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决定回家
作品名称:女人的天 作者:张哲 发布时间:2025-05-12 19:55:53 字数:8468
第五十章决定回家
接下来的几个月,冬梅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盘库清库上了,只是心情总是比较压抑。这是她来市里最大的心血,就这样放弃了。不放弃又能怎么样?总不能放弃自己的丈夫吧!冬梅算得上一个女强人,可她更是一个传统的人。在哪里都能做成事,何必为了这点生意让家人不开心呢?虽然她喜欢自己拿主意,虽然她比较强势,但她从来没有逾越夫妻之间的传统。张自强就是她的天,这么多年了,一直是。开始是为了让父亲认可张自强,到后来是为了让张自强独当一面。她不希望别人说张自强是依靠她壮大的。这次回家,她会把所有的经营交给张自强,孩子逐渐大了,她需要把一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三月初拆迁开始商谈了,冬梅开车带着张自强去房地产商的开发筹备处进行了协商。他们的院子是两千五百多平方米,院子里大房小房三十多间,最后协商开发商给她们三套一百二十平米的楼房,外加三百万现金。其实不算那些房子,就是那块地皮也能卖五百多万。这一两年锡盟的房价升的特别快。自强贸易公司这块地皮,基本上就快属于市中心地段了。开发商还没盖房,每平方米三千三百块钱就在往外卖了。冬梅要三套楼房就是想着给巴特尔和夏晓光每人一套,这是张自强提出来的。男人嘛,做事有点义气总是好的。
四月地,冬梅把自强贸易公司的营业执照注销了,其他执照也都注销了。公司是个体经营,也不涉及税务局查账,当然,巴特尔也帮了很多忙,她们还请工商税务方面的人都吃了饭,自强贸易公司就算彻底解体了。
冬梅没事干了,呆在家里也不自在,每天开着车带着张自强城里郊区走,直到这时,家里人才知道她们把公司撤了,要回老家了。
“姐,我也跟你回去!”秋菊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也跟着二姐回老家。
“你们生意做得好好的,回去干啥?”冬梅笑着说。
秋菊努了努嘴,“二姐,你们生意不也做得好好的吗?你还回老家,那以后就不能在一起了。”
“不会的,我们在这里做生意太累了,想换个形式。你姐夫想回去看看,要做他在老家做事情,我还回来,平平安安都还在市里上学呢。”冬梅笑着说。
“哦,是这样啊,那姐夫回去你不也得跟着回去,你也不能总在市里呀,还是见面少了。”秋菊幽幽地说。
“没事,秋菊,我和你二姐在老家把他们家的房子一翻盖,以后暑假你们都可以回去,那里也是你们的家呀。”张自强也笑着说。
秋菊低着头,还像是姐姐和姐夫这就要走了,一脸的落寞,“话是那样说,可还是见面少了。”
看着可爱的妹妹,冬梅实在不知道怎么和妹妹说,她知道秋菊的心思,就是巴不得每天都能见面,或者两三天咋也得见一面。秋菊对春桃依赖性不强,虽然她们的父母都住在春桃家,但是秋菊也不是每天都去看看父母。虽然也都住在一栋楼上。但是,要么是冬梅下了班去看婷婷,要么就是吃了饭秋菊领着婷婷去看二姐,她们姐妹两几乎是每天都能见面。
冬梅和张自强做了决定,晚上在冬梅家和大家都说了,家人也就没什么意见了,毕竟,她们不是生活所迫必须回家的。尤其是几个老人,对她们回家再创业还很支持,因为这样,他们也能跟着回家住一段时间或者是回去看看,毕竟,那是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我们想着,回去以后在自强他们家院子里多盖几间房子,咱们以后夏季就可以回去住,就算度假了。”冬梅说。
春桃奶奶一直高兴得就没合拢嘴,她早就想回去看看了,“咱们又能回家看看了,我好想回去看看你爷爷,告诉她我现在每天过的是天堂的日子。”
