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罗田像一颗璀璨明珠
作品名称:叶子花开 作者:赖辉 发布时间:2024-01-20 14:49:38 字数:8181
太阳照洒在郁郁葱葱的群山与田野之间,鸟语花香,青山绿水;中国南方的农村寂寞地等待,满身疲惫的赖锡成衣装烂蹂,顶着烈阳正在田地里除草。这便是宝安县松岗镇罗田村二队。
赖锡成是个十足地道的老农民:光头、黑皮肤;身上穿着城里难得看见的土布对襟褂,裤管像水桶一样大;腰间斜插一支吊着红布烟袋的旱烟管,稍一走动,布烟袋就晃来晃去,十分惹人注目。
罗田是深圳最北部的一个村,现在位于宝安区燕罗街道东北面,毗邻公明街道李松蓢社区及东莞市大朗镇西牛坡村,隶属于宝安区燕罗街道办事处。社区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罗田水库、罗田林场5.4平方公里。地处丘岗平缓地带,村内有黄旗山,海拔约60米,洋涌河从村南面流过。
罗田村三面环山,村的东北有河叫洋涌河,本地有人叫茅洲河,是深圳的母亲河。罗田村主要为赖姓,相传为地理名师赖布衣的后人。赖氏源于“姬”姓,系黄帝高辛后裔。黄帝讳轩辕,赖氏始祖为轩辕黄帝29世孙,周文王第13子,武王之弟叔颖。
罗田名字来源有三:一说罗田以前叫“螺田”,自古以种植业为主,在春暖秋凉的交替之间,一种肥美的田螺在稻田里悄然生长。村民发现了这种孕育于田间的天然美食,久而久之这种鲜美的食物远近闻名,“螺”与“田”便以一种味觉的优势占据了人们对这里的印象,“螺田村”由此而来。后来取谐音为罗田村;又有一说,罗田本命“锣田”。相传是某皇帝因故需要赔偿罗田赖氏先祖赖布衣一年的损失,诏令在一块叫黄旗岭的地方击锣传音,凡能听到锣音的地方,其田地一年的赋税收入都赐予赖氏。后人为了纪念刺史,就称赖氏田宅所在地为锣田,后取谐音“罗田”;也有说罗田村后有锣岭山,山岭前村就叫锣田,后改成罗田。
罗田村始建于明代,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辖属几经变迁。明朝初期,属东莞县管辖;明万历以后,属新安县福永管辖。民国时期,属宝安县松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宝安县第七区公明乡。
赖氏族人在明代中期迁徙到此创立罗田村,此地人杰地灵,以冲积平原为主,由西南沿海的海积平原,珠江口岸一段段的三角洲冲积平原和茅洲河西岸河冲积而成,周围有较多低丘,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属于宝安县松岗管辖区域。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村叫“生产队”,乡叫“大队”,后来把村叫大队,乡叫公社。村民都是“社员”。
深圳作为地名最早出现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深圳的圳在客家方言里面意为田间水沟,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海滨,毗邻香港,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陆地最东端位于东南部南澳街道东冲海柴角,最西端位于西北部沙井街道民主村,最南端位于西南面珠江口中的内伶仃岛,最北端位于西北部松岗街道罗田社区。
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市辖区宝安地处深圳市西北部、珠江口东岸,是穗深港经济发展轴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联系粤港的桥梁,辐射内地的重要通道。宝安区辖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石岩、航城、燕罗、福海、新桥等10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面积724.6平方公里,海岸线30.62公里。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始设宝安县。