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第七十五章 集资背后的沉浮人生04

第七十五章 集资背后的沉浮人生04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31 11:40:07      字数:3131

  可不管闫发财怎么说,常奎星父女俩就像两座大山一样,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说自己急等着用钱,非要把集资款全部取走。常奎星的眼神坚定,态度强硬,他说自己的儿子生病住院,急需这笔钱做手术,不能再等了。就在他们僵持不下的时候,十里坪煤矿医院的欧阳书记哼着小曲儿,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闫发财家送集资款,不多不少,欧阳书记带来的集资款刚好是五万元。他脸上带着微笑,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信封,里面装着他辛苦积攒的五万元。
  于是,闫发财眼睛一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顺手将欧阳书记拿来的那5万元转手交给了常奎星。常奎星父女拿着5万元,脸上的愁容瞬间消散,高高兴兴地离开了闫发财家。他们的脚步轻快,仿佛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这边,医院的欧阳书记在闫发财家寒暄了几句,丝毫没有察觉到刚才发生的惊险一幕,也高兴地离开了闫发财家。他还在想着自己的这笔投资会带来丰厚的回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可他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之中,而这场危机,即将像暴风雨一样,席卷整个十里坪煤矿。
  在十里坪煤矿,生活原本就像一泓平静的湖水,人们按部就班地工作与生活,日子过得平淡且安稳。谁也没有料到,闫发财一家的离奇消失,宛如一颗巨石从天而降,“扑通”一声砸进这片平静之中,激起千层汹涌巨浪。起初,一切看似如常,邻里之间每日的寒暄也未曾提及异样。直到几天后,人们在不经意的交谈中,才惊觉闫发财一家竟毫无征兆地人间蒸发,仿佛从未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
  消息一经传出,便如燎原的野火,在十里坪煤矿迅速蔓延。整个煤矿瞬间炸开了锅,陷入一片混乱。那些参与集资的人们,心中还残存着最后一丝侥幸,想着“跑得了人,跑不了产业”,于是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朝着闫发财开办的两个面粉加工厂奔去。彼时正值盛夏,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烘烤着大地,地面被晒得滚烫,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鞋底传来的灼热。人群涌动之处,尘土肆意飞扬,仿佛也在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躁动不安。众人满怀期待地推开工厂大门,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个如寒冬般冰冷的事实——这两个厂子早已被闫发财转卖他人,所有的希望瞬间化为泡影。
  刹那间,整个十里坪煤矿彻底陷入了混乱与恐慌的泥沼,难以自拔。参与集资的多达一两百人,涉及的几百万元资金犹如石沉大海,再无踪迹。工厂前的空地上,哭声、闹声、叫骂声交织成一曲绝望的悲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双腿一软,瘫坐在滚烫的地面上,双手用力地揪着自己所剩无几的头发,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那哭声中,饱含着他辛苦积攒一辈子的积蓄付诸东流的绝望与悲痛,每一声抽泣都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残酷。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满脸涨得通红,愤怒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在他们眼中跳跃。他们挥舞着拳头,在空中用力地比划着,嘴里不停地叫骂着,恨不得立刻将闫发财揪出来,千刀万剐,以解心头之恨。还有些人,呆呆地站在原地,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灵魂早已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无情抽离,只剩下一副躯壳,在风中瑟瑟发抖。当然,人群中也有极少数人,双手抱在胸前,神色淡定从容,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仿佛这场风波与他们毫无关联,只是一场无关紧要的闹剧。
  十里坪矿宣传部的小刘,曾经也对闫发财的集资项目动过心思。他在心底反复盘算着,要是把钱投进去,凭借着这个项目的火热程度,说不定能赚上一笔可观的收益,改善一下自己平淡的生活。然而,他和闫发财并不相识,这让他有些苦恼。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鼓足了勇气,精心整理了一番自己的着装,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上那件平日里舍不得穿的衬衫。他怀揣着忐忑的心情,一步步朝着闫发财家走去。每走一步,他的心跳就加快一分,紧张的情绪如潮水般蔓延。站在闫发财家门口,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心情,才抬手敲响了门。“咚咚咚”,敲门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响亮。