“奶奶,等我们回去,每年夏季你就回牛角沟,冬季就来市里,这样多好呀。夏天一出屋,外面是花红柳绿。你往菜园子边上一走,空气绝对清新,对你身体也好。冬季可得回市里,住在楼房,也不用生炉子,不用坐在外屋地拉风箱。这些,现在想想就害怕,多冷呀。”冬梅说着就觉得冷。
“那你们现在回去不也得拉风箱吗,要不咋做饭?”春桃奶奶笑着说。
冬梅看了看屋子,转了一圈,“奶奶,我们重盖房子,也设计成这样。要么烧土暖气,要么生火炉,不盘炕了,就住床。做饭都用电器,炖肉有火炉,也买冰箱冰柜,主要是冰柜,多储藏点吃的。”
“嗯,奶奶觉得你这个想法好,铺的厚点也不冷。那咱们回家不也都是现代化了。我跟你回去,你们回来我给自强做饭。”奶奶盘算着。
一家人都笑了,秋菊看着奶奶说,“奶奶,二姐夫要是回去也办厂子,那厂子里有食堂,你总不能去食堂干活吧。”
“那咋不行?自从跟你们来了市里,奶奶身体养得多好呀,什么都能干得了了。”
“行,就这么说定了!”冬梅也觉得再次看到了希望,顺着奶奶说,反正大家总要回去看看的。在市里都不需要奶奶干活,回去更不需要。
六月初,张自强基本上除了天阴下雨腿部有点不舒服,其他时间腿部基本都没问题了。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冬梅开着车带着张自强去了北京的一家经销奥托博克假肢的地方。冬梅的车是刚从修理厂拿回来。张自强的事故是因为他自己的原因,是他开到别人的车身底下,本来责任都在张自强,但是那个大车是违规停车。那个大车司机也找了关系,保险公司也都介入,冬梅的车由保险公司负责修理。几家协商,大车司机出张自强住院以及后续治疗的所有医药费。冬梅她们回来以后看那个大车司机家里也不是宽裕,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他老婆也没上班,每天就给孩子做饭,有时候出去打点零工。冬梅就和他们象征性的要了一些,以后所用也就没让那个人再负责了。这次安装假肢也是冬梅她们自己花钱,从北京出院的时候,有主治医生帮他们联系,在北京定了一个将近四万块钱的假肢。医生也嘱咐她们一定等伤口彻底还利索再去安装假肢。
到了北京,一切都很顺利,安装上假肢开始还不是很适应,在北京她们又呆了两天,正赶上全国实行物价上涨,满大街都是抢购物品的人。他们去了北京的动物园、东单、秀水转了转,没带孩子们,也就利索点。一路上冬梅都在问张自强假肢有什么不适,张自强也没说什么,总说还可以。其实张自强带上假肢感觉很累,可是总要适应的。冬梅也不是一个喜欢逛商场的人,她们就是看上什么就买上,也没多逛。在北京呆了几天,两个人就又返回锡盟了。一路上,张自强开着车从北京到了张家口,感觉还不是那么太不舒服,用一段时间,应该会更自如的。
回来锡盟后,巴特尔又给他们联系了他的同学,帮冬梅找了一个二百万免息贷款养牧种植的项目。七月中旬,平平安安放了假,一家人开了两个车,李光茂老两口还有春桃奶奶,她们还带着乐乐,一行人回了牛角沟。
第五十一章回家的感觉
回到牛角沟,康老师、张自强、李光茂三个人把三处房子都烧开了。院子里的柴禾都沤了,不过也能烧火。粪房子里面的干粪也都潮了。不过在农村,还是不缺点烧柴。吃的东西张自强带回半车,不做饭就吃凉的也够吃半个月的。从市里回来,张自强又买了一个冰柜在车上,回了家把所有东西都放在冰柜里。
第二天张自强又去旗里,买了一些白面、莜面,还拉回一大车煤,就卸载在康老师的院子里,这下子整个牛角沟的人才知道,张自强和李冬梅又回来了。左邻右舍都来看望,三家的园子里都有人种了东西。冬梅给种菜的人家每家二百块钱,这以后园子里的菜就归她们自己了。
“听说自强的腿出事了,好了没?”这个问。
“这不是好好的了?”张自强笑着抬起腿说。
“听说你们在城里挣了很多钱?”那个也问。
“哪有呀,也就吃个饱饭。”冬梅笑着应付着。
“那你们为什么又回来了?”
