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冲天大将军黄巢>第六回 贩私盐朝廷一筹莫展 反戍卒庞勋桂林起事

第六回 贩私盐朝廷一筹莫展 反戍卒庞勋桂林起事

作品名称:冲天大将军黄巢      作者:浪漫诗剑侠      发布时间:2013-01-22 17:05:53      字数:3268

  却说黄巢应考落第,在长安城曲江流饮酒馆喝了酒,题了一首气势磅礴的《咏菊》诗,“哈哈”大笑,大笑不已,随后离开帝都长安,打马如飞,且回山东曹州老家。对于黄巢这次没有金榜题名,又一次落第,父亲周宗旦又能说什么?眼见神州动乱,处处凋零,百姓流离失所,儿子再一次的科举失败,他能说什么,只能叹息一声,失望之极。
  周宗旦靠贩卖盐为生,黄家家族也都靠贩卖私盐生活。黄家人丁旺盛,只黄巢的亲兄弟就有八个,黄巢在家排行老二,在家乡人称二郎。他生于唐宣宗初年时期,黄邺、黄揆是他的兄弟,也都是当地有名的豪杰英雄,家传,没治。
  话说自从唐僖宗继位之时,宦官专权、官府腐败。自唐懿宗上台,更是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之关东连年水旱,天灾人祸,州县官府不以实闻,不思赈济,欺上瞒下,百姓流殍,饿殍遍野,无所控诉,实难生存。万般无奈,只得相聚为盗,打家劫舍,对抗官府。各地一样,处处盗贼,落草为寇者比比皆是,官府镇压,越镇越多,官府剿灭,越剿越盛。州县官府本来军兵不多,加之承平日久,缺少操练,久不征战,将寡兵疲,意欲与穷凶极恶的匪盗争高低,官军常败也就不足为奇,盗匪对于官军从心里就不怯,而且蔑视小看。
  历史总在不断重演,唐末天下局势,也就和隋末天下局势大同小异,简直就是隋朝末年的翻版。暗流涌动,各地义军之旗已招展飘扬,唐帝国已是摇摇欲坠。王仙芝与黄巢的起义军也就要登场了。
  有诗曰:
  帝国颠覆原因多,并非黄巢灭大唐。
  宦官专权宫廷乱,藩镇割据霸一方。
  朋党之争遍朝野,皇上昏庸自遭殃。
  天灾人祸生盗贼,百姓难活世动荡。
  庞勋桂林大起义,戍卒不愿守边防。
  盗匪起事天下应,星火燎原怎抵挡?
  大唐之初对盐的管理并不严,实行的是自由贸易。即使运销与贩卖盐也不加征盐税,只收象征性很少的出产税。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唐玄宗时期才被打破。唐玄宗采纳了刘彤的建议,政府开始专营并有了专门管盐税的吏官。不过这时期的盐并不贵,每斗十文,平常人家都可以接受。这时期国富民安,盐税只是税收的一小部分,安史之乱改变了盐的价格。
  唐代食盐专卖制度是从颜真卿开始的。颜真卿的食盐专卖法,保证了军需供给,后来食盐专卖法推向江、淮,再推向全国,以此确定了唐王朝的榷盐法。
  榷盐法的核心就是食盐由国家专卖,私人严禁买卖,这样来保证国家的利益。
  其主要内容是:
  1.全国的盐池、盐井全部由国家管理,隶属度支,在产盐地的山、海、井、灶设置盐司盐院,由政府官吏实行专卖。
  2.原有盐户或自愿从事产盐者,由政府登记批准后,免除徭役,被定为产盐的“亭户”,隶属盐铁使管理,严禁私自煮盐及运销,违者以法律治罪。
  3.出售时,由政府专营,每斗钱一百一十。
  榷盐法,以济军需,以利国计,比增加赋税更易于取效,对唐王朝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和权宜之计。
  在盐价较为合理时期,私盐现象比较少,唐朝政府对违犯规定的处罚也不太重。随着时间慢慢过去,私盐泛滥成灾成了一个令朝廷头疼的社会问题。为了有效阻止私盐现象的恶性发展,唐朝政府又制定了更为严酷的法律,对私盐犯罪进行极严厉的惩罚。法越来越残酷,效果却越来越差,私盐现象却也越来越严重,官、私斗争愈演愈烈,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作为食盐生产者的是社会私盐的主要提供者。贩私者为了逃避和对抗官府的缉捕,往往多结群党,并持兵杖劫盗杀戮。一些盐商列入官府盐籍,资金雄厚、世代贩鬻官盐的合法盐商,为了获取暴利,也常常扯着贩卖官盐的幌子夹带贩卖私盐。更有一些加入到贩私行列,恃势私贩茶盐,使食盐贩私活动更加盛行,大唐政府是一筹莫展。
  为了对抗官军的缉捕,私盐贩子往往结伙而行,除了几人、几十人、上百人一伙聚众贩盐外,好些地方动辄就是千百为群,持械贩私,动以千百为群,盗贩茶盐,官府不管也就罢了,敢来干涉,就敢杀人。
  却说神州动乱,乱中有乱,唐懿宗咸通九年,在桂林爆发了以庞勋为首的戍卒起兵造反事件。
  这庞勋本是桂州戍卒中的粮料判官,怎么会起事造反,且听我慢慢道来。