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广府文化、工业文化、移民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区内文物古迹数量众多,现有广府曾氏大宗祠和铁仔山古墓群遗址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氏宗祠古建群、绮云书室、文昌阁、凤凰塔、永兴桥等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王大中丞祠、浪心古村、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表会旧址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19处;新桥粮仓、沙井蚝厂等多处工业遗产。吃“盆菜”、福永舞麒麟舞狮、松岗赛龙舟、石岩重阳登山及客家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是一个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中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泛,影响最深远,人数最多的民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客家本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经豫、鄂、皖等转辗南迁,渐次定居在赣、闽、粤三角地带,后来更远播于海外。赣、闽、粤三角地带是客家的大本营。
60年代,物质非常匮乏,平时家中没有什么东西吃,一日三餐基本上是梅干菜、腌菜和青菜,菜里看不到一丁点油。因为赖金正在长身体,再加上摄入的油水过少,肚子很快就饿。往往到了下午4点钟肚子就已饿得咕咕叫,这时赖金就会到菜橱里找东西吃,如果能找到一点冷饭,用酱油拌起来,再放点猪油,那就是最好的美味佳肴了。
那时生产队基本上种水稻,有几年还会种几亩甘蔗、花生,到收获的季节分点给农户,但我们舍不得吃,都将其卖掉,所获得的钱用于添置家里的生活用品。别说能吃上水果,平时村里连水果的影子都看不到。
番薯收获的季节,是赖金小伙伴最高兴的日子。村集体养有许多牛,将牛粪晒干,然后烧成灰,当肥料用。在烧的时候,我们就将番薯从地里挖出来,埋进去烤,烤熟后大家一起分享。小伙伴吃着香喷喷的烤番薯,手舞足蹈的,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打豆的时候,我们会到晒场上抓一把,放进去“爆”,有时“爆”焦了或者“爆”得半生不熟的,也舍不得丢掉,全都将其吃下,吃得津津有味。
过年,是赖金最企盼的日子,元宵一过,赖保就开始想下个春节赶快到来,因为可以吃到鸡、鸭、鱼,鸡和鸭是家里养的,平时舍不得吃,到了过年才留一只给自己吃,其余全部卖掉,以添置一点生活用品。鱼是生产队养的,一般到了过年前几天才会抓,因为塘里的鱼没有食物喂养,所以鱼的产量特别低,一个农户家最多能分到一两条,但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不仅自己可以尝一尝鲜,拜年时客人来了还可以用于招待客人,不需要到市场上买。那个年代,没有交通工具,都是走路的。平时我们家里的菜都是酱、梅干菜和腌菜。家里虽然养有一头猪,因为没有什么食物喂养,都很瘦,杀了也没有几斤肉,而且基本上都卖掉,这钱用于添置农具。自己虽然会留一点,但主要用于招待客人。
正月初二,是我最高兴的日子,因为到亲戚家拜年开始了。拜年时我们一般拎着500克白糖、500克油金枣、500克红回回到亲戚家如果认为是比较尊贵的客人,是两包,这些东西是到供销社买的,外面用草纸包着,上面放一张红纸,以讨吉利。
平时我们家里的菜都是酱、梅干菜和腌菜。家里虽然养有一头猪,因为没有什么食物喂养,都很瘦,杀了也没有几斤肉,而且基本上都卖掉,这钱用于添置农具。自己虽然会留一点,但主要用于招待客人。
到亲戚家拜年一定要吃一餐饭,否则主人会不高兴。去拜年前大人都会吩咐我们,不要轻易去吃鲤鱼冻和猪爪冻,这两碗冻只有在主人将其划开来时才可以吃,鸡肉也只有主人夹在你碗里才可以食用,因为在当时这几碗是最好的荤菜。不过一般来说,如果吃不到这两碗冻,那么肯定能吃到一块白切鸡肉,否则主人会觉得自己招待不周,对客人不够客气。
