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悬疑武幻>大话朱元璋>第一回 真龙天子出世 皇觉寺内修行(请义勇编辑)

第一回 真龙天子出世 皇觉寺内修行(请义勇编辑)

作品名称:大话朱元璋      作者:浪漫诗剑侠      发布时间:2013-05-08 21:26:13      字数:3650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贪污贿赂之风盛行,再加上灾荒连年,使得社会经济破败,民不聊生,各地百姓纷纷起义,反抗元朝残暴统治。乱世出英雄,就出了很多逐鹿中原,问鼎神州的豪杰英雄,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个。传奇故事,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却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话说在元朝凤阳濠梁地区有一座大山,若巨龙一般,巍峨雄伟,风水极好,名叫兴龙山,有道是:

  左辅青龙伸头善,右弼白虎藏凶焰。
  玄武冠带连昆仑,朱雀朝岸文印展。
  洪武皇帝兴龙山,征战逐鹿起中原。
  扫灭元朝建新都,大明英烈史无前。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在元朝末年,民不聊生之际,正在孕育着一代伟人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
  话说这一天,元顺帝退朝后,宿于正宫,不觉进入梦乡,忽然看见江山混乱,蚂蚁决了河堤,洪水泛滥,毒蛇猛兽横行,万民呻吟,空中的秃鹰大雕处处飞行,凶恶异常,都在啄食大地上的百姓黎庶,元朝国将不国,危急存亡之秋。
  正在此危急关头,却见空中下来一人,威风凛凛,身穿红袍,肩架日月,手持大扫帚,将蝼蚁毒蜂一扫干净,毒蛇猛兽尽奔山林,秃鹰大雕隐迹藏形,河水归于河道,老老实实流向东方,大地又恢复了安宁,转瞬间,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人间美好,万民安泰。
  元顺帝上前,喝道:“你是何人?怎么会有如此本事?”
  却见那人并不言语,拔出一把宝剑,寒光逼人,照着元顺帝这就刺了过来,道:“昏君,你受死吧!”
  元顺帝大吃一惊,却早醒来,心口依然隐隐作痛,原是一梦。
  元顺帝心里不安,赶紧找军师前来破梦,辨别吉凶,那军师闻言,赶紧出外仰观天相,掐指算来,道:“我主万岁,大事不好,天上将有紫微星下降,凤阳濠梁一带将有真龙天子出世,将会危及我朝江山社稷。”
  元顺帝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何以为计?”
  军师道:“若能杀死即将出世的孩子,我主江山无虞。”
  元顺帝听了,马上下旨:“三洗凤阳城,七洗濠梁州,捉拿怀孕女,杀尽出世婴。”
  元顺帝此举,可谓歹毒,心里毫无怜悯,残暴至极,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哪管百姓死活?凭一个荒唐的梦,就要杀死很多人,他的江山不灭,也没有天理了。
  十天时间,凤阳濠梁一带的孕妇全被官军抓获,少说也有好几千,这些女人战战兢兢,挺着个大肚子,不知下场如何,看来怀孩子都有罪,纵然不死,孩子是保不住的了,这跟隋文帝杨坚梦见大水淹城,就杀掉忠臣成国公李浑一家是一个模式,是国破家亡的前奏曲,如此君王,残暴至极,个个该死。
  话说朱元璋的母亲却也没有躲过此劫,也给抓来了,有道是:王者不死,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一天夜里,朱元璋的母亲在关押的大院双膝跪倒,落泪长叹,道:“老天爷,救救我吧!还有我未出世的孩子。”话音未落,却见院墙裂开一道缝,朱元璋母亲一见大喜,赶紧从墙缝钻出了大院,她刚刚钻了出来,却见那墙缝又恢复了原样。
  这时,正值深夜,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野外分不清道路。
  朱元璋的母亲就在这样的黑夜里,连滚带爬走了十几里,到了兴龙山下赵郢村头,无处可去,就进了二郎庙,在二郎庙里生下了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之际,二郎庙火光冲天,映红了整个赵郢村,百姓看见,都来救火,边跑边喊:“不好了,二郎庙起火了。”可是当人们都赶来时,却见二郎庙好端端的,没有起火的迹象,却发现有一位妇人在庙内产子,再抬头看看天空,依然红彤彤的一片,大家都感惊奇。正在这时,庙里传出“哇哇”孩子的哭声,孩子生下来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的哭声,那红光也渐渐地消失。
  有诗曰:

