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绿水长源>【006】春梦了无痕

【006】春梦了无痕

作品名称:绿水长源      作者:晓鸿影      发布时间:2025-03-31 12:51:48      字数:3715

  在整理以前的书籍时,发现了一摞厚厚的稿件,是我第二学期主编的“同龄人悄悄语”专栏用稿,信手翻开,每一期最后一页的落款都是:“你们的朋友春梦”。“同龄人悄悄语”是校园广播中第一个系统的栏目,当时正值春天,我又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就信手写下了“春梦”这个名字。其实,我并不喜欢这个名字,觉得没有个性,当时也没想到这个名字为我专用、这个栏目由我单独承办。
  当时广播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只分了两个组,八九级的两个男生各带一组,分别负责三天的节目编排。直接带我的小组长是施德伟,是一个性格开朗、健谈、爱好广博的男孩子,从入宣传部,我就是他的副手,所以,对业务熟悉的较快,也具备了独立办栏目的基本技能。
  一次晚自习集体审稿,结束后刘新组织大家就如何办好广播进行讨论,我提出了开办一个互动性的栏目的想法,因为当时沈阳广播电台有两档通过书信与听众互动的节目很受大家喜爱,觉得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于是,大家便讨论起来,有说可以叫“知音”,也有说叫“倾听热线”,都没达成一致,直到刘新说,叫“同龄人悄悄语”怎么样?大家一致赞同。然后,又经头脑风暴,确定了三个子栏目。第一个是“白鸽哨音”,是以书信体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祝福、想念等;第二个是“心灵独语”,是生活及思想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由栏目主持人来解答;第三是“中专生日记”,自己以日记形式记述的所思所想。
  因为我提的点子比较多,也因组长的偏爱,这个栏目便交由我来做,就这样,“同龄人悄悄语”伴我走过了好长时间,让我体会到了追梦的酸甜苦辣,也铺就了我成长的基石。
  最初,“同龄人悄悄语”并不为大家所知,也很难找到合适的稿件,我就到各班约稿,也顺便把其中的小栏目详细地介绍给各班同学。在我去园901约稿时,感到了温暖,也心生几分惭愧。我是找同为广播组编辑的王筱华约稿的,去之前心里也在犹豫,担心她不支持我的工作,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和她说了之后,她很高兴地接受了的我稿约,还积极与我探讨写作方向,让我看到了她的闪光点——内在的热情阳光自信,称得起她外在的漂亮与气质。这些恰是我的不足——在遇到事情时,我容易先入为主地往悲观方向去想,我为没给她足够的信任惭愧。和王筱华聊过后,感觉阳光都被拉得很长,照亮了更广阔的心空。
  新栏目的推进没有逃过一波三折的命运。一次,编辑好的稿件在播出时,顺序错了,也就失去了原来想要表达的整体语境。我去宣传部时,闻时章和薛君也在讨论这件事,说今天的广播听起来有点别扭。闻时章问我怎么回事,是编稿的问题还是播出的问题。我回答后,闻时章让我去找播音员桂香沟通一下。广播结束后,我去了广播室,说了今天播发的稿件顺序的事,也顺便介绍了“同龄人悄悄语”栏目的风格特点、用稿方向和预期效果,然后桂香建议给栏目配一个专门的钢琴曲,我也觉得很好,可以突出栏目的识别度。因为出现一个小小的失误,在沟通时却带回了一个优化的方案,看来,任何事物都有是不同演变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终于,“同龄人悄悄语”成了大家的朋友,我也从不同角度得到了很多反馈。一次晚上审稿,看到农892交上了一篇“中专人日记”,当时,这个栏目,我只向九零级做了推介,还未向“老生”宣传,从“纯自然”的来稿中,能发现符合栏目要求且质量较高的搞件,可以看出节目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一个周末,在宣传部遇到牧881班的才女席莲,聊到校园广播时,她说:“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同龄人悄悄语’栏目,上周三,遇到园881的支书,她也说‘喜欢’,大家还说想投稿,但不知道怎么去投。”
  后来,席莲还为专栏投了一篇稿《明天,天一定很蓝》,写了她遇到现实的灰暗后,收起心痛,满怀希望地面对生活。优美的文字与坚韧的心性,随那篇稿一起沉入我的心底。在我以“春梦”的角色,回应“听众”遇到的困惑时,这篇专稿,成为我心中的一盏灯、一句座佑铭,治愈了我的多愁善感,在多年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席莲姐姐,也会在心里说:“明天,天一定很蓝!我既是主持栏目的“春梦”,也是专栏的“听众”,同样的青春里有着同样的迷惘。
  年轻时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季节,大家都把春梦当作好朋友,尽管,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春梦”是何许人也。于是,“同龄人悄悄语”的世界中,不免有淡淡的忧伤,有雨季的迷惘。没想到,这“不积极的稿件”,引起部长和团委老师的不满,在一次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上,批评“同龄人悄悄语”基调有点低沉,要迅速做出调整。当然,老师并不知道这是我——春梦办的节目。