“大家都离不开这里,早晚都得回来。”康老师回答者。
“啧啧,你看人家这媳妇,你看人家着女婿,你再看看人家这亲家,哎,人比人真的是气死人呀。”人们都在议论着。
回了家,一点也没有生疏感,虽然他们离家已经好几年了。几个老人每天除了盯着几个孩子的暑假作业,就是带这孩子们山前山后看看。
李光茂一家人去了他父亲的坟上看了看,坟堆显小了,上面长满了草。春桃奶奶一边拔草一边念叨着,“老头子,我来看你来了,以后我每年都来看你。咱们家现在过好了,儿子和孙女都在城里有了楼房,都有好几套呢,就你没福,也住不上。现在我们是顿顿有肉,生活也好了,吃不愁穿不愁,就是你没福享了。咱家李健坤也上小学了,你放心吧,李家有后了,都是咱家二女的功劳……”老太太一直在念念叨叨。春桃娘也在帮婆婆一起把坟头上的草都拔干净,几个人才一路扶着回了村子。
冬梅和张自强去了村子西面,他们在看村子西面那块地,也有一百多亩。两边都是山,放牧也还行,他们这里本来就是山沟,沟外面的地有点远。离村子也有一千多米,这里盖牧场有个好处就是在村子的上风头,对瘟疫还能躲着点。
看好地方,回了村子,张自强去找村长,说想用村子西面那块地。他们知道那块地是村子里的机动地,就是谁家生孩子了或者娶媳妇了,增加人口就在这块地里分点口粮田。现在村子里年轻人出去一大部分,中年往后的人群在村子里居住的也不是很多了。很多土地都在闲置着,种一年歇一年,这样土地墒情也好多了。村长没有回应,说是村委会开会商量一下。
这还用商量?冬梅告诉张自强先去旗里镇里把项目跑好了,镇长发话,村长自然支持。
张自强每天早上开车出去,晚上开车在回来,加上巴特尔的关系,半个月整个项目跑下来了。他承诺镇长,牧场盖起来以后,他们先养二百头牛,一千只羊,然后在养殖场东面村子西面这块地种土豆。镇长很是高兴,这样的话会把整个一条沟的经济拉动起来。镇长当即给村长打电话,让张自强用村西面那块搁置的土地,三年免费用,三年以后统计一下那块地一共是多少亩,每亩每年上缴大队部五十块钱。村长也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在农村办工厂,不论是什么样的厂子,对于村子里和镇里都是长脸的形象工程。
一切就绪,张自强开始买木材、买砖买瓦,开始盖房子了。
一切都是雷厉风行,张自强在外面跑,冬梅在家守着。所有事情进展都非常顺利。
八月底,张自强开车回了市里一趟,把五位老人和三个孩子送到市里,孩子们都该开学了。走的时候,几个女人对冬梅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切小心为上,实在不行还回市里。冬梅只是笑笑,告诉几个老人,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既然自强想回来干点事业,就一定能成。等养殖场都盖好,牛羊都买到位,她就回市里。
九月中旬,牛棚、羊圈都盖好了,把所有该用得着的,人住的地方、人吃的地方,放饲料的地方都盖全了。还多盖出五间房子,以备后用。
十月底,二百头牛、一千多只羊都进了牧场。养殖场雇了十来个人,有负责养羊的,有负责养牛的,有看管饲料的,有负责做饭的。
几个月的时间,三百多万投进去了。村子里的闲人基本上也都用上了。
十一月十八号,张自强举行了小小的开业仪式,镇长带着旗里和镇上的一些领导都来了。这是这些年来这个镇的最大手笔。看着满院子的牛和羊,大家都很振奋。这只是第一步,以后要是镇上有什么好项目还要张自强来搞。现在有钱人不少,能来农村下血本的不多。
