,又在赣南的兴国、于都和宁都一带广招徒弟,开展讲学活动,授以青乌术,杨仙岭还有杨筠松当年设坛讲学遗址。据《地理正宗》、《中国风水》以及有关风水典籍等史料的有关记载综合,其内传世系为:祖师杨筠松传曾文辿、范越风、历绍伯、刘淼、叶七、邵庭监、刘江东;曾文辿传赖文俊(世称布衣)、曾十七;范越风传苏粹明、方十九、张五朗;赖文俊传丁钰、刘雍;丁钰传卜应天(蹊都监);刘雍传李普照;卜应天传廖禹(金精);廖禹传孙世南、李玉才、王应元;孙世南传赖白发、曾道立;王应元传谢玠;赖白发传李雅鹊;李雅鹊传钟可朝;钟可朝传唐九倦、陈希夷;唐九倦传胡矫倦、张子微、谢子逸、蔡神兴;胡矫倦传刘七碗、郑颜渊、刘子猷、丁应之、丘公亮;刘七碗传刘景清、王禄道、建心倦;刘景清传刘应保;王禄道传刘勾力、吴景鸾、蔡二朗、刘子倦、宋花师;刘应保传刘元正;刘元正传刘景明、刘种桃、刘谦;刘景明传刘见道、谢和卿;刘种桃传廖信甫;刘胡鲫肖子清;刘见道传刘云峰、刘云岫;谢和卿传李莲洲;刘云山传孙伯岗(宋人)。余不可考。
  可以肯定,“赣派”的延续迄未终止。元大都选址人刘秉忠,明朝风水星相家刘伯温,清代风水名士叶泰等,都继承了“赣派”的风水理论。
  中国风水,源远流长,代有名家。但是各据一说,不成系统。唯杨筠松所创“赣派”得以保持、发展,被公认为“正宗”,可谓在风水界独领风骚。时至今日,几乎所有风水术家皆尊救贫为堪舆祖师,自称为杨公若干代弟子。
  据史书记载,杨筠松和两个徒弟曾文辿、廖瑀长年累月行走,都想寻找一块吉壤世代定居下来。在宁都的赖村,曾文辿希望在那里安家,在他看来,那里的风水可以出大官,杨筠松说那里的山是秃头山,只会出大盗。
  后来,在雩都的平头寨,曾文辿说这里是“五虎下山,狮象把水口”,将来子孙肯定兴旺发达,谁料杨筠松又说他看错了,这是“五鼠下山,猫儿把水口”。
  到了最后,曾文辿发现三僚的风水不错,子孙可以世代为官,于是告诉杨筠松,他已经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的好地方。杨筠松来到三僚一看,果然是一块肥沃的盆地,山水环绕,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在遥远的盆地边缘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树底下卧着一块圆形的巨石。但是,在这位风水大师的眼里,看到的却是一块适宜风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个盆地就是一个硕大的罗盘,盆地中间的长条形石峰酷似罗盘的指针,而松树和巨石则是风水先生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包裹。他说,住在这里,子孙后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杨筠松和他的两个弟子(曾文辿和廖姓开基祖先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间搭起茅棚住了下来,一人一座茅棚,茅棚为“寮”,故称“三寮”(现在为“三僚”)。
  杨筠松为什么选择在这儿居住呢?
  原来,他担心死后风水成为绝学,希望徒弟们能够世代继承他的风水地理学问。他不知道,不,或许杨筠松生前已经知道,他致力发展和传播的地理堪舆学造福天下,铸就了一次又一次历史的辉煌。他的堪舆学说也为后人发扬光大,廖均卿勘测营造明十三陵、李国纪营造上海古城、陶张选址设计福建永定著名园形土楼——承启楼,都深得杨筠松真传,是杨筠松在赣南的嫡传徒裔。
  在民间,凡得到杨公真传的历代堪舆师大多技艺精湛。杨公及其高徒所堪定的古坟、古墓历经千年而不衰。不但赣南,在广东、福建、广西等各省的许多望族的族簿上都记载了他们的名字。历史是最好的证人,事实证明杨公的堪舆活动,使堪舆文化迅速传播,大量的建筑实践,杨公风水有了用武之地,并逐渐影响到整个中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风水水法理论已经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同,学习水法也不乏其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80后90后,甚至国外的一些中国文化爱好者,均对风水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相信未来风水这一自然和谐的风水理论一定会在世界建筑和文化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杨筠松故后,卒葬地的官民一直对他表示出怀念之情。芒筒坝管姓人除把芒筒坝改地名为杨公坝外,为他建祠、年节祭祀;明万历初,赣州知府叶梦熊和雩都知县陈仰民亲到杨公坝瞻仰杨公墓,在杨墓对过的山嘴上立了照碑(现照碑犹存);清嘉庆十八年,风水师段道轩和吴肇龙,以“杨公弟子”名义亦在同一地点为杨公墓立了“神主碑”(碑亦存)。
