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同心同德难成同林鸟 异缘异姓终抛异地人
作品名称:在山泉水清 作者:秦伟伟 发布时间:2024-05-25 16:47:40 字数:3008
王大虎今年二十岁,但他黢黑的肤色,褶皱的脸纹,沧桑的目光,还有两鬓U型的胡渣子。如果不看身份证,凭第一感观判断,说他三十岁也是出于礼貌的。王大虎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土,且像个小名。这就不得不说说他的身世了,他原本姓钱,叫钱远山,他有个哥哥叫钱远江,还有个妹妹叫钱远红。他是九八年生的,他们一家原来是晋州曲县红石村的。他母亲生完他哥的第二年又生了他,天下的母亲都是疼爱老二,看着小家伙虎头虎脑的,就顺嘴叫他大虎子。这一顺嘴,就叫惯了。认识的人都管他叫大虎,很少提他名字。
他两岁时,妹妹又出生了。抚养孩子本就艰难,何况有三个。他父亲非官非商,只是一个祖传的农民。但你知道种地是养不活一大家子人的,所以多数农民除了会种地之外,还会别的。比如盖房、刮墙、赶席、架电线、编片子。再不济去工地或去煤矿,只要是缺钱的,啥活也干。他父亲就在妹妹出生的第二天约了同村的人到县上挖煤,一星期没回来,后来村里告知说,煤矿塌了,他父亲遇难了。
他母亲如同天塌一般,心里的地震达到最高级,五脏六腑都碎了,人世间一切形容苦难的言语都形容不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先安置了他的遗体。说实话,对于钱家兄弟来说,她只是一个外人,根本没机会靠近她老公的遗体。自有她老公的兄弟亲戚出面料理,生前已生介意,死后更无好眼。
她的危机感要到了,这是她的直觉。她的直觉是正确的,她是外地嫁过来的,是没有办结婚证的,和他属于事实婚姻。果然,在办完男人的丧事后,钱家长兄弟就开始逼迫她,要把她从她男人的家里赶走,三个儿女是钱家的骨肉,自然是不让她带走的。
可是不让这个女人带走她的孩子,由谁来抚养呢?钱家兄弟一共有五个,老大钱明亮,老三钱海亮,老四钱山亮。死去的老二叫钱福亮。其余都有自己的子女,最小的老五钱德亮因为家暴,被妻子起诉离婚后,将一儿一女都判给了其妻。他妻子自离开红石村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也不知道他的儿女改成了什么姓?正管哪个人叫爸爸。
家暴一直以来都是妇女们的恶梦,更何况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倒想从新找一个,只是没人愿意犯贱——明知他有打老婆的习惯还乐意嫁给他。钱家兄弟商量着,不如把大侄子钱远江过继给老五,剩下的让那女人带走。他们明白,养小不如养大,养多不如养少。这个世界正在大变,为了能在将来喘口气,他们只能做这样的决定。女人二婚本就掉价,还带两娃,怕是没人敢收留。惩罚一个人,深恨一个人,不一定非得使用拳脚相加。这样也只是肉体的疼痛,暂时的伤痕。如果把人推向没有炊烟的生活,断绝了一切发生情感的根苗,那才是最严厉的惩罚,最难消灭的恨意。
这个女人亲眼看着他们把自己的大儿子带走,她木讷地僵硬地就站着傻看,左右手各领着她的二小子和小女儿。她刚死了男人,心里不知有多少委屈泪水,沉浸在昔日的回忆。现实啊!请别把她唤醒,她能改变什么呢?