大家看着张自强盖得这个养殖场,就知道要花不少钱,这个养殖场,养一千头牛,五千只羊也不嫌小。养殖场以外距离山上有树的地方张自强都用铁丝网围起来了作为一个小牧场,也就是让养殖场里的牛和羊能出来放放风。这样,牛羊都可以在牧场以外活动一下。政府要求圈养,就是怕农牧民养的牛羊把刚刚种好的树林都毁了。
其实,农民也都是小胆子的。只是去年深秋不知是哪里的人在村里已经长得不错的树林里砍伐走很多的树。那几天,看着外面人在砍树,村里的人们也跟着起哄,大树小树都砍倒往家里拉,有些农民甚至冬季都不用买煤,锯断木头生炉子。村子里人也见怪不怪了,谁知道谁砍的,反正他们精心种了好几年,树长大了,就被砍走了,村领导不管,也不和他们说说是不是卖树分钱,大家也就只能跟风了。
在牛角沟养殖场事情就算迈了第一步了,市里冷库的事情也该收尾了。原先自强贸易公司的几个主管都在冷库忙着,冬梅就是电话指导一下。八月张自强回去看了看,今年的生意也还不错,有时候夏晓光也去帮忙盯一下。养殖场的事情都交待利索,冬梅和张自强回了市里,开始算一下冷库的帐。利润还不错,也收入四五十万。冬梅安排了两个人在锡盟给她们一直看管冷库,一个是之前自强贸易公司的会计,他可以兼职,但是在每年的八九十三个月必须每天都来冷库上班。倒也不是全天班,主要是下午。另一个就是之前他们的一个销售,人很年轻,但是很实在,冬梅就让他每年都负责冷库的一切事宜,有什么事情就给冬梅打电话。他们把一切事情都理顺,自己的事情也就不多了。
春桃在她们刚买的商铺里给公公婆婆开了一个超市。吴有才和老伴把自己的房子又租了出去,住在超市里,每天忙活着,人也显得精神多了。吴德贵他娘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每隔几天就打电话和李光茂商定好,然后她们老俩口中的一个人就去学校接乐乐去超市。因为都在新区,距离学校也不远,乐乐倒是也喜欢去爷爷家,第一,没人管他了,第二,就是可以吃店里的任何东西。为了不让陈萍再出什么幺蛾子,春桃让公公每年给她们两万块钱房租费,其余挣的钱归老俩口,让他们攒着养老。当然,超市开始投资的钱是春桃她们的,要是陈萍来搅和,春桃再算本金,不来搅和就算了。春桃的商铺正好在小区门口,每天的生意还算不错。每天九点左右,吴德贵定时给对父亲打电话,让他们关门停止营业,这是为了老人的安全着想。
秋菊他们的生意是忙得厉害,冬梅把自强贸易公司关了,很多的业务都转到冬梅超市了,冬梅告诉厂家这家超市也是她的生意,所以一些厂家都没打嗑就把生意转到秋菊这里。幸亏田玉山也是做生意出身,帮着田旺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当然,冬梅一直在用手机遥控的方式帮着他们。以前自强贸易公司的一些干的利索人也实在的送货人员也都到了田旺这里。冬梅把公司的几个面包车给了春桃一辆,其余四两都给了秋菊。这半年下来,田旺才明白了什么是做生意。冬梅让秋菊在给吴有才超市的货尽量不要加利润,田旺也都按着冬梅说个给吴有才出货,冬梅也是在平衡姐妹几个的感情。
冬天不忙,冬梅把养殖场的事情都交给了张自强,她还是歇不住,帮姐姐联系了山东的几个厂家,年底,她就在春桃的另一间商铺帮春桃开起了一家五金批发店。都是厂家直供货,就是批发。厂家直供价格比当地批发商送货价格低不少呢,这样她们在锡盟做批发也有优势。
年根儿,冬梅和张自强都去帮春桃去卖炮了,吴德贵自己盯着批发店。他们也想着如果批发做好,就把乐乐五金店撤了,现在房租涨的太厉害,用别人的房子,尽给人家挣房租了。她们自己的房子在二中那块,也不影响每年卖炮。
又是一年,春节都在市里过得,也就是今年,明年冬梅她们就回不来过年了,因为一千多只羊,最起码也该有七百多只母羊下羊羔吧,接羔是最熬人的事情,老家的那些人恐怕会弄不了。
