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第二章 煤海深处的文学梦:十里坪煤矿文学爱好者群像02

第二章 煤海深处的文学梦:十里坪煤矿文学爱好者群像02

作品名称:由矿山编辑部引出来的故事      作者:爱好者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05 08:50:51      字数:4807

  回到家时,妻子正在厨房做饭。向文有些愧疚地把录取通知书递给妻子,低声说:“我没有考上大学。”郑美娟接过通知书,反复看了几遍,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滴落在通知书上。这些日子,她同样承受着等待的煎熬,如今看到结果,心中的情绪也十分复杂。看着丈夫失落的神情,她强忍着泪水,安慰道:“向文,没关系的,能有学校录取就是好事。虽然没考上大学,但进了中专,以后也能成为国家干部,而且重庆离咱们家也不算远,总比你在县化肥厂当装卸工强。”最后,她坚定地为向文做了决定,“中专咱们也上!”
  就这样,1978年3月,向文背着行囊,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踏上了前往山城重庆的求学之路,在那里度过了三年的采煤专业学习时光。1981年2月,向文从重庆煤炭工业学校中专毕业,被分配到金鼎矿务局十里坪煤矿一采区,成为了一名技术员。
  刚到煤矿时,妻子郑美娟仍在老家供销社担任营业员,由于两地分居,向文只能住在职工单身宿舍。下班后,他便趴在办公室的桌上,沉浸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追逐着那个熠熠生辉的文学梦。他主动为区里撰写新闻报道,矿里的广播站经常播报他的稿件,人们时常能从广播中听到:“这是本站通讯员向文报道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一年矿里原秘书被提拔为副主任,办公室急需一名秘书,矿办公室赵主任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在一采区当技术员的向文。
  在十里坪煤矿,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清晨,乳白色的晨雾如轻纱般温柔地笼罩着整个矿区。煤渣路上,一采区区长老杰,身着洗得发白、补丁叠补丁的工作服,宽厚的肩膀仿佛能扛起整座矿山。他眉头深锁,脚步匆匆,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脑海里不断回想着一采区开采遇到的复杂地质状况,思索着在即将召开的会议上如何与领导们深入探讨解决方案,丝毫没有察觉到一场工作变动正悄然降临。
  老杰是十里坪煤矿的老员工,对矿区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凭借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一步步走到了区长的位置。在他心中,一采区的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带领大家完成生产任务的决心。
  会议室里,烟雾弥漫得让人几欲落泪,缭绕的烟雾在昏黄的灯光下肆意翻涌。矿上的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围坐在一张破旧斑驳的长桌旁,有的在专注地记录重点内容,笔尖在纸张上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有的则在低声交流,话语中满是对工作的关切。赵主任坐在长桌一侧,手指夹着香烟,目光在众人脸上来回扫视。看到老杰走进来,他微微点头示意,老杰顺势找了个空位坐下。会议进行到一半,趁着讨论的短暂间隙,赵主任目光向老杰投去,眼神中带着几分深意,示意散会后到他办公室。老杰心领神会,轻轻点头回应,随后又将注意力转回会议,脑海中却不禁泛起一丝疑惑,暗自思忖赵主任找他所为何事。
  会议刚结束,老杰便大步流星地迈向赵主任办公室。还没进门,他那极具辨识度的东北腔便传了进去:“赵主任,找老哥我有啥好事?莫不是又有啥硬茬子项目要交给咱一采区啦?咱一采区可不怕挑战,肯定能把任务漂亮地完成!”赵主任赶忙起身,脸上堆满笑容,热情地迎上去,一把拉住老杰的胳膊说:“老杰,快进来坐,这次不是项目的事儿,是有个事儿想和你商量商量。”
  两人在沙发上落座后,赵主任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缓缓说道,“老杰,你也清楚我办公室缺个秘书,听说你们区的向文,文字功底相当扎实,能不能把他借我用用?”