  杨公寓居的三僚,当地人为他建了“杨公庙”。此庙因年代久远而倒塌,但是“寸心皆福地,双目有仙珠”和“万里江山归眼底,一天星斗挂胸前”等几幅庙联,仍然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岁月易逝,青山永存,多少个世纪过去了。这位富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堪舆祖师杨筠松,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流传於世。
  杨筠松的“救贫精神”和风水学说,太博大了,太精深了。在杨筠松故里信宜市,一批把对杨筠松风水的研究、传承、实践作为爱好的人,似乎与一千多年前的杨筠松有着某种缘分,内心深处有着一种精神支撑着,于2012年7月的某一天,相聚一堂,虽然我辈相聚远非前贤可比,但高谈阔论,口水与茶水一样多,豪情与酒清比翼齐飞,尽将发杨杨筠松文化,都付出言谈之中。梁法当即向我提议:写一本杨筠松的小说吧。
  这是一个好提议!小说,确实有着无穷的魅力。就说一部《西游记》,仅仅是唐朝一个和尙到西天去取经的故事,便使孙悟空家喻户晓,世代流传,长盛不衰。
  杨筠松是窦州人,我与这个千年之前的前辈同饮西江之水,我喜欢写点东西,就应该给世人留一点东西才好,才有一点写作的价值,也为信宜文化、信宜的旅游做点事情吧。于是,我用微弱的文字,陆陆续续开始地写《大唐国师杨筠松》。
  期间,不能忘记的是,许多人为我的写作加油,给予关注,像催货款一样打听进度。他们还为风水作出了总结:天下风水出中国,中国风水出江西,江西风水出三僚,三僚风水源信宜。这,为我坚持写下去提供了最大而且最好的理由。
  更不能忘记的是,信宜于2014年1月14日召开杨筠松研究会的成立大会,杨公故里文化的打造从此进入了新的里程。在此之前,信宜市各方面还组成考察组,一再进入赣南广袤的土地,到兴国,去三僚,攀登杨仙岭,跋山涉水地寻找着杨公的风水足迹和风水作品,与江西有关方面牵线搭桥,齐头并进,一起打造杨公文化。
  值得鞠躬致谢的是信宜那方水土的朋友,千方百计为我搜集资料,为我出谋献策,有时三更半夜电话响起来,并不是什么地方发生了火灾,而是那些“风水朋友”欣喜告诉我,他又给我找到了新的江湖传闻,这当然是杨筠松的,他们看作比救火还急的事情。
  令我感动的还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杨筠松从窦州走出去,在京城长安、在赣州从事风水实践的时间长达40多年,他的一生曲折离奇,他的传说扑朔迷离,充满神秘的传奇色彩,他的行踪、他的作品如散珠碎玉,零零星星地撒落在民间。把享誉海内外的杨公风水进行挖掘和梳理,需要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精力和时间,从2012年10开始,几乎占去了我全部的业余时间。每天深更夜静之时,我都像一只公蚁一样搬运文字,虽然我写的这本书纯属个人行为,但我觉得有很多朋友在参与,在期待,所以我很快乐,我在做一件自己喜欢做而大家又都高兴的事情,何乐不为?到了2014年,我写出了《大唐国师杨筠松》第一卷,共30多万字,梁法先生无私帮助,义无反顾地把第一卷书稿印发。这是对一个沉迷文字的作者的极大鼓励。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读者朋友对此书第一卷争相传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修改的意见。在阅读疲劳的今天,如果有文字能引起注意,尤其还有点能为人所用,也足以欣慰了,这也是对我的莫大促进。
  风水是一种民间的信仰。今天,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正在揭开神秘的面纱,更加广泛地为人类服务,杨公筠松给我们留下的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倍珍惜。
  风水是门学无止境的技艺。许多祠堂、庙宇、围屋、土楼,乃至现代的建筑物,内中都隐藏着耐人寻味的风水理念和奥秘。探觅杨公风水真谛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前不久,听说新加坡新天地集团成功上市,这是全球第一个上市成功的风水公司,研究和发展杨筠松学说出现了新的气象。
  在《大唐国师杨筠松》中,我才疏学浅,没能从学术的角度去发扬杨筠松的学说,去研究弘扬奥妙无穷的杨公风水文化,因为,它是小说,以刻划人物为主,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与真实的历史有时大相径庭,如果能够给有兴趣的阅读者留下一点快乐和记忆,我心足矣!
  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记得香港前特首曾荫权有句名言:我要打好这份工。有打隧道的立刻推广开去说:“我要打好这个洞。”今天,我也在此借用一下,就是说:
  我要写好杨筠松。
  
  
  注:本文参阅网络资料。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