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作品名称:别样风景 作者:杨志娥 发布时间:2025-05-12 15:20:33 字数:3415
王涛看着前后几期《新原文学》上馨如的几张照片,感到她的几张照片个性和气质看上去并不同,第一张照片显得丰富而安谧;第二张照片显得虞美人般的神魂颠倒而深藏不露;第三张照片有一种牡丹般的端庄娇艳、风华绝代的样子。记得李大柱曾经说,馨如以前在外面租房办公时,漂亮的样子经常变来变去的,那她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她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呢?这一定与她的内心活动有关,与她的想象和幻想有关,也就是思念一个人,经常有着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幻想。所以,谁如果有幸能经常和馨如在一起相处,一定会发现和欣赏到她千姿百态的漂亮和可爱个性的方方面面,可惜这样独特而超群的馨如,不仅生活在这样的偏远落后地区,更兼遭遇了一些什么事情。
但即使如此,她还是把自己的命运给修正和改变了。所以,“红颜薄命”这一主题,在馨如这里,算是被彻底地给改写了。
所以,在王涛看来,馨如不但有高超的文学才华,她身上同样拥有一种大将的气度,因为面对那么严峻的困局,她始终不予理会。他认为,在当时特有的情况下,她是故意让爱她追她的那些男人心理平衡了,只要他们心理平衡了,就不会发生更极端的伤害事件。他觉得馨如看问题能够一眼看到问题的结局了,知道怎么做,他们就最终谁也伤害不了她,所以面对许多严峻的问题,她谁也不去理会,不予理会,不能理会,而且他们无论伤心到什么程度,她只要不爱上任何人,她的不幸就不会发生。而且她没必要适得其反地干别的,只是尽快地把更好的作品写出来,发表了。这样,当他们看到她非同凡响的作品时,他们的感情就会适可而止,因为他们自己就会明白他们不适合她,在思想境界和素质感情上配不上她、够不着她。而且她明白,在他们极度伤心的时候,各种可能的极端伤害不会轻易发生的一个前提,是因为爱她严重的那些人都是所谓重量级的人物,而且他们彼此之间都在相互关注,虽然说,他们什么事情都可能办得到,但是,他们到达他们现在所拥有的地位很不易,所以,他们应该都是珍惜生命、珍惜他们所拥有的地位,谁也不会轻易走出那一步。而且,这也是一种险中求胜、一种无奈的没有办法的办法。但至少她身上有一种聪明的气度,而且把这种心理平衡掌握的这么到位,当今社会遇到这样一些事情不浮躁、不急躁,不乱阵脚,极端冷静,又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不知她是怎样修炼成这种能力的。
而我们再看看冯竟鸿呢?其实,他在没回来看馨如之前,冯竟鸿已经不仇恨馨如了,这与他见过馨如最漂亮的样子和明白馨如是个什么层次概念的女性以及了解她作品的档次都有关系,因为透过馨如所有的作品,能够了解馨如的一切方面,她的知识构架与视野,思想深度,审美创新,丰富而宁静的有境界的纯美的内在世界等,都能从她各种作品中得到充分的感受;冯竟鸿发现,某种程度上,感觉她把艺术和美当成生命一样去追求,在这样的环境来说,简直就是奇迹。同时现实生活中的馨如,除了她的外表变化不由她,本质上确实是那样的智慧、朴实、低调。他冷静地想,象馨如这样的女性,全国再有也不会太多,有时外表倾国倾城,而内在素质与才华、智慧顶尖一流,她只是被小环境和社会腐败现象给暂时埋没了。而面对这样的蓝馨如,他觉得自己有两种可能:如果馨如能够爱上他,他的前途真的是无可限量的,因为这件事不仅能够更大地激发他各方面的才华与潜能,而且与他曾经积累起来的各种人际资源有关,尤其是也与他的暗箱操作能力有关。而馨如如果不爱自己,那么,自己不管干什么、怎么干,都基本没有内在的动力了,但即使这样,他最终也肯定还是既要追求社会地位了,也要享受了。而要不断向上爬,他认为当代社会,光靠才华和能力是行不通的;而要享受,光靠那几个工资也是不够的,因此,他在金钱与物质上就再没必要那样清廉,没必要放弃捞钱的机会了。也就是工作要干,要向上爬,同时也要为自己谋福利,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各种可能的捞钱机会。曾经觉得馨如如果能够爱上自己,就下决心放弃腐败,但那不是说一句话那么简单。因为,人自身方方面面不但是复杂的,同时也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既然是积累起来的,他就有着无法割断的历史性,而仅仅这一点,有时候就让人无法去面对和正视,因为整个社会,它并不因为你想要脱胎换骨,就自然地给予你应有的配合,相反,它经常和曾经的你发生联系,让你在新生的自己中无法面对曾经的自己,所以,你要在当代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达到自己新生的目的,根本就难乎其难,因为你无法脱离这蜘蛛网一样的社会关系。