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废园>19漫漫长长求学路

19漫漫长长求学路

作品名称:废园      作者:当阳山人      发布时间:2014-06-03 14:40:00      字数:3701

  19漫漫长长求学路
  
临河乡重点初中教导处年轻的教导员韩利民能够从事教师职业,说起来完全是一个偶然。人生当中有很多的偶然,慢慢的也就成了必然。韩利民从小聪明上进,上小学时在他们大队的小学里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进入乡重点初中后,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处于整个年级的上中等水平。
  韩利民入学早,初中毕业时还不到十四岁,和同年级的学生一般要比大他两三岁。在同学面前,他像个小顽童。他在学习上的表现,并不是很勤奋很刻苦,但他学习基础好,底子扎得实,凭着他的聪明和悟性,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其他同学艳羡的目光中,他轻轻松松就能取得其他同学要花很多功夫、下很大力气才能取得的好成绩。
  老师们常说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再不知道努力,初中毕业就会从哪里来还要回到哪里去。韩利民也想卧薪尝胆,但多年来养成的陋习,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是一下子改变不了的。
  初三上学期,他的作文写得字迹潦草,语文老师撕了让他重写。他一连誊写了三遍都没有能过关。最后他有些恼怒,感觉老师是在故意惩罚他。他心情浮躁,不能强迫自己一笔一划地写下来,就灵机一动,让一个要好的同学帮他誊写一遍交上去。这一次,语文老师总算开恩,翻着他的作文本,只说了一句:“你不是写不好,而是态度问题。”韩利民面无表情,听到这句话如蒙大赦。以后再写作文时,都是他先打好草稿,誊写的任务就让这个同学代劳了。
  就在初三年级的下半学期,韩利民做作业还是马马虎虎,差三落四,时常要被老师惩罚。甚至上英语总复习课时,他还津津有味地看一本连环画,被英语老师赵正德发现。赵正德老师是一个刚刚从民办教师转正的老教师,面对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学生,他多年来修炼不愠不怒的涵养,早被韩利民气得一扫而光。这个老教师怒不可遏,刺啦刺啦不几下,就将那本崭新的小人书撕得粉碎,一把甩在韩利民的脸上。
  许多年后,韩利民常常回忆起这让他觉醒的一幕。赵正德老师先是怒发冲冠,后又泣不成声。韩利民没有听清赵正德老师说些什么,脸上臊得发烫,觉得羞辱难堪。看到赵老师老泪纵横,他先是怔了一下,后来却被深深地震撼。他不敢正眼瞧一下这个声泪俱下的赵老师,只是咬咬牙,深深地朝赵老师鞠了一个躬。韩利民的心里早已发下重誓,从此以后一定要改邪归正,发奋图强,一心一意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中招考试前的一个多月,韩利民像换了一个人,勤奋刻苦,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在正式考试前学校组织的几次模拟考试中,韩利民均排在了学校三百多名毕业生的前五名。
  学校组织填报中考志愿时,韩利民报考了高中。但是,他的班主任老师给他改成了师范学校。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如果考取师范或其他的中专学校,意味着从此跳出了农门,有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县教育局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优劣,学校对老师的奖励也是以考取中专的人数来计算的。韩利民那时还不到十四岁,还不知道师范学校为何物,也不知将来要从事教师的职业。从小到大,他从没有想过这辈子要当老师,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王。但那个班主任老师为了获取奖励,毫不犹豫地给他的第一志愿改成地区的师范学校,并鼓励他说,以他现在的成绩如果中考不出意外的话,他一定会榜上有名。
  参加完中招考试,韩利民就一直在家,一边帮父母做些简单的农活,一边等待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这次考试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失误。他相信自己的实力,榜上有名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中招考试成绩张榜公布,按学校和老师的说法,他得到了超常的发挥。地区师范学校一共在嵩阳县招收二十名学生,韩利民居然名列全县第一名。学校托人给韩利民家里带口信,让他亲自到学校领取地区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捎口信的人回来后忘得一干二净。
  韩利民一边帮母亲做些家务活,一边等待录取的消息。村子里就他一个人在乡里的重点初中就读,韩利民的母亲相信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聪明好学,相信这个儿子定会榜上有名。她已经在悄悄地为儿子准备去外地上学的行李。
  韩利民的录取通知书在学校放了好多天,也不见有人来领取。眼看快要到开学的时间了,班主任老师一直找不到顺路的人捎回。他拨通韩利民大队的电话,但没有人接听。不得已,学校让班主任老师给韩利民亲自送去。
