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真龙天子
作品名称:驾洛国普州太后许黄玉传奇 作者:傅光炯 发布时间:2025-07-21 21:04:34 字数:3047
武威将军刘尚这段时间当真烦恼之极!
自从董钧离开了成都,王硕撺掇他拘捕许黄玉,以致于惹出了无限风波,其间竟连王硕本人都被赵匡等人劫持而去。幸而许宝玉回到四川,由他出面斡旋,才将王硕等人解救了出来。可是彭方、许宝玉赶了回来,王硕却没有回来。昨天傍晚,资中、普慈、汉安三地纷纷报来,说是王硕调动了三处军马,前往围捕赵匡和许黄玉。不久,王硕本人的书函也星夜送达,竟然要求他扣押许宝玉。刘尚勃然大怒道:“这厮果然胆大妄为之极,不但擅自作主军国大事,而且竟敢擅自调动我的军队!”
事情发展到这步田地,当真让刘尚好生为难!如果他再不向朝廷汇报此事,很有可能王硕会密告他包庇公孙慧娘和赵匡。如果他向朝廷报告,又该怎么分辩过去的种种失误呢?
而且正在此时,一个令他更加惊慌失措的消息报来:“王硕在普慈寨中杀良冒功,被人揭穿了底细以后竟然畏罪潜逃了!”不久,武威将军府内又有人从房顶上面推下了一个大包袱。打开大包袱一看,却是严世芳踡曲在其中。特别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大包袱内还附有一张字条:“严世芳听从王硕挑唆,擅自兴兵扰民,武威将军宜从严惩戒!”听这口气,写条子之人竟似自己的上司一般!
这些乱糟糟的事情纷至沓来,刘尚不胜慌乱,只得紧急召见幕僚们商讨对付的办法。
有的幕僚认为:虽然王硕擅自调动朝廷军队和杀良冒功有罪,但他捉拿赵匡、公孙慧娘也是他的职责所在。赵匡本来应该是一个钦犯,许黄玉也是当年的蜀国公主。因此,他们主张继续追捕公孙慧娘和赵匡,并且连同许宝玉都应该扣留起来,一起交由朝廷发落,以免自己落下“包庇赵匡和公孙慧娘”的口实。至于王硕擅自作主调动军马和杀良冒功后畏罪潜逃的事情则是另外一回事情,可以立即上奏朝廷,免除其职务和通缉捉拿。
可是另外一部分幕僚则坚持认为:赵匡曾经是一个钦犯,许黄玉就是公孙慧娘,这些事情都不假,但这些又都是已经过去了的历史。历代朝廷都有招降纳叛和赦免敌人的做法。二人目前实际上并无反叛朝廷之心,都是王硕的一再逼迫,才造成了他们与武林豪强一道起来反抗。此事截至目前为止,还谈不上什么“叛乱”,应该继续和解,息事害人,以免激起真正的叛乱。况且王硕杀良冒功以后又已经畏罪潜逃了,所有的罪过都可以完全推诿在他个人的头上。
但刘尚还是一个极为冷静之人,他既怕公孙慧娘和赵匡的问题影响到他的官场升迁之路,又怕许宝玉有朝一日得到皇上的信任后,自己在他的面前不好做人。经过反复思考,刘尚又找来了许宝玉,将目前的情势和幕僚们的意见和盘托出,请求许宝玉给他寻求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许宝玉冰雪聪明,知道这是刘尚“请君入瓮”的办法。——其实“请君入瓮”这个词语虽然武则天时代才出现,但这种谋略东汉时代就已经有了。
许宝玉只得说道:“王硕杀良冒功,罪在不赦。但舍妹他们对抗官府,也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典。许宝玉不能因私废公,只能自己请求入狱,听候朝廷的处置。”刘尚要的就是这样!于是他将许宝玉先行送入了监狱,然后又写出奏疏一道,立即派出彭方作为武威将军府的特使,紧急奉送奏疏前往洛阳,将所有矛盾公开地交给刘秀自己去处理。
那日刘秀散朝以后,他又与董钧谈起了许宝玉。
董钧说道:“虽然许宝玉的黄老之说我也不太赞成,但他毕竟是一个西南地区的名士。当前,当家朝廷刚刚恢复不久,内忧外患不断。我们尚在收拾人心之际,就那样让他还归了故里,未免有失人望。”
刘秀也说道:“也是。近日有消息报称,西南地区蛮夷极不稳定,可能发生叛乱。朕也极其希望许宝玉留居京都。但他以侍奉自己的母亲作为理由,请求允许他返回蜀中,朕也不好过分勉强他。毕竟我朝治理天下以孝道为先。”
正在此时,忽报武威将军府的彭方有紧急军情求见。
刘秀传命召见,并且要求董钧一道参详。
不一会儿,彭方入内,山呼“万岁”礼毕,又将刘尚的奏章呈上,并且将成都最近发生的事情简要地作了一个禀报。
刘秀听罢,大吃了一惊,连忙问道:“西南一隅,竟有如此糜烂之事?”
