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剧本连载>周公故里的孩子们>第七集

第七集

作品名称:周公故里的孩子们      作者:李改焕      发布时间:2025-02-25 08:15:46      字数:7136

  (1)场景一、付家赔情送磨。
  置景:转眼间,高换成去世一百天,他的坟头上插着一只尘旧的白帆,高大强和妻子给儿子正上坟,高大强给坟头压纸,付小兰点香摆贡品,高大强压完纸,又在坟前划圈,烧纸在圈内缓缓的燃烧着。
  高大强说:“儿子,爹娘来看你了,你在那边都一百天里,你还好吗?有时间来梦里和爹娘说说话呀,爹娘都想你了。”
  付小兰接着说:“儿子,快把这些钱收上,你还缺啥就在梦里告诉娘,娘下次看你一定给你带来……。”(夫妻俩烧完纸离开,走在回家的路上。
  高大强说:“老婆,换成这一走,直简把我的五脏六腑都给掏空了,水泥厂那边催着要石狮子,我那有心事再刻石器。”
  付小兰说:“别说你,我成天也心神不静,总觉得家里缺个啥?换成过世,今都整整一百天了,你说咱姐和咱姐夫现在咋样了,是不是都已定原谅咱了?”
  高大强说:“想得美,换做你,你会这么快原谅人吗?”
  付小兰说:“那咋办呀?要不咱给他们送些钱,作为赔偿。”
  高大强接着说:“姐夫为人大度、正直、讲义气,送钱给他,那简直就是侮辱他的人格,不行不行。不过,你说的也对,咱得得送个东西比较好,也好让咱两家都有一个台阶下。”
  付小兰说:“那咱送啥最合适?如果咱送了,姐夫不收咋办?”
  高大强说:“让我想想,咱要送,不仅得送一个姐夫稀罕也很实惠的物件,而且在送东西时,最好姐夫不在家那就更妥了。”
  付小兰说:“送东西的事好办,姐夫最稀罕你刻的石器,石器里用处最实惠的就是石磨,之前咱给姐家送过石磨,这回总不能再送石磨了吧?”
  高大强说:“对!就送石磨,之前那个石磨是十年前送给姐家的,也该换换了。正好,我给别人做好一副,让先送过去。”
  付小兰说:“行!送石磨,你打听好,看姐夫不在就派人送去,你千万别去送,以防遇见难堪(尴尬)。”
  高大强说:“明白!”(夫妻俩说着走着回了家。有天终于打听到张承让不在家,高大强就派人送去了石磨。派来的人按照高大强的吩咐,为付玉兰拆除了旧磨,还将新磨安装并试好后,才放心告辞……。转眼临近年关的一天,张承让帮妻子磨完面后,将毛驴牵出拴好,又帮妻子装面粉袋子。)
  张承让说:“这新磨子就是好,三打五除二就把面磨好了,这都是大强的功劳,给咱又打磨出了一副新磨子,太辛苦他了。”
  付玉兰生气的说:“给你送两副磨子,你就记住了他的好,你咋不说,他把咱儿作践了,说句不爱听的话,我一看见这磨子,心里就难过的想哭,这是用我儿的命换来的。”
  张承让劝说道:“话咋能这样说,大强他们也不是故意的。说实话,当时我看见儿子死了,我攥着拳头恨不得把大强两口打残,可院子围了那么多人,打他们只能让人说咱不讲理。”
  付玉兰又说:“都怪你当初,宁舍儿都要女,遭报应了吧!”
  张承让说:“看你这话说的,我都不是心疼你,看你照顾一家老小太辛苦了,换个女娃,一来你有了帮手,二来咱老了也有贴心人了。”
  付玉兰说:“早知道咱儿这么小就没了,我宁愿累死也不换娃,可怜的我娃还没上学就没命了,我心疼呀。”
  张承让接着说:“我也心疼,为这事我把肠子都悔青了。你反过来想想,自咱娃出事以来,大强和小兰那么爱逛集,这阵子也不见来了,他辛辛苦苦一捶一捶给咱锻造石磨为啥?这人呀!不能把事做狠了,杀人不过头点地。”
  付玉兰理解了说:“唉!你说的也对,谁叫小兰是我妹子呢?”(两人装完面,正向厨房转运面粉,父亲黑老四逛游回来了,张承让暗示妻子不许再议高换成的事。这时,张国文拿着咸阳机械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跑步回家来了。)
  张国文高兴的喊:“爷,爹、娘、我考上咸阳机械学院了。”(张国文报喜,黑老四听见站在原地光知道傻傻的呆笑,张承让和妻子兴奋不已,放下手中的面袋子,接过了通知书。)
  张承让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儿子,你这才是咱老张家的后人,爹娘就是砸锅卖铁,都要把你上学供出来呢?你可要给咱好好学呢?”
