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 二一七
作品名称:韦小宝下江南 作者:张哲 发布时间:2025-06-11 09:22:58 字数:5242
二一六举家同庆端午节、君臣再叙幼时谊
转眼到了端午节。
韦小宝一家人在京城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了。韦小宝永远改不了的就是生活的高调。也许与他少年时期处处被人欺凌有极大的关系。
端午节这天,韦小宝让人在院子里大摆筵宴,当然,在宴席旁边,也摆上了他的母亲、他的七个老婆和儿子韦继聪的牌位,让大家在一起过节。
罗天娇她们几个人帮着几个下人忙里忙外,一家人准备热热闹闹的过节。
端午节是全天下人都过的节日,所以韦小宝并没有想到这天会有人来做客。
可是,午时未到,韦小宝的家里确实是来了贵客,很尊贵的客人。
王元平在门口挂了几个灯笼,又把大门两边贴上了对联。因为今年过年没在这里过,两边的对联已经被风吹雨打得发白了。韦小宝让王远平上街买回两幅字,贴在大门两侧。
就在这时,有两顶轿子落在了大门外,旁边跟着几个男男女女,还有小孩。
“继业,有人来了!”王元平和在里面正往院子里面泼水的继业喊道。
“这大过节的,人家都在自家过节,谁会来呀?骗人也不找个时间!”韦继业以为姐夫是在和他开玩笑,他也笑着喊道。
“真的,继业,你快过来!”王元平很着急地说道。
真有人来了?韦继业走到了门口。有些人他认识,雍亲王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其他的人他不认识。
“姐夫,你快去喊父亲,应该是皇上来了。”
“哦!”王元平放下手里的活,跑进屋里去了。
不一会儿,韦小宝就出来了,后面跟着韦继祖。这时,轿子里的人也都下了轿子。一个轿子坐的是皇上,另一个人看样子年近古稀,白胡白鬓。韦小宝仔细一看,是多隆。
“皇上,多大哥,你们怎么来了?”韦小宝急忙上前去搀扶两位。这时,韦继祖和韦继业也上前去搀扶老人。
“不用,我们还能走得动!”康熙说着摆了摆手。
院子里站着的李虎头和苏铜锤看着进来的几个人,皇上和两个阿哥他们都认识,两外几个有点眼熟,可是想不起来。
“嗨,见了面话也不说一句?”说话的是一个中年女人。
“是玉儿!”李虎头紧走几步握住了玉儿的手,十多年不见,玉儿显老了。不过,当年的风姿依稀可见。
旁边的苏铜锤倒有些尴尬。当初玉儿对他心有所属,他却一心想着沐家小郡主,很过年过去了,自从多隆外调江浙布政司,他们就再没有见过面。
“铜锤,怎么不认识我了?”玉儿喊道。
这时,罗天娇他们三个女的也都走到了苏铜锤身边。
“走,过去见见玉儿。小时候我们在一起习武,说起来还是我们的师姐。”苏铜锤道。
罗天娇看出来了,他们之间以前有故事,可也都是十多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她莞尔一笑,拉着两个妹妹先走了过去:“总听铜锤和建宁姨娘说起姐姐,今日才得见。”
“好漂亮,虎头,快介绍一下!”玉儿说道。
李虎头给玉儿都做了介绍,几个女人在一起,就显得热闹起来了。
“哎,你们别光顾着自己红火,就不过来让我们两个老人认识一下?”康熙一边往里走一边说。
罗天娇姐妹们挤了一下眼,她们一起走了过去:“皇上,好久不见,身体可好?”
