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鞠躬尽瘁,名垂千古
作品名称:战友情深 作者:盛世华年 发布时间:2025-08-25 17:38:21 字数:3555
李虎升任庆阳县副县长,负责开发振兴地方经济。他借鉴青龙乡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工作经验,很快召开了县直各机关单位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及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参加的工作会议。会上,他详细介绍了青龙乡知青赵延喜到深圳打工,认识了深圳张氏电子公司总经理张志华,并认做老乡。原来这位张总的老家竟然是青阳县青龙乡张家庄村的。他的父亲叫张继祖,自幼生长在张家庄,是张家庄的首富。解放前连年战乱,土匪猖獗,他屡遭绑票,受尽勒索,反复思考,无奈之下,他只好卖掉家中的土地,到城市经商,解放前夕转移到香港。现在是香港张氏集团的董事长。张志华听说赵延喜是庆阳县青龙乡张家庄村的,喜出望外,就结识了这个小老乡,听他介绍了庆阳县青龙乡张家庄村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的大好形势,并及时向他父亲作了回报。张继祖听到家乡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十分高兴。他虽然身居香港,经营着庞大的张氏集团,但他心里一直有着一个回乡梦,希望天下太平,道路畅通,他好带着两个儿子回乡扫墓祭祖,看望故乡。听了延喜的话,他知道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举国上下,齐心协力,都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他确信现在就是回乡祭祖最合适时候。于是他做出决定,带领两个儿子回到庆阳县青龙乡张家庄扫墓祭祖,看望乡亲们。刘县长和青龙乡书记李虎得知此消息,抓住时机,积极筹划,对张继祖带领儿子回乡祭祖表示热情欢迎,并想方设法多方提供帮助,如设宴招待,派车接送等。从而使得张继祖和两个儿子十分感动,由此激发出他们报效家乡人民的思想感情。于是做出决定:在县开发区,投资开办庆阳洗衣机厂和电冰箱厂,在青龙乡,投资建设南山岭和水草湖旅游风景区。县乡两地的工厂和旅游风景区建成后,极大带动起庆阳县和青龙乡的经济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李虎介绍完张继祖回乡扫墓祭祖、投资兴业的事例,他话题一转,询问与会者:“我们经常说,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改善人民生活。愿望是美好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不能空喊口号,一定要付诸实际行动,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赵延喜一个青龙乡前往深圳的打工的小青年,竟然能引来香港张氏集团来庆阳县、青龙乡做这么大的投资,这就是典型的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实际范例。请大家不要误会,我所以要介绍这个例子,不是要夸耀青龙乡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功劳,是要让大家从这个例子中受到启发,从而找到你们自己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门路。有人说,我们居住在淮北地区,距离深圳、香港大几千里路,上哪里去寻找港澳台和外国商家、企业家,跋山涉水,来我们这里投资兴业?表面看,这似乎是个理由,而且很充分;深入实际认真思考,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借口!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并非我是病急乱投医,想入非非,空穴来风。我是有充分根据的。大家想想,赵延喜一个小青年能做到的,青龙乡能做到的,难道我们这么多老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就做不到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得到!而且,一定能比赵延喜,比青龙乡做得更好!但是,你们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做到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你们没有动脑筋、想办法。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就一定能够做到招商引资,发展好地方经济!下面,我就告诉你们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家愿意听吗?”会场上一片回答声:“愿意!不要卖关子了,请你快说!”于是李虎说出了他的办法和决定,号召县直各机关单位和各乡镇及其开发区管委会干部,广泛深入调查了解本单位、本地区的人员中,有没有亲戚朋友在港澳台及外国生活的,如果有,就积极动员他们尽快和这些亲戚朋友通信联系,一来介绍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大好形势,二来,欢迎他们回乡扫墓祭祖,探亲访友,亲自来大陆走一走,看一看。