董钧慌忙跪下,启奏道:“臣在蜀中时候,这些事情已经有所苗头。臣未能处理妥当,致有今日之变,请求皇上降罪!”
刘秀发怒道:“又关你什么事情呢?那个王硕既为公孙述的旧日心腹,君死国亡以后侍奉我朝,其个人名节已经有亏;加之他又不念旧主之谊,还假借我汉家朝廷名义,虚拟钦犯,一再逼迫无辜;后来他又擅自派人潜入蛮夷各部,偷盗抢劫蛮夷头人的子女,还妄言朝廷将要征讨蛮夷民族,这是妄图激反蛮夷各部。这不是真心归顺我朝,实则是借我朝廷之名,经营个人私利,我倒怀疑他自己也有谋逆的野心!赵匡当初杀我大将,自是罪不可赦。但当时两国相争,各为其主。况且他当年也曾经为我朝立下过平定西北的大功。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他又化名潜伏了下来,显然已经有了认罪息事之意。倘若他能够戴罪立功,也可以减轻处罚他的嘛。那个许黄玉即便就是公孙述的女儿,当初也不过只是一个三岁小儿,却是何罪之有?他们如此穷追不舍,知道的人呢,说是他们做下的错事情;不知道的人呢,必然还会埋怨朕的胸襟器量狭小,容不得天下英雄豪杰们的后裔。最为可恶的是,他居然敢擅自调动朝廷军队,又杀良以冒功,大大地败坏了朝廷声名,实在是罪大恶极。现在他已经畏罪潜逃,该当缉拿查办!”
董钧、彭方听了,不由得暗暗地高兴。
刘秀又继续说道:”其实当年如果活捉了公孙述,朕也不会要他的性命。他毕竟也是反对王莽的,后来他之所以不肯归顺于我朝,也是因为害怕我诛杀西北西南地区的英雄豪杰。西北西南地区的英雄豪杰不杀,他们必定还要谋反。公孙述一旦归附了,他就不会谋反。所以我才一再地写信劝他归顺。许崇信一家收养公孙述的孤儿,又何错之有?上天尚有好生之德嘛!”
董钧、彭方听了,心中又不觉宽畅了起来。以前,他们只是敬畏天子,却不知道原来天子看人处事自然不同凡响。
刘秀又气愤地说道:“许宝玉不久以前还襄赞过西南的军政大事,接着又入京与朕面谈甚欢,刘尚怎么可以擅自将他投入监狱之中呢?他如此地对待许宝玉,哪里又将朕放在了眼中,又岂不令西南名士寒心?西南之事弄得如此糊涂,这个刘尚毕竟不是个治国之才!”
董钧急忙奏道:“臣在西蜀的时候,主张宽刑减压,当时刘尚也是完全同意的,只是后来他受了王硕的挑唆和蒙骗。”
刘秀道:“这个刘尚枉然跟随了朕这么多年,却一点也不懂得朕的心思,只知道马背上面争英雄!”
彭方急忙说道:“皇上英明圣武!但王硕本来是个亡国降臣,因为他自己邀功心切,才一味心思地怂恿武威将军;更兼王硕又擅作主张,私自调动朝廷大军,才使西南情势变得如此地复杂不堪。”
刘秀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地说道:“识大体,顾全局,乃是朝廷大臣和封疆大吏的首要职责,怎么他们就一点也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像他这么处理一方的政事,已经平静了下来的英雄豪杰的旧属都要搅动起来重新造反作乱,究竟是帮我刘秀还是帮助别人!”
彭方慌忙说道:“刘尚大将军对皇上忠心耿耿,只是王硕成天在他面前议论,所以才患得患失了起来。
刘秀暗想,这刘尚乃是自己的宗支兄弟,一向作战勇猛,所以自己才封他为武威将军的。他对自己的忠诚的确不用怀疑。但他毕竟是个武夫,身边的确缺乏识大体顾全局的幕僚,于是决定,让董钧立即跟随彭方重返成都,再次协助刘尚安定西南地区。可是他又哪里知道:董钧尚未到达成都,西南地区的局面就已经糜烂不堪了。
原来,刘尚此时拘禁许宝玉一事传扬开来,不仅使西南地区的士子,而且也让蛮夷部族的首领们普遍感到寒心。东汉初期的蜀中,汉人只在成都附近,绝大部分地区名义上属于汉家朝廷,实际上都是蛮夷部族自治。而且,由于多吉兆奴的野心膨胀和竭力鼓动,终于惹得雷迁走上了公然造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