“好,终于又见到你们两个了。”康熙仔细的打量着苏铜锤和罗天娇。
经过这么多年,罗天娇一直在试着用各种药,终于,脸上得疤痕已经没了,皮肤也都恢复了。
“见过多大伯。”给皇上行过礼,他们又给多隆行礼。
“哎,都长大了。我初见你父亲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多龙说道。
“嗯,你初见他,朕初见他时他只是一个小偷,去偷朕的点心吃。哎,几十年过去了,孩子们喊朕皇上,喊你多大伯,远近可见一斑!”康熙叹然道。
“这个也能吃醋?皇上,咱们看来真的是老返小了。”多隆笑道。
韦小宝没想到这个端午节会是这么多人,其实,他本来想着就是一家人聚聚,没想到皇上他们带来一群人。
“继业,快把那些灵牌撤下去!”韦小宝说道。
“别,朕去拜拜他们!”康熙说着就往过走。
“皇上,不行啊,那里还有继聪的牌位呢。”韦小宝急忙道。
“那有什么不行的?死者为大。铜锤,给朕和你多大伯点几柱香,朕给他们道个安。”康熙说道。
毕竟大家是从过去一路走过来的,话题也就很多。康熙他们老一辈说的都是当年的打打杀杀。苏童铜锤他们年青一代说的都是别后各自的生活。
胤禛虽然有自己的心思,虽然他也知道当初家里的那把火一定是苏铜锤放的,但是感情上来说,他和胤祥对苏铜锤还是比较依恋。虽然都已是人到中年。
一顿饭吃的是其乐融融。
“好久没有这样畅快过了。小桂子,你以后你就别离开京城了,隔三差五的陪朕到皇宫里或者宫外转转,咱们把这种日子延续下去。”康熙说道。
“皇上,还是不行。心里有事无论在哪里都呆不住。”韦小宝说道。
“你有什么事,朕帮你解决!”康熙说道,他真的很留恋韦小宝,有时候他也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孩子,比当初认识韦小宝的时候更小,刚登基的时候?他也说不清。
“皇上,过几天我就带着孩子们去山东了。去年咱们说起的八卦教,今年又流落过去白莲教。我们想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还要干什么。”韦小宝道。
“哦,不是朕帮你解决,是你帮朕在解决。哎,这辈子朕欠你的。你这次去,老四朝中事务多,朕也离不开他。你帮朕把老十三带上。朕没有要监视你的意思,就是想让他也出一份力。”康熙说道。
“皇上哪里话?我很喜欢这两个王爷贝勒,都跟着我我都没意见。”韦小宝道。
“既然你要去山东,那你先去河南可以不?帮朕把这些奸民平复了。”康熙说道。
“也好,那我们就去完河南再去山东,不知十三阿哥这一路可否方便。”韦小宝道。
“方便,和韦叔叔一家人去哪里都方便。”胤祥笑着说道。
“就这么说定了,你哪天走,朕在皇宫为你家人践行。”康熙道。
“别了!”韦小宝道,“我们这次出去,也不想太张扬了。而且我们也和官府不走一条道,这样也方便我们更详细的了解情况。”韦小宝道。
“那好,一切随你,朕就不多参与了。”康熙道。
这顿饭吃得,大家都很轻松。
“皇上爷爷,我听继聪叔叔说皇宫里有很多的佛珠,他还说等有机会带我去拿。可是,叔叔现在不在了,皇上爷爷能给我一串吗?我看我爷爷每天念佛,就捏着一串很旧的佛珠,我想给爷爷要一串。”看着大家都吃了饭在聊天,韦天骄上前说道。
“小孩子不许胡说,爷爷那串虽然很旧,那也是五台山上请来的。”韦继祖笑着说道。
“嗯,皇上爷爷,这个称呼朕喜欢。小桂子,你也开始信佛了?”康熙笑着问道。
“也是得病乱求医。这些年,孩子们都在江湖行走,我这心里也一直不踏实,就只好求助佛祖保佑孩子们的平安了。”韦小宝道。
