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双雄虎胆闯古岘(下)
作品名称:胶东儿女英雄传 作者:靰鞡草 发布时间:2025-11-11 11:00:52 字数:3343
这时,张金铭的司令部里正乱作一团,七嘴八舌的争论着是“进”还是“退”还没有拿定主意。张金铭猛然抬头,见焦天华和焦明志突然出现在面前,心中不由得一沉。
“都穷嚷嚷啥?缺心眼儿咋的!吵吵吵,吵吵吵,真他娘的咯痒人!”满屋子的大小头目还在争吵,焦明志暴雷似的大吼一声,居然收到奇效,屋子里立刻一片寂静。一众大小头目面面相觑,都傻乎乎的望着焦天华和焦明志,不知道这两个人是干什么的,这么大派头。
焦明志边往烟袋锅里装烟叶,直视满屋子的顽军军官为无物,边头不抬眼不睁的说道:“老子掖县‘焦八’,前面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度人民抗倭救国会’会长焦天华焦会长……”
掖县“焦八”?满屋子的顽军大小头目不由得悚然动容,议论纷纷。两军对垒之际,他们正在围剿的“抗救会”头目焦天华带着焦明志一个人就敢闯到司令部来?屋子里又是一阵骚动!张金铭的部下中有几个认识焦明志的,纷纷站起,拱手为礼,大叫:“焦八爷”您好!
张金铭要命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多的部下居然对焦明志忌惮如斯,甚至敬若神明。张金铭脸如死灰,汗如雨下,心中暗呼侥幸:幸亏不是在战场碰到“焦八爷”!不然的话,还不得挨部下的黑枪呀!到那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岂不冤出大天来?没想到,焦明志不知什么时候投了焦天华。这帮家伙这么惧怕“焦八”,本司令还真不能轻举妄动。
张金铭的副官见张金铭面带窘迫,赶紧走过来客客气气的让道:“二位英雄请坐!”
焦天华开门见山,据理力争,口若悬河的对张金铭编造的三支队和“抗救会”七大罪状逐一进行批驳。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能说会道的张金铭张口结舌,哑口无言。接着,焦天华趁热打铁,又宣传起了党的抗倭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阐明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必须一致抗倭的道理。满屋的大小头目们大都不愿意和三支队作对儿,何况鲁东八支队援军已到,三支队和胶东三军又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现在,顽军不仅兵力明显处于劣势,且士气低落。这些人对焦天华的话无不点头。只是碍于张金铭在场,不敢公开表示赞同焦天华的话而已。
自诩能文能武,伶牙俐齿的张金铭本来心就虚,在大义凛然的焦天华责问下,竟然少有的无言以对。最后,张金铭只好答应“抗救会”在平度可以自由行动,两家联手抗倭。
焦天华和焦明志平度古岘镇之行,大有古人之风!就算比起《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单刀赴会”来,其英雄气概也不遑多让。焦天华和焦明志潇洒地来去,大灭了张金铭的威风,平度、掖县一带的老百姓对焦天华和焦明志的英雄壮举津津乐道,更加信服“抗救会”了。
五支队宣传队的秀才们可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好机会。他们不失时机的编了一段快板书,在部队和老百姓中广为传唱。这段快板书的名字就叫《二焦责问张金铭》。还有人写了一首顺口溜:“二焦虎胆闯古岘,双枪赴会鸿门宴。不费一粒花生米,技压顽匪美名传!”
焦天华、焦明志赶回部队后,饭还没吃一口,烟还没抽一袋,五支队骑兵通讯员就赶来了。见到从马上跌下来浑身是土、面容憔悴的五支队骑兵通讯员,焦天华和焦明志不由得大吃一惊。随即,院子里就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哨声。“平度人民抗倭救国会”特务队迅速集合。
按照五支队高镇湾司令员的命令,焦明志要带领“平度人民抗倭救国会”特务队前往小辛庄以东,截住汉奸商人李玉星运送食盐的驮队。焦天华按照原计划,率领“平度人民抗日救国会”主力前往他的家乡焦家集一带剿匪,保卫来之不易、新生的抗倭政权。焦明志虽然脾气火爆,但是孝顺、义气、江湖、侠骨柔情、顶天立地,是典型的胶东汉子的性格。
焦明志与焦天华相处虽然时日不多,却惺惺相惜,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从焦天华那里学到了很多革命道理,就像一个瞎了双眼的人猛然看到了光明的世界,从一个只知道杀富济贫的草莽英雄,成长为初步具有阶级觉悟的革命战士。他舍不得离开焦天华,就像舍不得拉扯自己长大,教会自己做人的长兄。尤其是他陪伴着焦天华深入虎穴,威慑张金铭,逼得张金铭停止摩擦,谱写了一曲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乐章之后,更对焦天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焦明志和焦天华二人都清楚,在残酷的战争中,这次分开能否再见实在是很难说。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高镇湾高司令传达的是省委的命令,可见交给焦明志的任务极为艰巨。二人虽虽依依不舍,但必须抗倭大计为重。由于时间紧迫,焦明志必须马上出发。
焦明志洒下几滴英雄泪,和焦天华告辞了,率领特务队八个战士星夜赶往小辛庄以东。
九位壮士走山路习惯了,脚程极快,道儿也熟悉。一百多里地的山路,天还没亮就赶到了烟台通往小辛庄的咽喉要道十字夼。焦明志顾不得疲劳,派出两位战士去小辛庄侦察,他带领剩下的战士吃了点随身携带的地瓜干,就边扼守在十字夼,边休息。
焦明志带着八位战士在十字夼守了一天多,直到第二天的晌午头儿了,焦明志才发现十一个人赶着三头骡子远远的沿着山路走过来。每头骡子的背上都驮着两个木桶,看起来分量不轻。焦明志心头一喜:省委的情报真准,老子的运气也不赖。瞅这样子,不就是驮盐队吗?