不论是城里还是农村,妇女的心肠总是最热心的。她们的崇高理想不仅是要维持好自己的生活,而且还有先天性的义务帮衬别人。同村的妇女最具警觉性,哪里有危难,哪里有不平,她们总会出现在第一现场。大家首先进行了一场口角歼灭战,先把男人们说的理亏。然后轮流对女人吹暖风,最后依依不舍相辞而去。
夕阳西下,百动归宁。女人背着蓝布包裹,抱着小女娃,领着小儿子。沿着崎岖不平的黄土路失魂落魄的向前挪动,她不知道要去哪里。她的下一站又会在哪里落脚?前途迷茫,干嘛要走那么快?走到尽头还得另寻出路。这样慢慢悠悠最好,最起码有路可走,给路人一种永远前进的感觉。
她想到了去娘家,刚有这一念头,就随着叹息声苦笑摇头。是的,她回不去了。她娘家远在云南,家里非常贫困。她十四岁的时候,母亲腰疼患病,卧床难起。她和弟弟在区里读小学,往返几十里的山路上学。父亲又要外出打工,照顾不到母亲。父亲万不得已,让她辍学照顾母亲。尽孝当然重要,但她更渴望知识。只是父亲态度坚决,脾气又坏。与人说话永远是命令式、通知式的。她要是一点书都没读的话,可能会永远服从。可她偏偏读了书,并且知道了自由与尊严。她第一次顶撞了父亲,迎来的是火辣辣的一记耳光。耳巢如进了蜜蜂蚊子,嗡嗡响的她发昏,天旋地转的,找不到一丝依靠。
她第一次觉得书上的话都是骗人的,现实中根本行不通。什么自由,什么尊严,永远是老师“怂恿”学生的口号。她一下就被屈服了,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在父亲出门打工的前一天,她表现得特别勤快。从早忙到晚,先是烧开水,做饭。扫地,割猪草,劈柴挑水,掰玉米,背豆换油。忙得头上冒汗,父亲也不闲着,正在房顶上修缮漏雨的地方。
有活干,且干得专注的人会感觉时光飞快。很快天黑了,她做好了饭,并给父亲备足了洗脚水。几回殷勤传唤,父亲终于回来吃饭。她为父亲添饭加菜,身为父亲,遇到这样的子女也十分欣慰了。过了今晚,明天就要走了。父亲的心一下就软了下来,他眼神迷茫空洞,表情深邃凝重。抽了一支外形粗糙的手卷烟,端起碗蹲到门口,一声不吭的扒拉饭吃。
她又给父亲打洗脚水,山里的夜晚,风大。父亲关好门,看着女儿如此懂事,真不相信自己伸手打了她。带着几分悔意,几分倔强,几分无奈瞅着她说:“睡去吧!”
她今天一切的刻苦殷勤都只为了她求学的梦想,她不能为自己留有遗憾。她鼓起勇气一吐而快,父亲的心里无时无刻不为挣钱而苦闷,他何曾听到女儿说啥了,只是粗略的听到有“行不行”三个字。基于她的表现,及自身的愧歉,随口吐出几十句“行”字。
她开心极了,更加留恋出对父亲的不舍。父亲反复叮嘱她要照顾好妈妈和弟弟,同时还有家里的几亩地,都要经营起来,不可荒废。她也如同父亲那般豪爽,一口气连说几十个“行”字。父亲一走就是四年多,家里也没有电话,写信也不会,写了也不知道寄给谁。在这四年多的日子里她边劳动边期盼父亲早日归来,好让她重返学校。繁重的家务劳动使她腰弯手厚,连最直观的芙蓉面孔都被风尘涂抹了一遍,像一颗布满蜘蛛网的夜明珠,失去了有价值的光芒。
如果说身体上的劳役可以挥除,那精神上的空虚如何填补?要知道她也是十五六岁的青春少女,条件好的同龄女子都在学校里,面对着异性的浪漫追求,憧憬着爱情的甜蜜,遐想着小说里的某个情节能与现实重逢。她在地里劳动,偶尔能看见村里鳏夫寡妇的幽会。这种事她头一次遇到,吓得心慌腿软,面红耳热。迟钝个一分钟就跑回家去了,经历的多了,变得不会那么大反应了,且还期待着下一次重逢。她太孤独了,那个人又在哪里呢?在她父亲离回家还有半年的时间,那个人出现了。
那个人叫陈继才,目测一米六多。胖胖乎乎的,半秃头型,戴个眼镜,开着三轮。此人是个收草药的,虽然是小商小贩,但是穿戴讲究,好耍派头。看样子能有个三十好几,不知情的山里人,看见此人。往往觉得尊贵、气派,是可与天相通的大人物。陈继才来村里收购药材,因贪恋此地的风光,多走了几步路。眼光横扫之余,瞥见了她。她背着筐,拿着镰刀在坡上割猪草。正一步步往下走,陈继才眼中的她是一个很灵动的姑娘,除去勤劳朴实之外,更看到她的果敢率直。她的五官肤色很平常,穿着也不讲究,甚至不如他所见过的任何女人。但人性之中的复杂成分是很多的,有些人就喜欢反着来,人喜欢喝水,他就喜欢喝酒。人喜欢喝酒,他又喜欢喝醋。人喜欢美女,他就喜欢丑女。
他不需要壮胆,他与所有女人都能很自然的聊到一起。这里所指的就是陌生女人,熟悉的反而没有这种热情与激情。陈继才走过去和她搭讪,先陈述自己是收药材的身份,然后以口渴为名,进入她家。对于她来说,助人为乐本就应该,自然而然就带他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