  张国文应道:“嗯嗯!我知道了。”(张国文看见父母亲喜悦的样子,愉悦的、飞一般的跑到了自己的房间整理起书包来。)
  (2)场景二、张家添喜添犹
  置景:张国文考上了咸阳机械学院,给家里带来了喜也带来了忧。眼看春节已过,开学将临,付玉兰心急如火,张承让却靠躺在热炕上,打着手势,哼着小曲,依然沉浸在大儿子考上学校的喜悦之中。
  付玉兰很不高兴地说:“他爹,别瞎乐呵了,国文以前在县上读书,国家给补助些,娃背些馍和粮食就能上,可现在要到咸阳去读书,花消大着呢?还有国良、换儿,你看这学费从哪来?”
  张承让说:“他娘,你只管给娃把被褥准备好,学费的事我来想办法。开学就到年后了,还有段时间,有句老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吗?”
  付玉兰还是忧愁的说:“现在都年近无日了,你能想出个啥办法?咱没钱,拿啥给娃报名?要不,咱让国良、换儿上完小学就别上了,让识识字得了。”
  张承让嫌烦的说:“哎呀!你咋跟村人一个见识,都劝我少供几个学生,别难为了咱们,我当场就拒绝了,我给他们说,君子所好不同,我就爱叫娃们多读书。”
  付玉兰接着说:“看你这人,瞎好话都听不来,人家也是为你好。”
  张承让有主见的说:“我知道,你没看吗?国家正发展,没文化的人,越来越吃不开了(用不上了)。”
  付玉兰心疼丈夫的说:“人常说:一分钱难道英雄汉,他爹,就算我把家里、地里得活全包了,你一个人挣钱,还不累死呀?”
  张承让又说:“你说的是这么个理,我真得想个长远挣钱的法子来,让娃们都上学,娃们能上到那,咱就供到哪?当紧的咱得先把娃上学的学费凑上,我就不信活人能叫尿憋死。”
  付玉兰说:“你也一把年纪了,心咋还那么勇呢?”
  张承让思考地说:“哎!他娘,你去翻翻家当,看有没有值点钱的东西,先抵押在当铺,给娃们把学费先凑齐了。”
  付玉兰回话说:“唉!咱家哪还有什么好家当?你去问问爹,看爹有没有值钱的东西?”
  张承让又说:“爹早年抽烟、喝酒、耍钱,把妹子都卖给了人贩子,你不是不知道?这会你让我问爹,寻着找骂。”
  付玉兰回想说:“对对!我把这茬给忘了。”(张承让听了付玉兰的话,也在思考家里到底有没有值钱的东西,他突然想起了他母亲给他的遗物。)
  张承让直起腰的说:“对了,媳妇,我有一副眼镜是咱家祖传的宝贝,是咱娘临终前交给我的。听娘说,这副眼镜从杭州来的,是水晶石材料,戴上真能治眼病,传了好几辈,你去拿来,眼镜在木头盒子里放着,快去,你别愣着,就我偶尔看书戴的那副,就用它作抵押吧!”
  付玉兰不舍的说:“我是听你说过,那副眼镜宝贝,万一赎不回来咋办?那可是传家之宝。”
  张承让蛮有把握的对妻子说:“我说能,就一定能,不然,咱百年后,哪有脸见娘去。”
  (3)场景三、家宝抵押助学
  置景:张承让为了给孩子们筹到上学费用,竟把自家的传家宝想拿到当铺做抵押,虽然他和当铺老板很熟,但从来没有过深的交往。街市当铺老板过完年第一天开门营业,张承让兜里揣着自己心爱的眼镜和老板谈交易来了。
  张承让见当铺无人喊:“有人吗?老板,你在不在?”(老板听见有人喊他,探头一看是老熟人。)
  当铺老板热情地说:“老张,年才过完,你来我这有啥事?”