今年的年夜饭是在饭店吃的,秋菊张罗的,请大家在饭店吃个年夜饭,都忙了一年了,三十儿晚上就让别人伺候一回。
“老妹,你们忙不开,批发的业务和零售业务分开做吧,你做零售,让田旺和姨夫去你们自己的商铺里做批发,这样整顿一些。”冬梅和秋菊说。
“我们也正盘算这样做呢,今年在一个超市里,显得可乱了。”田旺说。
“我想等我们做好五金批发了,我就不想再做五金零售生意了,每天五金那些气味闻得我不舒服。”春桃说。
“姐,你是不是又有了?”冬梅笑着说,“我卖炮这几天就看你的脸色不好看,年前你也没感冒,其他的我没顾上问。”
“就是,妈妈每天都在和爸爸说到底要不要,到底生不生。平平有个弟弟,明明也有个小妹妹,我也想要个小弟弟。”乐乐看着冬梅说,“二姨,你和我妈妈说,让她给我生个小弟弟吧。”
“那要是小妹妹你还喜欢吗?”秋菊逗着乐乐。
“嗯,不知道,她要是像婷婷妹妹那样可爱我就会喜欢的。”乐乐说完,一家人都笑了。
“姐,你们过了年先干着,等姐夫生意好了,把这头店都搬过去,再雇一个人看店,让姐夫每天出去跑批发,生意好了,就再雇一个人送货,你就养着。我看八校那边有一个儿童玩具批发的店生意一直不错。等你孩子稍大一点,咱们就在我今年刚拿到钥匙的那个商铺也做儿童玩具批发,咱们那个地方要比她的那个地方好多了。”冬梅笑着说。
“好多年没带小孩子了,我还真的不知道该不该生下来。”春桃说。
菜都上齐了,大家该倒酒的该倒饮料的都倒上了,冬梅先端起杯,“姐,我就先说了,你生不生那得看姐夫和姨夫姨娘的意思,还有就是咱们乐乐的意思。”她说着看了看吴有才老两口,“本来是过年酒,没想到还成了喜酒,我们第一杯先为乐乐未来的小弟弟或小妹妹喝一口?”
“好!”大家一致叫好,都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姨夫,姨娘,你们也说几句,已经有孙子在你们身边了,我姐姐又怀孕了。我知道,我姐姐还有第一次怀孕时候的恐慌症,我希望你们也说说你们的意见,毕竟生下孩子还是姓吴。这是喜事,今天我说这些也没有别的意思,过去的都过去了,你们也别往心里去,这些年咱们大家都处的不错,我们也没把二老当外人。”冬梅看着吴有才老两口说。
吴有才端起了酒,“就是,虽然过去很多年了,连乐乐都上二年级了,说实话,我们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春桃,也对不起你们一家人。我们老俩口先给你们陪个不是,我们老俩口敬大家一杯。”
大家看着吴有才和老伴喝了,也都喝了。
“亲家,都过去了,我是想着乐乐一个孩子有点孤单,要是再有一个作伴更好,我知道你们肯定也希望再多一个孙子,人多是福。”李光茂说,“咱们冬梅说话直,老亲家你们也别往心里去。既然是喜事,咱们就都高高兴兴,明年咱家又添丁了。”
“没事,”吴德贵他娘说话了,“过去,确实就是我们对不起春桃,还在孩子心里留了病。我们也老了,再改也改不回去了,过去的我就不说了,以后,我会对春桃想自己的闺女一样的。”
其实就是人的地位决定处境,即使现在让吴德贵的母亲和妹妹再去给春桃难堪,她们也没有这个勇气了。不过,这样一位一辈子讲歪理的老太太能说出这些话,也够了。
“姐,听到了吧,你别害怕什么,今年你才三十二,生孩子也不算大龄。生下来吧,省得以后后悔。”冬梅询问地看着春桃。
春桃看了看吴德贵,吴德贵点了点头,春桃端起饮料杯,“我是个不喜欢记事的人,过去的事情其实我早就忘了。就在刚才,我都忘了自己怀孕了,要不是冬梅提起,我还真的不会和你们说,因为真的忘了。别为我操心了,我们决定把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我和德贵敬大家一杯。”冬梅说完,吴德贵也端起饮酒杯,都喝了,大家也跟着都喝了。