何况,曾经的一切,已经成为他的思想行为习惯了,也是构成他为人处世以及人生和生命价值的大部分。正因为如此,他才发自内心地感到,他和馨如其实是无法和谐统一的。冯竟鸿没蒙意,固然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他自我的一种认知,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馨如不爱他,让他的为人处世又反弹回去了,也就是让他的价值观又反弹回去了。他忘了,在他误以为馨如爱上他的时候,灵魂得到重生的他,曾经有过蓬勃的正能量,而且潜力无穷。只是,对他处在偏激认知中的馨如,始终连半丝儿机会也不给他,让他连表达的可能性都没有,他拿她根本没办法,最终别无选择,只能放弃。而在他放弃她的同时,还是因为爱她太深,骨子里无法不仇恨她。
当然,随着他调离新原县越来越久,随着郑宁远和刑明的感情恢复平静,冯竟鸿的痛苦也渐渐平复了,因为他的担忧与嫉妒消失了。而且,正因为刑明和郑宁远放弃了馨如,他又再次尝试过馨如是否还会爱上他与否,试探的结果终于证明,蓝馨如对他的感情还是那个老样子,在意也不在意。同时,他最近又看了馨如发表的长篇小说《走近天堂的路》的前半部分,让他在震撼、欣赏她的文学才华之余,他得不到她的嫉恨之心,没那么严重了,要不然,他始终还在担心她把什么大人物爱上,还存在对她的嫉恨心态,但是,看过《走近天堂的路》前半部以后,她的才华让他的嫉妒心态自动消失了。
在馨如写《走近天堂的路》的过程中,当她设身处地地替每一个爱她的男人设想的时候,她自己也伤心的受不了,当然她的伤心不是为自己的,而是为他们,因为他们的真诚,因为他们的真心,以及因为得不到自己的爱情以后的极度痛苦状态,因为她自己爱过,所以她深深地能够体会和理解他们的心情,了解他们,懂得他们,她甚至每当写到一个人物的痛心处,经常不由的为他们痛心和流泪,因为有些人确实方方面面都挺不错,不该让他们伤心,尤其是因为自己,但她没有能力改变他们的现状,当然在没办法面对他们的感情的同时,只能别无选择地如此选择。她相信,他们的伤心,那其实不仅仅是作品人物自然逻辑发展的结果,其实也是他们现实自身经历的过程,不仅仅是自己虚构的成分,也是真实的成分。而且如果单单从感情上说,他们哪一个都值得自己去尊敬,毕竟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能够这样去爱的人太少了,而且,有时候,她也的确爱上了他们之中的某一个,但是,她又清楚地知道,她不能爱上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否则,自己的麻烦事就来了,而且后果难以设想,更主要的还有一层,为了自己的后半生和前途,自己必须找一个真正值得自己彻底倾心的人去爱,不仅因为自己想要重新结婚,更主要的是,自己对周围这些人即使爱上,也是很肤浅的,不会深重到哪里去,因为她了解他们都是些怎样层次概念的人。而自己只有找到那个特别值得自己倾心的人,自己的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才会被激发出来,自己的生命才会创造出更为辉煌绚丽的美好的未来。
是的,馨如的老公赵明的确不懂得馨如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思想和境界,怎样的素质和感情,以及她内在心灵的方方面面。馨如和他生活在一起,始终有一种无法展示自己、无法体现自己的压抑感和沉闷感,而同时有些事情上不得不配合老公、同时和他保持和谐一致的普通感,甚至平庸感,有时,在他喝醉了酒欺负自己的时候,又有一种被践踏和凌辱感,甚至还有一种自己遭到破坏的粗俗感和被糟蹋感,而这一切看似平常的生活,却在岁月的无穷缝隙中、在无声无息的不断的累加中把馨如原有的许多难得的可贵优点在一点点的给消顿、压制、变态、扭曲、以及打击、破坏等。不但如此,在馨如曾经被这个环境严重侮辱伤害的时候,她有一种极端强烈的感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自己仿佛一茬特别好的庄稼被冰雹打了一般的凄惨、破败、凌乱。而爱上别人,是她不甘沉沦,不甘被破坏,拯救自己的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因为孩子太小,担心他会因为自己的婚变而造成一生不可弥补的影响,所以她只能选择在暂时不离婚中,给心底一份出神入化的爱情,来振作自己,拯救自己。她做到了,她自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