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娃亲>第六章 一席之地

第六章 一席之地

作品名称:娃亲      作者:闻鸣轩主      发布时间:2013-11-30 23:20:20      字数:7072

  
  
  颜氏夫妇从浦西满怀着梦想与希望回到了老家浦东的W镇。
  对于与郭子彬合作提供原料——棉花的方案,夫妇俩经过了探讨,决定将改变原先的种植结构:以50%种植棉花、40%耕作水稻,其余的10%种植其它果蔬。除此之外,还将家中积蓄购置了十余亩土地来种植棉花。
  即便如此,颜土根一合计,还是有一定的缺口。
  怎么办?
  颜土根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神算盘,他眼珠子一转,又计上心来。
  翌日,颜土根召集了自己的雇农,和他们一起共商大事。
  “大家伙也都看到了,那城里的布匹就是与我们乡下的不同。”颜土根说着拿出几匹从浦西带回来的布让大家仔细瞧。
  众人接过布匹细细端详,果然非同凡响,无论从布的密度、牢度来看,还是从颜色、花样来瞧,都比土布高出一大截。
  颜土根发话了,“如今上海滩最大的纺织老板郭子彬想跟我们合作,由我们提供棉花,他们来纺纱、织布,而且他们的织布机一个人就可以干我们十个人的活,况且,有关布匹的推销也不用我们来做,这就叫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做自己熟悉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呢?”
  “那倒是!”
  “老爷,你说该咋办吧?”众人想听听颜土根有什么高招,以往这也是颜土根即将表明自己态度的时候。
  “我过去和你们签订的协议都是三七分成,大伙觉得如何?”颜土根并不急于回答大家的提问,他反而让大家先表明自己的想法。
  “老爷很公平,这附近村庄一般都是二八分成的,这几乎是行规。”
  “是啊!老爷可是我们的大善人啊。”
  ……
  在大伙感觉自己并不吃亏的情况下,颜土根开始将自己的新规划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
  “我准备维持三七分成不变,再增添几个附加条件。”
  听说这一规则不变,大伙都松了口气,起初,他们并不知道颜土根的真实想法,还以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试探大家的反应,以便也想二八分成。
  “我们现在这样规定:在棉花亩产一百斤的情况下,按三七分成;而超过一百斤,从101斤到150斤部分按五五分成;从151斤到200斤部分则按六四分成,你们在先,我在后。”
  颜家的农民基本上都是大老粗,对颜土根的方法一时间还没有明白什么,颜土根开始给大家做起了利益演算。
  “乡亲们,100斤按三七分成,你们拿到的是30斤;101至150斤五五分成是25斤,151到200斤六四分成则是30斤,这样大伙租种的棉花如果亩产达到200斤,那么,你们的收成也将提高到85斤,而原先只按三七分成,你们却只能拿到60斤,这25斤基本上比原来多了接近一半,……”颜土根一讲到此,那些雇农就耐不住了,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
  “老爷此话可是真的?”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颜土根让大家吃定心丸,“大家仔细算一算,你们本来不太拾掇田地,亩产棉花大约只有百来斤,而江浙一带的农民却能做到亩产二百来斤,这人跟人没有多大差别,就在于自己是否勤奋。”
  “老爷这话说得千真万确。”几位收成略高的老农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更何况从原先你们只能拿到30来斤,到如今的85斤几乎接近三倍的增长,你们的收入也将会成倍增加,只要大家勤奋就行。放心!你们的棉花由我帮大家包销。”颜土根对几位尚在犹豫中的雇农开导道。
  “老爷真是厚道人啊!”
  长期以来,这些雇农对颜家的诚信是有目共睹的,听了颜土根推心置腹的一席话,大伙自然欢天喜地地回去,并准备付诸实施。
  初莲等人群散去后,不解地问丈夫:“阿根,这亩产200斤能达到吗?200斤里你给他们分85斤,几乎与我们家平分啦,你舍得吗?”
