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耿直石振宇困中年,灵动李美仙遇新缘03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4-07 10:16:08 字数:3330
说着,还想冲过去打女儿。并说道:“美仙,如果你非要嫁给那个采煤工,我就当没你这个女儿!”
李有春的老伴连忙对女儿说:“美仙,你还在这儿愣着干啥,赶紧走,别惹你爸生气了!”李美仙听了母亲的话,转身跑出了家门。
跑出家门的李美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找石振宇。可走到半路上,她才想起石振宇此刻还在井下上班呢。此时,街道上冷冷清清,只有几盏路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已经走出苹果园的她,只好又折返回到大妈家。
一进大妈家门,李美仙就扑到大妈怀里,放声痛哭起来。大妈家的院子里,月光如水,洒在两人身上。
大妈心疼地问道:“美仙,这是怎么啦?谁欺负你了?”
李美仙抽抽噎噎地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大妈。大妈安慰她道:“美仙,别怕,有大妈在呢,大妈给你做主!”
过了一会儿,李大妈带着李美仙回到了李美仙家。李有春的妻子看到李大妈带着女儿回来,连忙迎上去说:“她大妈,你来了,快请坐!”
李大妈坐下后,对李有春语重心长地说:“有春啊,石振宇这孩子懂事又上进,将来肯定有出息。你看这屋子里,虽然简单,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你可别小瞧了他,年轻人只要肯努力,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李大妈在李有春家苦口婆心地劝了半天,李有春碍于李大妈的面子,当时没说什么,可心里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女婿绝不能是个井下工人。
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李有春一直不和女儿说话,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然而,生性倔强的李美仙并没有被父亲的强硬态度吓倒,她铁了心要和石振宇在一起。一天,她趁家里人不注意,硬是从家里偷走了户口簿,拿着户口簿来到民政局,和自己心爱的石振宇登记结了婚。
石振宇父母家住在大青山矿,那是一处临江靠山的平房。房屋周围绿树环绕,远处的江水滔滔流淌。石振宇的父亲是从东北辽宁阜新煤矿来支援三线建设的。得知儿子要结婚的消息,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在自家小院里摆了两桌酒席,准备好好招待亲朋好友。他们从一大早就在门口翘首以盼,可一直等到中午,也没等到李有春一家人的身影。李美仙看着焦急的石振宇,轻声说道:“不等他们了,咱们开始吧。”
整个婚礼仪式虽然简单朴素,但却充满了喜庆的氛围。鞭炮噼里啪啦地响完之后,新娘李美仙羞涩地走进了新房,大家围坐在饭桌上,一边吃着美味的饭菜,一边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石振宇一家一共有七口人,除了父母,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一家人挤在两间房子里,十分拥挤。于是,他们在其中一间房里又隔出半间,给石振宇和李美仙做了婚房。
石振宇虽然家庭不富裕,但为了报答李美仙对自己的深情,他还是尽力操办了这场婚礼。可老丈人李有春不仅自己没来参加女儿的婚礼,还不让家里其他人来,这让石振宇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外孙石勇六岁上小学了,李有春才慢慢接受了石振宇这个女婿,这都是后话了。
石振宇是个有志气的小伙子,老丈人这样对待自己,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让老丈人刮目相看。他本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时更是一头扎进了文学的海洋。他给自己立下了奋斗目标:五年内加入金江市作家协会,十年内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同时还要在十年内出版两本书。
结婚一年后,石振宇在新兵营10栋楼分到了一套一间半的房子,夫妻俩欢欢喜喜地从石振宇父母家搬了出来。又过了一段时间,李美仙怀孕了,后来为石振宇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石振宇看着襁褓中的儿子,心想自己作为父亲,一定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工作和事业上都要有所成就。
这些年,李美仙也全心全意当起了贤妻良母。她不仅把丈夫石振宇和儿子石勇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服务站的工作也没落下,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幸福美满。有了妻子的全力支持,石振宇的创作激情被彻底点燃,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在石振宇结婚的第二年,老向提出要组织创办《星光》杂志,石振宇听到这个消息后,积极响应,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办的筹备工作中。凭借着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石振宇成为了《星光》编辑部的首位诗歌编辑。除了自己积极创作诗歌,他还认真审阅修改文学爱好者投给《星光》杂志社的诗歌作品,在《星光》创办初期,石振宇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杂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矿区的每一个角落。石振宇刚下完夜班,洗完澡换好衣服,准备回家。他走出更衣室,朝着新兵营的方向走去。路边的野花肆意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正走着,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他:“振宇,振宇!”
