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学校里也有不一样的气氛 4
作品名称:流逝的岁月 作者:冰凌 发布时间:2013-12-23 17:17:19 字数:3321
到快毕业时,学校接上级通知把春季生转成秋季生,把时间延迟了半年。因此婉玉她们在学校要多呆半年。团组织最后一批吸收团员,云儿让婉玉写申请,婉玉说:“写什么申请啊,讨论的时候又要说你这样了,你那样了,想着都烦。”
沙晓娟说:“写了还有机会,不写连机会也没有。还是写吧。”婉玉摇摇头不答应,云儿就替婉玉写了份申请交了上去。
一天,团小组长找婉玉谈话,婉玉才知道有人替自己写了申请。她有些期待地看着团组长,团小组长说:“我们团小组对申请人逐一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你进步还不够大,还是有些缺点的,离团组织的要求还差一些。比如政治思想方面,积极靠拢组织方面。当然,你还是非常优秀的,比如文章写得好,能积极给广播组投稿,给班级办板报,班里的事也很积极,特别是黑板报的版面的设计,在初中组,你一流的。希望你能虚心接受同学们对你提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争取下次加入团组织。”婉玉什么话也没说,他知道,入团申请肯定是沙晓娟和云儿替自己写的,不然团小组长怎么会找自己谈话呢?
谈话结束后,她找到云儿,云儿说:“申请是我写的,主意是沙晓娟出的,不过我们都是为你好,因为你比那些写申请的人优秀,甚至比那些入了团的有些人也优秀。”
婉玉生气了:“优秀?他们承认吗?他们就知道找你的缺点,什么靠拢组织不积极了,什么有资产阶级思想了,什么劳动不吃苦了,有了这些缺点,你还能入得了团吗?你们俩听着,以后,我的事,你们还是不要管的好。”
云儿说:“是,是,是,不管了,不管了,你别生气了。”
婉玉说:“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可我这人八字不好,尽被人欺负,你们还是不要管的为好。”一句话说的沙晓娟和云儿都笑了:“好,我们再也不管你这八字不好的小姐了。不过,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八字,给我们讲讲啊?”
“八字就是八字,有什么好讲的。”
“你是讲不出来吧?好了,别难过了,入不入团,照样生活,以后有的是机会。”婉玉没做声。
放学了,婉玉背着书包无精打采地往回走,快到院子时,看见海龙从坡下往上走,就站在涧坢上等着。海龙走到跟前见婉玉站在那儿,就问:“你站在这儿干嘛?”
婉玉说:“看见你回来了,等你呢.”说着要接过海龙的包。
海龙说:“我拿着就行了。”说完,他们俩向院子走去。姚鑫兰在窑里听见海龙的声音,知道海龙回来了就叫了声:“海龙,你回来了?”
海龙应了声:“噢。”进了门,婉玉挽起袖子做饭,海龙和母亲聊天。姚鑫兰问:“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海龙叹了口气:“唉,心情不好。”
“怎么了?”
海龙说:“我们队四个知青,两个已经被招工了,还有一个得了克山心脏病,回城看病去了。听说写申请办回城去了。队里就剩我一个知青,我就跟队里请了假回来了。”
姚鑫兰问:“你从那个驴圈搬出来了吗?”
“早搬出来了,你走了不久,生产队就给我们打了新窑,我们就住在新窑里。现在只剩我一个了,看着空荡荡的窑,我心里难过,所以想回来散散心。”说着眼睛湿润了,喉头也有些哽咽。
姚鑫兰半天没出声,看得出她心里也不好受。婉玉听着,心里也难过起来,她想,哥在农村受苦,受煎熬,真是不容易。她特意给海龙做了碗捞面,海龙噙着泪花儿端起碗,边吃,边流泪。姚鑫兰安慰他:“别哭了,再咬牙坚持个一年半载的,总会有办法的。”
吃完饭,婉玉和海龙坐在院子里聊天,海龙给她讲农村的人,农村的事,婉玉也把自己在学校遇到的事讲给海龙听,海龙听了笑了:“傻妹,那算什么呀,比起我在农村来根本就不是事。入团又不长肉,无非找个心里安慰,说你政治上要求进步。世上不是团员,党员的多了,他们就不活了吗?我倒是团员,可怎么样?招工无门,上学就更不可能,因为我们那里推荐的都是农村的回乡青年,根本就轮不上你知青。是党员,团员的,他们还劝你扎根农村呢。”
“为什么?应该都推荐的呀!”