  大唐戍卒那是三年一更代,到了咸通九年,这批戍卒八百人在桂林已经戍守六年了,还是没能回到家乡。他们屡次请求返回徐州。当时的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听从亲吏都押牙尹戡的话,以“军带匾乏,难以发兵”为理由,要求戍卒再多留守一年,这可引起了戍卒的愤怒。于是,好汉许佶、赵可立等九人,一怒之下杀了都将王仲甫,而拥立很有本事很得军心的粮料判官庞勋为都将。
  这个庞勋却也敢作敢当,随后就率领戍卒夺取了监军院的兵器、铠甲,武装自己的军队,起事准备一路打回老家徐州。
  庞勋起兵造反后,率领戍卒经湖南,沿长江东下,过浙西,入淮南,直趋徐州。一路上招降纳叛,人数越来越多。宿州防守薄弱,没费多大力气就攻克了,攻克宿州以后,庞勋的队伍迅速发展到六七千人,声势浩大。
  话说庞勋率队伍攻下宿州城后两天,都虞侯元密统领官兵三千人前来围攻宿州。庞勋搜集城中大船三百艘,装满资粮,顺流而下。强行冲出围剿官军重围后,并在汴河沿岸选择有利地形设下埋伏。
  也是都虞侯元密大意,以为庞勋的军队不堪一击,随后带领官军前来追杀,意欲剿灭庞勋这股叛军,给朝廷立功。
  官军行进道汴河沿岸,忽然,可了不得了,却见庞勋的军队从四面杀出,就将官军围在了中间。这就砍杀开了,杀得乱七八糟,处处流血。元密见中了埋伏,欲退无路,只得下令拼死一战,寻机突围,庞勋怎肯给他这个机会?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命令手下军队拼命厮杀,不要放跑一个。
  这一战打的可真的很惨烈,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汴河沿岸处处是官军的死尸和叛军的遗骸,庞勋、许佶、赵可立等叛军头领带领兄弟们拼死一战,绝不心慈手软,将三千官军包括都虞侯元密斩尽杀绝,一个不留,无一生还,大获全胜。
  却说桂林的戍卒,原来都是徐州地区的藩镇军人。而且相当一部分军官原来就是被朝廷招安的徐州地区的江湖群盗。随后,庞勋攻下徐州,这些群盗都成为了庞勋手下大大小小的军官。
  却说庞勋攻克徐州后,队伍猛增至十多万人,力量大增。庞勋并没有乘胜前进,而是派遣使者进京,为自己请封节度使。多事之秋,庞勋以为朝廷会以招抚为上策,没有力量前来进行剿灭,只能答应自己的要求,平息这场战乱,谁知朝廷并不苟且,而是决定要剿灭他。军兵百姓都以为庞勋很快就能成为节度使,一些原先遁入山林占山为王的强盗、投降的官兵都纷纷来加入他的队伍,大量的贫苦农民,也因为饱受天灾人祸之苦而踊跃投军。庞勋势力更加庞大,庞大的军队自然就会立功勋,所以是庞勋。
  庞勋见朝廷没有表示,怒发冲冠,遂分兵派手下将官攻城掠地,先后攻取了濠州、滁州、和州等地,还派遣重兵围攻泗州,越闹越大。
  唐王朝见庞勋气焰难制,遂任命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率兵三万前往都梁城镇压叛乱。
  庞勋闻朝廷征讨,先避锋芒,指挥义军乘夜退出都梁城,留给招讨使戴可师一座空城。戴可师带兵杀进都梁城,气势汹汹,威风凛凛,觉得到了建功立业之秋。
  却说第二天,大雾迷城,庞勋却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命令手下军官王弘立引兵数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杀回。官军猝不及防,四散逃窜,被淮河淹死无数,当时就歼灭官兵两万多人,随后四处追杀逃散的官军,不给官军一点喘息之机。
  招讨使戴可师一见大事不妙,赶紧单骑逃走,意欲东山再起,重新集结军兵平叛。忽然,前面出现一支叛军,拦住了去路,领头的正是庞勋。走投无路,只得飞马上前拼命,庞勋跨马提刀,直接接着,就和他拼杀,但见:
  平叛节度使,大将戴可师。
  死了两万军,败逃遇庞勋。
  穷途末路将,挥枪打马上。
  庞勋一口刀,挥来冷寒光。
  二人战沙场,风厉尘土扬。
  叛军无顾忌,败将心里慌。
  二人大战,刀来枪刺,使出浑身解数,欲置对方于死地。要说戴可师是武艺本事应该在庞勋之上,但一来吃了败仗,军兵死了两万多,自己是单人独骑逃命,身边无人;二来庞勋身后是几千军马,心里先怯,武艺自然打了折扣,战不赢庞勋,虚刺一枪,回马就逃。庞勋并不追赶,只是下令:“放箭。”可怜,招讨使戴可师,前来平叛,寸功未立,却给乱箭射死,变成了刺猬,死于非命。
  庞勋叛军大获全胜,缴获官军器械、资粮、车马数以万计。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