那个时候的春天是赖金最高兴的日子,生产队的田大部分种紫云英,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农药和化肥,紫云英是用于肥田的,到了耕种的季节,生产队的社员就牵着牛到紫云英田里耕田。我们和小伙伴就拿着菜篮子到刚耕过的紫云英田里抓泥鳅,那时候田里的泥鳅可多了,只要将菜篮放在田里,用脚轻轻地在水里蹬几下,然后将菜篮拎起来,菜篮里至少有六七条泥鳅,多的时候有十来条。这些泥鳅都胖乎乎的,吃起来特别过瘾。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那时的春节,赖金家还吃不上猪肉,但桌上的菜会比平时多添几碗,分别是青菜、豆腐、青菜炒豆腐、萝卜块、萝卜丝、萝卜炒豆腐。
外出拜年是赖金最向往的,因为有白米饭吃,还能吃上一块肉。
要是村里哪天能放上一场露天电影,那一定是我们的盛大节日。我们村一年到头只放一次电影,是县里的放映队来放的。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是用发电机发电的,放映队一般会提前一天通知村里,然后把发电机从山下抬到山上,一个村一个村轮流抬,轮流放。我们如果知道邻村放电影,哪怕是爬10公里山路也会去看。那时还没有手电筒,我们去看电影时,都是八九个人一群,由一个人背着一筐松树枝,然后用火柴将松树枝点着,作为照明
在邻居和亲戚朋友家转了一圈后,大人们回家炒花生、瓜子。炒熟后,我们就把花生和瓜子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和小伙伴出去玩了。
大人们会将我们一群小伙伴召集到有梯子的人家里,把我们抱得高高的,叫我们双手抓住梯子的木档,把整个人挂在上面,说这样人会长高。到了晚上十来点钟,我们就回家了。奶奶已经将红包(压岁钱)包好分给我们,叫我们把红包放在枕头下,到了正月初一早上才能将其打开。还有母亲已经将新衣服和新鞋子放在床边,正月初一可以穿上。
正月初一早上赖金醒得特别早,人特别兴奋,盼望着赶快天亮,因为有压岁钱,有新衣服和新鞋子穿。那时的压岁钱一般是1元钱或者是2元钱。我们各自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和新袜子,心情特别好,一般先和兄弟姐妹比,谁的漂亮,然后再和村里的小伙伴比。如果别人评价自己的衣服很漂亮,比什么都高兴。记得有一年,母亲给我做了一件绿色的卡其面料西装,我特别喜欢。正月初一我穿去拜年,结果天下起了雨,不小心将其弄脏了,回家后只有将其换掉,穿上原来的旧衣服,心里特别不高兴,那种失落感至今我记忆犹新。
我们那时候不像现在零食很多,肚子饿了嘴巴馋了,可以到超市里买。我们那个时候三餐饭能吃饱就已经算不错了,零食根本没有,水果店只有兰溪门和小码头开了两家,是公家的副食品公司开的,苹果个头很小。如果有钱,会给我们买两只回来,然后平均切成7份,一个人分到一小块。我们都舍不得吃,用舌头舔了很久,才将其吃下。
那时候的鞭炮很便宜,小鞭炮一角钱50个,在过年时母亲会买三四串回来。在除夕夜我拿着小鞭炮和小伙伴一起,到这家放放,到那家放放。大的炮仗那时也有得卖,比小鞭炮要贵一些。大炮仗冲上天往地上掉时,大家都去抢,原因是里面有几层草纸,因为那时草纸很少,有些人就用这些草纸擦屁股。
过年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要说高兴的事,否则父母要责怪,说一年的运气都被说掉了,过年时我们讲话格外小心。
赖金记忆最深的是,那时候我们平时没有什么东西吃,更不要说水果了。我盼着杨桃成熟的季节快点到来,因为到了杨桃成熟的时候,我们家会到隔壁村买两三斤品质比较差的杨桃吃,是隔壁村大队里种的,售价是每公斤3角钱。记得有一次我在吃杨桃时,小朋友羡慕得连口水都流下来了。糖梗成熟的季节也是我最高兴的日子,生产队收割糖梗的那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偷偷地躲进糖梗地里,拔几根出来,在小腿上一放,双手用力往后将其掰成两半,然后坐在里面吃。
那时候我们村里还没有电灯,平时晚上都点洋油灯,除夕夜为了使家里亮堂一点,我们就在桌上插上三支蜡烛,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吃年夜,现在的人可能觉得很浪漫,但那时我们想如果村里有电灯该有多好。
赖金的母亲是农村干活的能手,勤俭持家,每天6点起床做农活,晚上11点才休息。养猪和鸡鸭鹅都是能手,还有种菜方面都是高手。客户酿豆腐,肉丸,香茹炖小鸡,香芋炖排骨都是拿手好菜。逢年过节还能喝上自酿的客家娘酒,自制的黄糍,糯米糍粑,南瓜饼等等。