海龙说:“我也问过,他们说‘你们知青有的是招工的机会,可回乡青年什么机会也没有,所以上学就推荐回乡的,也给他们创造个参加工作的机会’呀。我们大队回乡青年也走两个了,那个‘克山病’气不过,去找公社知青办的人理论,除没理论下个结果,还被气得心口发闷,差点晕倒,回城一检查,克山心脏病,他拿着病历去找知青办,知青办的人回答说:‘你有病就去办回城,我们这儿没办法。’他一气之下就搬回城里去了。”
一个月后,海龙回农村去了,李远回来了,全家人喜出望外,李远告诉姚鑫兰:“我从五七干校回来了,等待重新分配。”
姚鑫兰问:“五七干校的人都回来了,还是只有你回来了?”
李远说:“都回来了,五七干校撤了。”
姚鑫兰舒了口气:“终于熬到头了。准备怎样安排你们?”
“说是各回各口。让我回教育口,我不想回,明天我去跑一跑,看能不能安排到其他地方。”
第二天,李远一大早就出去了,下午回来时很高兴。他告诉姚鑫兰:“我被分到方四塔公社了,下星期报道。”
“那不是离家很远吗?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你怎么不要求离家近一些呢?”姚鑫兰有些不高兴。
李远说:“我是这样想的,我要求去公社工作是为海龙做打算。”
“能打算个啥呀,你在东,他在南,相距百里,互不相干,怎么打算?”
李远说:“我先去工作,等和那里的人熟了,就把海龙办到我哪里,然后再想办法。有我在那儿的话,海龙招工的事就好办了。”,姚鑫兰听了觉得有道理,就不再说什么了。
过了一星期,李远正式上班了,姚鑫兰把这消息写信告诉了海龙。一年后,海龙转到了方四塔公社附近的一个生产队,那里已经没有知青了,海龙去了之后心里舒畅了许多,因为生产队就他一个,只要来了招工名额就是他的,不会有人跟他抢了。再说,有父亲在,他觉得自己从农村走出去有了盼头。
一九七四年五月,师范学院开始招生,给方四塔公社分了七个名额,李远找了公社王书记,王书记一口就答应了。李远喜出望外,儿子终于能回城上学了,他激动地说:“王书记谢谢你,谢谢你!”,王书记笑着说:“你先别忙着说谢,我还有话说呢。”
“你说。”
“县上要修一个大水库,解决全县的吃水问题。要各公社出民工,咱公社民工基本齐了,就是缺一个带队的,你能不能考虑一下。”
李远一听说:“行,行,行,只要我儿子出去了,要我干什么都行。”
王书记说:“那就这么决定了。”
李远说:“行。”。
从王书记处出来,李远碰见了自己的老同学吴枫,吴枫说:“你怎么能答应去那儿呢?咱们公社就没人愿意去,都知道那里太苦了,劳动强度又大,吃不好,睡不好,傻子才去那儿呢。”
李远说:“我为儿子的事去求王书记,王书记答应让我儿子去师范学院,同时又提出让我去水库,你说我答应还是不答应。”
吴枫说:“这倒也是。”
海龙的手续办的异常顺利,海龙走后,李远带着民工去了水库。
婉玉也上了高中,可奇怪的是,以往的课本没了,小册子代替了课本,同学们都很奇怪:“书怎么这么薄,像小册子?”
老师说:“省里今年没有来得及编教材,这本像大纲的小册子还是地区找人编写的,因为编写的时间太仓促所以薄。看着好像什么内容都不缺,其实就是教学大纲。老师没法儿讲了,例题没有,习题不见,太难讲了。”,同学们更是像看天书似的,一,不懂,二,不懂,三,还是不懂。同学们本来就不想学习,这会儿就更不愿意学了,男同学们在学校无所事事,就结伙打篮球,打排球,不高兴了就打架。女同学则每人一把钩针,教室里成了手工业作坊,上课钩,下课钩,完全忘了这是教室。老师见了直皱眉头,而女同学却乐在其中。
学校见教材内容特别少,就安排学生春天植树?修梯田,夏天学工?学农,秋天秋收,冬天平地修水坝,忙的不亦乐乎。而且上级派的公益劳动也一个不拉,挖河槽,修河堤,学生都参加。有些家长就开始发牢骚了:与其在学校这样耗费时间,不如早插队,早招工,反正早晚都得走这条路,还不如早走。这话像一阵风,在学生中间传开了,大家都非常认同。因此,学生们三五成群向学校提建议,写申请,表决心,要求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去,到大有作为的地方去。有的甚至到县教育局,知青办要求早点让他们去农村插队。
要求的人多了,上级部门也重视起来,怕再留着这些学生惹出事端来。后经认真研究,终于同意了同学们的要求。消息传来,同学们欢呼起来,他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上山下乡成了他们参加工作的镀金之路。
离开学校那天,同学们把书包抛在空中,纸片从书包飞出来在空中飘飘悠悠,婉玉看着那飘飞的纸片,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