石振宇连忙停下脚步,回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十里坪煤矿计划科的工程师,同时也是十里坪煤矿职工文学社《星光》杂志社的总编辑向文在喊他。
石振宇忙说:“是老向呀,有什么事情吗,老向?”
向文脚步匆匆,满脸热忱地来到石振宇身旁,眼中满是期待,开口说道:“振宇,今天上午我约了伍玉安、谷泓喜到矿工会四楼会议室印刷咱们的《星光》杂志。真巧,今天正好碰上你,要是你有时间,就跟我一道去印刷《星光》吧。”
石振宇闻言,微微一怔,下意识地犹豫起来。他刚结束夜班,疲惫与困乏如汹涌潮水般将他席卷,双眼布满血丝,酸涩得厉害,本想着能尽快回到家中,倒在床上好好睡上一觉。但转念想到自己身为《星光》编辑部的一员,《星光》杂志的大小事务,就如同自己的家事一般责无旁贷,实在找不到推脱的借口。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强打精神,目光坚定地看向向文,说道:“老向,我有时间。”
说罢,石振宇便迈着沉稳的步伐,跟随向文朝着十里坪煤矿办公楼走去。彼时,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面洒下一片片斑驳陆离的金色光斑。
一路上,向文与石振宇热烈地讨论着下一期《星光》的稿件问题。
向文兴致盎然,侃侃而谈:“最近咱们《星光》收到的稿件数量可观,尤其是诗歌方面的来稿。我琢磨着,下次咱们举办一个诗歌沙龙,重点围绕诗歌的创作思路、写作手法展开交流。你在沙龙上给大家讲讲,分享分享你的创作经验。再拿你的一些诗作当作范例,和咱们那些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们深入探讨,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得让他们明白,诗歌绝非简单的顺口溜,而是要有独特且深邃的意境。你看这样行不行?下次就由你来主讲。”
石振宇听后,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老向,你这主意太妙了!好,我来讲这方面的内容。我也察觉到,当下很多来稿在诗歌意境营造和写作技巧上,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咱们一定要借助《星光》杂志这个平台,引领十里坪矿区的广大文学爱好者,在文学创作之路上大步迈进。若干年后回首,咱们能欣慰地说,咱们做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两人一路交谈,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十里坪煤矿办公楼门口。门卫楚大爷正坐在门口的小椅子上,悠然自得地晒着太阳。瞧见向文走进来,他立刻热情地打起招呼:“向工,星期天你都不休息呀?来得这么早!”向文笑着回应:“楚师傅,你好啊。我来办公室有点事。”
向文的办公室位于办公楼二楼,而矿工会会议室在四楼。想到还有印刷杂志的物品需要搬运到四楼,他便先带着石振宇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类书籍和稿件,略显杂乱,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向文和石振宇齐心协力,吃力地将印刷《星光》的油印机和一摞摞纸张等用品搬到了四楼会议室。
抵达四楼后,向文掏出钥匙,打开了会议室的门。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似乎在静静等待着大家的到来。没过多久,伍玉安和谷鸿喜也相继赶到了矿工会会议室。众人稍作寒暄,便迅速分工协作起来。伍玉安熟练地操作着油印机,推动着滚筒,一张张散发着油墨独特香气的纸张缓缓诞生;谷鸿喜全神贯注地抹着浆糊,将印刷好的纸张仔细地粘贴在一起;石振宇和向文则负责装订,他们动作娴熟地将纸张整理得整整齐齐,再用订书机装订成册。整个会议室里,只听见油印机的转动声、浆糊涂抹的声音以及大家偶尔的交流声,呈现出一片忙碌而充实的景象。
在紧张的工作间隙,石振宇实在抵不住困意,靠在沙发上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梦乡。他的头微微歪向一侧,呼吸均匀而深沉,脸上还带着些许疲惫。向文看到疲倦的石振宇,满脸关切地说道:“振宇,你就回去吧,看你累成这样。”
石振宇猛地惊醒,坐起身来,略带歉意地对向文说:“没事儿,老向,我能坚持。”说完,他站起身,用力甩了甩头,试图让自己清醒一些,随后又和大家一起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直至所有工作全部完成,他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踏上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