赖彬是宝安本土的女人,生于1973年2月7号,系松岗罗田人氏。其父叫赖金,是罗田本地人,年青时在村做会计;看上去二十岁出头,两条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能干的人。身高170CM,体格健壮,为人实诚。其母是下放知青,叫吕冬梅。罗田村在1964年和1968年接回二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共计101名,吕冬梅是其中的一名,当时是村里的一名老师。当时响应伟大领导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宝安后,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离松岗最远的小山村罗田。吕老师一绺乌云般的长发随风飘拂,弯弯的柳叶眉,一双眸子含情脉脉,可爱的琼鼻;粉腮微红,红红的樱唇,白皙的笑脸幽兰般宁静自然,不带丝毫瑕疵的肌肤如酥似雪,体型苗条,在当时的知青当中是一美女知识分子。
1958年罗田村全村的“大食堂”,位于现在的村赖氏宗祠后面,背靠背,上面定着“农业学大寨”,总共三间楼房,楼下的房间,拆掉木板的墙壁相互连通了,两间安灶台,剩下几间放几张木方桌,一队一间,楼上仍然归村民居住用。村民白天一同劳动,粮食由村统一翻晒、入库、加工,村里统一按年龄每月发饭票,十八岁以上每人每天十四两(当时的一斤还是十六两),最少的只有二两。早饭基本是粥和玉米羹,因为粮食常常不够吃,粥和羹总是煮得很稀,不顶饱,勺子放进锅里时,会听到“咚”一下砸到底的声音。
午饭吃的是蒸饭,有的用铁罐盛,有的用碗盘,有的用盃头,还有的干脆找一截比较粗的竹筒,削掉篾青,就能凑合,用竹筒蒸的饭特香,现在还被一些农家乐当做特色保留着。饭票也常常不够用,许多人没到月底就吃完了,只能挨饿。那时大家一起劳动,吃“大锅饭”,多干不多得,根本提不起村民们的劳动积极性,加上农作物品种不好,粮食亩产低,于是天天一天到晚都感觉饿,在学校上课的学生们每每到第三节课就在想吃饭了,根本没法集中精神学习。缺少粮食,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山笋、野草、野麻叶、柿树叶、长毛草、革命草、紫云英、红薯叶、土豆叶、玉米壳粉、花生壳磨的粉……那几年老人生病了都无法医治,都是面黄肌瘦、浮肿无力的样子。
大队里专门办了养猪场,房屋都改建成了猪棚,养的猪宰杀了全村人分吃。名义上是有养猪场,可那时人都吃不饱,又哪有粮食给猪吃?所以这些大牲口们一年下来也长不了几斤肉,都是瘦骨嶙峋的,所以村民也吃不到多少荤腥。那个年代,谁能吃上一顿猪肉,就相当于现在在五星级饭店吃大餐了。当时流行一句话:“猪肉加白米饭就是社会主义!”。
总路线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大跃进就是各方面都要有飞跃性的发展,首先就是粮食生产“放卫星”,各地都有小麦亩产超五千斤、棉花亩产五千斤、水稻亩产超万斤、甘薯亩产五十万斤的虚假新闻,其实都是把许多块田地的作物移到一块地里,收成全算作这一块地的,我们村也搞过:种田的时候提倡二寸乘五寸的密植,把几块田的未成熟的稻子移植到一块田里,结果是原本种着的和后来移植的都成熟不了,造成了大减产。那年提出钢铁要年产三千万吨。毛主席指出:“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于是乎全国掀起了“大办钢铁”的热潮。大盘的炼铁场在学田村的大门堂,在这里以村为单位各自建起了炼铁高炉,高炉是土法建的,高三米多,直径约一米半,肚子大两头小,砖块砌成,外面糊上泥浆。
罗田村里再分几个组,由二十多岁身强力壮的村民兵带队,轮流在炼铁场工作,进炭,进铁末,出铁。还专门组成了一个组去烧炼铁用的炭,吃住都在离村子二十几里路的罗田农场的山上。据他们说,土法烧炭都是在地上挖个坑,把木柴放进去,点火,等烧得差不多了就用土把坑封上,因为要准确把握火候,不能让木柴烧成灰,所以烧炭组的组员都是比较老成的社员。烧炭的工作虽累人,但也有好处:一是人自由了点,干部管不着;二是烧炭剩下的灰可以做肥料在山上自由种菜,能填饱肚子;三是可以在早晚的空闲时间用木材做些小家具。赖锡成就做了一些。把一段空心木材刨、削、凿成管状,再做上一个底,做一个小提把,就是一个小木桶,可以装饭盛菜。
还有洗沙组,每组四五人,老人妇女也可以。用土法淘洗溪里挖上来的沙土,淘洗出铁砂来倒进高炉炼铁。具体做法是,首先取一块门板,两边钉上一尺宽的木板做成一个槽,一头用东西垫起来,上端有一条泥石堆成的小坝,让水流进槽里,几个人把其他人挖来的沙挑来倒在木槽内,另有一个人用扫帚搅拌,沙随水流走,留下一点点铁砂。用这种“小水淘沙”能得到的铁砂很少,效率很低。大门堂炼铁不分昼夜,一整天都是火光冲天的。炼铁时出铁量经常是第一,就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编了《加兴炉子有十好》来唱;市口村民兵连则是用独特的方法出铁,别人都是让铁水自己慢慢流出来,他们却直接让几个民兵用撬棍、杠子把炼铁炉撬起来,流铁水很快,还出过一次事故,伤到了人。