  老杰听后,先是微微一怔,随即仰头哈哈大笑起来,用力拍着大腿说:“我当是啥天大的事儿呢,就这点事儿啊!行,肯定没问题。向文这小子,平时不爱吭声,看着有点书呆子气,不过写起东西来确实有一手,你要用尽管带走。”其实,老杰心里早就对向文有些看法。在他眼中,向文整天埋头看书,和大家交流甚少,总感觉与矿区的氛围格格不入,像个游离在集体之外的“特殊分子”。平时一采区组织活动,向文总是默默坐在一旁,很少主动参与,这让老杰觉得他缺乏集体荣誉感。记得有一次矿区组织拔河比赛,大家都热情高涨地参与,向文却只是在一旁看着,这让老杰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次赵主任开口,正合他意,老杰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中午,老杰回到区里,一进办公室就瞧见总支干事黄文忠正在整理文件。黄文忠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模样显得文质彬彬,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很受老杰信任。老杰把他叫到跟前,说道:“文忠,你去通知一下向文,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说是工作上的重要安排,可别迟到了。”
  黄文忠应了一声,便匆匆出门去了。他心里也有些好奇,猜测着到底是什么重要安排,但也没多问,毕竟在矿区,服从命令是第一准则。一路上,他还在琢磨向文到底会迎来怎样的工作变动。
  下午,向文准时来到老杰办公室。他穿着一件干净整洁的衬衫,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疑惑与不安。老杰看着他,直截了当地说:“向文啊,矿里办公室缺个秘书,赵主任点名要借你过去,收拾收拾,两天后就去报道。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你可得好好干,别给咱一采区丢脸。”向文听后,内心一阵惊喜,他一直渴望能有一个地方施展自己的文字特长,
  他连忙点头说道:“好的,杰区长,我一定全力以赴,不会辜负您和赵主任的期望。”他兴奋得连是借调还是正式调动都没细问,满心都是对新岗位的期待,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在办公室撰写各类文件的画面,想象着自己在文字的世界里大展身手,能写出一篇篇精彩绝伦的文稿,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赏。
  在办公室的这一年,向文仿佛鱼入大海,尽情遨游。他对文字工作满怀热忱,功底深厚,写通知时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写报告时见解独到,分析深刻。他性格内敛,不爱出风头,每天总是早早来到办公室,认真整理文件、撰写材料,下班后还留在办公室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充实又满足,终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每当完成一份出色的文件,得到领导的认可,他内心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有一次,他撰写的一份关于矿区安全整改的报告,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这让他备受鼓舞,工作起来也更加有干劲。
  然而,平静的生活往往会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一年后的一天下午,矿里召开生产会。往常参加会议的是办公室副主任,可那天副主任家里突然来了重要客人,实在脱不开身,只能让向文替他参加。向文坐在会议室里,紧张得双手不自觉地握紧,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脑海中不停地回忆着近期办公室的工作情况。轮到办公室汇报时,向文站起身,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条理清晰地汇报工作。他清晰的思路和简洁明了的表达,立刻引起了主管生产的刘矿长的注意。刘矿长皱着眉头问道:“你不是一采区的技术员向文吗?怎么跑到办公室来了?我记得你学的是技术,之前在一采区干得也不错,怎么突然换岗位了?”干部科长老张赶忙站起来,向刘矿长解释向文借调的事情。
  刘矿长听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重重地拍了下桌子说:“我们矿现在技术人员紧缺得厉害,把向文调到办公室,这不是浪费人才吗?老杰,你还三天两头向矿里要技术人员,自己手里有人才却往外推,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一采区的那些技术难题,还眼巴巴地等着向文这样的人才去解决呢!”老杰被说得满脸通红,头垂得低低的,一句话也不敢反驳,心里懊悔不已。
  他想起自己当初轻易答应借调向文,确实有些草率,如今被刘矿长批评,也是无话可说。他心里暗自埋怨自己考虑不周,给工作带来了这样的麻烦。刘矿长又转头对计划科沈科长说:“你们计划科不是正缺人吗?下星期让向文到计划科报道,计划科的工作需要严谨的思维和一定的文字能力,向文应该能胜任。”接着又对干部科张科长说,“你们干部科抓紧把手续办了,动作麻利点,别耽误了工作。”就这样,向文毫无防备地又被调到了计划科,他心里满是无奈和迷茫,刚刚适应了办公室的工作节奏,如今又要面临全新的挑战。他不知道在计划科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未来的路又该如何走,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担忧。