  元帝惊魂梦一场,凤阳濠梁女遭殃。
  孩子出世有何罪?偏要做孽令死亡。
  
  君昏臣佞灭紫微,抓来孕妇除祸殃。
  慈母跪地求苍天,神仙显灵化吉祥。
  
  真龙出世有征兆,二郎庙上现红光。
  他年推翻大元朝,龙兴金陵起凤阳。

  元顺帝杀了很多出生的婴儿,自以为得计,心安理得地继续穷奢极欲,做他的皇帝,却不知道暗暗逃走了朱元璋的母亲,这也是天数,谁也没法。
  七八年后,有一个术士上奏朝廷,“天子气”出现在江淮一带,当年出生的那位紫微星真龙天子已经到了凤阳城,正月初七正午时,将出现在凤阳城南门。这位天子只有七八岁,头顶银碗,身着红袍,左手撑绿绫伞,右手捧白玉玺,胯下一匹黄骠马,吹、弹、拉、打,乐队伴奏。
  朝廷闻报,这还了得,马上行动起来,派重兵将凤阳城四个城门围得水泄不通,要将真龙天子抓获杀掉。
  正午时分,却见一个小男孩往南门外走:满头秃疮,因太阳晒得发痒。左手拿一片荷叶,遮住直射秃头的阳光;右手捧一块四方四齐的豆腐,这是他在城里讨饭时用讨得的两文钱买的;麻脸上两道浓鼻涕过了“河”,浑身上下一丝不挂,被太阳晒得通红。腿裆里夹着一根黄亮亮的小秫秸,嘴里不住地唱着“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
  这小孩浑身散发出酸臭味,却是个要饭的,这样的小孩也能是真龙天子?滑天下之大稽,那官兵见了,个个嘟囔着鼻子,让他从人缝穿过,并未采取行动。这却正是朱元璋。满头秃疮即“头顶银碗”,身着红袍那是因为皮肤晒得通红,天机不可泄露,谁能想到这些?
  话说朱元璋的母亲和父亲为了避难,带着五个孩子迁徙到了钟离地方,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朱元璋也上了几年私塾,终因生活艰难而停学,后来给地主刘德放牛,做了放牛娃。
  朱元璋做了放牛娃,给地主刘德放养一只牛犊,把牛赶到山里,身边是一群孩子跟着他玩,他们玩得很开心,这个朱元璋却也会玩,拿车辐板做成朝天冠,戴在自己头上,就说自己是皇帝,让所有的孩子对自己朝拜,称自己万岁,道:“谁跪拜称呼我万岁,我请他吃肉。”谁不想吃肉呀,黑馍都吃不饱。于是所有的孩子都跪拜在地上,朝拜朱元璋,三呼万岁,朱元璋大喜道:“爱卿免礼平身,站立一边。”煞有其事。
  随后,朱元璋大胆就把牛犊就给杀了,在山里架起火来,请小哥们一起烤吃牛肉,吃不完就拿回家去吃。大家兴高采烈,吃饱喝足而散。
  朱元璋回到地主家里,对李德道:“东家,大事不好!”
  李德问道:“怎么回事?”
  朱元璋道:“牛钻到石头里去了。”
  李德道:“胡说八道,快带我去看。”
  朱元璋带着李德到了山里一块石头旁,道:“东家你看,那不是我们的牛尾巴吗?”
  李德一看,果然石头上有一条牛尾巴,上前一拽,牛尾巴掉了,却不见牛犊。垂头丧气,却也无可奈何,让朱元璋赔吧,他家穷的饭都吃不上,只得算了。
  话说此时的元朝朝野上下,贪官污吏害民贼处处皆是,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黎庶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偏偏处处大旱,六科难收。接着,蝗灾又出现了,飞蝗蔽日,吃光了绿色,饥饿和瘟疫又开始流行,朱元璋的家里也遭受到了沉重打击,父母大哥先后病死,大姐二姐出嫁,三哥给人做了女婿,家里就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了。
  这时的朱元璋已经十七岁了,二哥无力抚养兄弟,只得把他送到皇觉寺去做和尚,混一口饭吃,总要活下来。
  话说这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没事了看看经典,习学武艺,这天觉得烦闷,就出门走走,不觉到了山里,累了,便在一处风光优美之地的草丛里躺了下来,想休息一下,忽然,看见了奇景,看见祥云飘移,紫光闪烁,来了一白衣女子,手持净瓶,不停抖动杨枝在自己前方不远处的坑内洒下甘霖,随后就消失了。
  朱元璋却也没有当回事,闭上了眼睛,忽然又听见有人说话,微启双目,见是一老一小两个道士。只听老道士对小道士说:“此地真乃风水宝地,谁的爹娘若葬于此地,下辈人必为天子。”
  小道士不解道:“师傅之言何以见得?”
  老道士道:“此坑乃观世音菩萨点化众生所辟,你不见坑中充满瑞气?”
  小道士道:“师傅,弟子肉眼凡胎,却不曾看到。”
  老道士道:“你去折一枯柳插于此坑,保管不出三日便生枝叶。”
  小道士感到惊奇,便依老道士说法,折来一束枯柳插于坑里,事毕后二道士轻步离去。
  朱元璋见了听了,却也是个有心人,回到寺内,并不告诉别人,三天后再去那里观看,却见小道士插的枯柳当真长出了青枝绿叶,郁郁葱葱。
  朱元璋回家一趟,和二哥商议,遂将父母骨殖迁葬到那个风水宝地里,以求后日发达。
  朱元璋虽说做了和尚,住在皇觉寺,但是也并不安宁,天灾之年,寺院也缺吃,四方百姓缺吃少喝,哪有施主前来布施?朱元璋饥饿难耐,只得出门化缘乞食,走遍庐州、六安、光山、固始、汝州、颍州,了解了民间疾苦,也看到了百姓苦难,发誓有机会一定要推翻元朝暴政,建立一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就称之为大明。
  朱元璋回到皇觉寺以后,因为他有了生活的经历,知道怎么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找出一条生路来,雄心万丈,只是等待时机。
  朱元璋人非常聪明,从此开始认真读书,习学武艺,一天到晚吃斋念佛,打扫厅堂,在寺庙里也很勤快。
  这一天,朱元璋扫地的时候,看见佛像脚碍事,道:“缩回去!别碍事。”那佛爷一听,赶紧把脚就缩回去了,朱元璋见神佛都听他的,心里就知道自己非同小可,必有发达之日。
  还有一天,朱元璋看见佛前的蜡烛台被老鼠啃毁了,心里生气,道:“你这个佛爷也太不像话了,只受香火,只享受供奉,却一点事情不管,我发配你到三千里外去。”拿起墨笔,就在佛像背后写上:“发配三千里。”
  隔一日,那尊佛像就没有了,有人道:“我做梦佛爷给皇上发配到三千里外去了。”朱元璋知道这是自己干的,也不说话,隐瞒实情。
  这真是:
  君无戏言佛爷退,皇觉寺内敢发配。
  他年驱使百万兵,大明龙兴坐皇位。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