大家都一边吃一边聊着,冬梅看见田旺准备端杯,她说话了,“田旺,你就别端杯了。咱都是一家人,不兴这么客气的,姨夫姨娘敬了酒,大姐和姐夫又敬了就,我咋感觉好像在外面和那些经销商喝酒一样,一会儿他敬,一会儿你敬的。可别敬了,再敬酒就有些见外了。让他们喝白酒的慢慢喝,咱们慢慢地聊。”
田旺的手还放在饮料杯上,“二姐,姐夫,我们今年全凭你和姐夫的帮忙了,其实这些年也都是你们在帮忙,心里总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看,你二姐刚说了你,这有生分了不是?”张自强笑着说,“咱们兄弟能在一起,还不是因为咱们娶得媳妇是亲姐妹,是亲的,还说什么帮不帮?都是自家的事,没有谁帮谁这一说。来,咱们连襟三个敬几位老人一杯,是她们这么多年为咱们操心受累。”
“那就一起喝吧,”秋菊说着端起了杯,“我喜欢凑热闹,就敬老人们长命百岁,你们看着,我们都会越活越年轻。”她说完喝了一口饮料。大家都笑着也都喝了一口。
“我们也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杯吧。”乐乐说着端起了杯子里的饮料,大家都笑着看着他,他让平平安安也端起饮料,明明还在玩,乐乐把明明的饮料杯子放在明明的手里,“弟弟,咱们敬大人酒,可要喝啊。”说完,自己喝了一口,另外三个孩子也喝了一口,看着长辈们。
“喝!”田玉山先说了话,“这就是咱们的希望,咱们都看到了,咱们白酒都喝了,饮料你们随意。”说完一饮而尽,吴有才、李光茂、康老师、吴德贵、张自强几个喝白酒的都干了,喝饮料的也都干了,几个老太太都落泪了,尤其是吴德贵他娘,这么多年了,她没为孙子做过什么,也许是上了年纪,现在几天不见孙子心里空落落的。她想着想着就哭出声了。
“娘,你这是干啥呢?大年三十儿,哭什么。以后我生下老二,乐乐天天去陪你们,在一起的日子长着呢,别瞎想了。”春桃笑着给婆婆递过去一沓餐巾纸。
“就是,别哭了。”吴有才把纸塞进老伴手里。
“嗯,我不哭了!”吴德贵他娘擦了擦眼睛,“春桃,在老家,娘确实没好好对过你们娘俩,娘说了也不怕孩子记恨。可是自从来了锡盟,你从来没有给过娘脸色。你说咱们村子里的婆婆,都得看儿媳妇脸色过日子,你呢,可怕我们缺吃少喝,什么都照顾得周周到到,这么多年了,你一直这样,今天孩子又这么懂事。等你再生孩子,娘去给你伺候月子,娘这婆婆、奶奶当得都不够格,你们一家人都是好人,过个节、聚个会也都没忘了我们。老头子,咱们再敬大家伙一杯。过了年都不忙,你们都去家里,也吃我们一顿饭,喝一碗水。我在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说完一口把饮料喝完了。
“我看你这是渴了。”吴有才说笑着也把酒干了,大家都跟着干了。“我老伴也说了,你们也给个面子,大年初四,初四是德贵的生日,你们都来我家,粗茶淡饭别嫌赖。我们准备,都去,也别计较拜年不拜年的,今天是三十,咱们几个老亲家就算相互拜年了。你们一定去,超市二楼挺宽敞的。”
“好,大家都去!”李光茂说着看看大家。
“去,都去!”大家一起说着。
冤家宜解不宜结,更何况是一家人。这一顿年夜饭吃的还是泪水伴着笑声,老人终于看开了,孩子们也逐渐懂事了,这都是好事,过了今天,新的一年就到来了,还有更多的好事都在等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