  张承让叹气地说:“唉!大儿考上咸阳机械学院了,眼看就要报名了,说句丢人的话,没钱给娃交学费么?我实在也想不出啥办法来,就把家这副从几辈人传下来的眼镜拿来,想在你这当抵押,你看行不行?”(张承让说着就从兜里掏出水晶石眼镜递给了老板,老板打开眼镜盒子,戴上眼镜,左看看右看看。)
  当铺老板说:“老张:这种眼镜我见过,确实是宝贝,这样吧,我们是老熟人,你先说个价?”
  张承让回答道:“当然越高越好么,家里不光大儿要上学,还有三个娃也要上学呢?你知道,我爹年龄大了帮不上我,我也没有太有钱的亲戚,就指望你这了。”
  当铺老板说:“那这样吧,娃年年要上学,看样子你一时半会也缓不上劲来,你干脆把眼镜卖给我,我破例高价收购。”
  张承让说:“不不不,那是我家几辈人传下来的眼镜,我不能让眼睛在我这传丢,我一定要赎回去,不然,我百年了到阴间也无脸见祖宗。”(当铺老板听了张承让的话,心里有些不满意的把手放到柜台上,要和张承让用手指在袖筒里交易,两人的手在袖子里拉扯了一阵,像是没有拉扯好的缘故,当铺老板一脸平定,最后,当铺老板做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决定。)
  当铺老板说:“算了,咱两也别谈了,明年忙罢,你如果能兑现,就用一担八斗新麦子换回你的眼镜,如果这个条件你不能答应,那就算了。”(在那个靠天种地,缺粮吃的年代,当铺老板提出用粮交换,在当时的确有些过分,但张承让再也找不出别的办法,他只好硬着头皮,毅然决然的答应了老板的要求。)
  张承让说:“成交!老板,来!立个字据,无规矩不成方圆。”
  当铺老板说:“好!老张,不愧是当过经济(中介)的人,办事果断,我服你。”(当铺老板送来了钱,拿来了笔纸,两人画押签字,友情告别。虽然这是一笔沉重的交易,但,正是因为沉重,才给张承让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4)场景四、谋策集资扩运
  置景:春天的一天,张承让拉了一辆旧马车从外面回来,到了自家的门前时,因有小坡,拉不上去就停了下来。
  张承让向家里喊:“玉兰、玉兰,帮我拉车来。”
  付玉兰帮忙来问:“吆!拉谁家的烂马车,你弄这做啥?”
  张承让说:“我掏钱买的,准备驮运东西挣钱,咱经常用一头毛驴和一辆架子车拉货,货少挣钱也少,每次货也拉不齐,我准备用马车拉货,肯定比以前挣的多。”(两人边拉边聊)
  付玉兰又问:“你说的对着,哪来的牲口?咱也买不起。”
  张承让说:“办法我想好了,买牲口的钱,朋友让分几次给他,这些朋友都是实在人,你不用担心。”
  付玉兰说:“你真是光屁股撵狼胆大。唉!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好办法。”(付玉兰话刚落地,高大强来了,手里提着礼品和茶叶,这是高换成死了之后,他首次来张承让家。)
  高大强说:“姐夫,我刚到集上,听朋友说你买了辆马车,看你这架势,是要把买卖做大呀?”
  付玉兰说:“大强来了,你姐夫也是琢磨着给娃挣学费呢?”
  高大强说:“唉!娃们不好好念书,咱嫌娃不争气,念成了咱都供不起。这样吧,我也没啥钱?姐夫,我暂时不用牲口,你就把我家牲口拉着去用,过一阵子,我准备把家里的牲口卖掉,换些口轻(年轻)的回来。”
  张承让问:“你是真心要换牲口的话,那我就不买别人的了,钱我不能现在给你,但价钱得说明白,我慢慢还你。”
  高大强说:“要啥钱?送你,我心甘情愿,就当娃给你买的。”
  付玉兰说:“行了,大强,过去的事就让过去。”
  张承让说:“咱江豆一行,茄子一行,不然,我就买别人的。”
  高大强说:“行行!姐夫,你咋高兴就咋来,我全听你的。”
  付玉兰端茶来说:“来来,你两先坐下喝茶,我去做饭去。”
  张承让说:“大强,坐,喝茶。前段我借着拉煤炭,看了下火车站的行情,那边来往的客商主要是来采购土特产的,特别是扫把、辣椒、鸡蛋、五谷杂粮,有多少要多少,所以,我就买了马车,这往后,驮运来回就不会空车,钱自然就好赚些。”
  高大强赞同的说:“好主意,姐夫,我支持你,这生意一定能做成,而且会越来越好。”
  张承让说:“但愿吧!哎!你那几头牲口脾性咋样?”