  “阿莲,你想过没有?如果照以前的做法,就三七分成,那些雇农是没有积极性的,他干得再好,那真的收到200斤,他们也只能拿到60斤,他们就不一定肯卖力气,只有当多干对自己有好处,而且好处不小时,他们才会更加卖力,因为他们觉得那是在为自己干活。司马迁不也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只会关注自身的价值,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说的话,初莲是学过的,她只是知道此话的出处,并不清楚其中的深刻含义,如今经丈夫这一活学活用,她豁然开朗。
  “那我们的利益不是减少了吗?”听完颜土根对雇农刺激的道理,初莲总觉得自己家好像有点吃亏。
  颜土根大致明白了妻子的担忧,“阿莲,其实我们家一点也不吃亏。你瞧:原先雇农没有积极性,一亩地最多产百来斤,我们最多只能拿到70斤,即使二八分成也只有80斤。那样还会激化雇主与雇农的矛盾,而现如今我们在同样的一亩地里却能够拿到115斤,即使收成少一些,也能拿到100斤左右,这么一来,那亩产百斤基本上全是我们的了,几乎是原来的一倍。人还是那些雇农,地还是原先的土地,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剧变呢?”他说此在这里停顿了一下,观察妻子的反应,初莲正聚精会神地听着丈夫的慷慨陈辞。“在这过程中,我们当然是最大的得利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颜土根进一步阐述了自己这么做的理由。
  “说下去。”初莲觉得自己现在最好的做法就是做丈夫忠实的听众。
  “这叫‘双赢’,既让雇农尝到甜头,同时又满足我们的利益。双方都有好处,当土地、雇农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让产量大幅度提高,就需要这样的思维。”颜土根最后总结成这样的一句话:“这对我们来说可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颜土根的一席话说得初莲心悦诚服,她觉得自己好福气,父亲果真没有看错人,她嫁给这样的男人,这辈子就不会受苦受穷。
  由于颜土根的刺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雇农的生产积极性,很快实现了对郭子彬棉花原料的垄断供应。在上海赢得了一席之地,进驻上海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颜家在浦西静安寺附近购买了一处住宅,让初莲带着颜根发、潘三宝入住。
  这一年,我阿爸颜根发、姆妈潘三宝十二岁。我爷爷颜土根将阿爸送到了育才公学读书,这是境内第一所新式中学。姆妈与祖母一起照顾阿爸的饮食起居。
  育才公学系由英籍犹太商人嘉道理所出资创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先在凤阳路开设了育才书社。清宣统二年(1910),又在石门二路山海关路路口建造了新校舍,于民国元年(1912)迁入。学校更名为“工部局立育才公学”,归工部局管理。
  育才公学的教学楼为砖木结构,共三层,高15.8米。整幢楼坐北朝南、布局对称,平面呈“H”型,英国教学楼式建筑。上部双坡屋顶,覆盖红色机平瓦。开双坡老虎窗。白色水泥砂浆外墙。建筑中央区域为教学区,原有教室十五间,两旁为办公区域,分别设有扶梯可通二层。教学区南立面底楼有公共长廊,方便学生上下课出入,并带有砖砌的柱子。二三楼南侧长廊则有宝瓶式水泥扶栏。东、西、北立面也各设有出入口,塔斯干柱子装饰,上为圆形拱券。北立面二楼、三楼中间有女儿带。窗楣、窗檐形式多样,窗套、隅角用红砖齿形线角做了外立面装饰。
  颜根发从浦东的“人初私塾”来到育才公学,开始了他的公学生活。他开始学说英国话,学习绘画、家政、消防、体育、礼仪,等等。
  学生的桌椅也是从英伦运来的木头桌椅,架子则是铁制的,寒冬腊月学生喝的是冰凉的过滤水,不过教室内有火炉取暖。当时的校长是道伟,他尤其注重学校图书馆的建设。1902年育才建立图书馆,图书馆数百册藏书全为英语原版。
  育才中学有专门的绘画教室,众多学生参加了英国皇家学院在华举办的培训班。当时《上海星期天泰晤士报》(ShanghaiSundayTimes)每周举办回话精彩,育才学子经常参与其中并获得奖励。学生在学校还接受家政方面的教育,包括家政经济学,家庭医疗护理。学校每学期都举行消防演习,学校在演习中在礼堂放一把火,学生依次退出教室,赶到着火地点,学生都能在20秒内完成。