  当班主任老师风尘仆仆地赶到韩利民家里,喜滋滋地把录取通知书交到他父母手里时,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他不知道四年师范学习毕业后,他会不会也像他的班主任老师一样,面对学生的成绩表现出这样的喜不自禁。他在想:是老师成就了学生,还是学生成就了老师?
  韩利民听班主任高兴地说了他们班一共有五个人考取了小中专,两个中师,三个其它的中专。和韩利民一起考取中师的同班同学胡晓寒,她的家就住在镇上的政府大院里。班主任老师建议韩利民,后天要早些出发,经过镇上的时候可以和胡晓寒一起结伴去学校,他今天回去后可以给她说一声。韩利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就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韩利民就早早起来,父亲要送他去,他不让。韩利民一个人背着一大包行李,步行二十多里,快近中午的时候才来到镇上。胡晓寒的家就在位于镇子中央的乡政府大院里,她的父亲是乡里的副书记。韩利民来到乡政府大院,看守大门的年轻人说什么也不让他进。韩利民没有办法,就托门卫转告胡晓寒,说他会在公共汽车站等她。
  门卫斜着眼睛,审问他是什么人。韩利民说,他和胡晓寒是同班同学,两人一起考取了地区的师范学校。门卫不相信似地上下打量了韩利民一番,才说出胡晓寒现在不在家里面,和她父亲一起在镇上的兴隆饭店请人吃饭。韩利民很纳闷,胡晓寒考取了师范学校为什么还要请人吃饭。镇子上体面的人家也许就有这个习俗,家里有人考上大学,就像农村娶媳妇一样要庆祝一番的。
  天气晴朗,太阳高照,天气变得越来越热了。街上偶尔有零星的行人,大汗淋漓地匆匆走过。韩利民走了很长的路,心里又太急,汗水早已打湿了衣服,额头和头发上也滴着汗珠儿。
  兴隆饭店是整个镇子上最豪华的饭店。韩利民虽然在镇上念了三年初中,但很少在整个街上走过。这个饭店的位置具体在哪里,他也不太清楚。他隐约记得好像就在这条街道的尽头,就沿着街道朝前走。
  迎面走过来三四个干部模样的人,穿着考究,但敞胸露怀。他们几个人红光满面,喷着酒气。两个人还相互搀扶着其中一个戴眼镜的上级,摇摇晃晃地走着。他们大声地说笑,旁若无人,看样子他们喝下了不少的酒精。
  韩利民记得老师在课堂上的忠告,一般情况下不要去招惹酒鬼、疯子和莽汉。他赶忙侧身,躲在街道的一边,看着他们走过。韩利民猜想,他们是不是和胡晓寒的父亲一起。有心想要问问,却又怕惹恼了他们。戴眼镜的那个人仰着脑袋,乜斜了韩利民一眼。韩利民张了张嘴,很快又合上了。
  看着这几个人走远了,韩利民才继续朝前走。前面是个十字街口,有个骑自行车的人穿过身旁,差点儿把他撞倒。他看到前面的店铺外面悬挂了一面幌子,不时有人进进出出。他远远望去,看到了兴隆饭店的匾额。他忽然感觉自己的肚子有些饿,也有些口渴。从一大早起来吃过一点东西后,一直在现在过午了,他还没有吃过一点儿东西。
  韩利民走到饭馆门口。门敞开着,半挂着帘子,里面传出的除了浓浓的混合香味儿外,还有吵闹的猜拳行令的声音。他屏息敛耳听了一会儿,似乎听见有胡晓寒的说话声。他想进去告诉她一声,但脚步突然迟疑了。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不能走进去。如果饭店的胖老板问起吃什么,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个饭馆里饭菜的价格太昂贵,自己口袋里没有几个钱。虽然父亲给了他一沓钱,但这是他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咽下口水,对自己说,现在尽量节省一些吧。是呀,爹娘说他们活了四十多岁,还从来没有进过馆子呢。他们一向认为街上的馆子不是他们穷人进的地方。
  算了,兜里还有娘烙的饼和姐送的咸菜呢,先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填饱肚子再说。就在大街上边走边吃,他忽然感觉不太好看。四下瞅瞅,他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一处房檐下,有一块干净的地方,他走过去把提包、挎包、行李卷放在身后,坐下来。他掏出提包里的干粮,咬一口娘烙的玉米饼,挺香挺甜的。他又拿出一块咸菜疙瘩,咬了一口。
  韩利民狼吞虎咽地吃下去一个玉米饼,感觉肚里的饥饿劲儿少了许多。他发觉街上过往的人都要好奇地打量他一会儿。他看看自己,才发觉出自己的狼狈相,倒真像一个傻子或一个流浪汉。他以前也不断见过那样的人在街上乞讨,衣服又脏又破,蓬头垢面,吃喝拉撒睡全在大街上。现在人家没准儿也把他看成是一个小要饭的。他这样想着,忍不住笑了,自己居然也被当作一个沿街乞讨的小乞丐了。
  他从内心深处同情那些乞讨的人,却又责怪他们,既然四肢健全,为什么不能自食其力呢?他还听人说起有些人好吃懒做,专门以乞讨为业,不劳而获,四处游荡。他又从心底里讨厌这些好逸恶劳的人,恶意骗取好心人的同情和怜悯。而现在,他这个师范生,将来回来要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竟然也被当作了一个小乞丐。
  韩利民正独自一个人想着,忽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诧异地抬起头,身后的一间小店铺里有一个人正招呼他过来。原来是丁师傅。韩利民记得丁师傅原来在学校附近开了间小饭馆,不知什么时候搬到这个地方了。
  韩利民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丁师傅,算是问了好。他走进店里,把行李放下来。丁师傅早就认识他,已经听说他考取了师范学校,将来回来也要做老师的。丁师傅亲切地招呼韩利民坐下来歇息一会儿。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