  高大强说:“姐夫,你是老饲养员,脾性再不好的牲口,相信你都能把控住,我家的那头骡子,只要鞭子不碰他,他就像个孩子一样,特别听话。”
  张承让举杯说:“来,以茶当酒,我先干了。”(两人正聊的火热,前房传来黑老四咳嗽声,高大强不由得心慌起来,黑老四也见高大强来了,想来问问被换走的孙子情况就向高大强走来,还没等黑老四开腔,高大强他故作镇静的、当下就热情了起来。)
  高大强起身招呼:“姨夫,最近可好?这是我给你买的茶叶。”(高大强给黑老四送了茶叶,黑老四接过茶叶问起高大强来。)
  黑老四说:“大强,好长时间没见你来家里了,我孙子在你那乖着么?”(黑老四这一问,愁得高大强不知怎样回答是好,正好付玉兰从厨房拿蒜过来,准备让他们帮着剥蒜。)
  高大强说:姐,你来说,我姨夫问他孙在我那乖着没?我说乖着不算,姐你常去见娃。姨夫,让我姐给你说。”
  付玉兰温柔的说:“爹,大强刚来我就问了,娃乖着乖着,你歇着歇着去,饭一会就好了。爹!你看,马车都买回来了,你儿要用大强的牲口拉货物,正给交代事情呢。”(付玉兰一边劝公公,一边给丈夫使眼色。)
  张承让反应过来说:“爹,娃乖着,大强又不是外人,你歇着去,我多年不赶马车了,问下大强赶马车的经验。”
  黑老四说:“好好,你们说话,我回房泡茶去了……。”
  (5)场景五、经营种类充盈
  置景:有天午后,张家院落,摆放着杂货,有鸡蛋、花椒、辣椒、黄豆、绿豆、扫把、簸箕等。黑老四和张国良正在院子理货,家里来了订货的人。
  订货人:“叔!你和国良在家,我要300斤煤炭和50斤青稞盐。国良,你爹回来了就给你爹说声,我就不等你爹了。”
  张国良说:“伯伯,让我登记一下,我怕我把斤两说错了。(张国良拿本子在登记。)
  黑老四说:“我记性也不好,让我孙子写本子上,好记性不如淡墨水,给你个板凳,坐下歇歇。”
  订货人说:“不了不了,叔,我回去还有事。”
  张国良送客说:“伯,那你慢走。(张国良送客回来)爷,我爹用马车拉货,才经营了10天,就有人上门求货,太高兴了。哎!我爹用马车拉货,爷是不是你给我爹出的主意?”
  黑老四说:“我才不管这些事呢,他爱弄啥弄啥?我是见你娘太忙了,来搭个手。”
  张国良说:“爷,你真没出主意的话,那我爹就太厉害了。”
  黑老四说:“你爹厉害么,比爷强八十倍,他十八岁时你婆就死了,家里穷的叮当响,爷就烦的不管家了。你爹那时就开始领着你娘在咱街上天天卖擀面皮,买锅盔馍,有时候为了多赚钱,他们还到处赶庙会,后来有点家底了,你爹就买了毛驴拉货送货,还当上了街市经济人(中介人),你爹每次给铁匠铺子送碳,人家相信你爹的很,每次送去,你爹说碳多少斤就多少斤,人家都不过称,但你爹也从来没做过少斤短两的亏心事。”
  张国良崇拜的说:“哇!我爹才十八岁就给家里挣钱了,我再有几年也就十八岁了,我也得想办法给家里挣钱。爷,你看我做啥才能挣到钱?”
  黑老四高兴的说:“你放学回来帮你爹记账、过称、捆货,就是帮你爹挣钱了。”
  张国良又说:“不不,爷,这个不算?这是干活。”
  黑老四说:“你看这些扫把,都是你爹收购回来的,咱家也有做扫把的东西,你学学做扫把,让你爹拿去卖,不就算你挣到钱了吗?”