  当闫发财打开门的那一刻,小刘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那笑容里带着讨好与期待。他小心翼翼地表明了来意,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可没想到,闫发财只是淡淡地扫了他一眼,那眼神冷漠得如同寒冬的冰霜,随后便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
  此刻,站在混乱的工厂前,看着眼前这混乱不堪的场景,小刘的心里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幸灾乐祸。他微微扬起嘴角,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那神情仿佛在说“我早就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他语气中带着庆幸与自得,对身边的人说道:“我早就觉得闫发财这人不靠谱,打第一眼看到他,就觉得他不像个好人。就算我有钱,也绝对不会投到他那里去。”那副模样,仿佛在极力证明自己的英明。
  在十里坪煤矿干部科担任副科长的李科长,是个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尽管他也在闫发财那儿集资了1万块钱,但他却像个固执的鸵鸟,将头深埋在沙子里,不愿面对现实。每次和同事们聊起这个话题,他总是挺直腰杆,站得笔直,神色坚定得仿佛在捍卫着什么重要的东西。他胸脯挺得高高的,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说话的声音也格外洪亮,试图用这种方式让所有人都相信他的“先见之明”。他会拍着胸脯说:“我怎么可能轻易相信那些集资的事儿,我心里可有数着呢。”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他独自躺在床上,周围一片死寂,只能听到自己沉重的呼吸声。想起那追不回来的一万元,他的心里就像被一根尖锐的针扎了一样,隐隐作痛。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黑暗中,他的眼神满是无奈与懊悔。他只能默默地将这份痛苦深埋心底,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有苦也说不出,生怕被别人看出自己的狼狈。
  咱们之前提到的郜俊生,在这件事发生之后,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精气神,如同被霜打的茄子,一蹶不振。一连好些天,他上班时都显得无精打采,像个丢了魂的木偶,机械地做着手头的工作。他的眼神中满是迷茫与痛苦,黯淡无光,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工作也常常出错,不是把文件放错地方,就是算错数据。同事们和他打招呼,他也只是机械地点点头,回应的声音微弱而空洞,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一天,正好轮到郜俊生值班,那夜,煤矿上的灯光昏黄而黯淡,像鬼火一般闪烁不定。风在窗外呼啸着,发出凄厉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场风波哀鸣。值完班后,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被黑暗吞噬。第三天该他上班的时候,单位的电话打破了办公室的平静,同事们焦急地询问他的家属,这才发现他没有回家。而他的家属也满脸疑惑,带着一丝不安地询问单位:“他说要连着值两天班儿啊。”那语气中,满是担忧与困惑。
  得知这种情况后,家属和单位心急如焚,仿佛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他们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向公安部门报了案。公安部门迅速展开行动,马不停蹄地向郜俊生老家和他妻子的老家进行巡查。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每一条线索都仔细排查,每一个可能的地方都认真走访。然而,经过一番艰苦的搜寻,却始终没有找到关于郜俊生的任何线索。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也一点点破灭。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两年过去了,郜俊生的妻子在无数个日夜的期盼与等待中,渐渐失去了希望。她每天都在门口张望,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无奈之下,她向法院申请了失踪报告。又过了漫长的两年,在岁月的消磨和无尽的绝望中,法院最终发布了郜俊生死亡的报告。
  原来,当年郜俊生因为集资的事情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无法承受这样的现实,内心的痛苦如汹涌的潮水将他淹没。一时想不开,他选择了离家出走,试图逃避这一切。多年过去了,郜俊生依旧音信全无,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起事件也成了十里坪煤矿一桩悬而未决的无头案,时常被人们提起,成为大家茶余饭后唏嘘感叹的谈资。每当夜幕降临,煤矿上的人们围坐在一起,总会有人说起这件事,感叹世事无常,人心难测。在昏黄的灯光下,人们的脸上写满了对生活的敬畏与对未知的恐惧,仿佛这个故事在时刻提醒着他们,生活的平静随时可能被打破,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