焦明志把特务队的战士分成两拨埋伏在山道两旁的草丛中,他自己坐在山道旁的石头上裹着烟袋锅子。那些人走到离焦明志二三十米的地方,发现了坐在山道旁抽烟的焦明志。其中,九个背着“土压五”的人慌忙摘下枪,“哗啦”一声推上子弹,嚷道:“干嗯么的!”
焦明志正眼也不看这几个人,缓缓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把烟袋锅子在鞋底上磕了磕,慢慢悠悠的说道:“老子‘焦八’,待节儿等你们等一头晌了!”
几个人吓了一跳,面面相觑之后,一个胆子大的问道:“你别得瑟,就你是‘焦八爷’?”
焦明志轻蔑的“哼”了一声,掀开褂子,露出里面斜插着的两颗盒子炮说道:“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老子就是‘焦八’,‘焦八’就是老子!在老子面前你敢牛十三哄哄的?”
焦明志说到这里,众人还没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他手一扬,只听“啪”的一声枪响,打掉了那个质疑焦明志身份人的帽子。这时,只听山道两侧“啪”、“啪”、“啪”几声对空的枪响,特务队的八位战士大叫道:“放下枪,双手抱头蹲下,爷们儿劫货不杀人!”
“了不得了,碰上响马了,再不跑不赶趟了!”这帮人扔了枪,呼啸一声,转身就跑。
这是什么规矩?焦明志不由得愣了愣。胶东土匪劫道,只要商人和保镖不反抗,一般是不伤人的。可是,汉奸商人李玉星运送食盐的驮队一不反抗,二不蹲下,反而扔了枪转身就逃。焦明志这次带特务队劫食盐,难免沿用了一些胶东土匪劫道的规矩。运送食盐的这些人这一逃,焦明志脑子一转,立刻对三头骡子所驮的货产生了怀疑。
焦明志指挥三名战士控制住骡子,指挥另两名战士沿运送食盐的那些人逃跑的方向放出警械。他拔出右小腿上绑着的攮子,走到一头骡子驮着的木桶前,撬开了桶盖。木桶里的东西用油布口袋装着,口袋还用火漆密封得严严实实的。焦明志用攮子划开油布口袋,露出了里面白花花的食盐,他这才松了口气。焦明志还怕上当,用食指沾了点盐尝了尝,这才放心。
几个战士围拢过来,纷纷请求留下一点盐,焦明志摇了摇头没有同意。高镇湾高司令的命令非常严厉,焦明志拦住了战士们,按照高司令的指示把这批盐在事先选好的地方深埋了。
顺利完成了任务,战士们虽然感觉到很疲劳,但还是很兴奋。他们这才感觉到肚子“叽叽咕咕”的一个劲儿叫唤,毕竟已经两天没有好好吃东西了。焦明志理解战士们所想,笑了笑说他口袋里还有十几块大洋,等到了前面不远的小辛庄,许诺战士们吃一顿饱饭。
战士们簇拥着焦明志说说笑笑的向小辛庄走去。可是,离小辛庄村口还不到一里地,焦明志忽然眉头紧皱,捂着肚子声称“肚子淅淅沥沥拧着劲的疼”,跑到道边上去方便。战士们摸不着头脑,议论纷纷的说都两天没好好吃东西了,“焦八爷”怎么好木秧的窜起稀屎来了?焦明志方便完之后感觉好受多了,和战士们继续前行。可没走上二十米,焦明志就已经便了七八次。而且每次便得不多,便中带有脓血。最后一次若不是两名战士架着他,焦明志几乎站都站不起来。更让战士们惊慌的是,焦明志浑身滚烫,竟然莫名其妙的发起了高烧。
战士们不知焦明志突然之间得了什么病。正在七嘴八舌的乱猜之际,焦明志全身一阵抽搐,竟然昏了过去。战士们慌了,围在焦明志的身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在这时,从小辛庄内走出来一位身上背着葫芦,身穿脏兮兮道袍的老道生得鹤发童颜,精神矍烁,举手投足之间透出一种仙风道骨的逸韵。老道看起来恐怕得有八九十岁了,却依然步履轻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