“好,信佛好!”康熙微笑着说道,然后他转身对胤禛说道,“老四,回头你去内务府,有西藏进贡的不少佛珠,都是西藏活佛开过光的。你去找上十来串,给小桂子家人每人一串,也算为佛祖积德了。”
“是!”胤禛答道。
“其实,人若心诚,与佛珠没什么关系。还是小孩,总以为有了佛珠才算信佛,还让皇上跟着操心。”罗天娇道。
“天骄,皇上爷爷答应你了。孩子没错,是大人们才疏忽了。”康熙有些感慨,把韦天骄拥在自己的怀里,这人与人的交往都是用心,可是,各自都有自己的圈子,也就把心思转移了。
二一七平叛乱详察敌情、出谋略志在必得
过了端午节几天以后,韦小宝他们开始起程了,直奔河南的宜阳县附近。
“继业,听说你大闹父皇寝宫了。”胤祥在路上问道。
“也算不上打闹,就是九阿哥说话不对,我给他指正了一下。”韦继业笑道。
“那姑姑和继聪弟弟的死是不是与他们有关?”胤祥说道。
“十之八九,否则那些贼人怎么会到他们的别院住着呢!”韦继业道。
“那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为了一个兵符?难道他们想造反?”胤祥说道。
“那说不准,他们现在正积极的配合十四阿哥夺兵权呢。你看着吧,用不了多久,西北的平定策王叛乱就会是胤禵掌兵权了。”韦继业道。
“这倒不是大事,十四弟有这个雄才大略,他们不推举皇阿玛也会考虑。只是八哥他们几个,他们怎么就不想想,那块兵符在你们手里是一块兵符,可是,若是到了他们手里,那就是一块废铜烂铁,不值钱的。皇阿玛一句话,他们到哪里都不会调出兵的。”胤祥说道。
“也许他们不这样想。”韦继业说道。
“哎,这下他们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胤祥道。
“此话怎讲?”韦继业问道。
“他们不明白,皇阿玛虽然老了,但不糊涂。皇阿玛随着年龄的老去,他越来越想做一个十全老人,所以对于几个哥哥的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皇阿玛对很多的事情都是洞若神明。
“不过,他们也不是不明白,几个阿哥都很聪明,也许就是利用了皇阿玛的这一点,做事就不瞻前顾后了。可是,他们越是这样,在皇阿玛的心里的位置越低。慢慢就会和我一样了。”胤祥说着有些失落。
“他们是这样,你可不是这样。皇上很看重你的,也很喜欢你。”韦继业说道。
“是吗?我现在的处境你还不明白吗?”胤祥问道。
“十三阿哥,你想错了。因为你是一个性情中人,所以不适合官场中的争斗,更是不适合皇位的争夺。皇上曾经贬低过你,不是说你人不好,只是不让别的阿哥利用你。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你一辈子不出头,自然就不会遭妒,也就没人算计你了。”韦继业道。
“这话新颖,你是从哪里听来的?”胤祥问道。
“当然是皇上说的,别人会说这些吗?”韦继业笑道。
“哦,原来如此!”胤祥有些迷茫了,父皇果真是这个意思吗?是他多想了?可是,这么多年没人和他说过这样的话,以致他积郁成疾,身体每况愈下,哎,天意弄人哪。
一路上,大家装作游山玩水,过山水必视之。走了十多日,他们从山西境内绕到了宜阳境内。
宜阳县不大,周边也有几个县。不过,周围邻近的市府都不小,以至这里成了一片重要的关卡重地。
宜阳西临洛阳,南接嵩山下的嵩县,东面是开封府下辖的郑州,再往北就是山西境内了。这里的人作乱,大都因为临界山西,都有退守方便的想法。
韦小宝他们到了宜阳地界的时候,这里的知县张育已经被皇上换了,新任知县正积极地准备着镇压起义的人。
那些被逼的乡民聚在宜阳县城北面的神垢寨。由宜阳县的亢珽、亢珩联合渑池人李一临聚众起义闹事。此时,永宁县的知县高式青已经被劫到了神垢寨上。