  张国良兴奋的说:“对对,爷,走走,找工具教我做扫把去。”
  黑老四接着说:“工具还用找,你爹抽空也在做扫把,来来你试试。”(黑老四领张国良来到儿子做扫把地方,给张国良戴好做扫把的工具就开始教学起来。不一会儿,爷孙两做好一个扫把,张承让拉架子车收货也回来了。)
  张承让喊:“国良,难得是个星期天,来帮爹下货,春天不冷不热,捣腾货咱要抓紧,古人都说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吗?”
  张国良应声:“哦!明白了。爹,咱用马车送货,你得是比以前更要走的早了。”
  张承让说:“不用!人走会儿就得歇歇,马不停蹄有耐力。咱以前捣腾货都是在方圆村子见钱就买,这往后,咱一定要拉到火车站去卖,能卖个好价钱。”
  黑老四插话说:“对对,我也听说了,火车站那边的人都稀罕咱乡下的货,他们大多都是省城人。”
  张国良开心的说:“爹,每个星期天,我也想跟你送货去,看看城里人啥样子,火车站啥样子?”
  张承让笑了笑说:“瓜娃,城里人的祖宗还都不是咱乡下人,咱家你哥,将来就是城里人了。儿呀,你想见识见识,星期天爹就带上你,咱白天赶车晚上住店,第二天再卖货,让你把火车站和城里人看个够,你看咋样?”
  张国良兴奋的说:“太好了,爹,你得说话算数……。”
  (6)场景六、父子暑假路访
  置景:暑假的一天,白祥子重操旧业已有年月,摊位上白祥子拉着风箱烧醪糟,张让贤拌凉皮正在忙碌。张承让赶着马车、拉着煤炭、盐等货物,绕道和儿子向白祥子的摊位走来,距摊位不远处,就将马车靠停栓桩,张承让开始喂牲口,暑假陪父亲送货的张国文带着草帽,迫不及待的就来到姑姑摊位上。张让贤因忙,没认出是娘家侄子来了。
  张国文见状故意用普通话说:“老板,给我来四碗面皮,两碗醪糟。”(张让贤打量了一下来客,觉一个人咋要这多。)
  张让贤问:“小伙,你一个人要这多,能吃完吗?(张让贤边拌凉皮边说,张国文也刚卸下了草帽,张让贤这才发现是娘家的侄儿来了。)国文,你咋来了?”
  白祥子也惊奇的说:“国文,你带个草帽,又说着一口普通话,姑父也没想到是你。”
  张国文说:“姑父,我放暑假了,帮我爹送货,我爹正在那安顿牲口呢,姑,石头人呢?”(白祥子顺着侄子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张承让还围着马车在转悠。)
  白祥子惊喜道:“呦!咱哥有马车了?牛!国文你先喝醪糟鸡蛋汤,我去看看。”(白祥子给侄子递上醪糟汤就看马车去了,张让贤远远看了一眼马车,一边经营,又一边给国文回话。)
  张让贤说:“石头在家,割草喂猪呢。(张承让和白祥子来到了摊位上。)哥,赶紧坐,先喝个醪糟鸡蛋汤,解解渴。”
  张承让说:“好好!哥知道你们忙,顺路来看看你们,祥子,生意咋样?”
  白祥子喜悦的说:“还行,足够吃穿家用。”
  张承让说:“那就好,积少成多么,石头放假也没见耍来?”
  白祥子回话:“石头懂事很,说我们在外面忙,他要把家里照顾好,成天喂猪割草呢。哥,这是头车货吗?”
  张承让回答说:“有一阵子了,每次路过这都没顾上,国文放暑假了,来帮我拉货,我也轻松了不少。”(说话间,张让贤见侄子比以前黑了许多,心疼的提醒起兄长来。)
  张让贤说:“哥,你把国文护着点,你看把娃都晒黑了,娃收假开学了,老师和同学都会笑话他的。”
  张承让嬉闹的说:“偏心眼,没看你哥都晒成黑铁塔了?他上学在外,啥忙也帮不上,就得让他暑假多跑跑才对,再说了你侄子还在学校学了些拳功,跟我送货,我也能少担些心。”
  白祥子又问:“哥说的也对,让国文出来锻炼锻炼。哥,我看你拉的货真不少,拉回去能买完吗?”
  张承让说:“能么!有的货是提前预定的,其它的,我是给街市商铺备的货,如果沿路有人要咱的货,我也就出手了,这一来二去知道的人多了,咱拉的货也就越来越多……。”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