  我的积极性被打消了,如果放弃,又有些不甘心,矛盾的我对我的组长说:“我不办了,费力不讨好。”他没有多说话,只说:“办下去吧,别耍小孩子脾气。你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就这样半途而废吗?现在还没到结束的时候。”说完他就走了,后来,我才知道,批评广播组工作不好,是在指责他,而当我明白了这一点,也理解了他的心情时,他已告别了广播组,他原来的位置上,坐着一个还不十分适应那间小屋的女孩,那便是我。
  组长的安排,我得服从;新哥的话,我得听。我把播过的稿子,从头到尾翻了几遍,找出“问题”所在,在心里重新确定了用稿标准与风格,注意对内容尺度的把握,确保在学生喜欢的前提下,老师也没有异议。调整心态后,我继续编辑“同龄人悄悄语”专栏,在导语中写道:“这个栏目,遇到了一些波折,原想这期办完就与大家告别,可是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们还会继续陪伴大家,欢迎大家关注并投稿……”稿子组好后,交给组长刘新,他拿起笔,把关于告别那句划掉了,然后抬起头严肃地对我说:“我不想看到这句话,以后也不想。”我认真地点了点头。
  为了拓展稿件的来源,我想到了一个新的点子,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计划。晚自习前,我把同龄人悄悄语稿子送到宣传部,只有闻时章在。我问他:“我想在‘同龄人悄悄语’中办一次无奖书信征文,你觉得怎么样?”他说:“这件事我做不了主,你得去问组长。”我犹豫了一下,就去加工881班,敲门把刘新叫了出来,然后和他一起进了宣传部。他接过我手中的计划,仔细地看着,看完后说:“我觉得可以,总体挺好的,建议不要分组了,给自己设的条条框框太多,不好操作,另外,播出时间可以根据投稿数量来定,如果稿子多,周日播不完,可以放在周一、周二播,然后再评选出5篇优秀作品,在正常加分的前提下,再给予适当加分,作为鼓励。”
  “无奖书信征文”启示发出后,收到了很多稿件,有宣传部校报组、板报组编辑,也有我的同学。我的室友闻雅兰也参加了,她的信是写给社团部演讲组组长郭振龙的,对他组织的小组活动从讲课风格、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众多来稿中很有新意。因为这个栏目由我负责,选出的稿件都放在我的手里,刘新特意把这篇稿要了过去,他说,在播出前先要征求一下郭组长意见。第二天,新哥把稿子还给我,并告诉我沟通好了,可以播出,并让我和闻雅兰说一下,让她也先和郭组长打个招呼,这样更好些。
  征文活动很受关注。一次广播结束后,部长常利把我叫到宣传部,对我说:“今天笑颜和春玲的两封书信不应该同时安排,她两都是宣传部,至少要安排一篇普通同学的稿子,不能让大家觉得‘内部优先’。”他的观点我很认同,只是事前不曾想这么细致。这两个插曲,让我意识到做编辑工作,不仅仅是组稿这么简单的事,稿件之外的“功课”也必不可少。就这样,“同龄人悄悄语”栏目,在遇到波折后,又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突破,我从中也有了更多的收获。
  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始,“同龄人悄悄语”按部就班地推出,和上学期比,顺畅了许多,办下去、办好是新哥对我的希望,我不能让他失望。
  在1991年的深秋,宣传部人员变动,新哥告别了广播组,“同龄人悄悄语”栏目也随之结束了,我也告别了伴我好长时间的“春梦”。我在那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知道新哥告别广播组的消息,也结束了我的‘同龄人悄悄语’栏目,感觉让我伤感和留恋的,只是老组长新哥的离开,对于这个栏目,却少了预想的波澜,只知道,从此我不必再为之而劳心,内心的负荷与压力也减少了许多。这相伴而来的两场告别,让我忽然感觉自己像无根的飘萍,心中泛起难言孤独感,我需要把自己重新找回来……”
  “春梦了无痕”,最初以“春梦”为名时,还没听过这句话,在告别这个我本不喜欢,却又伴我很长时间的名字时,喜悦与哀伤如春季摇落的花瓣,缤纷了一个季节,也告别了一个季节。多年以后,再回望那段时光,才发现,彼时,我的梦还没有醒,只是告别“春梦”后,人生际遇,在铺就的白纸上另了一行,“同龄人悄悄语”,已从一个我主办的栏目,变成了我要走的路——给我呵护的学长外出实习,在“白鸽哨音”里倾听与交流,遇到更多问题,在“心灵独语”中自我倾述与和解,起伏的际遇融入“中专生日记”的字里行间——那个栏目,原来就是我的生活。
  然而,梦总是要醒的。每个人都需要走出梦区,现实地生活,只是醒悟得有早有晚罢了。春梦,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被我淡忘了,在校园中时,偶尔有人提及到,我只是淡然一笑,离别校园三十载后,再次想起,心中涌起的还是最初的热爱。原来,最初的选择,是没有任何外在影响、不加任何附属条件的纯粹心境,喜欢便是喜欢,纵是酸甜苦辣在其间,“经历就是一种财富”,说得有些高调,便也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春梦了无痕!梦过也无悔!!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