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疏世界
作品名称:他还活着 作者:天涯伊人 发布时间:2024-11-28 10:33:42 字数:3008
1976年,那场声势皓大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终于落幕,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行进。
次年一个寒风呼啸的清晨,呼呼的风声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凛冽。冰冷的空气让人不住地打着哆嗦,街道上的行人都步履匆匆,试图躲避这刺骨的严寒。不多时,天空中的太阳却绽放出温暖的光芒。那金色的光辉轻柔地洒落大地,仿佛给世界带来了一抹希望的曙光。这温暖的阳光似乎在传递着某种神秘的讯息,让人的心中涌起一股期待,仿佛今日必有好事降临,给这寒冷的日子增添一份别样的愉悦与温馨。
祝启鸣终于刑满,迈着沉重且略带迟疑的步伐,走出了监狱的大门。门外没有一个人等待他迎接他,他好像从外星降临到地球的孤独者。
那扇紧闭多年的大门缓缓开启,阳光瞬间倾洒而入,刺痛了祝启鸣久未接触强光的双眼。他下意识地抬手遮挡,眯起眼睛,努力适应着这突如其来的明亮。当他终于能够看清眼前的景象时,却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
曾经熟悉的乡镇小街道隐约还有些印象,房屋陈旧,墙壁破损,街头巷尾仍残留着大字报的痕迹,弥漫着一种他从未感受过的陌生且萧条的气息。
渐渐地,祝启鸣感觉到,眼前的世界与十年前相比,虽然并非有天壤之别,但着实陌生。房舍依旧老旧,基础设施依旧落后,实实在在的“抓革命,促生产”,才刚刚起步。只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倒是有了些变化。男男女女身着蓝灰二色,脸上洋溢着喜气。年轻人开始追逐港歌港星,挎着“大三洋”,穿着喇叭裤,尽显青春活力。曾经那压抑的氛围荡然无存,每个人身上少了恐惧和迷茫,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祝启鸣预感到美好的变革或许即将来临,国家必将踏上一条繁荣昌盛的道路。
此刻的他,心中既有对过去十年磨难的感慨,又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他明白,自己即将融入这充满希望的社会大家庭,翻开人生新的一页。
他深吸一口气,迈开双腿踏上寻找故土的艰难征程。一路上,风景已然大变,小树木都已长大,正在吐露新芽。记忆中的山川河流模样已变得似是而非。他来到了曾经的老家,四处寻觅,仔细辨认父母的坟头,却只看到一个杂草丛生的土堆。祝启鸣的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土堆前,百感交集,万箭穿心,泪水如决堤般汹涌而出。
“爸,妈,儿子不孝,冷落了你们这么多年。”他的声音颤抖着,在空旷的田野上回响。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泥土沾染了他的额头和脸颊。他对着土堆倾诉着心中的愧疚与思念,回忆着曾经父母的温暖与关爱。
面对乡邻们好奇的询问,祝启鸣选择了沉默。他紧闭双唇,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与沧桑。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如今充满了狐疑和揣测,但他只是默默地摇摇头,然后缓缓转身,一步一回头地离去。他深知,有些痛苦和经历,无法用言语来表述,也无人能够真正领会,更不该用来惊扰在地下安息的父母。
这个世界的诸多模样经过“文革”的冲刷,似乎变得面目全非。祝启鸣发现自己无处安身,曾经的家园已荡然无存,破屋坍塌,亲朋好友也都失去了联络,有的见面亦互不认识。他像一片孤独的落叶,一个孤魂野鬼,在这陌生的世界里漂泊不定。夜晚,他蜷缩在破旧的屋檐下,望着满天繁星,满心凄凉,极度无助。
去哪里呢?他想起了小学时的贾老师,记得父母帮缺少劳力的贾家耕种不少,贾老师教祝启鸣的书法图画,常夸他天分好。现在祝启鸣终于打听到贾老师的家,院子里有小孩跳绳,一问,回答说:“你是找贾校长吗?”呵,已经升校长了,也许找对了贵人。祝启鸣敲了贾校长的门,出来一个漂亮小媳妇,笑眯眯地问:“我是贾校长爱人,你找他什么事?”祝启鸣自我介绍了一下,谁知小媳妇一脸惊恐:“你是人是鬼?不是被专了政,死在枪口下了吗?快走快走!”正欲分说,贾校长出得门来。“贾老师,我是……”正欲解说,贾校长却挥了挥手:“不认识你,我忙!”说罢夹了个公文包扬长而去。祝启鸣顿时呆若木鸡。这世态真的好炎凉,这世界真的好陌生。茫茫大千世界,我该向谁说,向谁哭,该去哪里呢?
