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饮马往事>饮马往事(三)

饮马往事(三)

作品名称:饮马往事      作者:自在随缘人      发布时间:2013-01-04 17:57:54      字数:3269

  只说名字却不太知名的一条河流,静静的由秦岭南坡自北向南的绕过吴家老宅,在山口处不远的地方流进汉江,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的一部分,而后,缓缓向东流去。
  它叫褒河。
  褒河,除了生活在它身边的人们,以及研究有关它历史的学者,可能还知道一二,大多数的人是不知道所以然的。
  但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故事就广为人知了。
  著名的褒河栈道就在此地,刘邦就是顺着此道到了这个近乎封闭,但又是个养兵的好去处,休养生息,韬光养晦。最后又装模作样,把原来进来时烧掉的唯一栈道,又重新启动修建,给项羽一个假象,以为他又要经此路出关,随即重兵布防于此道出口,没想到历史上著名的一计,就此诞生。
  刘邦虚晃一枪,那头忙得热火朝天,这头却悄悄翻山越岭不走寻常路,顺着山间夹缝突袭到陈仓,就是如今宝鸡地面的东边一点,那离咸阳还有多远?一举定江山。
  栈道,至今还留有遗迹。
  历史早已灰飞烟灭。褒河水还是那么清,那么幽,它可不因你是否知道它的大名而改变流速、方向,依旧一直向远方流去。
  我们总是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感兴趣的;征伐杀戮,巧计多谋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养育了多少代多少生灵的河水,总是被人们忽略不计。历史,偶然间在这里展示了一个小聪明,就永远镌刻在后人的记忆里。
  吴家世代就居住在这里。
  如果只说它山清水秀,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景色迷人是不够的。
  这里出过一个人。她才是褒河最大的景。
  这里,现在也许名气不算大,知道的人也并不是太多。但搁在两千多年前,可是大名鼎鼎。
  这是褒姒的故乡,就是那个烽火戏诸侯、美艳惊四方、使西周四百年江山亡于一旦的褒美人的出生地。
  这条大河也是因它而得名。
  可谓人杰地灵。
  但再美的历史也是过去的事了,再美的地方不养人也是闲的。
  历史的演变,朝代的更替,在老百姓的眼里都像浮云,这朵飘走了,那一朵又飘了来。
  没有人会太关注是周代替了商,还是汉取代了秦,甚至有多少人压根就不知道这回事。老百性牵挂的是自己的日子。
  这样的风水宝地,由于人为的原因,还就养活不起它的子民了。
  吴志民一落地,本来是吴家的大好事,但因了吴家遭的这一倒霉事,便毫无喜庆气氛。穷,再加上母亲紧张心绪不好,吴志民张开嘴的时候却吮吸不到奶。
  先是努力的吸,急切的拱头,腿乱蹬,肚子直挺,然后就是哇哇的大哭。这就是吴志民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的动静,好像也是他这一生浓缩的预兆。
  穷人的孩子一生下来也是白胖的。
  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没有粮,就没有娘,没有娘,孩子还能好得了。
  在一个点着油灯的夜晚,吴家几口人哭丧着脸围坐在一起。他们在商讨吴志民的活路。
奶奶是老泪纵横,没有说话的气息,窝在墙角直抽气。吴志民的父亲吴老大,绷着一张可怕的脸,靠墙而坐,豆油灯的光亮打在他的身上,在墙壁上映出一个更大更恐怖的影子;吴家老二蹲在当地中,也在为侄子哀伤;吴志民的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床中央,一个劲的抽噎。
屋外,正是多雨的季节,下了一天的雨就没有停的意思,芭蕉树的叶子太大了,雨打在上面声音格外的大。有闲情逸致的时候,雨打芭蕉是一景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情意大发;愁苦的人酸苦的时候,听着这声音,犹如个个击打在心里的钢砂弹,那么的震疼。
  没有人讲话,也讲不出来话。
  卖儿卖女,人间惨剧,还能说什么呢?
  过了几日,镇上闻风来了一个远房亲戚。说是镇上有一家开馆子的回民,不能生育,想要个孩子。
  吴家初听到是个开饭馆的,略微露出点苦涩的笑意,以为毕竟是卖吃食的,短不了孩子的活路。
  具体到就要抱人了,难过的没法子。
