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李元芳之身世>14.投奔唐军

14.投奔唐军

作品名称:李元芳之身世      作者:蓝色光影      发布时间:2025-04-15 10:01:38      字数:3655

  14.投奔唐军
  吐蕃骑兵往前追了一段距离,因地形不熟,怕中埋伏,刚进山不久就停止了追击。除少数百姓幸运地逃进了山里,侥幸逃脱虎口,免遭屠戮,西林镇的百姓和难民几乎被凶残的吐蕃骑兵屠杀得干干净净。吐蕃军队将西林镇洗劫一空后,撤军往永昌方向去了,在撤走之前纵火将镇上残存的房屋通通烧毁。
  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好好的西林镇一夜之间就化为了灰烬,实在是可叹、可惜、可恨!
  李元芳很快摆脱了吐蕃骑兵的追击,此时天已大亮。他奔进了山里。在山里转悠了好一阵子,觉得又饥又渴。于是,在山林里采摘了点野果勉强充饥,又在附近寻得一处山泉,喝了个痛快;又把身上、脸上的血迹洗了洗,然后躺在树丛中的荒草上好好休息了一下。
  恢复了些体力后,李元芳躺在荒草地上,想到爹娘的惨死、西林镇百姓和难民的悲惨,他血脉偾张,内心无比悲痛。他满含热泪发下誓言:不报此仇,誓不为人!他苦苦思索:接下来怎么办?爹娘死了,家也没了,现在该往何处去,如何才能报得此仇......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立刻赶往凉州去投唐军。他心里非常清楚:面对人数众多、战力强大的吐蕃军队,仅凭他的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报仇心愿的,唯一的办法只有参加唐军,借助朝廷大军的力量。
  晌午时分,李元芳辗转来到了凉州城门前。他要参加唐军,要为死去的爹娘和西林镇的百姓和难民们报仇。
  此时的凉州气氛异常紧张,大白天都城门紧闭,城楼上官兵严阵以待,在城墙上来回巡逻,戒备森严。“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凉景象又开始出现在这边塞之地。
  正在城楼上巡逻的军士望见孤身一人满身血污的骑着马的青壮年来到城门前,立刻提高了警惕,喝令他停下。负责巡逻的一位校尉立刻命令手下士兵拈弓搭箭,做好迎战准备。他长剑在手,身子紧靠着城墙的垛口,警惕地望着李元芳,大声喊道:“来者何人?意欲何为!”
  李元芳勒住马的缰绳,扯开喉咙往城楼上大声喊道:“城上的军爷快开门!我乃西林镇的百姓,是前来投军的!”
  “西林镇?西林镇的百姓不是昨晚被吐蕃骑兵杀光了吗?怎么还有幸存的?这是怎么回事?不会是奸细吧?”守城的军士满腹狐疑,小声地议论着。
  “来者速报姓名,为何前来投军?怕是来给吐蕃人做探子的吧?!”那位校尉对李元芳厉声喝问道。
  “我乃西林镇‘如意客栈’的李元芳,我爹是客栈老板李淘。西林镇昨日被吐蕃骑兵焚毁了,众多百姓和难民被他们残杀,我的爹娘也惨死在那里。我是前来投军的,就想多杀些吐蕃强盗,为我爹娘和西林镇的百姓、难民们报仇!”李元芳沉痛地回答道。
  “西林镇?如意客栈?李元芳、李淘、李老板?喔,我听说过,李元芳?你就是去年在永昌镇孤身斩杀几十名突厥人的那个鼎鼎大名的李元芳吗?”那名校尉又问道,语气缓和多了,对李元芳的态度一下子好了不少,“你在这里暂且等着,容我去禀告将军。”
  那位校尉又吩咐手下军士:“你们且在这里看着他,不让他靠近城门,小心戒备,谨防有诈!一旦他不听命令、靠近城门,就立刻射杀,绝不姑息!我这就去报告孔将军,请将军定夺。”说完,那名校尉顺着台阶急匆匆下了城墙,骑上马直往刺史府汇报去了。
  那名校尉很快来到了刺史府,把城门口的情况向凉州刺史孔有德将军作了汇报。正在刺史府吃午饭的孔有德将军对李元芳在永昌镇大战突厥人的英雄事迹早有耳闻,这下听说李元芳本人前来投军,大喜过望,立刻让那名校尉将李元芳带到刺史府。眼下这非常时期,正是用人之际,像李元芳这样的绝顶高手谁不喜爱呢?这也正是李元芳报仇血恨、为朝廷建功立业大显身手的机会。
  不多时,孔有德将军就在刺史府见到了虽然满身血污、身体有些疲惫,但难掩一身英豪之气的李元芳本人,心里很是欣赏,当即任命李元芳为刺史府参军,跟随自己的心腹大将——负责具体守城防务的崔副将左右历练。。
  孔有德又吩咐手下带李元芳去更衣,换上一副战甲;得知李元芳还未吃午饭,又命人立刻去准备饭菜,让李元芳吃了饭后好好休息休息......
  第二天正午刚过不久,负责在城楼上瞭望敌情的军士报告:大批吐蕃骑兵正奔凉州城而来,后面似乎还跟随有辎重部队,看来有攻打凉州城的迹象。
  孔有德立刻带着崔副将、李元芳和手下主要将领迅速来到城门口,登上城楼仔细察看吐蕃人的情况。
  只见城外远处吐蕃骑兵黑压压的一大片正在集结,慢慢向凉州城逼近,估计少说也有四五万人。吐蕃骑兵还在往凉州城墙的南北两侧移动,骑兵后面的辎重兵正在搬运数量不多的云梯和少量的抛石机以及几根用于撞城门的巨木,(吐蕃和吐谷浑等西北各族,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向来都是比较缺乏云梯、抛石机等攻城重装备的。)看那架势吐蕃人是确实要准备攻打凉州城了。