后来为了技术革新,还在现在赖锡成住宅的位置建了一个高十几米、直径二米多的高炉,可惜不知为什么从没使用过,后来倒成了小孩们“躲猫猫”的好去处。那几年农户家里的铁锅、犁头等等带铁的都拿去熔了,美其名曰砸锅卖铁支援国家大办钢铁。
那时只有一千多人的罗田村属于客家村落,坑田多劳动强度大,粮食产量低分红少,民生活贫穷,识字的人很少;加上劳动力缺乏,这些年轻力壮,有抱负有文化青年的到来,使罗田村的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对知识青年们信任,关怀,疼爱有加。刚从城市落户农村的知识青年们在过劳动关与生活关时,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罗田村群众对他们如同自己亲生子女一样对待。手把手地教知青们干农活,耐心地指导他们割禾,推木轮车等。看到一些知青尚未成年就远离父母到了这偏僻的山村来受苦受累,善良的罗田村民随时随地关心爱护他们。
在田头地尾吃午餐时,村民让知青品尝香软的乌榄酱。夏收时烈日当空汗流浃背,不少叔伯婶母都大方地拿出盛着红糖的小铁罐,热心地给知青搅上一罐清甜的田沟水。知青扭伤了脚,村民便急忙用木轮车推伤者去公明就诊。在激情燃烧的日子,知青们在生产劳动、管理集体经济及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少人还成为大队的铺导员、文艺工作者、广播员、教职员工、宣传员。
吕雪梅系广州下放的知青,便是101人之中的一人,高中文化,当时成为一名小学教员,负责孩子们的语文。
赖金是本地罗田人并且是罗田村的会计,二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地结下了深厚感情,从而结婚成家。1970年生了第一胎是男孩,取名赖华;到1973年又生一女孩便是赖彬了。日子便在充实幸福中流失。
赖金与吕冬梅便在恩爱中度过三年的光阴。赖彬在祖父赖恩典的呵护下,父母亲的宠爱下,能走能讲话了,快乐得像一个小公主。因为当时交通不发达,罗田到松岗镇上有一条山路,只能步行或骑单车通过。
1975年10月12日的下午6点多,吕冬梅骑单车从松岗返回罗田的时候,因天黑刚好下了一场小雨路滑,单车摔倒头碰到路边的石块,当场便离开了人世,终年25岁。
正如晨阳诗文所写,罗田像一颗璀璨明珠(组诗)
1.人文罗田
罗田栖息在英雄的麒麟山下
读懂了麒麟山的时光和季节的神奇变幻
道出了麒麟山的渊源与历程
一座山的人文是植物的花朵,大自然的清香
看绵绵群山,听山风呼啸
寻溪水浪漫,觅土地的欢快与恣意
在麒麟山上,极目远眺,湖光山色
像绿色的地毯,鬼斧神工
在春夏秋冬的洗礼中
山峦吸呐了日月星辰及风云的苦难与荣光
榕树将叶子拼命伸出
伸向蓝天白云间,伸向穹顶的高度
我看到一座山的影子
从亘古的客家民系取回自己
还有悠远的族谱和光辉岁月
登山者的每一脚步都是真实温暖的
像倾听麒麟山的轻风细语和梦想
燕罗最年轻的山峦,停留在繁华和昌盛的怀抱中
拥有无限魅力和光芒
英雄的麒麟山体内涌动青青的烈焰
一座山成就成吨的诗章与智慧
一座山体现一座新城的奔跑与速度
2.时尚罗田
叁拾染点贰平方公里的土地
点燃客家记忆和悲壮的民族史歌
穿越时空的宝安一大会议旧址和东江纵队的抗日圣地
停泊在红色的麒麟山脚下
四季触摸罗田的心跳与脉搏
饱含特区的美景和风云
茅州河的文化精髓
龙舟赛的非遗
燕罗硅谷的崛起
一刊一报的文学阵地
成为深圳文明的绵延和传播,亮丽全球
时尚罗田的阳光和风雨
渗透着鹏城的味道
罗田栖地吸呐红色基因和独待客家民系
从岁月里透析出青工文化,邻里文化,社区和校园文化
温度托起泥土的芬芳和水分的清香
呵护那片客家文化遗产及绮丽风景
罗田像一颗璀璨明珠
镶嵌在鹏城北部龙华西部凤凰涅槃中
经典的山景,时尚小镇
渗透着特区味道的阳光和春风
在风儿的护送下,像一轮皓月
照耀永恒的经典和福址福盈地
3.生态故里
百灵鸟从生态故里罗田掠过
从蓝天白云飞过
穿越群山峻岭,跨越时空隧道
这是魂牵梦绕的小镇
这是百转千回的灵魂栖息地
雄伟山脉,英雄麒麟山
栩栩如生,如画的风景
在历史重墨淡雅中浸染
云海一般自由,阳光灿烂般的明媚
时尚席卷小镇的红土地
构勒立体山水画卷,映红了一张张笑脸
烈火永生属于罗田
凤凰槃涅属于罗田
这是罗田山水的邂逅,罗田人民的重铸
这是醉美罗田
所有的思念与祝福,贡献给醉美罗田
在时光岁月里轮回