这次会议,使广大县乡负责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领导干部深受启发和鼓舞,他们根据李虎的布置,立即深入到本单位、本地区群众中进行广泛调查。接着奇迹就出现了。想不到这一广泛摸底排查,县直各机关单位和各乡镇都发现了许多人员的亲戚朋友有在港澳台及外国生活的。第一步工作完成,第二步就是动员这些人员和他们在港澳台及外国生活的亲戚朋友通信联系,介绍国家政策、家乡情况。两步工作完成,接着好消息接踵而来。他们这些在港澳台及外国生活的亲友得知国内的真实情况,便呼朋邀友,陆续回乡扫墓祭祖,探亲访友。他们看到家乡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大好形势,一些商家、企业家便决定在家乡投资兴业,开办工厂、公司,招收当地工人,带动了庆阳县的经济迅速发展。据统计,继香港的张氏集团在庆阳县开办电器厂、在青龙乡开办旅游风景区后,县直和全县各乡镇,又开办工厂、公司二十五家,旅游风景区四个。极大带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大增,闲杂人员的就业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看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可喜成绩,全县干群一片欢欣鼓舞,称赞李虎工作努力,领导有方,成绩显著。
在新的形势下,李虎又做出新的工作规划,除了招商引资,开办工厂、公司,他还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修筑了通往各省、市的国道、省道,又修筑了通往各乡村的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使得农村生产的粮食、棉花、蔬菜、水果能及时用汽车、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运到城镇出售,又从城镇购回农药、化肥、家具、服装以及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煤气灶等家用电器,迅速提高了农民的现代化种植水平和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又在城镇街道建设了大型商场、旅馆、饭店和剧院、电影院、歌舞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业余文化生活水平,也方便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庆阳县观光旅游的起居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李虎大张旗鼓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振兴地方事业,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的时候,一场百年未遇的大雨打断他的工作计划,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一九九六年夏季,庆阳县连续七天七夜特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湖泊水势暴涨猛溢,淹没了农田庄稼和道路车辆,城市乡村,大街小巷,水深没膝,房舍进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危在旦夕。庆阳县委、县政府积极领导人民群众抗洪抢险,李虎更是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哪里艰险往哪里冲。由于长时间奋战不息,身心疲惫,他不幸晕倒在洪水中,被滔滔流动的洪水冲走,瞬息之间不见了踪影。当人们呼喊着他的名字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人们无限悲痛惋惜,含着眼泪,抬着他的尸体送到县医院抢救,医生检查后,无奈地连连摇摇头。
宋子英得知消息,立即带着一双儿女红梅和青松来到医院,看到浑身衣服湿透,头脸带泥,紧闭双眼的亲人,母子三人忍不住扑上前去,抚尸大哭起来。李虎牺牲的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庆阳县城,县委、县政府和县开发区管委会许多干部都赶来县医院看望李虎。消息也很快传到青龙乡和李虎的家乡李家庄村,李虎的父母兄弟和赵军、杨小梅、张金梁犹如晴天霹雳,一路痛哭着赶来县医院看望。当他们掀开盖在李虎身体上的白布床单,看见李虎的尸体,再难控制自己的感情,一个个捶胸顿足,不胜悲哀。然而人死不能复生,县政府领导和宋子英母子以及李虎的父母兄弟共同研究,认为李虎长期在青龙乡工作,贡献最大,又最敬重他的亲密战友、好兄长张龙烈士,于是决定把李虎尸体送到青龙乡南山岭张龙烈士陵园附近安葬。
青龙乡是李虎的家乡,也是他半生工作的地方,广大干群得知消息,纷纷赶到南山岭李虎的坟墓前吊唁,有的送花圈,有的燃烧纸钱,有的默默地垂泪悼念,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李虎的深深思念之情和感恩之情。李虎十八岁参军,历经百战,屡建战功;二十三岁转业回乡,一直在青龙乡和民政局、县政府工作,刻苦努力,鞠躬尽瘁,成绩卓著,深受领导信任和广大人民群众赞扬和拥护;这次又是为了抗洪抢险,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牺牲。大家纷纷要求政府追认李虎为革命烈士。庆阳县委县政府根据李虎一贯的工作表现和卓著的工作成绩,报请省政府批准,追认李虎为革命烈士。批复下来,广大干群十分感动,纷纷要求政府为李虎建造烈士陵园,香港张氏集团首先提出为建造李虎烈士陵园捐款五十万元。许多乡镇和外企也纷纷为建造陵园捐款捐物。于是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拨款一百万元,加上各乡镇和外企的捐款捐物,计二百多万元,在青龙乡南山岭张龙烈士陵园旁边为李虎烈士建造烈士陵园,并指定青龙乡党委书记赵军和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金梁负责监督建造。一年后陵园建成,其陵园规模建制一如张龙烈士陵园,陵园内有李虎的大理石塑像,大理石墓碑,大型水泥圆墓和李虎烈士纪念馆,并配备了专人看护陵园。从此,庆阳县、青龙乡又多了一处革命教育基地,每天游人来往,络绎不绝;每年清明节和国庆节,青龙乡和周围乡镇的人民群众、机关干部和中小学校师生,陆续来到张龙、李虎两烈士陵园凭吊祭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人们纷纷在赞颂道:
庆阳有龙虎,报国建峥嵘。炸堡龙哥义,为民虎弟情。
铮铮钢铁汉,重重弟兄名。功绩垂千古,光辉照后生。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