“父亲,咱们该怎么办?”神垢寨山下的一片小树林里,韦小宝他们一行人不得已停了下来,再往前走,他们就会被发现了。苏铜锤看着山上旌旗招展,遂问父亲道。
“咱们兵分两路。十三阿哥带着继业、继祖去去开封府找河南总兵,让他们带兵速来剿匪。咱们在这里做着擒贼擒王的准备,还不能伤到永宁知县高式青。”韦小宝道。
“也好,那就这样安排。”苏铜锤道。
“我很想在这里看你们怎么救永宁知县,怎么把他们的带头的抓起来。”胤祥笑着说道。
“嗯,十三阿哥年龄不小了,童心也不小。只是,救人和抓头领都得上山悄悄的干,我们在这里只是了解神垢寨的山势与山上的情况,十三阿哥不适应上去的。等你们回来,咱们一起上山擒贼救人。”苏铜锤过来笑着拍了拍胤祥的肩膀说道。
“哦,那我就去招呼河南总兵去吧!”胤祥也笑了。
胤祥带着韦继祖、韦继业三个人绕路走了。苏铜锤他们开始商量救人等的细节。
“铜锤,咱们本着一个原则,尽量不伤人。因为这些人大都是穷苦百姓,被逼的没办法才造反的。”韦小宝道。
“嗯,我们不会伤人。”苏铜锤道。
“其实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李虎头说道。
“话是这样说,可还是小心为上。”韦小宝道。
“嗯,今晚,我和虎头先上山查看一下,具体事情我们明天再定夺。”苏铜锤道。
“可以,但你们一定要小心,也许这山上就有白莲教的人。”韦小宝道。
夜幕将领,神垢寨上已经是炊烟袅袅。
白天一天没有官兵的动静,晚上的山寨警备十分松懈。
戌时左右,苏铜锤和李虎头弟兄俩就上了神垢寨。已是夏季,很多人都在山上土堆上休息,山上也就有几顶用树枝柴禾搭建的房子。
山寨上的人没经过专门的训练,更没有统一的管理,大都很散漫。
“你们可得把高式青看好了,他可是咱们的救命稻草。”一顶帐篷里出来一个人对旁边的人说道。
“放心吧,大当家的,那小子就在旁边的柴禾洞里躺着,手脚都捆着,他也不会跑掉的。”一个人说道。
苏铜锤仔细地看了那个人几眼,接着又看了旁边确实有一垛柴禾。
“这山上,晚上山风还挺大,可别把身上的零件冻掉了。”一个人瑟瑟缩缩跑到柴禾垛上靠着去了。
“就你那玩意,就这也是祸害人,还不如冻掉呢!”旁边的人打哈哈。
“虎头,记住这个柴禾垛。”苏铜锤低声对李虎头说道。
“嗯,记住了!”李虎头说道。
弟兄俩走在背阴地方,别人也看不到,他们又到那个帐篷旁边仔细的看着里面的人,有五六个人。上手坐着的就是刚才出去的那个人。
趁着黑夜,苏铜锤兄弟俩查看了所有上山下山的路,又熟悉了山上山下的情况,就悄悄下山了。
他们在山下等了两日,第三天的中午,胤祥他们回来了。
“怎么样?”韦小宝问道。
“河南巡抚张圣佐已经派兵出来了。”胤祥道。
“那什么时候能到这里呢?”韦小宝又问道。
“就在今天下午,张圣佐让我们先来,就是想看看我们这边的安排。”胤祥说道。
“那就好,铜锤,你安排计划吧!”韦小宝道。
“嗯!”苏铜锤看着胤祥说道,“十三阿哥,下午你去通知张圣佐,就说我们打前战。咱们上山抓人救人,事情做完之后,我们就会在山上放火。他们看到山上着急火,就喊着‘大当家亢珽已经逃跑了,大家快投降吧’。然后就让张圣佐他们开始攻山,咱们就离开这里了。”
“苏大哥,为什么咱们要离开这里?”胤祥不解地问。
“山上那些乌合之众用不着咱们插手,有张圣佐就够了,咱们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呢。”苏铜锤笑道。
“哦,我明白了!”胤祥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