  到了计划科后,向文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他常常在工作之余,沉浸在文学的奇妙世界里。矿区里矿工们的生活场景,他们的欢声笑语、辛勤劳作,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他精心筹划着成立十里坪煤矿职工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星光》,希望通过这份刊物,淋漓尽致地展现矿工们的精神风貌。他四处奔走,联络志同道合的同事,组织大家一起讨论文学社的章程和刊物的栏目设置。然而,他的这些举动却让计划科沈科长极为不满。
  沈科长是个传统守旧的领导,他认为工作就应该一门心思专注于本职,向文整天捣鼓文学创作,简直就是不务正业。在他看来,向文虽然有点才华,但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根本不值得委以重任,对向文秉持着“只可利用,不可重用”的态度。每次向文提出关于文学活动的想法,沈科长总是敷衍了事,甚至还会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不务正业。有一次,向文在科室会议上提出举办一次文学讲座,沈科长当场就黑着脸拒绝了,还说向文不把工作放在心上,让向文十分难堪。
  在向文来到计划科将近十年的时候,矿里有人提议让他担任计划科副科长。向文在计划科工作一直认真负责,提出的计划和方案都极具建设性,为科室的工作推进贡献了不少力量。他曾深入调研,提出了一套优化生产流程的方案,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曾在计划科当过科长、后来升任副矿长的沈木德却在会议上直言不讳地说:“向文虽然有点才华,但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整天一门心思就知道搞他那些文学创作,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副科长呢?副科长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带领大家完成各项任务,向文显然不符合这个要求。”就这一句话,如同冰冷的冷水,彻底浇灭了向文当副科长的希望。
  向文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但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他觉得自己或许本就没有当官的命,只要能把自己热爱的文学事业做好,也就心满意足了,毕竟文学才是他内心深处真正的追求。可他的妻子郑美娟却气得火冒三丈,她觉得沈木德这是故意打压向文,向文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凭什么就因为喜欢文学就被否定。她越想越气,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直接跑到沈木德办公室,把沈木德臭骂了一顿。她言辞激烈,情绪激动,愤怒地指责沈木德不公平对待向文,阻碍了向文的职业发展。
  沈木德被骂得措手不及,一脸茫然,完全没想到郑美娟会如此冲动。郑美娟的这一闹,在矿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在背后议论纷纷。有的人觉得郑美娟太冲动,这样做只会让向文更难做;也有人觉得沈木德确实做得过分,不应该因为个人偏见就否定向文的工作能力。
  郑美娟这一闹,可把向文害苦了。在单位里,因为沈矿长之前的表态和郑美娟这一闹,大家都怕惹祸上身,纷纷对向文敬而远之,不敢和他亲近。向文在原单位彻底待不下去了,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仿佛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找不到一丝光亮。他每天上班都觉得如坐针毡,同事们的疏远让他倍感压抑。就在他迷茫彷徨之际,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伍玉安伸出了援手。
  伍玉安十分欣赏向文的才华,觉得他在文学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和巨大的潜力,便把他借调到公司,安排在《金鼎文艺》编辑部当编辑。在编辑部里,向文终于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文学工作中,编辑稿件时认真细致,策划选题时独具匠心,每一项工作他都做得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他在这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文学创作的心得,共同进步,他也逐渐找回了自信和快乐。他和同事们一起探讨写作技巧,分享创作灵感,还参加了各种文学活动,让自己的文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又过了几年,沈矿长退休了,向文向公司申请调回十里坪煤矿。不久后,他如愿以偿地回到了煤矿宣传部。在宣传部,他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五年,直至退休。他主要负责宣传矿区的文化和活动,撰写宣传稿件时文采斐然,组织文化活动时别出心裁,他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毫无保留地融入到工作中,让矿区的文化氛围变得愈发浓厚,充满活力。他组织的矿区文化节,吸引了众多矿工参与,成为了矿区的一大盛事,他也因此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他精心策划每一个文化活动的细节,从活动主题的确定到宣传海报的设计,都亲力亲为,力求让每一个活动都能给矿工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