  育才公学的体育在上海非常著名。学校除专门体育教师外,文化课教师也是运动的主力。除当时颇为令外人羡慕的操场外,大礼堂和底层风雨操场都是育才开展体育运动的场地。1918年,育才公学开展网球项目,由MissAdlam担任指导,此后1922年参加上海网球锦标赛,成为网球盟主。此外还有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都有专门教师指导。1920年10月18日《申报》刊登了《育才公学运动会记》一文。其中列举有运动会“100码、拔河、蹴足球”等26个比赛项目。除此之外,育才公学运动会中还有众多已不为我们所熟悉的运动,如sackrace、3-leggedrace、potatorace、bootrace、eggandspoonrace等等。学校运动会获胜者得到一块上刻“EKS”字母的金属奖牌,,代表育才中学,其中第一名绶带为红色,第二名为蓝色。
  育才公学培养的是学生的礼仪。这其中既有现代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也有文化修养。学生不仅有现代人的头脑,还有现代人的的修养。“上海市工部局育才公学校规”第一条规定:“凡本公学学生须备校帽,在操场上必戴之,途中设遇师长,须脱帽致敬。”学校设有学长(SchoolCaptain),每年一任,由该届高三一名学生担任在当时学校大礼堂进门右侧的墙壁上挂有历届学长名单。每班从最优学生中选择班长一名,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男老师管理操场。当铃声响起,督促学生快速有序进入教室;看到任何争吵或不得体的事情,都要予以解决,帮助老师以最小的摩擦管理学校;他们还可以帮助图书管理员,或在礼堂集合时做“岗位执勤”的工作。他们并没有处罚他人的权力,也不得向校长或其他助教打小报告。育才的这种模范生制度类似于英国公学的学长制(StudentMentoringScheme)。这个制度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伊顿公学。在他们校史馆里陈列着一间学生宿舍,一个高年级学生悠闲的躺在椅子上,旁边两个低年级学生在生火煮咖啡。
  颜根发在校期间有几件事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且终身难忘。一是学校不设痰盂,学生吐痰拧鼻涕,必须用手帕;二是不论房门开闭,进屋前必须笃笃敲几下门,听到室内有人说请进,才可入内;三是向英国教员提问或者谈话时,必须先说一声‘PleaseSir’,对中国教师则叫一声‘某先生’;四是至于‘PleaseSir’、‘ThankYou’、‘PardonMe’更是不绝于口的(英国老师也不例外)。因此,学生在校时,已养成良好习惯和懂得文明礼貌。每当回家,颜根发也是这样对待父母和妻子,这让颜土根夫妇觉得新奇,并引以为荣。
  育才公学模仿英国学制及英国公学的分班制,在小学阶段,一班(1年级)为成绩水平最高年级,以后逐次降低,8班(8年级)为最低年级,程度最差。而中学阶段又与现在相同,以一班为最低。这个古怪的规定曾让很多第一次碰到的学生犯怵。颜根发在1924年进入育才,考试时傅老先生对他说:“你读没问题,但听与讲不行,我看不要读三年级还是读五年级吧!”
  颜根发听了自然很开心,后来才知道五年级比三年级低二级。
  育才公学考试科目繁多,除了笔试还有面试,特别是天文地理、生物常识,比今天的科目范围要广很多。学校根据学生入学考试成绩将他们分在不同的班。中英文班级并不对等,英文可以多至10个班,中文则与当时英国学制保持一致有8个。英文班和中文班上下午按照需要学习中文或者英文,下午再交换。分班除分班考试之外,教师也有推荐学生进行自主调整,比如教师如果通过问答发现学生在某一科成绩优异,便可通过校方安排在高一层次班级。在当时的育才,学生跳级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而在当时上海很多学校,如中法、澄衷等也都采用了类似的教育制度。
  学校中内地来上海的小孩在大半读过私塾,中文程度很高,有一些国外生长的小孩中文是零基础。
  育才公学在建校初期就实行了小班化的班级管理,每个班有一位教师负责相关科目教学,低年级还有实习教师协助完成班级管理和教学。这些助教接受校长领导被安排到一定的班级,研究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学校的定位既然面向洋行、工厂、公司和工部局各个部门,造就中英文翻译人才,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中产阶层白领,育才毕业生可以直接免试就读圣约翰大学,或者直接获得一份优厚的工作,这与当时英国公学的毕业生选择也差不多。所以,育才公学除特别注重英语教学之外,学校着力于声光电化、国文精粹、艺体品格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也就吸引了大批商人及精英知识分子将子女送入育才公学就读。1916年,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王国维将自己的三个儿子王潜明、王高明、王贞明一起送入育才公学读书,杜月笙儿子、蒋介石子侄、李鸿章后人也都曾先后就读于育才公学。