  吴家老太已经昏厥过去,倒在床上呻吟着;几个吴家弟妹,虽不知侄子的具体归宿,但都知道可怕的一幕就要发生,站在门外惊恐而可怜的看着屋里,一会儿看看亲戚,一会儿看看小侄子乱蹬的腿;吴老大头囊在裤裆里,像一个被油炸的虾米再也展不开来;吴志民的母亲斜趴在床上,一手攥住孩子的手,一手撕扯着自己的头发,有一声没一声的低低哭泣。
  亲戚说,人家人好着哩,老两口西安人,爽快地很,家里也殷实,还能少了孩子的?娃吃饭是没一点问题的。再者,人家已经抱了俩孩子,都比这大多了,娃吃不了啥亏。娃有个吃饭的地方,总比在咱家里饿死强吧。想娃了,你们还可以偷着去看一下,别把事情说漏了就行。
  话已至此,穷人话短,还能说啥?
  亲戚过来把吴志民重新裹了裹,一探身抱起来就走。
  吴老太已经是只比死人多出着口气,话是听在耳朵里了,人再无任何反应;吴老大忽然把头抬起来,咚咚地撞墙,这个汉子心已经碎了;吴家几个弟妹哭泣着围着亲戚拽着衣角,尽可能地不让他走。
  亲戚显然也是被这惨景所撼动,流着泪,一狠心,抱着孩子挣脱娃娃们的手,快步走去。
  吴志民的母亲怕是已经傻了,孩子脱手的时候,竟然是木木的,看着孩子被抱走,两眼呆滞,嘴巴大张,说不出一句话来。门外头,弟妹们已经是嚎啕大哭了,她才好像意识到什么,只一声:“我的娃呀。”便扑倒在地中央,再无声息……
  天下之惨景,莫过于生离死别,此话当真。
  坐落于褒河边的褒河镇,并不大。主要就是一条街,街两旁开着一溜的店铺。
  古老的镇子基本上还是清末明初的样子,店铺都不高,有带阁楼的略微冒点尖。上盖黑瓦,一层一层相互压着,导着雨水流向街面。
  街面上门面的部分大都是木质结构,门是那种一扇一扇的装上去关上,打开时再一扇一扇取下来的那种,极富有一种古老的气息。
  一般都是前店后住,所以每家每户的店面基本都是个长溜形,很深,站在店门口你是很难窥测到后宅的,就给人一种压抑恐惧之感,当然对于房主人来说,却又是一种安全自我保护的境况。
  中国人,阴阳之理运用之深,深不可测。
  白家羊肉泡馍馆,就坐落于街道偏西靠近河边的地方。
  这个地方有一个好处,接近桥头。
  褒河自北向南流经此地时,就隔断了褒河镇与对面勉县的交通,于是就架起了一座桥。
  来往的车辆人马很多,此处是必经之地。白家老两口因为在西安跟家人弄不到一起,就南下到这里闯荡。
  回民自古以来有经商的传统,那眼光都是祖传的,一眼就相中了这个位置,就在这安家、置店、做起了生意。
  白家掌柜子个子不高,微胖,头发也少,戴个穆斯林常戴的小白帽,走路腾腾腾的,显得精明强干。
  回民走到哪,饮食是第一谋生手段。那些回民小吃,地道,有特色,有着与汉民截然不同个的特点,什么时候都有一部分顾客群。
  白掌柜子就选中了回民的主要吃食,尤其是西安回民的主食——羊肉泡馍,作为在此经营的主打品牌。
  开这样店的人在此地很少,正宗的西安穆斯林开的更少,白家羊肉泡馍馆生意一开始就很好。
  经营了几年,渐渐的有了积蓄,白掌柜子又把房子往后扩张了一下,变得大了起来。
  生意大了,就需要人手,这是其一;最令人头疼的是,两口子没要下个孩子。那年头,没孩子,你再大的产业也让人看不起,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虽然,两个人也努力“造人”,但忙活了几年什么收获也没有,就死了心。
  有人就劝掌柜子,中国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们非得有个孩子才行,实在不行的话,过继一个或要一个买一个都行,都算自己的后、别拖了,再拖,老了就没指望了。
  白掌柜也实在没招了,嘟嘟囔囔的骂了老婆一阵,决定过继一个孩子。跟老家的兄弟一联系,兄弟也同情哥,再加上哥也没要求把孩子带走,就是个名义,孩子还在本家,那有啥不答应的。
  于是,白掌柜子就有了第一个儿子。
  欣慰了一阵,才发觉这简直就是一个鱼鳔,看着满当当的,一放气,啥都没有。孩子不还在人家嘛,暂时什么关系都没有。
  这就又忙活着找小孩。
  离褒河镇有二十华里左右,有个叫十里铺的地方,一户人家的大姑娘,两岁了,养不起,可能也是重男轻女的想法,就要送人。
  白掌柜子知道了赶紧要了来,算是真的有了个孩子。
  当吴志民被抱到白家时,姑娘已经五岁了,她就多半负起了照顾小志民生活的重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是一个孩子就要照顾另外一个孩子,这就是吴志民打心里都认为,姐姐比妈都亲的道理。
  白家的老板娘,比较慵懒,发福的身子什么时候都觉着没劲。要不是这生意逼着,她恨不得天天睡觉。那俩孩子,她才懒得管。
  岁月就这么苦着,过着。
  吴志民没有被饿死就已经是万幸了,不然哪里会来的后来这些个故事,哪里能赶得上战天斗地的大场面,哪里能有机会轰轰烈烈在戈壁风沙中继续他坎坷磨难的一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