在这举目无亲万般无赖的困境中,祝启鸣想起了稍前出狱的狱中好友尹小呈,想去云南投靠他。怀着一丝期望,拨通了那个记忆中的公用电话号码。等了许久,有人来接电话了,可那头传来的却是一个甜美的女声,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伤感和无奈:“您好,尹小呈前不久因车祸不幸离世了……”
这句话宛如一道晴天霹雳,击中了祝启鸣的心脏。他握着话筒的手无力地垂下,整个人仿佛丢了魂。曾经在狱中相互扶持的好友,如今竟阴阳两隔,这个残酷的现实让他感到无比痛苦和难以接受。继而他又想:“我比他强,毕竟活着,天无绝人之路,活着总会有希望。”
在乡邻们的某次闲聊中,祝启鸣无意间听到了关于自己的传言。也有人说他组织了“幸福党”而被判刑,最终死在狱中,所以不认为他就是他!听到这些荒唐之言,祝启鸣的心中燃起了一股愤怒之火。他的拳头紧紧攥住,双眼通红,想要大声辩驳,却又觉得不知从何说起。
失望和愤怒在他的心中交织,但他明白,不能被这些谣言和误解击垮。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决不能倒下。我要重新开始,活出个人样!”
祝启鸣开始四处寻觅工作。那时雇工的私营企业屈指可数,他奔波了好几天才敲开两家工厂和一个单位的大门,却一次次地被拒之门外。那些冷漠的眼神和无情的话语,像一根根尖刺扎在他的心上。他仍然没有放弃,每天早出晚归,奔波在谋生的道路上。
终于,一家小工厂的老板被他的执着所打动,给了他一个搬运兼临时焊工的工作机会。祝启鸣格外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他扛着钢材飞奔,操着焊枪溅出火花,不怕脏不怕累,每天拼命地劳作。工厂里机器轰鸣,钢花四溅,祝启鸣的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的眼神中却增添了一丝希望。
下班后,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简陋的临时住处,却不忘拿起书本学习新知识。夜晚的灯光下,他的身影显得孤独而又坚毅。他知道,自己已经落后许多年了,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站稳脚跟。
然而,尽管祝启鸣努力工作,但微薄的收入依旧难以维持生计。他居无定所,经常在街头流浪。就在他感到绝望之时,一个转机出现了,祝启鸣偶然得知那个同姓的干兄弟、初中学友祝启义,家就在几十里之外。他怀着一丝希望前去投靠,祝启义没想到他如此落魄,二话不说收拾出一间偏棚房让他居住。祝启鸣感激不尽,终于有了一个固定的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
在这间偏棚房里,祝启鸣在贴墙的报纸上写上“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然后便心满意足,安静地住了下来,度过了一段沉淀思绪的时光。他常常在荒野漫无目的地散步,思考自己的未来。有时候,他会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绘画练字、撰写文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笔耕小有成果,先后有几个豆腐块随笔散文《嘉陵之滨》《冰冷的孤独》和诗歌《让心不再漂泊》等篇目,被《古城晚报》的文艺副刊选用,换来的稿费居然能够勉强果腹。他的书法也有了进步,尤其行书有了质的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祝启鸣的作品开始受到了一些人的关注和了解。他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信中的鼓励和赞扬让他感到温暖,自信心也倍增。他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一起交流创作心得,从中汲取养分。
生活的磨砺,使祝启鸣逐渐走出了过去的阴影,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他用自己的笔,描绘着对生活的热爱,书写着对未来的憧憬。奋斗的序幕就此拉开。
他开始明白,社会的发展就像一列飞驰的列车,总会有新的站点等待人们上车。社会也并非一味地冷酷无情,它在给予惩罚的同时,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机遇。
祝启鸣在这个小小的角落里,慢慢地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他知道,虽然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但只要坚持前行,总会邂逅美好的风景,人的命运一定会因抗争、奋斗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