  育才公学的教师素质之高在现在看来确实让人吃惊。占据教师构成主体的绝大部分是从英国大学毕业的英国人及海外留学归来的华人,其中有专业师范出身还有博士及各方面专业人才,教师中还包括部分前清秀才和育才自己的毕业生。育才公学师资曾长期由英国籍教师垄断,只是在一战时由于英国教师回国参战,学校才开始聘任“水平一般”的美国教师。其后,中国教师也逐渐增多。
  要成为育才教师,首先要符合工部局教师要求,这个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对英国教师而言,除了要达到教师水准之外,对汉语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在1928年10月一项工部局文件规定中,对学校外籍教师汉语水平作了详细的规定:“任何教师工中止有工部局资助汉语学习或学习不满六个月即放弃者,或者在六个月因学习不佳而终止学习者,应偿还工部局为其支付的学费。”
  育才公学有校长时常听课的传统,对教师质量把关极严。校长对学校教师聘任上有决定权,可以申请开除和聘任教师。比如,校长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向工部局申请聘请能够胜任的教师。而成为育才教师后,就要接受校长的监督,校长随时都可能在教室外听课。颜根发回家经常说:“在上(英文)文法课时不论大班小班,校长会突然光临,亲自教导。学生们一见校长光临,终使汗毛懔懔,因为校长突击式地要学生回答问题,倘若回答不出,呼叱随之。一被叱责,旁边静听的专任教师大失面子,弹眼落睛地好像要把这个学生一口吞下去。”
  每到此时,颜土根、初莲都会说上一句“严师出高徒么!”
  曾经有位外籍教师动作粗鲁,在上课时教室门没有关好,被风吹开。而正在门外侧耳倾听教法的校长对他眉头紧缩、满脸怒容,对他非常不满。结果这位教师三天后就在育才公学消失了。
  当然,高素质教师的背后是比较优厚的教师待遇。虽然中外籍教师待遇差异巨大,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育才公学校长霍伦1934年月工资为1162元(指银元,与美元粗略比价为2:1,下同),1939年2201元;外籍教师R.Kay1934年为830元,1939年1467元;中国教师傅尔榖1929年120元1939年243元。而当时上海一个佣人月工资为4元,苦力工资为20元,同时期1933年美国白领平均月工资166美元,工人为70美元,纺织女工月均工资为55.4美元。育才公学的教师同时作为工部局职员,享受着良好福利待遇。比如在住房上,工部局所有和所租住房可供工作人员及家属使用。1926年1月,工部局进一步对医疗护理制度规定,为工部局雇员及配偶、儿女提供医疗护理费用,最高手术费为200元。
  颜根发读书的费用固然也不低,一个学期要缴300银元。但在颜土根看来这是值得的,中国之所以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失利,就因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而魏源“睁眼看世界”的主张,也是颜土根所认同的,尤其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岳丈初秀才曾经反复讲过过,“师夷长技以制夷”已经在颜土根的心中扎下了根。
  育才公学与世界潮流接轨,这也是颜土根希望看到的结果,这也是颜土根给儿子选择育才公学的初衷。
  “我在这一学期,努力学听与讲,半年后(由五年级)跳升三年级。通过半年跳升一年级。”又一个学年结束,颜根发由于成绩突出,连跳两次,又从小学一年级直跳升到中学二年级,他兴致勃勃向父母报喜道。
  “如此甚好!”颜土根对儿子打心眼里的欢喜从不表露出来,只用短短的四个字,肯定了儿子的做法。
  初莲的欣喜自然溢于言表,“阿拉囝囝乖!姆妈给你做好吃的,陪你到城隍庙白相。好吗?”
  “做顿好吃的可以。白相等放假了再去。”颜土根一直主张男孩要穷养,他对潘三宝更宠爱些,他转而问儿子道:“你还记得我常跟你说的你外公要求少年背诵的文章吗?”
  “是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吧?”颜根发拉着潘三宝,两人一起将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背诵了起来。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颜土根不由自主地跟着孩子们一起背诵起来。
  “这也是你外公的夙愿!”初莲满怀希望地看着儿子、儿媳。
  “孩儿谨记在心。”
  颜土根实践了祖辈的土地梦,又开始了向大上海进军的步伐。之所以送儿子去育才公学求学,他心中是有另一番考虑的,在上海的每一天他接触到了纺织界的大佬,深知洋布比国布好销,国布又比土布好销的道理,而让儿子通过育才公学,将来能到英国去学纺织,回来后再实业救国,超越郭子彬。
  颜土根从儿子身上想开去,又将目光移到了潘三宝的身上,他忽然觉得有一种义务和责任,该向孩子们交代些什么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