  一时间,只见城外敌军旌旗招展,听得战马嘶鸣、号角声阵阵,吐蕃人开始安营扎寨了......
  看着这情形,多年镇守边关、身经百战的凉州刺史孔有德将军心里也有点发虚了。
  是啊!他的忧虑不无道理。凉州城原有守城兵力只有两万多人,虽说都是唐军中的精锐之师,但人数毕竟太少。就是加上前段时间从流民中招收的几千青壮年,加起来总共也不过三万人,其中大部分还是步军;吐蕃骑兵目前就有约五万人,而且后面肯定还有大量援兵到来。敌我双方兵力实在悬殊,朝廷的援军一时半会儿是指望不上的,目前只有靠他们自己了。凉州城的城墙虽然高大、坚固,但城外没有护城河,只有一道一丈多宽不大深的壕沟。那壕沟,阻挡一般的步兵还行,面对剽悍异常、骁勇善战的吐蕃骑兵简直就是形同虚设。一旦城门失守,那凶悍无比的吐蕃骑兵就会长驱入城,难以抵挡。现在敌众我寡,朝廷前段时间派的剑南道的两万多援兵,这都过了十天了,连影子都还没见到,估计最快都还要几天才能到达凉州。想要扛住吐蕃人的大举进攻,守住这孤悬在外的凉州城,赢得宝贵的几天时间等来剑南道的援军,可以说是一项异常艰难的任务。
  但无论如何,凉州城还是要拼死守住的!否则,通往关内的大门就将打开,吐蕃大军就会长驱直入,直扑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到那时候,那大唐就完蛋了!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的孔有德还是很有英雄豪气的!他绝不会临阵退缩,也不会弃城而逃的,更不会主动放下武器、向吐蕃投降的!他一定会带领手下拼死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的!
  李元芳立刻从孔有德将军的眼中看出来他内心的忧虑,便上前主动进言道:“孔将军,在下有话要说。”
  孔有德转头看看元芳,微笑着用手示意他说下去。
  李元芳胸有成竹地说:“将军,在下认为我们目前还是很有信心守住凉州城等来朝廷的援军的。但要彻底击败吐蕃,仅仅靠剑南道的两万多援军是远远不够的。将军可以立刻派人再次将这里的紧急情况六百里加急上奏圣上,恳请朝廷再派援军火速增援。虽然目前吐蕃的兵力是我们的好几倍,但吐蕃军队也有弱点。我们都知道:由于地理环境,吐蕃和西部的各族主要兵力都是骑兵,吐蕃的骑兵虽然剽悍、作战勇猛,战斗力强悍,但骑兵向来擅长野战而不善于攻城;况且,吐蕃人向来缺乏云梯、抛石机等攻城的重型器械,这有利于我们据城防守;再说,他们才灭了吐谷浑,又刚攻下甘州等我大唐多处边关重镇,一路长途奔袭到此,军队已经比较疲惫,战力大打折扣;再则,他们的战线实在拉得太长,粮草、军械等军需物资的补给很难完全跟上。他们现在就是想趁着连胜的势头,趁士气正旺,好一鼓作气、速战速决拿下凉州,转而威胁凉州后面的军事重镇金城,以便随时进兵关内。以他们目前的实力,还没有能力大规模进兵关内,他们的目的应该就是想多捞点本钱好与我大唐朝廷分庭抗礼。现吐蕃军队来势汹汹、锋芒正盛,我们首先要避其锋芒,无论他们在城外如何百般挑衅,我们都要沉住气,不要中他们的圈套、贸然出城与他们决战。我们就是要凭借凉州坚固的城墙拼命死守,等他们来攻,在防守中大量杀伤敌军,以挫其锐气。我们凉州城是横亘在河西走廊要道上的咽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地势非常险要,只有东面西面两道城门,分别通往关内的金城、内地和关外的甘州、西域乃至波斯。城墙南北两边绵延数里,北边和山上的古长城相连,南面与祁连山相连。南北两面都是高山,山势陡峭,直冲云霄,连鸟儿都难于飞跃,更何况敌军了,根本就无法翻越!因此不必担心敌军会从南边的祁连山和北边的古长城方向攻过来。所以,吐蕃敌军虽然人数众多,只能将兵力集中在西面,兵力再多也根本施展不开,只能从通往关外的西门方向来攻打凉州。所以,我们就将主要兵力集中到西门,顽强坚守,只要一连扛住他们的几波攻势,他们的锐气就会大大受挫。和他们拖延时间,只要耗上几天乃至十天、半个月,他们粮草、军械等军需物资就一定会接济不上;加上久攻不下,他们的军心就会涣散。到那时,只要我们朝廷的援兵一到,那吐蕃人就只有剩下撤兵的份,甚至想撤都撤不了。反观我们,可以彻底打败他们,收复河西走廊上的所有边关重镇,将丝绸之路彻底打通......”
  听了李元芳的一席很有见地、慷慨激昂的话语,凉州刺史孔有德和手下的将领们都瞪大了惊奇的眼睛。想不到这年纪轻轻并且从没有在军队中有过作战经历的李元芳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还有如此高明的见识,还有如此出众的军事才能,都纷纷对李元芳刮目相看,佩服不已。
  孔有德闻言,顿时信心大增,微笑着对李元芳连连点头赞许。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